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输血论文-陆良愿,李寒阳,杨占民

大量输血论文-陆良愿,李寒阳,杨占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量输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腹膜假黏液瘤,大量输血,logistic回归分析

大量输血论文文献综述

陆良愿,李寒阳,杨占民[1](2019)在《腹膜假黏液瘤术中大量输血风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膜假黏液瘤患者围术期因素对术中大量输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粘液瘤中心2018年3—12月术前明确诊断腹膜假粘液瘤,择期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腹膜假粘液瘤减瘤+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手术患者130例。所有患者分为大量输血组和对照组,收集患者围术期因素(年龄、BMI、术前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血清肌酐水平、纤维蛋白原、术前/术后腹膜癌指数、减瘤指数、手术时间),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方法,对术前因素与术中大量输血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术前白蛋白水平、纤维蛋白原、术前/术后腹膜癌指数、减瘤指数与术中大量出血有关系(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中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体重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对术中大量输血具有影响(P<0.05)。结论术前纠正贫血,提高患者体重指数有利于减少术中大量输血。(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王旭[2](2019)在《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时血浆和红细胞的比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时血浆和红细胞的比例对产妇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防治凝血功能障碍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生产后出现产后大出血的患者180例,患者的产前凝血功能、血常规比较无差异,将1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叁组,按照输入新鲜冰冻血浆(FFP)和红细胞(RBC)的比例分为低血浆组(FFP:RBC=1:2.5)、中血浆组(FFP:RBC=1:1)和高血浆组(FFP:RBC=1.5:1),对比分析叁组患者输血后24h的凝血功能和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叁组患者的悬浮RBC和冷沉淀输入量无明显差异;大量输血24 h后,低血浆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Fbg)含量降低,中血浆组和高血浆组的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叁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及血红蛋白(Hb)均降低,中血浆组优于低血浆组和高血浆组;叁组患者在24 h内输注的RBC和冷沉淀的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产后大出血患者输血时,血浆(FFP)和红细胞(RBC)的比例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以1:1的比例输注,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还能有效地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1期)

朱娜,王选杰[3](2019)在《大量输血后患者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后患者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需要输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输血量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的输血量少于2 000 mL,试验组的输血量多于2 000 mL。比较两组输血前、后的血小板数量、凝血功能指标、生化指标、血清电解质指标、血气指标水平以及低钾血症、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率。结果输血后,试验组的血小板数量低于输血前;试验组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和输血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短于对照组和输血前,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和输血前;试验组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输血前;试验组的Na~+、K~+、和C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输血前,Ca~(2+)水平低于对照组和输血前;试验组的动脉血pH值、血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输血前,碱剩余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输血前;试验组的低钾血症、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均差异显着(P<0.05)。结论大量输血后,患者机体内环境会发生变化,尤其是电解质、凝血功能指标以及血气指标水平,在给患者输血时,应多加留意,以减少输血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32期)

涂彩琼,刘敦荣[4](2019)在《86例剖宫产后大出血患者大量输血过程中血清电解质浓度动态检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剖宫产后大出血患者大量输血过程中血清电解质浓度。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1月剖宫产后大出血患者86例,均采取大量输血治疗,均实施输血过程中血清电解质浓度动态检测,对比输血前、中、后血清钾、钙、钠、氯、镁离子浓度,统计输血前、后低钾血症比例。结果:输血前、中、后血清钠、氯、镁离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中、后血清钾、钙离子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输血中、后血清钾、钙离子浓度较输血前低(P<0.05);输血后低钾血症比例(37.21%)较输血前(16.28%)高(P<0.05)。结论:剖宫产后大出血患者实施大量输血过程中,对血清钾、钙离子浓度影响较大,对血清钠、氯、镁离子浓度变化影响较小,因此应重点检测血清钾、钙离子变化,以便提升输血效果,亦利于适时调整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21期)

赵铁民,吴晓艳[5](2019)在《青藏高原地区大量输血治疗后患者部分检验指标检测值变化及相关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青藏高原地区大量输血治疗后患者部分检验指标检测值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在2017年5月~2018年4月,选择在本院进行大量输血治疗的患者共72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72例在平原地区接受大量输血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7项输血常规检验指标,并分析其检测值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输血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血小板(PLT)、血清钙(Ca~(2+)、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钾(K+)、血清钠(Na+)、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地区大量输血治疗的过程中易出现不良病症,因此在青藏高原地区对患者进行大量输血治疗时,应当对检测值变化及其因素进行分析,以提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临床输血与检验》期刊2019年05期)

李乐涵,文添博[6](2019)在《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临床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因严重创伤于本院进行大量输血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少量输血患者90例,将其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后的凝血功能改变。结果研究组患者输血后1 d PT为(19.4±3.3)s,TT为(20.7±3.4)s,APTT为(39.4±3.8)s,PLT为(70.3±4.1)×109/L,FIB为(1.3±0.1)g/L,其各项数据与输血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输血6 d后,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均有所恢复,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输血后1 d和输血后6 d,各项凝血功能指标与输血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创伤患者在大量输血后,短期内凝血功能将出现明显的改变,后期可逐渐恢复,因此,在大量输血24 h内,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预防和及时处理各类并发症,避免凝血功能障碍导致更为严重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29期)

张春丽,牛梦林,吴寒,孙巍[7](2019)在《术中大量输血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弹力图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术中大量输血前后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 TEG)与凝血功能各指标的变化,评估输血量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择期手术的大量输血患者51例,按输红细胞量分为3组,8~15 U组(22例)、16~25 U组(17例)、26 U以上组(12例),检测各组输血前及输血后的TEG参数与常规凝血指标。结果 51例患者输血后的PT、INR、APTT较输血前明显延长,FIB与TEG参数中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Angle)、血凝块最大强度(MA)较输血前显着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输血前,3组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输血后,3组APTT、K、Angle、M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输血后的Angle、MA值与输血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15 U组与16~25 U组的K值输血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中大量输血的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紊乱,应及时检测凝血指标,补充血液成分和血液制品。(本文来源于《北京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梁翠铭,黄敏,梁昭清,陈丽芬[8](2019)在《血栓弹力图在大量输血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 TEG)在大量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于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行外科手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TEG组(n=42)和常规组(n=42),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42)。比较3组患者手术失血量和成分输血用量、输血评估指标和TEG参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输血评估指标和TEG参数相关性。结果 TEG组所用PLT、血浆及冷沉淀的量少于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与TEG的R呈正相关;FIB与TEG的MA呈正相关,与K呈负相关;PLT与TEG的α-Angle、MA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TEG指导成分输血具有鉴定价值,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北京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丁政[9](2019)在《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治疗对凝血功能影响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发生严重创伤的患者通过大量输血治疗对其凝血功能造成的影响。方法此次选择2016年2月—2019年3月该院收治严重创伤患者75例为实验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通过少量输血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大量输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治疗,检测并分析各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未接受输血治疗前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指标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78.85±4.85)g/L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85.96±6.75)×109/L低于对照组(t=14.21、9.48,P<0.05)。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指标(5.24±0.17)g/L、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0.11±0.35)s、凝血酶时间(13.01±0.14)s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7.14、7.47,P<0.05)。结论患者发生严重创伤后通过大量输血治疗疗效更佳,能够一定程度提高患者凝血能力,提高血红蛋白浓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复合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严萍[10](2019)在《大量输血引起稀释性凝血因子减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大量输血引起稀释性凝血因子变化,研究提出预防稀释性凝血因子减少的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大量输血患者40例,在24 h的时间内红细胞悬液超过了10 U,对患者的血小板(PL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输血后,FIB、PLT低于输注前,TT、PT、APTT及INR均较输注之前时间延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量输入血液之后,应当对患者体内的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数量等进行及时的观测,防止出现由于患者体内凝血因子、血小板减少而导致患者出血,同时根据监测情况及时输注血浆、血小板及冷沉淀,从而更好提升输血疗效。(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16期)

大量输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时血浆和红细胞的比例对产妇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防治凝血功能障碍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生产后出现产后大出血的患者180例,患者的产前凝血功能、血常规比较无差异,将1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叁组,按照输入新鲜冰冻血浆(FFP)和红细胞(RBC)的比例分为低血浆组(FFP:RBC=1:2.5)、中血浆组(FFP:RBC=1:1)和高血浆组(FFP:RBC=1.5:1),对比分析叁组患者输血后24h的凝血功能和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叁组患者的悬浮RBC和冷沉淀输入量无明显差异;大量输血24 h后,低血浆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Fbg)含量降低,中血浆组和高血浆组的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叁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及血红蛋白(Hb)均降低,中血浆组优于低血浆组和高血浆组;叁组患者在24 h内输注的RBC和冷沉淀的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产后大出血患者输血时,血浆(FFP)和红细胞(RBC)的比例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以1:1的比例输注,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还能有效地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量输血论文参考文献

[1].陆良愿,李寒阳,杨占民.腹膜假黏液瘤术中大量输血风险因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9

[2].王旭.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时血浆和红细胞的比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朱娜,王选杰.大量输血后患者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4].涂彩琼,刘敦荣.86例剖宫产后大出血患者大量输血过程中血清电解质浓度动态检测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5].赵铁民,吴晓艳.青藏高原地区大量输血治疗后患者部分检验指标检测值变化及相关因素研究[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9

[6].李乐涵,文添博.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临床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9

[7].张春丽,牛梦林,吴寒,孙巍.术中大量输血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弹力图和凝血功能的影响[J].北京医学.2019

[8].梁翠铭,黄敏,梁昭清,陈丽芬.血栓弹力图在大量输血中的应用[J].北京医学.2019

[9].丁政.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治疗对凝血功能影响的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19

[10].严萍.大量输血引起稀释性凝血因子减少研究[J].心理月刊.2019

标签:;  ;  ;  

大量输血论文-陆良愿,李寒阳,杨占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