导读:本文包含了受体克隆表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方蜜蜂,工蜂,磁受体基因,AmMagR
受体克隆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赵方媛,李茫,张含,廖春华,王子龙[1](2019)在《西方蜜蜂磁受体基因AmMagR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克隆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磁受体基因AmMagR的序列,并分析该基因在工蜂不同日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以期为该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以西方蜜蜂工蜂为材料,提取其总RNA,通过RT-PCR技术克隆西方蜜蜂MagR基因的序列;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核酸及氨基酸序列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分析在西方蜜蜂工蜂不同日龄(1日龄、5日龄和21日龄)和不同组织(头部、胸部和腹部)中Mag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克隆到西方蜜蜂MagR基因,并命名为AmMagR(GenBank登录号:MH635411),其序列长度为748 bp,编码区长390 bp,编码130个氨基酸,其蛋白质分子量为14.142 kDa,理论等电点为9.06,无信号肽,无跨膜结构,且在第24~126位氨基酸之间得到一个结构域Fe-S_biosyn。系统发育树显示,西方蜜蜂AmMagR与小蜜蜂Apis florae AfIscA(IscA别称MagR)、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AcIscA基因聚成一支。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AmMagR基因在西方蜜蜂不同日龄的工蜂头部、胸部和腹部均有表达。5日龄工蜂的相对表达量最高,5日龄工蜂头部和胸部的AmMagR基因表达量显着高于1日龄(P<0.05)和21日龄(P<0.05),腹部AmMagR基因表达量显着高于21日龄(P<0.05),但与1日龄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1日龄、5日龄和21日龄工蜂胸部的AmMagR基因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头部和腹部(P<0.05);1日龄工蜂头部AmMagR基因表达量均高于腹部(P<0.05),但5日龄和21日龄工蜂AmMagR基因在头部与腹部的表达量无显着差异(P>0.05)。明确了该基因在西方蜜蜂工蜂不同日龄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并推测AmMagR可能参与了西方蜜蜂的定位、归巢过程。(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龙雯虹,孟金贵,徐升胜,张雪梅,段延碧[2](2019)在《山药赤霉素受体基因DoGID1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赤霉素受体(gibberellin insentive dwarf 1, GID1)是赤霉素(gibberellin, GA)信号转导途径的重要元件,直接影响着赤霉素对植物的作用效果。以山药(Dioscorea opposita)品种'牛尾山药'珠芽的表皮为料材,采用反转录PCR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 RACE)技术克隆山药的赤霉素受体基因GID1的cDNA全长,用qRTPCR检测山药GID1基因在山药珠芽采后不同时期的表达量,及其对多效唑处理的响应。结果显示,克隆得到的山药赤霉素受体基因GID1的c DNA全长1 123 bp,开放阅读框996 bp,编码331个氨基酸,命名为DoGID1A (GenBank No. MK268684)。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DoGID1A蛋白质分子量为3.72×104 D,理论等电点为8.25,为不稳定蛋白,此蛋白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有典型的自水解酶(abhydrolase)活性区域(93~304 aa)。蛋白质同源性分析表明,DoGID1A蛋白与小果野芭蕉(Musa acuminata)等13种植物的GID1蛋白整体同源性达73.56%,有多个高度保守的区域,具有与DELLA和GA结合的活性区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山药和水稻(Oryza sativa)的GID1蛋白与其他植物进化关系远,这两种植物的GID1蛋白各自为一类,其他植物则是单子叶植物聚于一类,双子叶植物聚于另一类。qRT-PCR分析显示,山药珠芽发芽期DoGID1A表达量升高,多效唑处理使该基因表达量上调。预测该基因与山药珠芽休眠解除及发芽有关,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表达规律和功能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丹丹,陈子乾,王星[3](2019)在《红光熊蜂触角感受器扫描电镜观察及气味受体基因BiOr119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克隆红光熊蜂气味受体基因、分析蛋白质结构特性与理化性质,确定其在工蜂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表达量的差异。以红光熊蜂工蜂为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触角感受器,RT-PCR技术扩增获得气味受体基因c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编码蛋白质的结构特性,MEGA7.0软件邻接法构建氨基酸同源性系统进化树;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红光熊蜂气味受体基因 BiOr119在工蜂不同组织(触角、头、胸、腹、足和翅)、不同发育阶段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工蜂触角具4种感受器,即板型感受器、锥状感受器、毛型感受器和腔型感受器; BiOr119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1 077 bp,编码358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41.48 ku,理论等电点(pI)7.04,是一种稳定的碱性疏水蛋白;含有6个跨膜结构(7tm-6),蛋白氨基端位于膜内;氨基酸同源性分析,BiOr119与地熊蜂BtOr9a一致性高达96.2%; BiOr119基因在同日龄下触角的基因表达量极显着高于其他组织(P<0.01),腹部表达量最低。综上所述, BiOr119具有昆虫气味受体的典型特征。(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贾丽娜,彭效祥,李明萱,罗淑萍,张云芳[4](2019)在《P2X7受体胞外段蛋白的克隆、表达、纯化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2X7R)胞外段编码序列,体外表达和鉴定重组P2X7R胞外段蛋白。方法:采用德泰生物密码子优化软件MaxCodon~(TM)Optimization Program (V13),对P2X7R胞外段蛋白氨基酸编码序列进行优化并设计PCR扩增引物。采用重迭PCR扩增目标基因,通过限制性酶切位点NdeⅠ和HindⅢ,将P2X7R胞外段编码序列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pET30a-P2X7R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E.coli)BL21(DE3+)表达菌种中,进行融合表达,诱导剂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重组蛋白含6×His纯化标签,亲和层析(Ni-IDA树脂)纯化后,SDS-PAGE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鉴定纯化产物。结果:PCR扩增的P2X7R胞外段蛋白编码序列长度为885 bp,成功构建重组pET30a-P2X7R质粒,并转化至E.coli BL21(DE3+)菌株中。融合型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34 kD,可被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结论:成功克隆P2X7R胞外段蛋白编码序列、诱导表达并纯化了重组P2X7R胞外段蛋白,为今后制备抗人P2X7R胞外段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方飞,杨云华,王丽群,晋彤彤,向文扬[5](2019)在《大豆类受体激酶基因GmNIK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我国大豆产区主要的病害之一,SC18是南方地区SMV流行株系。发掘对SC18株系的抗性基因对改良大豆品种的抗性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室前期将科丰一号对SC18的抗性基因精细定位到大豆2号染色体80 kb的区间,发现该区间存在1个含亮氨酸重复结构的类受体激酶(LRR-RLK)基因GmNIK。为研究大豆GmNIK编码基因的结构和表达特性,从抗病品种科丰一号中克隆了GmNIK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分析GmNIK在大豆不同组织和不同时期的相对表达量以及SMV诱导下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GmNIK完整ORF为1 866 bp,编码1个由621个氨基酸组成的具有典型LRR-RLK结构的蛋白。其氨基酸序列与已克隆的R基因的共受体具有高度同源性,与同属豆科植物的苜蓿和花生的NIK基因亲缘关系较近;GmNIK启动子区包含防御和逆境应答元件、水杨酸应答元件等多种顺式作用元件,能够响应大豆花叶病毒SC18的侵染,在大豆营养生长时期,根毛、根、茎以及叶中均有表达。SC18侵染后抗病和感病品种叶片中GmNIK的转录水平存在差异,初步预测该基因与大豆对SC18株系的抗性有关。该研究可为大豆中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的发掘以及明确抗性机制奠定部分基础。(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高莹莹,胡鹏,刘新富,黄滨,刘滨[6](2019)在《暗纹东方鲀抗苗勒氏管激素Ⅱ型受体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es)抗苗勒氏管激素Ⅱ型受体(anti-Müllerian hormone receptorⅡ,Amhr2)基因的序列和结构信息,初步研究amhr2基因在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实验通过设计简并引物扩增及RACE技术,克隆出暗纹东方鲀amhr2完整的CDS区,分析其相应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其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期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mhr2序列cDNA全长为1 868 bp(NCBI登录号:MH218814),编码513个氨基酸,与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同源性最高,达99%。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结果显示,Amhr2氨基酸序列中的近C-末端区域序列较为保守;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暗纹东方鲀Amhr2与红鳍东方鲀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暗纹东方鲀amhr2仅在性腺中表达,且卵巢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精巢;并且在性腺早期发育过程中,amhr2在精巢和卵巢中的表达量均呈现出先降低再迅速升高的表达趋势。研究结果表明,amhr2在暗纹东方鲀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在性别分化和性别维持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海洋渔业》期刊2019年05期)
周舟扬,黄剑梅,徐立新,严若峰,宋小凯[7](2019)在《堆型艾美球虫侵入相关蛋白MIC3受体分子VAPB的克隆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堆型艾美球虫感染具有寄生部位特异性,其寄生区位于鸡十二指肠,但造成这种特异性的机制尚不清楚。为研究在球虫侵入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的配体-受体分子,对堆型艾美球虫侵入相关蛋白微线蛋白3(MIC3)的受体分子VAPB进行克隆及表达。从鸡十二指肠中分离获得肠道上皮细胞,提取细胞RNA,利用RT-PCR技术扩增VAPB基因。分析VAPB基因的分子特征,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VAPB,利用大肠杆菌对其进行表达、纯化,并制备大鼠抗重组VAPB蛋白多抗。序列分析揭示了VAPB具有一个完整的开放性阅读框,含有732个碱基对,编码244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约为26.8 kD的蛋白,其重组蛋白rVAPB分子量约为45 kD。序列分析表明其等电点约为7.30,无信号肽,含跨膜区、多个O-糖基化位点和磷酸化位点;进化树分析表明鸡的VAPB氨基酸序列与一些动物如Numida meleagris和Coturnix japonica等亲缘关系较近。原核表达、纯化重组蛋白VAPB并获得抗rVAPB大鼠血清。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鸡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中的天然VAPB蛋白可被抗rVAPB大鼠血清识别。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重组蛋白VAPB及抗rVAPB大鼠血清,为研究VAPB蛋白在堆型艾美球虫侵入过程的作用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9年08期)
欧阳清渊,梁金敏,王郁石,甘翔,胡深强[8](2019)在《鹅食欲素及其受体2基因克隆、序列和组织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根据GenBank公布的人、原鸡、绿头鸭等物种HCRT和HCRTR2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扩增鹅HCRT和HCRTR2基因编码区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应用RT-qPCR技术检测HCRT和HCRTR2 mRNA在四川白鹅19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成功获得鹅HCRT和HCRTR2基因完整编码区序列,分别为456,1 506 bp,各自编码151,501个氨基酸。其中,HCRT基因编码的前体食欲素蛋白水解后可产生OXA和OXB 2种多肽;序列分析表明,鹅OXA和OXB分别为含34,28个氨基酸的残留肽。序列比对结果显示,鹅OXA、OXB和HCRTR2氨基酸序列在近源物种间呈高度保守,提示OXA、OXB和HCRTR2可能在物种的进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各物种间食欲素蛋白的信号肽保守性较低,暗示其信号肽序列可能对于各物种的功能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进化树分析表明,HCRT和HCRTR2两者进化较为相似,其中,鹅与鸡的亲缘关系最近,而与斑马鱼的亲缘关系最远。RT-qPCR结果显示,鹅HCRT和HCRTR2基因在下丘脑中的表达量均达到最高,且在其他组织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推测食欲素系统可能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参与动物生殖机能的调节。为进一步研究HCRT和HCRTR2基因在鹅繁殖活动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罗弦,袁莹,陆涵,武云利,袁雷[9](2019)在《唐菖蒲脱落酸受体基因PYL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唐菖蒲‘超级红’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其PYL1基因并对其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ABA浸泡种球处理后球茎发芽率与PYL1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基因具有687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28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25.02 kD,等电点为5.35,具有ABA结合域;其cDNA全长为838 bp,命名为GhPYL1。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GhPYL1与油棕、芭蕉等植物的PYL序列相似性较高。随着ABA处理浓度的逐渐增加,唐菖蒲球茎发芽率逐渐降低,而GhPYL1基因的表达量逐渐升高。球茎发芽率与GhPYL1基因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ABA调控的唐菖蒲球茎休眠过程。(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1期)
杨潇[10](2019)在《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5个功能基因的分子克隆及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是我国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随着集约式养殖的密度增大,中华乌塘鳢养殖场病害频发,中华乌塘鳢养殖业也因此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鱼类抵御微生物病原体的第一道有效防线是先天免疫系统,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模式识别受体(PRR)特异性的识别微生物病原体一系列不同的特征分子“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并诱导炎症细胞因子和I型干扰素等的释放,应对微生物病原体的攻击。Toll样受体(TLR)是一类至关重要的PRR,属于Ⅰ型跨膜受体。为深入了解中华乌塘鳢的免疫系统以及TLR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克隆了中华乌塘鳢TLR信号通路中的五个重要基因:TLR1(BsTLR1)、TLR2(BsTLR2)、TLR5(BsTLR5)、MyD88(BsMyD88)及TIRAP(BsTIRAP),并对这些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的分析。为进一步了解这些基因在先天免疫中的作用,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分析了其在健康鱼体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及在副溶血弧菌和Poly I:C刺激后的表达模式。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BsTLR1、BsTLR2、BsTLR5、BsMyD88以及BsTIRAP基因的cDNA全长分别为2385、2448、2646、867和648 bp,分别编码794、815、881、288和215个氨基酸。叁个TLR基因都具有典型的TLR蛋白结构域:包含LRR(Leucinerich repeat)、LRRCT(Leucine-rich repeat C-terminal)、跨膜区和TIR(Toll-IL 1-resistance)结构域。BsMyD88包含一个死亡结构域和一个TIR结构域。BsTIRAP包含一个TIR结构域。多重序列比对结果显示,BsTLR1、BsTLR2、BsTLR5、BsMyD88以及BsTIRAP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的相似性更高。系统进化树也显示,五个基因在进化关系上与鱼类更为接近,与其它脊椎动物有一定的遗传距离。(2)组织分布表达结果显示,BsTLR1、BsTLR2、BsTLR5、BsMyD88以及BsTIRAP在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并且在免疫组织中具有较高表达水平。BsTLR1在头肾和脾脏中表达较高,在肠道中表达最低;BsTLR2在脾脏和头肾中表达较高,在肌肉中表达最低;BsTLR5在肝脏和头肾中表达较高,在皮肤中表达最低。BsMyD88在肝脏和头肾中表达较高,在肠道中表达最低;BsTIRAP在血液和脾脏中表达较高,在肌肉中表达最低。(3)经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和Poly I:C刺激后,BsTLR1、BsTLR2、BsTLR5、BsMyD88以及BsTIRAP在外周血液、头肾、肝脏及脾脏中的表达都显着上调,但是表达模式有所差异。表明BsTLR1、BsTLR2、BsTLR5、BsMyD88以及BsTIRAP都参与副溶血性弧菌和Poly I:C的免疫应答。(本文来源于《浙江海洋大学》期刊2019-05-01)
受体克隆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赤霉素受体(gibberellin insentive dwarf 1, GID1)是赤霉素(gibberellin, GA)信号转导途径的重要元件,直接影响着赤霉素对植物的作用效果。以山药(Dioscorea opposita)品种'牛尾山药'珠芽的表皮为料材,采用反转录PCR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 RACE)技术克隆山药的赤霉素受体基因GID1的cDNA全长,用qRTPCR检测山药GID1基因在山药珠芽采后不同时期的表达量,及其对多效唑处理的响应。结果显示,克隆得到的山药赤霉素受体基因GID1的c DNA全长1 123 bp,开放阅读框996 bp,编码331个氨基酸,命名为DoGID1A (GenBank No. MK268684)。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DoGID1A蛋白质分子量为3.72×104 D,理论等电点为8.25,为不稳定蛋白,此蛋白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有典型的自水解酶(abhydrolase)活性区域(93~304 aa)。蛋白质同源性分析表明,DoGID1A蛋白与小果野芭蕉(Musa acuminata)等13种植物的GID1蛋白整体同源性达73.56%,有多个高度保守的区域,具有与DELLA和GA结合的活性区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山药和水稻(Oryza sativa)的GID1蛋白与其他植物进化关系远,这两种植物的GID1蛋白各自为一类,其他植物则是单子叶植物聚于一类,双子叶植物聚于另一类。qRT-PCR分析显示,山药珠芽发芽期DoGID1A表达量升高,多效唑处理使该基因表达量上调。预测该基因与山药珠芽休眠解除及发芽有关,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表达规律和功能提供了基础资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受体克隆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1].赵方媛,李茫,张含,廖春华,王子龙.西方蜜蜂磁受体基因AmMagR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环境昆虫学报.2019
[2].龙雯虹,孟金贵,徐升胜,张雪梅,段延碧.山药赤霉素受体基因DoGID1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
[3].王丹丹,陈子乾,王星.红光熊蜂触角感受器扫描电镜观察及气味受体基因BiOr119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9
[4].贾丽娜,彭效祥,李明萱,罗淑萍,张云芳.P2X7受体胞外段蛋白的克隆、表达、纯化及鉴定[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
[5].方飞,杨云华,王丽群,晋彤彤,向文扬.大豆类受体激酶基因GmNIK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大豆科学.2019
[6].高莹莹,胡鹏,刘新富,黄滨,刘滨.暗纹东方鲀抗苗勒氏管激素Ⅱ型受体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J].海洋渔业.2019
[7].周舟扬,黄剑梅,徐立新,严若峰,宋小凯.堆型艾美球虫侵入相关蛋白MIC3受体分子VAPB的克隆与表达[J].畜牧与兽医.2019
[8].欧阳清渊,梁金敏,王郁石,甘翔,胡深强.鹅食欲素及其受体2基因克隆、序列和组织表达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9
[9].罗弦,袁莹,陆涵,武云利,袁雷.唐菖蒲脱落酸受体基因PYL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9
[10].杨潇.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sinensis)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5个功能基因的分子克隆及表达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