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连接装置论文-褚学征,张文,宋晓燕

转炉连接装置论文-褚学征,张文,宋晓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转炉连接装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连接装置,球铰,转炉设备,滑杆

转炉连接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褚学征,张文,宋晓燕[1](2017)在《中冶南方新型转炉球铰滑杆连接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1前言转炉炉壳和托圈的连接装置(以下简称:连接装置)是转炉设备的重要部件,托圈通过连接装置带动炉壳转动来完成炼钢过程中的装料、取样、测温、出渣及出钢等操作。所以连接装置必须能够保证转炉在任何倾动位置时,都能将炉壳负荷传递到托圈上,并保持炉壳相对(本文来源于《世界金属导报》期刊2017-09-12)

郭德玺,任学平[2](2015)在《120t转炉扩容优化设计后连接装置的分析与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包钢万腾120 t转炉是根据包钢原有100 t转炉进行优化设计后重新设计而成的,对炉体部分进行了优化设计改造,托圈及连接装置仍然采用100 t转炉托圈的设计形式.由于炉体尺寸发生了变化,故相应空炉炉体重心、增加炉液后的整体重心及倾翻力矩都产生了变化,如何保证新设计的炉体运行安全可靠,这就需要对扩容后的炉体与托圈的连接装置进行计算,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校核托圈与转炉连接装置,以便能够保证设备安全运行.(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曹晶[3](2015)在《吊挂转炉连接装置关节轴承的更换》一文中研究指出110 t炼钢转炉3点吊挂连接装置,连接方式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从3点吊挂轴承的损坏出发,分析吊挂轴承损坏原因,提出3点吊挂连接装置维护点检重点。给出吊挂轴承损坏后的应对措施以及吊挂轴承更换方案和建议。(本文来源于《设备管理与维修》期刊2015年04期)

褚学征[4](2015)在《新型转炉炉壳与托圈连接装置的交变载荷计算与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了新型转炉炉壳与托圈连接装置SHBar(Slide Hinge Bar)的空炉动力学理论模型,并采用商业动力学软件验证其正确性。在此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转炉带钢水倾动的SHBar连接单元的受力。通过实例验证,分析出当空炉旋转时叁个连接单元的受力均是周期确定的交变载荷,以及每个连接单元受力幅值随相位角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了转炉带钢水倾动时,叁个连接单元的载荷在钢水的流动与倾动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及其特性变化。研究结果为SHBar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地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5年03期)

赵炜[5](2013)在《下悬挂装置在南钢转炉炉体与托圈连接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安装方式、结构形式和技术特点等几个方面对转炉炉壳与托圈的连接用下悬挂装置下进行了介绍。(本文来源于《现代冶金》期刊2013年05期)

卢晓聪[6](2012)在《210t转炉连接装置的有限元分析及强度校核》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ANSYS Workbench对某210 t转炉整体模型的叁种极限工况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转炉系统的应力分布和总变形,同时得到连接装置各个零部件的应力分布,找出零部件的最大应力值及所处位置,并结合有限元计算结果对各个零部件进行强度校核.结果表明连接装置的强度满足要求。(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工程》期刊2012年05期)

卢晓聪[7](2012)在《210t转炉曲柄拉杆连接装置设计及强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曲柄拉杆连接装置是当下一种新型的转炉炉体与托圈的连接方式,与传统的叁点球连接装置和悬盘连接装置相比,曲柄拉杆连接装置具有传动更加平稳、热应力较小、胀缩更加自由的优点,但由于此种连接装置大多从国外引进,其工作过程力学行为研究不足。经过对包钢210t转炉支承系统有关资料的收集,拟将转炉的连接装置改为曲柄拉杆连接方式。为掌握工作过程中连接装置的力学行为,运用专业叁维建模软件CATIA对转炉支承系统进行整体建模,得到了转炉支承系统的整体实体结构,将实体模型导入到大型的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中对模型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得到了曲柄拉杆连接装置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为将来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主要开展的工作有:1)对转炉支承系统整体进行热结构耦合分析,得到了转炉整体及连接装置各个部件的温度分布、应力分布和位移分布等计算结果,并结合材料的屈服极限校核零部件的强度。2)对装置中连接轴承进行非线性接触分析,得到接触应力,接触面状态图,为以后的优化和疲劳分析提供依据。3)对结构尺寸相对细长且受载较大的横压杆杆进行线性屈曲分析,得到了线性屈曲临界载荷及屈曲模型图,为进一步的非线性屈曲分析作铺垫。4)针对安全系数分布结果,对挂耳的过渡圆角进行参数化建模和优化设计。以减小最大应力为驱动目标参数,圆角半径为输入参数,得到圆角半径变化与最大应力值的响应曲线图,最终求解得到叁个候选优化设计结果,使得挂耳更加的安全可靠。研究结果表明,转炉此种连接装置只要设计得当,那么各个零部件的强度是符合要求的,接触和屈曲分析结果也是符合实际的,关键部位的尺寸优化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大学》期刊2012-06-07)

李锋,张明国[8](2010)在《转炉连杆连接装置的受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了转炉连杆连接装置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受力分析,确定了托圈和转炉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并利用该结论研究了转炉工作时的极限工况,从而为转炉、托圈、连杆等连杆连接装置零部件的强度计算、总体结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包钢科技》期刊2010年02期)

张宏强[9](2009)在《一种新型转炉炉体与托圈的连接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转炉炉体与托圈的连接装置是转炉本体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它的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托圈和炉壳的寿命及钢产量。本文系统介绍了一种新型转炉炉体与托圈的连接装置的结构及优点。(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期刊2009年09期)

董元龙[10](2009)在《转炉自调螺栓连接装置力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气顶吹转炉是炼钢中的主要设备,其中转炉支承系统承担了炉体及其附件的全部重量,同时还担负着从倾动机构传递给炉体使其倾动的力矩,是转炉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炉体支承系统中,将炉体与托圈的连接装置又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其工作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生产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本文研究以某钢铁公司炼钢厂90吨转炉自调螺栓型转炉联接装置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结构型式及运动原理,确定现场转炉载荷的变化规律,并结合CAE技术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在理论分析和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比分析自调螺栓破坏件的断裂情况,从而为转炉连接装置的设计提供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论文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对其进行运动及力学分析,明确在转炉在生产过程中螺栓可能发生的运动情况与位移形式。结合实际生产确定各种工况下的主要载荷包括炉体和钢水的静负荷、倾动力矩、频繁启动、制动、碰撞及冲击负荷、环境热应力载荷等及其变化规律,最终计算出叁组自调螺栓的载荷分配及大小,由分析可知当转炉处于60°倾斜位置时处于出钢口对侧的自调螺栓受力最危险,其最大力矩为1394.0627 KN ? m。2)进一步基于有限元进行接触分析,对各个典型工况进行仿真分析,并结合最新的强度理论进行校核及应力状态评估,分析可知自调螺栓在一个炼钢全工况中应力大小在97.4Mpa~926.99Mpa范围内变化,并且最大应力处在螺栓本体的中部。实际生产中此位置时间很短,基本满足强度条件及生产实际情况,但由于其应力安全系数较低,可以进行一些优化措施增加强度储备。3)对自调螺栓进行现场应力应变测试,分析各工况下的叁点自调螺栓的应力变化规律,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并结合现场实际分析自调螺栓的断裂原因,并提出相应优化措施。通过论文整个工作,对自调螺栓型转炉连接装置使用过程中的力学行为进行了全面详尽地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同类转炉连接装置的设计分析提供研究平台。(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09-04-20)

转炉连接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包钢万腾120 t转炉是根据包钢原有100 t转炉进行优化设计后重新设计而成的,对炉体部分进行了优化设计改造,托圈及连接装置仍然采用100 t转炉托圈的设计形式.由于炉体尺寸发生了变化,故相应空炉炉体重心、增加炉液后的整体重心及倾翻力矩都产生了变化,如何保证新设计的炉体运行安全可靠,这就需要对扩容后的炉体与托圈的连接装置进行计算,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校核托圈与转炉连接装置,以便能够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炉连接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1].褚学征,张文,宋晓燕.中冶南方新型转炉球铰滑杆连接装置[N].世界金属导报.2017

[2].郭德玺,任学平.120t转炉扩容优化设计后连接装置的分析与计算[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5

[3].曹晶.吊挂转炉连接装置关节轴承的更换[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5

[4].褚学征.新型转炉炉壳与托圈连接装置的交变载荷计算与特性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5

[5].赵炜.下悬挂装置在南钢转炉炉体与托圈连接上的应用[J].现代冶金.2013

[6].卢晓聪.210t转炉连接装置的有限元分析及强度校核[J].计算机辅助工程.2012

[7].卢晓聪.210t转炉曲柄拉杆连接装置设计及强度分析[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

[8].李锋,张明国.转炉连杆连接装置的受力分析[J].包钢科技.2010

[9].张宏强.一种新型转炉炉体与托圈的连接装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

[10].董元龙.转炉自调螺栓连接装置力学行为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

标签:;  ;  ;  ;  

转炉连接装置论文-褚学征,张文,宋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