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侦查讯问心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女性犯罪嫌疑人,涉恐,讯问策略
侦查讯问心理论文文献综述
马艺轩[1](2019)在《女性涉恐人员心理特征及其在侦查讯问领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境内恐怖主义活动频繁,恐怖主义犯罪活动呈现出组织化、暴力化、极端化特征,各类暴恐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危害了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在针对此类案件的侦查工作中,侦查讯问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既可以获取口供为审判提供必要证据,同时也是间接获取情报的重要手段之一。近些年,我国新疆地区女性参与暴恐案件的比例不断上升,在某些案件中女性甚至起到主要作用。鉴于涉恐案件的特殊性及女性性别特征的独特性,针对女性涉恐人员的讯问难点和重点更有别于对男性涉恐人员的讯问,因此,在审讯时需要在综合分析女性涉恐人员讯问时行为表现、心理活动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组建特别审讯小组,优化成员结构,加之情感、语言及证据威慑力的作用,进行思想攻坚、情感辅助,最大限度的提升审讯效益。本文笔者以新疆地区公安看守所为例进行调查研究,在大量查阅文献、实地访谈、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涉及女性涉恐人员讯问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本文主体内容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主要是通过对公安机关侦查人员进行个体访谈,以女性涉恐人员在审讯中的思想和行为表现为切入点,总结审讯女性涉恐人员过程中的难点,为后文对策研究提供问题框架;第二部分着重分析女性涉恐人员在侦查讯问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总结不同讯问对象在讯问中呈现出的不同心理及行为特征;第叁部分分析影响女性涉恐人员讯问中心理特征产生的因素,从侦查人员因素和被讯问对象自身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包括:侦查人员配备因素、审讯语言技巧、审讯专业知识、被讯问对象个体文化水平、性格和性别因素以及家庭缺陷等因素;第四部分结合公安工作实践和前期分析论证结论,探讨针对女性涉恐人员的研究对策,提出如下对策措施:一是做好讯问前准备工作;二是合理利用证据攻心;叁是情感感化攻心;四是运用涉恐犯罪嫌疑人的社会支持系统适度施压。(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期刊2019-03-26)
徐子涵[2](2018)在《侦查讯问博弈中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侦查讯问的进展情况以及破案进度,只有做出准确把握并选择科学讯问策略,才能更快的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获取与案件相关的真实信息,取得这场博弈的胜利。文章从侦查讯问特点出发,指出了心理博弈过程中犯罪嫌疑人的各种心理状态,并提出了各种科学、有效的侦查讯问策略。(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8年16期)
贾亚超[3](2018)在《论犯罪心理画像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外关于犯罪心理画像的研究和运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且近年来又有了新的发展。由于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尤其是在侦破系列犯罪、暴力犯罪、变态犯罪案件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我国学界和侦查实践部门也越来越关注对犯罪心理画像的研究和运用。本文对犯罪心理画像的一般理论进行了总结研究,在掌握犯罪心理画像的方法、内容、实质以及实践价值的基础上,结合侦查讯问工作的一般规律和实践经验,为有效应对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讯问中出现的复杂心理和行为反应,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法、技巧、策略建议,并就侦查讯问过程中运用犯罪心理画像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以期能为侦查讯问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全文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犯罪心理画像的概括论述,涉及犯罪心理画像的历史、涵义、理论和实践基础、推理方式、分析方法等。关于犯罪心理画像的涵义,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看法。一般认为,犯罪心理画像具有以下特点:(1)以心理学、逻辑学等多学科知识为理论基础;(2)目的是推断犯罪人特征;(3)服务于侦查及审判过程。笔者认为,犯罪心理画像是指运用犯罪心理学、统计学、逻辑学等原理和技术,结合已掌握的所有罪案情况,综合分析推断犯罪人特征的技术。犯罪心理画像的理论基础有哲学、心理学、犯罪学、犯罪心理学、逻辑学、法医病理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根据逻辑推理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心理画像分为归纳式犯罪心理画像和演绎式犯罪心理画像。目前,比较有影响的犯罪心理画像方法主要有犯罪现场分析法、心理调查法、行为证据分析法、地理画像法等。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了犯罪心理画像的内容、实质和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犯罪心理画像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犯罪心理画像是对犯罪人特征的推断和描述过程,其主要内容是刻画犯罪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社会特征以及犯罪经历特征等。犯罪心理画像是在现有侦查分析的基础上融入新的行为和心理分析元素,以期对犯罪人特征有更加完整的描述,但实质上它就是一种侦查分析。在对犯罪人特征有了比较完整的画像之后,犯罪心理画像的结论能够在侦查实践中发挥很好的辅助作用。在侦查讯问活动中运用犯罪心理画像,可以更全面地把握犯罪嫌疑人特征,做到知己知彼,寻找合适的突破口,为侦查讯问奠定良好基础。针对不同的犯罪嫌疑人,能够有的放矢,选择有效的侦查讯问策略和方法。运用犯罪心理画像的方法,可以捕捉新信息,发现新线索,扩大侦查讯问战果。第叁部分探讨了在侦查讯问中运用犯罪心理画像应注意的问题。首先,犯罪心理画像是一个动态质疑过程,侦查讯问过程中需要修正、补充画像,要把犯罪心理画像贯彻于侦查讯问的整个过程。其次,讯问人员的心理变化直接影响讯问质量,影响对犯罪嫌疑人行为反应的把握,进而影响对犯罪人的心理画像,而这个画像反过来又会影响讯问人员的心理,或能帮助讯问人员尽早突破犯罪嫌疑人,或者反而会误导侦查讯问工作。第叁,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会造成犯罪心理画像有不同程度的偏差,可能影响侦查讯问工作,需要对偏差造成的实质性影响作出判断后,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加以应对。(本文来源于《华东政法大学》期刊2018-04-15)
韩仁洁[4](2017)在《试论我国侦查讯问制度的完善——以心理强制审讯策略的作用路径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讯问作为传统的侦查方法,其目的在于获取案件线索或事实证据、排除或确定特定对象的作案嫌疑,从而为真相还原拨开迷雾。侦查人员理性与中立态度的确立是讯问效用充分发挥的保障。但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侦讯的主要目标向犯罪追诉倾斜,侦查人员故意或过失地忽略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进而导致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乱象丛生。近年来,立法从多角度出发对侦讯过程予以限制,身体强制审讯策略被摒弃,而心理强制审讯策略占据主流地位。因此,从心理强制审讯策略的概念及特征出发,结合其作用路径及运用现状进行分析,能够对我国侦讯制度发展提供完善建议。(本文来源于《公安海警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吴克利[5](2017)在《职务犯罪案件侦查讯问攻略--心理强制与疏导的讯问方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侦查讯问活动中,心理强制的方法是讯问的基本方法,因为它有很强的实用性而被普遍的运用。心理强制实际上是一种心理限制行为,是人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外来信息的刺激与控制,所产生的心理影响。心理限制就是通过控制犯罪嫌疑人发散性思维的活动量,不让犯罪嫌疑人通过联想的帮助来解脱困境,达到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思维限制的一种方法。其作用是对犯罪嫌疑人的调节控制系统进行限制,控制其心理结构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的调节因素,留出一个释放通道和语用行为方向,使其在顺应行为的驱使下将犯罪事实供述出来。(本文来源于《中国检察官》期刊2017年03期)
张秋,宣炳昭[6](2016)在《侦查讯问阶段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变化与人权保障》一文中研究指出侦查过程中的讯问不能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而应采用合法、文明、有效的方式。这就需要讯问人员通过有效利用犯罪嫌疑人在讯问时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弱点,促使他们如实交代自己的犯罪行为。在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背景下,应该将人权保障的成果转化成影响犯罪嫌疑人心理的积极因素,实现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变化与人权保障的良性互动。(本文来源于《山东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康杰,魏文旻[7](2016)在《论犯罪心理画像在侦查讯问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犯罪心理画像作为一种辅助侦查手段,在侦查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侦查讯问的实质是一种心理战,在侦查讯问过程中运用犯罪心理画像尤为重要。对此,应该充分认识到犯罪心理画像应用于侦查讯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明确在侦查讯问过程中犯罪心理画像的内容,掌握在侦查讯问过程中运用犯罪心理画像的途径和方法。(本文来源于《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袁桂娟[8](2015)在《论侦查讯问人员负向心理的克服》一文中研究指出依照我国法律的规定,在未取得犯罪嫌疑人口供的情况下,只要其他证据确实充分,依然可以对犯罪嫌疑人定罪量刑。然而,在侦查工作的客观现实中,对犯罪嫌疑人口供的获取依然是侦查工作的重要方面,且对侦查讯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侦查实践中,很多侦查人员缺乏获取口供的能力,越来越难以适应打击犯罪的需要,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心理素质不高。查找侦查人员讯问中常见的负向心理,通过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以期帮助侦查讯问人员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本文来源于《湖北警官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彭玉伟[9](2015)在《我国侦查讯问心理强迫法律规制之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生理强迫到心理强迫,是各国讯问方法变革的共同选择。我国《刑事诉讼法》绝对禁止威胁、引诱、欺骗等心理强迫方法,而域外刑事法制大都对此具有一定的许容度。分析发现,我国对于心理强迫的法律规制存在五大缺陷,即违背侦查讯问规律、诉讼价值追求失衡、立法规定自相矛盾、立法与实践相脱离、偏离国际法制主流。建议删除《开事诉讼法》第50条中的"威胁、引诱、欺骗",将相关内容修改为"严禁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证据",除此之外,还应从完善侦查讯问的规则体系、充实犯罪嫌疑人的防御权、强化对羁押讯问的审查监督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口供自愿性的程序保障。(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刘瑶[10](2015)在《心理跟踪技术在侦查讯问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一些刑事案件侦查讯问的过程中,不仅使用传统的侦查和讯问手段,也借助一些心理测试设备和技术来侦破疑难案件。心理跟踪技术作为心理测试技术的一项重要延伸技术,也逐渐被研发和重视起来,心理跟踪技术应用于侦查讯问中能够更多的发现犯罪嫌疑人想要隐藏的一些重要信息,而这些信息也很有可能成为破获整起案件或寻找案件相关隐藏线索的关键。因此,对于心理跟踪技术在侦查讯问中所起的作用有研究的必要性。心理跟踪技术是侦查人员借助心理跟踪仪,通过言语刺激,收集犯罪嫌疑人异常的生理反应信息,从而追踪其心理痕迹的新型侦查讯问技术手段。心理跟踪技术应用于刑事侦查活动中,增加了侦查人员收集案情信息的渠道,了解犯罪嫌疑人的人格特点,对侦查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具体指导。目前,心理跟踪技术在检察机关、公安机关中处于初级阶段,但其经济犯罪侦查、职务犯罪侦查中已经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该技术操作简洁,对被测试者束缚性小,可以伴随侦查讯问同步进行,从而为传统讯问附加技术支持,提高讯问质量,为刑事案件提供线索,缩小侦查范围。心理跟踪仪的使用,不仅能够及时的监控到犯罪嫌疑人的生理心理变化,而且还能通过仪器的监测掌握其心理波动来提高破案效率,同时配备全程录音录像的功能,也能更好防止一些非法手段获取证据。测试的结果虽然不能直接作为证据使用,但却为侦查讯问的过程中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因此,对该项技术的科学性、操作性和应用推广的研究具有很好的前瞻性和迫切性。本文主要从心理跟踪技术的基础、实验结果、推广应用以及尚待解决的问题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一些探讨和研究,使心理跟踪技术能够更好的在刑事案件侦查讯问中发挥作用,为侦查讯问提供更多切入点,提高讯问的科学性。研究心理跟踪技术也符合当下对科学讯问、合法讯问的紧迫要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15-03-20)
侦查讯问心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侦查讯问的进展情况以及破案进度,只有做出准确把握并选择科学讯问策略,才能更快的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获取与案件相关的真实信息,取得这场博弈的胜利。文章从侦查讯问特点出发,指出了心理博弈过程中犯罪嫌疑人的各种心理状态,并提出了各种科学、有效的侦查讯问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侦查讯问心理论文参考文献
[1].马艺轩.女性涉恐人员心理特征及其在侦查讯问领域的应用[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9
[2].徐子涵.侦查讯问博弈中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8
[3].贾亚超.论犯罪心理画像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8
[4].韩仁洁.试论我国侦查讯问制度的完善——以心理强制审讯策略的作用路径为视角[J].公安海警学院学报.2017
[5].吴克利.职务犯罪案件侦查讯问攻略--心理强制与疏导的讯问方略[J].中国检察官.2017
[6].张秋,宣炳昭.侦查讯问阶段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变化与人权保障[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6
[7].康杰,魏文旻.论犯罪心理画像在侦查讯问中的应用[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
[8].袁桂娟.论侦查讯问人员负向心理的克服[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
[9].彭玉伟.我国侦查讯问心理强迫法律规制之完善[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10].刘瑶.心理跟踪技术在侦查讯问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