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沟通行为论文-何英姿

主动沟通行为论文-何英姿

导读:本文包含了主动沟通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体育舞蹈教学,主动沟通,干预过程

主动沟通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何英姿[1](2018)在《探析体育舞蹈教学对性格内向幼儿主动沟通行为的改善》一文中研究指出性格内向儿童很容易出现沟通障碍,并产生自闭心理,该种情况之下,体育舞蹈教学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主动沟通的机会,促使其敞开心扉。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当前幼儿体育舞蹈教学的主要目的进行总结,并从干预步骤、干预策略、干预过程叁方面,论述了体育舞蹈教学对性格内向幼儿主动沟通行为的改善方法。(本文来源于《新课程(综合版)》期刊2018年12期)

陈霞[2](2018)在《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增进叁级自闭症儿童正向主动沟通行为的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级自闭症儿童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交沟通障碍和刻板行为因而需要极大支持的一类自闭症儿童。已有的针对自闭症儿童的人际沟通训练方法繁多,但大部分的训练方法都强调成人控制整个过程,并要求儿童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跟随配合成人的能力。过去的研究表明这样的方式对一些障碍程度较低的自闭症儿童有一定的效果,但对叁级的自闭症儿童效果甚微,甚至可能诱发他们的情绪、负向沟通行为。本文以自我决定理论为理论基础,尝试对一名接受过长期的以行为理论为基础的干预训练但在沟通行为上没有取得明显效果的叁级自闭症儿童个案进行了新的干预策略探索。这些策略包括:提供自主选择的环境鼓励儿童自主行为、在自主选择的环境中观察评估儿童行为发现沟通信号、对不同性质的沟通行为进行不同反馈、对儿童主动但难以达成的行为提供相应的支持。通过研究发现这些策略的使用改变了个案抗拒干预的状况,增加了个案正向主动的沟通频率,提高了个案的沟通品质。最后研究得出结论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干预策略可以有效地用于自闭症儿童的干预中。(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8-10-01)

齐红,赵斌[3](2018)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对一名无口语自闭症幼儿主动沟通行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是循证实践证实对自闭症有效干预的方式之一。本研究用单一被试实验设计,运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对一名3岁10个月的无口语自闭症幼儿的沟通能力进行干预。主要从主动口语和非口语沟通行为、不同情境的迁移表现等方面检测其主动沟通行为的变化。研究发现:幼儿经过4个月的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训练后,能够达到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的阶段Ⅰ-阶段Ⅳ的训练目标;幼儿主动非口语和口语沟通行为百分比有增加和维持效果;在训练的第Ⅲ阶段,幼儿的口语词汇开始出现,第Ⅳ阶段,幼儿在使用句子条的同时能够进行句子表达,并且以词为单位的口语句子长度增加至5;幼儿的部分主动沟通行为能够迁移至不同的情境。(本文来源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十二届年会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精神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研讨会会议手册》期刊2018-07-28)

隋红[4](2018)在《12周健美操教学对抑郁性焦虑症大学生主动沟通行为的改善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12周健美操教学对抑郁性焦虑症状大学生的干预效果,通过创设交往情景,促进抑郁性焦虑症大学生的主动沟通行为,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叁套不同组合的健美操动作对喀什大学抑郁性焦虑症状大学生运动干预12周,运动前、中、后使用主动沟通行为测评表进行测试与评价。结果:12周叁套不同组合的健美操教学运动干预后,实验组主动沟通行为差异显着,均有意义(t=1.35,1.142,P值<0.05)。实验组主动沟通行为与实对照组差异显着,均有意义(t=-1.122,-3.3.1,P值<0.05)。结论:12周不同组合的健美操教学可以有效的改善大学生抑郁性焦虑症大学生主动沟通行为。(本文来源于《体育科技文献通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欢,杜泽星[5](2016)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对学前自闭症儿童主动沟通行为的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是对无口语或低口语能力自闭症儿童常用的有效干预方式之一,对其社交、沟通、联合注意等方面的发展有积极意义。本研究采用单一被试研究的撤回设计(ABAB),对一名学前无口语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验证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对其主动沟通行为的干预效果。研究发现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能够从数量上增加学前自闭症儿童主动沟通频次,从质量上提高学前自闭症儿童主动沟通品质。最后对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的教学使用等方面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特殊教育》期刊2016年07期)

郭剑华[6](2014)在《体育舞蹈教学对自闭症幼儿主动沟通行为的改善》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闭症也称孤独症,严重的沟通障碍是自闭症幼儿的核心症状。在自然情景下对轻度与疑似自闭症幼儿进行体育舞蹈教学,结果发现被试的主动沟通行为次数显着增加,主动沟通行为功能得到扩展,表明自然情境下的体育舞蹈教学可以作为轻度与疑似自闭症幼儿早期干预的辅助方法。(本文来源于《学前教育研究》期刊2014年06期)

邓宝莲[7](2013)在《在自然情境中建立提示系统对增进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主动沟通行为的成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不足,主动沟通行为能力有限,有较多的异常行为,这十分影响他们的信心和社会交往。为提高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的主动沟通行为,研究者决定选用自然情境教学策略,在自然环境中建立一个提示系统,期望可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成长其主动沟通行为。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接受在自然情境中的提示系统教学后其主动沟通行为的变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单一受试法中的撤回实验设计,研究对象为重庆师范大学儿童中心的一名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自变项为自然情境中建立的提示系统,依变项为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主动沟通行为的次数。研究资料使用目视分析、C统计,以及质性观察资料和社会效度分析等方法加以处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一、自然情境中建立的提示系统增加了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的口语主动沟通行为的次数。二、自然情境中建立的提示系统增加了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的眼神沟通行为的次数。叁、自然情境中建立的提示系统减少了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的异常动作沟通行为的次数。四、自然情境中建立的提示系统对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的其他影响:提高抗挫折能力,提高了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增加了沟通互动中的信心,增加了在沟通互动中的等待时间,增加了可接受的行为。五、在自然情境中建立提示系统的策略其教学效果获得个案家长和教师的社会效度支持。(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魏寿洪[8](2008)在《学前自闭症儿童主动沟通行为的实验及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闭症儿童缺乏主动沟通行为,这将严重影响其沟通能力、社会交往的发展。为探讨学前自闭症儿童主动沟通行为的特点及其干预策略。本研究采用实验法和干预法对自闭幼儿进行研究。研究分以下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实验的方法对3名自闭幼儿与3名发展迟缓幼儿进行比较研究。从沟通行为的不同功能出发,设计4个沟通功能的实验,(即:主动要求行为的实验、主动请求协助行为的实验、主动拒绝或抗议行为的实验、主动打招呼或再见行为的实验),并利用微观分析法采用秒读的方式对两组幼儿从叁个维度:主动口语沟通行为、主动视线行为、非口语沟通姿势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显示:(1)4个实验都显示:自闭幼儿在自发性沟通方面与发展迟缓幼儿存在着显着差异,自闭症幼儿主动沟通行为不足,频率低;(2)4个实验均说明:不管在什么样的沟通功能下,自闭幼儿主动的视线接触行为极少;缺乏视线转移的行为;(3)四个实验均表明:自闭幼儿在非口语姿势上如:“抱”“拉成人手”上与发展迟缓儿童并无显着差异,虽然表现出少量的接触指行为,但始终未出现远距离指的行为。自闭幼儿很少使用姿势结合视线接触来表达,高级姿势策略不足。第二部分:采用单一受试法对参与实验的3名自闭幼儿进行主动沟通行为的干预研究。通过生态评量及行为功能分析,了解自闭症儿童的沟通需求,运用自然环境教学的方法及策略进行沟通训练,探讨自然环境教学对自闭症儿童主动沟通行为和沟通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3名自闭幼儿的非口语主动沟通行为次数在介入期和维持期增加,指点行为增加(2)3名自闭幼儿的主动口语沟通行为在介入期和维持期增加;(3)3名自闭幼儿的沟通内容增加;(4)3名自闭幼儿沟通的功能得到扩展,出现了表达要求、请求、拒绝或抗议、表示意见、寻求信息等沟通功能,但寻求信息仍然不足。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自闭症儿童主动沟通行为频率不足:(2)自闭症儿童主动沟通功能有限;(3)自闭症儿童视线接触行为不足,缺乏视线转移行为;(4)自闭幼儿非口语沟通姿势缺乏指点行为,高级姿势策略不足,但干预能增加其指点行为(5)自然环境教学干预自闭症幼儿的主动沟通行为是有效的;(6)表达意见、寻求信息等沟通功能难以提高;(7)非口语沟通形式与沟通功能有关联;(8)主动沟通行为对语言发展有促进作用。本研究并提出如下干预建议:(1)注意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动机;(2)加强认知和理解能力的训练;(3)注意环境的设置和安排;(4)在自然情境下进行沟通训练;(5)强调生活化、功能化的学习内容;(6)系统使用自然环境教学的策略;(7)扩大沟通环境和沟通对象。(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魏寿洪,许家成[9](2007)在《自闭症儿童主动口语沟通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示范、提示—示范、时间延宕、随机教学等干预方法对一名自闭症儿童的主动口语沟通行为进行干预,旨在探讨自闭症儿童主动口语沟通行为的干预效果及启示。结果表明:干预显着增加了被试主动口语沟通行为的发生次数,同时沟通内容及沟通功能也有所扩展。最后,作者建议通过激发儿童兴趣和动机、注意环境的设置和安排等措施来促进自闭症儿童主动口语沟通行为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特殊教育》期刊2007年12期)

主动沟通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级自闭症儿童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交沟通障碍和刻板行为因而需要极大支持的一类自闭症儿童。已有的针对自闭症儿童的人际沟通训练方法繁多,但大部分的训练方法都强调成人控制整个过程,并要求儿童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跟随配合成人的能力。过去的研究表明这样的方式对一些障碍程度较低的自闭症儿童有一定的效果,但对叁级的自闭症儿童效果甚微,甚至可能诱发他们的情绪、负向沟通行为。本文以自我决定理论为理论基础,尝试对一名接受过长期的以行为理论为基础的干预训练但在沟通行为上没有取得明显效果的叁级自闭症儿童个案进行了新的干预策略探索。这些策略包括:提供自主选择的环境鼓励儿童自主行为、在自主选择的环境中观察评估儿童行为发现沟通信号、对不同性质的沟通行为进行不同反馈、对儿童主动但难以达成的行为提供相应的支持。通过研究发现这些策略的使用改变了个案抗拒干预的状况,增加了个案正向主动的沟通频率,提高了个案的沟通品质。最后研究得出结论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干预策略可以有效地用于自闭症儿童的干预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动沟通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何英姿.探析体育舞蹈教学对性格内向幼儿主动沟通行为的改善[J].新课程(综合版).2018

[2].陈霞.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增进叁级自闭症儿童正向主动沟通行为的干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3].齐红,赵斌.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对一名无口语自闭症幼儿主动沟通行为的影响研究[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十二届年会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精神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研讨会会议手册.2018

[4].隋红.12周健美操教学对抑郁性焦虑症大学生主动沟通行为的改善实验[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

[5].李欢,杜泽星.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对学前自闭症儿童主动沟通行为的干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6

[6].郭剑华.体育舞蹈教学对自闭症幼儿主动沟通行为的改善[J].学前教育研究.2014

[7].邓宝莲.在自然情境中建立提示系统对增进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主动沟通行为的成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

[8].魏寿洪.学前自闭症儿童主动沟通行为的实验及干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

[9].魏寿洪,许家成.自闭症儿童主动口语沟通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

标签:;  ;  ;  

主动沟通行为论文-何英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