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用户均衡模型论文-郇宁,姚恩建,杨扬,李斌斌,张茜

随机用户均衡模型论文-郇宁,姚恩建,杨扬,李斌斌,张茜

导读:本文包含了随机用户均衡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通规划,公共充电设施,动态用户均衡,混合交通流

随机用户均衡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郇宁,姚恩建,杨扬,李斌斌,张茜[1](2019)在《电动汽车混入条件下随机动态用户均衡分配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电动汽车动态充电需求对公共充电设施服务水平的影响,给充电设施网络规划与运营提供参考,在考虑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出行者行为差异、路段拥堵状态、车辆能源消耗、充电设施布局与服务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巢式Logit模型描述了包含充电需求判断、充电设施和路径选择的电动汽车出行联合选择行为;建立了考虑用户在途快速充电行为的动态交通流分配模型,提出了混合交通下随机动态用户均衡条件及等价的变分不等式模型,并设计了融合电动汽车充电排队仿真的动态交通流迭代算法;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并进一步探究了在电动汽车推广的不同阶段,需求和供给关键因素对充电设施服务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受路网交通流量分布和充电设施布局的影响,充电设施利用率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明显的非均衡性;电动汽车混入率的提高会增加平均充电等待时间,并改变充电高峰期的时间分布;电动汽车电池初始电量和充电设施处的排队长度均对用户的充电需求判断呈负效应;当路网中充电设施数量与需求规模不匹配时,会导致服务水平急剧下降,同时极易诱发局部拥堵;用户在充电设施处的逗留时间以15~20 min居多,约90%用户的等待时间在9 min以内,因此,提出的模型符合实际,能够充分反映混合交通网络中电动汽车充电行为引发的一系列影响。(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建美[2](2019)在《基于限制路径集的N-路径随机用户均衡模型构建及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随机用户均衡和N-路径用户均衡两类模型的优点构建了N-路径随机用户均衡模型,以路径流量作为决策变量讨论了解的最优性条件,得到了解所满足的性质.然后以路段流量和路径流量同时作为决策变量证明了最优解的存在唯一性条件.最后在多种不同的假设条件下利用内点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对于解的性质进行了验证,并通过对算例结果的分析得到了若干有效的结论,进而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晓璠[3](2019)在《用户均衡模型(UE)与随机用户均衡模型(SUE)在交通流分配阶段的适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流分配"作为交通规划"四阶段法"的最后一个阶段,对公路项目交通量分析与预测的准确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交通流分配的不同模型与实际交通量观测数据存在精度不高的问题,结合具体实例,在交通补充调查的基础上,比较了用户均衡模型(UE)与随机用户均衡模型(SUE)的分配精度。从TransCAD软件的交通规划建模结果来看,应用后者的模型在基础路网上进行交通流分配较前者的模型在不同路段的分配精度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这说明了随机用户均衡模型(SUE)更加具有适用性,也为今后相关报告的编制提供了实例验证和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9年03期)

刘诗序,池其源,阎昊,郭丽丹,唐颖诺[4](2018)在《基于分层Logit的多方式随机用户均衡分配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完善现有的交通分配模型,综合考虑出行者的方式选择与路径选择行为,建立了基于分层Logit的多方式随机用户均衡分配模型。首先,在多方式交通网络中,根据出行者出行决策的2个步骤,即首先选择合适的交通出行方式、然后选择该方式交通网络中的出行路径,采用分层Logit模型描述出行者的交通方式和路径联合选择行为。在建立的分层Logit模型中,出行效用与流量分布相互制约,出行效用受路网流量影响,而路网流量由效用所决定,最终要达到平衡。接着,构造了一个数学规划模型来求平衡解,证明数学规划模型的最优解与分层Logit模型的流量解等价,并进一步证明等价数学规划模型的目标函数是凸的,而约束集也是凸的,因此等价数学规划模型是一个凸规划问题,模型的解是唯一的。随后,给出了求解提出的基于分层Logit的多方式随机用户均衡分配模型改进的方向搜索算法步骤。最后,以含公交车和小汽车2种方式的方格形路网为算例,分析公交票价、出行者的时间价值和分层Logit模型的层间比例参数的变化对交通分配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公交车票价对流量分配的影响不大;公交需求量随出行者时间价值的增加而下降;当出行者的时间价值较低时,公交需求量随分层Logit模型的层间比例参数增加而增加,当出行者的时间价值较高时,公交需求量随分层Logit模型的层间比例参数的增加而减小。(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魏庆琦,肖伟[5](2018)在《考虑随机路网能力退化的连续双参考点用户均衡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累积前景理论下随机路网能力退化下限对交通网络均衡的影响,本文构建了考虑随机路网能力退化的连续双参考点用户均衡模型,并证明了解的存在性,设计了求解算法.模型将随机交通网络均衡中的客观不确定性归因为随机路网能力退化下限和设计能力上限,将主观不确定性归因为用户风险态度,并由此内生出行路径期望、方差、最佳到达时间参考点、最早到达时间参考点、累积到达时间价值和网络均衡流量等重要参数.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路网能力退化下限对用户和整个交通网络均衡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18年04期)

赵磊,关宏志,张新洁,赵鹏飞[6](2018)在《考虑出行者损失厌恶的后悔随机用户均衡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典随机后悔最小化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出行者获益损失的不对称偏好,建立了考虑出行者损失厌恶的属性水平的后悔函数及基于Logit形式的随机用户均衡模型.在提出的属性水平的后悔函数中,等尺度的获益和损失所产生的欣喜和后悔的差异,受后悔欣喜偏好参数和出行者损失厌恶共同影响.此外,与上述随机用户均衡模型等价的变分不等式问题被给出,并用相继平均法求解.最后,用1个算例网络来验证所提出模型的合理性和算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出行者的损失厌恶对其路径选择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并且随着损失厌恶程度的增大,出行者更倾向于选择最短路径.(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18年04期)

刘帆洨,彭其渊,鲁工圆,张斌[7](2018)在《基于高速铁路换乘服务网络的随机用户均衡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铁路网络条件下,结合高速铁路旅客出行需求、客流结构和不同出行模式,将客流合理分配到高速铁路列车流,对提升列车能力利用率、提高换乘旅客出行的便利性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构造高速铁路换乘服务网络,根据换乘服务网络特征,得到网络各类型弧段的阻抗函数,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高速铁路换乘服务网络的随机用户均衡模型,利用梯度投影算法对模型求解。算例通过与未考虑换乘条件的方法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列车区间平均上座率。(本文来源于《铁道运输与经济》期刊2018年08期)

程琳,楼小明,周静,马捷[8](2018)在《通行能力退化路网中考虑ATIS信息影响的混合随机用户均衡模型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简写ATIS)不仅能帮助出行者获取更准确的交通时间信息,还能提高出行者在面对路网通行能力下降等随机事件时的应急和实时调整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类新的混合随机用户均衡模型,用以描述在通行能力随机退化的路网中,装备ATIS和未装备ATIS两类出行者各自的路径选择行为和由此形成的路网交通流均衡状态。在提出的模型中,ATIS向出行者提供交通信息的优势体现在路网流量均衡分布状态的随机性更低,而ATIS对出行者适应路网能力随机退化的强化优势,则通过路网流量的多均衡态加以体现。论文将该混合随机用户均衡模型表示成一个关于混合路径流量的不动点问题,并设计了一类迭代求解算法。通过数值算例,论文分析了模型的相关数学特性,并验证了迭代算法的求解效率。(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8年05期)

李梦,黄海军[9](2017)在《后悔视角下的多用户多准则随机用户均衡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用户多准则的交通网络中,假设出行者的出行时间价值是异质的,服从某一连续分布函数,且考虑出行者的后悔厌恶水平,建立了基于后悔理论的logit形式的随机用户均衡模型.然后,给出了与该模型等价的变分不等式问题,并使用相继平均法求解.最后用一个算例来说明所构建模型的合理性和所提出算法的可行性.算例结果表明,后悔厌恶水平确实影响出行者的路径选择行为,并且随着后悔厌恶水平的增加,高出行时间价值的出行者选择路径的变化幅度先大后小,相反低出行时间价值的出行者选择路径的变化幅度先小后大.(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2017年05期)

伍健民[10](2017)在《考虑属性决策规则异质性的混合离散选择模型及随机用户均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出行行为研究是交通领域的重要课题,它为交通系统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传统的离散选择模型为交通需求分析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其通常假设出行者是完全理性的,并以期望效用最大化作为决策依据。而现实中的出行者往往无法做到完全理性,不仅仅只追求出行效用最大或出行阻抗最小,也会尽量避免因备选选择可能更好而产生的负面后悔情绪。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出行者在决策制定过程中会存在决策准则异质性的问题,并且在模型中同时考虑多种决策规则往往可以提高模型的拟合度。因此如何在一个模型中同时考虑多种决策规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以后悔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为基础,在随机后悔最小化(RRM)和随机效用最大化(RUM)的框架内,考虑决策规则在属性层面上存在的异质性,构建了一个更具一般性的混合离散选择模型(G-RMUM模型)。模型假设决策者在同一属性值的计算上可能同时考虑两种决策规则,并且不同的决策规则具有不同的权重系数。在选取特定权重系数的情况下,RRM、RUM以及其它相关的现有模型都是该一般混合离散选择模型的特例。本文首先利用瑞士官方一组关于出行方式选择的调查数据,对提出的G-RMUM模型运用Biogeme软件包进行参数估计和模型验证。通过与其它各模型拟合数据的对比,表明G-RMUM模型与数据的拟合度最高。为了增加模型的可信度,再次利用笔者收集到关于出行路径选择的意向性调查数据对多个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其他模型G-RMUM模型有更大的提升,从而证实该模型对出行者的选择决策描述更加准确。此外,本文进一步将G-RMUM模型引入交通配流研究,重新定义了随机用户均衡条件,构建了新的配流模型,给出了等价的变分不等式模型及相应的算法。通过数值算例分析相关参数对配流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G-RMUM模型能够更加细致的捕捉到出行者在择路过程中在属性层面上存在的异质性。在时间价值取不同值的情况下,G-RMUM模型也都可以很好的描述路网中路段流量和路径流量的分配情况。对于指导路网设计、交通需求预测等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7-05-01)

随机用户均衡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随机用户均衡和N-路径用户均衡两类模型的优点构建了N-路径随机用户均衡模型,以路径流量作为决策变量讨论了解的最优性条件,得到了解所满足的性质.然后以路段流量和路径流量同时作为决策变量证明了最优解的存在唯一性条件.最后在多种不同的假设条件下利用内点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对于解的性质进行了验证,并通过对算例结果的分析得到了若干有效的结论,进而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随机用户均衡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郇宁,姚恩建,杨扬,李斌斌,张茜.电动汽车混入条件下随机动态用户均衡分配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9

[2].刘建美.基于限制路径集的N-路径随机用户均衡模型构建及性质[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3].王晓璠.用户均衡模型(UE)与随机用户均衡模型(SUE)在交通流分配阶段的适用性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9

[4].刘诗序,池其源,阎昊,郭丽丹,唐颖诺.基于分层Logit的多方式随机用户均衡分配模型[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魏庆琦,肖伟.考虑随机路网能力退化的连续双参考点用户均衡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8

[6].赵磊,关宏志,张新洁,赵鹏飞.考虑出行者损失厌恶的后悔随机用户均衡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8

[7].刘帆洨,彭其渊,鲁工圆,张斌.基于高速铁路换乘服务网络的随机用户均衡模型[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8

[8].程琳,楼小明,周静,马捷.通行能力退化路网中考虑ATIS信息影响的混合随机用户均衡模型研究(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8

[9].李梦,黄海军.后悔视角下的多用户多准则随机用户均衡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7

[10].伍健民.考虑属性决策规则异质性的混合离散选择模型及随机用户均衡研究[D].南京大学.2017

标签:;  ;  ;  ;  

随机用户均衡模型论文-郇宁,姚恩建,杨扬,李斌斌,张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