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理几何特征论文-康尘云,王少凯,贺鸣

节理几何特征论文-康尘云,王少凯,贺鸣

导读:本文包含了节理几何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陇西黄土,构造节理,几何特征,优势节理组

节理几何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康尘云,王少凯,贺鸣[1](2019)在《陇西黄土构造节理几何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节理影响岩土体的力学和渗流特性,是坡体失稳的几何和力学边界,准确分析陇西黄土构造节理发育特征,是理解该地区频发坡体灾害的关键性步骤。通过现场调查、结合数理统计、概率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的节理几何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陇西地区发育走向为NWW、NNW和NE的优势节理,受区域走滑断裂和逆倾滑断裂控制;(2)节理倾角多在60°~80°,倾向和倾角均服从正态分布;(3)节理的平均间距服从正态分布,从西南向东北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延续性低,中等开裂;(4)节理连通率较小,92. 5%的节理连通率小于0. 4,不易发生贯通式破坏。研究结果可为掌握节理发育规律,恢复新构造应力场,乃至区域稳定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雷光伟,杨春和,王贵宾,魏翔,陈世万[2](2016)在《北山预选区新场地段岩体节理几何特征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分析和评价BS17,BS18和BS19钻孔周边岩体节理几何特征,是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北山预选区新场地段场址筛选及适宜性评价的重点内容和关键步骤之一。通过现场调查、数理统计和概率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的岩体节理几何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钻孔均发育4个节理优势组,尤以NE向和NW向最发育;(2)节理倾角以陡倾角的剪节理为主,节理产状服从正态分布函数,节理间距可用负指数函数进行有效拟合;(3)节理平均间距宽,迹长长,中点面密度小。基于岩体节理在高放废物处置库工程安全运行中的重要性。采用JSR法对岩体节理发育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新场地段3个钻孔周围岩体节理发育程度轻微、区域差异性小、岩体完整性好,断层对其两侧岩体的节理发育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北山预选区处置库场址筛选和场址适宜性评价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王红彬,郝宪杰,李邵军,江权[3](2015)在《白鹤滩柱状节理岩体几何结构特征与卸荷松弛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白鹤滩水电站柱状节理岩体陡峭结构面发育和卸荷开挖过程中垮塌与掉块问题突出的工程难题,在深入开展柱状节理岩体结构特征现场调查基础上,阐明了柱状节理岩体较为特殊的柱体状结构面网络、不规则多边形断面原生节理等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通过现场钻孔摄像和声波测试揭示了柱状节理岩体在开挖卸荷后的岩体卸荷松弛和结构面开裂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柱状节理岩体的支护参数与开挖方案,其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岩体开挖与支护设计借鉴。(本文来源于《土工基础》期刊2015年03期)

雷光伟[4](2015)在《岩体节理几何特征研究及叁维网络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岩体中广泛发育的结构面,破坏了岩体的连续性、完整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控制着岩体的力学性质、渗流特性、地下水分布及岩体稳定性,给高放废物处置库工程带来重大安全隐患,成为处置库能否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对岩体结构面几何特征进行大量的现场调查,并进行准确、有效的描述及定性和定量分析,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将为处置库设计的渗流特性、核素迁移规律等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本文以中国高放废物处置库甘肃北山预选区新场地段和新疆预选区天湖地段岩体场址筛选和场址适宜性评价为背景,以节理、断层、岩脉和蚀变带等岩体结构面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岩体结构面几何特征特征、岩体质量评价、岩体节理叁维网络模拟技术等研究内容的成果和现状,采用现场调查、概率统计和图表分析、室内试验及数值模拟等方法,按照:节理现场调查→岩体节理几何特征分析→断层影响带发育规律研究→岩体质量评价→岩体节理叁维网络模拟→裂隙岩体渗透张量计算的研究思路,展开对岩体节理几何特征及叁维网络模拟的研究。通过对中国高放废物处置库甘肃北山预选区新场地段BS17、BS18和BS19钻孔周边露头和断层以及新疆预选区天湖地段岩体露头、岩脉和蚀变带等地表结构面的现场调查,获得了大量的岩体结构面原始数据。对现场调查的节理数据,采用玫瑰花图进行节理优势组划分,统计分析各优势组产状、平均间距及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形式,利用圆形窗口法计算各露头的节理平均迹长和迹线中点面密度,得出研究区节理几何特征的定量参数。根据断层两侧露头节理特征,研究不同规模、类型的断层两盘断层影响带宽度和发育规律以及断层影响带宽度与断层长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以此分析各序级地质构造间的成生关系及其地质力学成因。鉴于节理裂隙和断层等岩体结构面是地下水的主要储集场所、运移通道,提出岩体结构面综合评价指标SCE,对预选区内的岩体质量和岩体完整性进行评价,并以此作为岩体工程质量分区的主要依据。根据平面上节理迹长与空间节理圆盘的对应关系,建立节理面密度和体密度之间的联系。在获得节理几何特征的基础上,基于节理产生的力学机制,考虑各节理优势组间的成生关系,采用蒙特卡罗法进行岩体节理的叁维网络模拟,可以更加直观地反映节理的空间分布和各节理组间的位置关系。在岩体节理几何特征分析和叁维网络模拟的基础上,研究裂隙岩体渗透张量的算法及相应的渗透张量计算程序,可以快捷地计算裂隙岩体的渗透张量及其主值、主方向。(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5-04-01)

袁长丰,袁子晋,刘世波,李国龙,李亮[5](2014)在《考虑节理几何特征的地表沉陷预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地下煤炭开采引起上覆节理岩体沉陷出现偏态特征。通过建立考虑节理倾角、迹长和迹宽的地质数学模型,运用随机介质理论,推导了地下煤炭开采引起上覆节理岩体沉陷的概率分布函数,认为单元岩块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概率分布符合n重Bernoulli试验概率分布规律;当n≥10时,采用Poisson分布来代替n重Bernoulli试验概率分布规律;考虑到地表沉降的连续性,采用Poisson分布实数域拓展后的Gamma分布代替Poisson分布,提出了考虑节理几何特征的上覆节理岩体沉陷预计方程。通过该模型计算的地表沉陷预计结果与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监测结果相比较,该模型能较好地预计地下煤炭开采引起上覆单组节理岩体沉陷,为开采沉陷预计和岩层移动监测提供了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宋丽娟[6](2013)在《基于分形理论的节理几何特征描述与几何参数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工程活动规模的扩大及活动场所向复杂环境的延伸,越来越多的工程涉及到复杂岩体结构问题。因而,全面深入地研究岩体结构特征是确保工程建设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如在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分多个阶段对岩体结构进行由点到面的详细勘察与研究。往往在前期勘察阶段岩体结构的相关资料获得较少,如何根据较少的勘察资料全面深入准确地揭示岩体结构几何特征,较早地预测如建基面开挖、地下厂房开挖、坝肩高边坡开挖等引起的地质工程问题是目前工程地质界的一个重大难题。常用的方法是基于蒙特卡罗理论的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模拟过程中随机数的产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随机数,前一个随机数与后一个随机数之间往往存在某些联系,所以模拟出的岩体结构面网络亦非严格随机,难以较好预测后期施工过程中岩体节理的几何分布特征。本文绕开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的思想。基于分形理论对建基岩体开挖前后节理几何特征进行精细的定量性研究,分析差异性所在。并结合分形理论和差分进化算法对基础差分进化算法进行改进,得出由前期实测数据(基础种群数组)与变异后的随机数据(变异后的初始种群)经过杂交操作后的优化数据组(优化的杂交种群),通过分析优化数据组的数理特征来预测分析建基面开挖后岩体节理几何特征的分布状况。大岗山水电站工程建设在前期勘察阶段积累的丰富资料及近期参与大岗山建基面开挖编录的地质资料为上述技术路线提供了较好的典型研究事例。通过常规统计方法和分形理论分析研究前期勘探平硐收集的小样本节理几何分布特征,建立预测大样本节理几何分布特征及几何参数的改进差分进化算法模型,并利用大岗山建基面开挖编录的节理资料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获得如下结论:1)该坝区各组裂隙产状倾向和倾角多以正态分布为主;节理迹长主要呈对数正态分布;节理间距以负指数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为主。利用茎叶图原理分别统计分析建基岩体开挖前后各组节理产状倾向和倾角、迹长、间距的优势区间及其百分比,发现,常规统计方法统计出的节理产状倾向、倾角、迹长和间距的优势区间及其百分比差异性较小,证实了传统统计方法在描述节理几何特征方面的缺陷;2)在已有的节理产状极点分形维D的研究基础上,从几何角度改进节理产状极点图的网格剖分原理;利用极坐标与产状倾向、倾角的转化关系优化分形维D的编程设计,从而改进节理产状极点分形维D的计算方法是本文的创新之一;3)用节理产状极点分形维D定量分析建基岩体开挖前后节理产状的分布特征。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分形维D更容易描述建基岩体开挖前后节理产状分布特征的不同,为定量分析节理产状分布特征提供了更为开阔的思路。同时验证了已有研究的结论:Ⅰ)一般情况下,节理数越多,产状极点分布的分形维D越大:Ⅱ)节理产状极点分布具有分散性,分散度越大,分形维D越大,分形维D可用来描述节理产状极点分布的分散程度;Ⅲ)节理产状极点分布的分形维D在理论上满足条件:0≤D<1;4)在Cantor集合的启示下,研究迹长、间距的分形特征,定量分析迹长和间距的分布特征。给出迹长、间距区间分形维D的几何意义及理论值:0≤D<1。较好地分析迹长和间距数据分布的缺失度、离散度和不均匀程度,从而更好地定量化描述迹长和间距的分布特征是本文创新之一;5)通过对迹长、间距分形维D理论区间的划分,建立了分形维D与定性描述迹长、间距分布特征指标(缺失度、离散度和不均匀度)间的关系,建立精细描述迹长、间距分布特征的定量化体系是本文创新之一;6)讨论分析分形维D与节理条数、数据区间和优势数据区间相对集中度Ⅰ间的相关程度,发现分形维D与节理条数相关度最高,与数据区间存在某种相关性,与优势数据区间相对集中度Ⅰ相关度最低,证实了本文所提迹长、间距分形维D的计算方法与通过迹长、间距频率分布函数计算分形维D方法间最大的差异所在;7)基于分形理论对基础差分进化算法中的变异算子进行改进,同时将基础差分进化算法中的初始种群增加为两个:基础种群数组和初始种群。基础种群数组为野外平硐中实测的岩体节理产状、迹长和间距等数据,初始种群即由随机函数产生的均匀随机数。两种种群通过变异操作、杂交操作和选择操作得出的优化杂交种群数据既保存了实测数据的分布特征,又增加了其数据多样性,可以较好地预测建基面开挖后岩体节理产状、迹长和间距的分布特征是本文创新之一(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3-12-01)

谢冰,李海波,王长柏,刘亚群,夏祥[7](2011)在《节理几何特征对预裂爆破效果影响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有限元软件AUTODYN 2D计算爆炸荷载与离散元软件UDEC模拟节理岩体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节理几何特征对预裂爆破的影响。通过计算可知,预裂爆破时炮孔间的节理组对预裂成缝的影响明显,当节理法线与炮孔连线夹角在一定范围内时,预裂缝沿炮孔连线方向的平直程度随节理与炮孔连线夹角的增大而逐渐趋于平直,其中当节理组与炮孔连线夹角为90°时成缝效果最好,裂缝与炮孔连线基本重合,与理论分析较一致;节理间距对预裂爆破有较大影响,相同条件下节理间距越小,越难形成连通裂缝,减小炮孔间距有利于小节理间距情况下的预裂缝贯通。(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1年12期)

高敬[8](2009)在《甘肃北山候选场址花岗岩体节理几何特征和组合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甘肃北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候选场址阶段性现场调查,同时配合2008年新开深钻孔(BS05、BS06)的裂隙调查工作,开展了节理几何特征调查研究工作:使用节理玫瑰花图和极点等密度图划分了节理产状优势组;使用产状概率密度分析方法,验证了产状的正态分布类型;使用圆形窗口法,分析了研究区节理平均迹长和迹线中点面密度特征;针对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的特殊背景,对岩体结构均质区划分方法进行了探讨,合理选择了划分依据和划分方法。为探索研究区花岗岩体节理形成演化机理,首次开展了节理组合形态的调查研究工作:根据调查所得节理组合形态在力学表意、分期特征、辅助判示等方面不同的作用,对其进行了分类;针对具有重要力学解析作用的共轭节理组合形态,使用AutoCAD二次开发了应力解析程序;以共轭节理应力解析为主,结合区域内其他类型节理组合形态,分析了花岗岩体节理形成演化机理。甘肃北山候选场址花岗岩体节理几何特征调查研究工作,是对深钻孔裂隙调查的补充和印证,同时也为岩体节理叁维网络模拟提供了数据支持;节理组合形态调查研究工作,分析了节理形成演化机理,对研究区几何特征从原因上做了解释。以上两者均为研究区节理特征数据库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期刊2009-05-01)

潘别桐,徐光黎[9](1989)在《岩体节理几何特征的研究现状及趋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节理的几何特征决定着岩体的强度特性和渗透性能。本文论述了国内外节理网络模型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今后的发展趋向。(本文来源于《工程勘察》期刊1989年05期)

节理几何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准确分析和评价BS17,BS18和BS19钻孔周边岩体节理几何特征,是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北山预选区新场地段场址筛选及适宜性评价的重点内容和关键步骤之一。通过现场调查、数理统计和概率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的岩体节理几何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钻孔均发育4个节理优势组,尤以NE向和NW向最发育;(2)节理倾角以陡倾角的剪节理为主,节理产状服从正态分布函数,节理间距可用负指数函数进行有效拟合;(3)节理平均间距宽,迹长长,中点面密度小。基于岩体节理在高放废物处置库工程安全运行中的重要性。采用JSR法对岩体节理发育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新场地段3个钻孔周围岩体节理发育程度轻微、区域差异性小、岩体完整性好,断层对其两侧岩体的节理发育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北山预选区处置库场址筛选和场址适宜性评价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节理几何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康尘云,王少凯,贺鸣.陇西黄土构造节理几何特征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9

[2].雷光伟,杨春和,王贵宾,魏翔,陈世万.北山预选区新场地段岩体节理几何特征及评价[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

[3].王红彬,郝宪杰,李邵军,江权.白鹤滩柱状节理岩体几何结构特征与卸荷松弛特性分析[J].土工基础.2015

[4].雷光伟.岩体节理几何特征研究及叁维网络模拟[D].重庆大学.2015

[5].袁长丰,袁子晋,刘世波,李国龙,李亮.考虑节理几何特征的地表沉陷预计方法[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4

[6].宋丽娟.基于分形理论的节理几何特征描述与几何参数模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

[7].谢冰,李海波,王长柏,刘亚群,夏祥.节理几何特征对预裂爆破效果影响的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11

[8].高敬.甘肃北山候选场址花岗岩体节理几何特征和组合形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

[9].潘别桐,徐光黎.岩体节理几何特征的研究现状及趋向[J].工程勘察.1989

标签:;  ;  ;  ;  

节理几何特征论文-康尘云,王少凯,贺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