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旅游者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乡村旅游,风险偏好,旅游经验,卷入度
旅游者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梁逍遥,文谨[1](2019)在《风险偏好对乡村旅游者出游前准备行为的作用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旅游是一种短途旅游,是城市居民休闲的重要选择,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原有的旅游者决策过程中,划分了出游前准备这一阶段,并将这一阶段的旅游者行为定义为出游前准备行为。以北京乡村旅游者为对象展开问卷调查,基于风险偏好、卷入度、旅游经验与乡村旅游者出游前准备行为建立了条件过程模型。研究表明,卷入度在风险偏好与乡村旅游者出游前准备行为的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而旅游经验在该中介模型中并不存在调节效应。为了提升乡村旅游者的体验及减少产品面临的风险,旅游经营者与管理者需要了解风险偏好的作用路径,采取针对性的经营管理策略。(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期刊2019年12期)
胡湘菊[2](2019)在《公益旅游者凝视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凝视理论主要洞察和分析了旅游目的地各利益主体的凝视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摄影则是旅游凝视的有形化和具体化。通过收集参加"多背一公斤湖南团队"活动的公益旅游者拍摄的照片和日志,采用s-s内容分析对照片和日志进行解读,从旅游凝视理论的角度对公益旅游者凝视的内容、凝视的态度和作用力进行研究,探究公益旅游者的凝视行为对公益旅游发展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长沙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丽璇,刘坤梅[3](2019)在《拉萨:以旅游凝视理论为视角,摄影旅游者行为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作为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每年都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吸引大量摄影旅游爱好者前来,本研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拉萨的摄影爱好者进行调研,以旅游凝视论为基础对摄影旅游爱好者进行研究,并得出拉萨摄影旅游者相关群体、出游时间、出游方式等特征,对西藏摄影旅游开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期刊2019年11期)
毛媛媛,殷玲,孙庆颖,朱予楠,范燕群[4](2019)在《基于旅游者行为地图的同里景点优化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同里古镇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旅游者行为地图分析旅游者空间行为分布,发现同里景区内部出现了游客在核心区过度集中而散不开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连接出入口的主干道路上,同时旅游者在做出路径、景点选择时除了会受主观空间感知也会受客观固有认知影响。进而结合空间句法探究旅游者对景点选择的可能性要素,并从旅游者行为选择视角将同里各景点进行分类,解读其总体特征并针对不同类型提出优化重点与相关建议,以期为同里古镇空间优化及后期旅游策略制定提供相关参考。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一是本研究针对的是旅游景区内部小尺度空间,而以往的研究多是针对目的地之间的大尺度空间进行的。二是本研究结合游客真实的行为轨迹与空间句法的运用对景区内部空间进行定量描述,弥补了原本依靠感知主观认识空间的不足。(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风景环境规划)》期刊2019-10-19)
张圆刚,陈希,余向洋,程静静,胡孝平[5](2019)在《旅游者的民宿认同机制及行为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认同理论的角度,从民宿实体品牌和虚拟社群两个层面的互动影响机制进行理论模型的建构,深入探讨旅游者的民宿选择行为的影响方式,并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进一步探究旅游者的民宿选择行为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构建的关系模式解释力强,两个互动关系路径不仅能全面解释影响旅游者的民宿认同机理,也可用于解释旅游者的民宿选择行为空间差异形成的因素;(2)旅游者的民宿品牌认同对社群认同、品牌信任和品牌承诺有显着正向影响,社群认同和品牌信任对社群参与和品牌承诺有显着正向影响,社群参与显着正向影响品牌承诺和旅游者行为,品牌信任和品牌承诺正向显着影响旅游者行为;(3)民宿品牌信任、社群参与、品牌承诺在各自维度关系上具有显着的部分中介效应,验证了旅游者的民宿空间选择行为的差异;(4)乡村旅游者分类进行群组比较,有助于进一步识别模型的路径关系。(本文来源于《人文地理》期刊2019年05期)
刘书葵[6](2019)在《新时代背景下旅游者购买行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大多数的国民而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平稳高速发展以及人民收入水平的整体提升,旅游活动作为社会个体获得心理愉悦体验的审美与自娱过程,业已由改革开放之初的"潜在需求"逐渐进阶为国民日常生活的"现实刚需"。中国已经真正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国民旅游观念由单一化的传统"观光游"迅速向多样化的个性"体验游"回归,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成为推动旅游行业产品与服务优化的重要驱力。旅游活动的消费结构跨入升级时代。与此同时,高速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媒体与移动终端的深度运用,以及各种旅游新业态的出现,使得旅游者可以借助各种高度互联的信息通道与"线上+线下"的双线销售模式有效觉察与规避旅游消费过程中绝大多数不确定因素,并有机会直接参与到旅游企业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环节当中,其决策过程与购买行为的理性化程度日趋完善。对产品要素与服务价值的体验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旅游者购买决策转化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兆杰,庄小妍[7](2019)在《中国旅游者在马尔代夫免税店的消费行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旅游者的出境游增长,旅游购物已是旅游消费中所占比例较大的部分。马尔代夫作为一个世界级的旅游度假胜地,每日接待数以万计的中国游客,但在免税店的发展上面却远不及亚洲其他受中国游客欢迎的国家。马尔代夫机场免税店受到了来自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机场免税店的市场竞争。旅游购物是旅游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国旅游者在马尔代夫免税店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能够帮助马尔代夫旅游业发展和更好地满足中国旅游者的需求。为马尔代夫的旅游购物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9年08期)
胡湘菊[8](2019)在《公益旅游者行为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益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近年来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发展。对公益旅游者行为特征的研究,可以为公益旅游市场的拓展和公益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依据。通过对参加"多背一公斤湖南团队"的公益旅游者调查发现,公益旅游者以大学生和白领为主,其中女性多于男性;出游的动机以利他动机为主;在出游决策阶段,通过非商业来源渠道获取出游信息,时间、资金和安全因素是影响公益旅游者的出游决策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要加大公益旅游的宣传力度,加强公益旅游网站的建设、完善公益旅游目的的基础设施等开发对策。(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信息版)》期刊2019年09期)
黄杰[9](2019)在《自然旅游地旅游者恢复性环境感知、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压力日益增大,身心耗损加剧,离开惯常生活圈,放松身心、回归自然已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动机。各类旅游目的地与景区作为典型的恢复性环境,具有较为突出的心理恢复效用,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游客恢复性环境感知遂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已有研究较多探讨游客恢复性环境感知的维度构成以及游客恢复性环境感知的影响因素,研究对象也以文化遗产地、旅游度假区为主,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国外,实证研究较少,恢复性环境感知对游客后续行为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鉴于此,本研究聚焦于游客恢复性环境感知对满意度及行为意向的影响,以自然观光型旅游地——喀纳斯景区为实证案例地,引入环境刺激M-R模型作为研究框架,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的方法展开研究。研究首先对恢复性环境感知、游客满意度、行为意向、游客涉入等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基于文献分析、深度访谈、网络文本内容分析叁种途径,全面提炼游客恢复性环境感知测量指标,通过量表开发、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确定自然旅游地游客恢复性环境感知结构体系;其次根据理论分析,提出游客恢复性环境感知内部各维度的作用关系假设,并构建游客恢复性环境感知、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喀纳斯景区的367名国内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Amo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信效度检验,模型拟合,验证相关理论假设;最后研究使用Amos的Bootstrap法对游客满意度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同时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检验游客涉入在游客恢复性环境感知各维度与满意度之间的调节作用。通过上述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自然旅游地游客恢复性环境感知结构体系主要由5个维度构成,分别为:迷人、新奇、兼容性、逃逸及一致性,5个维度共包含21个指标;(2)游客恢复性环境感知内部维度间并非单一平行结构,而是具有一定层次作用关系。主要体现为:一致性对迷人、新奇、兼容性、逃逸维度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新奇对迷人、逃逸维度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3)游客恢复性环境感知与满意度及行为意向之间具有嵌套作用机制。研究揭示了叁者间的内在影响机制,具体体现为:迷人、兼容性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迷人、新奇、逃逸对行为意向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游客满意度对行为意向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游客满意度在迷人影响行为意向机制中起中介作用,游客满意度在兼容性影响行为意向机制中起中介作用。(4)游客涉入调节作用显着。以游客涉入作为恢复性环境感知和满意度的调节变量,同时控制游客受教育程度、职业、旅游次数、停留时间、出游目的、出游时间等变量,游客涉入在迷人、兼容性和满意度之间存在显着的正向调节作用,表明游客涉入的加深会增加迷人、兼容性对游客满意度的正向影响。(5)文章从游客涉入调节的新视角,构建了“自然旅游地游客恢复性环境感知-满意度-行为意向”模型(TPRQSB)。(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6-30)
张欢,宋诗佳,董雪旺[10](2019)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旅游者绿色消费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是从惯常环境到非惯常环境的过程,在非惯常环境下,旅游者具有匿名化,道德约束松弛等特有特征,其绿色消费行为较传统情境下产生了较大差别。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在非惯常环境下,主观规范变量和态度变量对目标绿色消费意愿产生直接影响,但感知行为控制却对其影响甚微;同时环境的异质化也带来了意愿与行为间的鸿沟。在吸收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本研究尝试建立非惯常环境下旅游者绿色消费意愿行为模型。(本文来源于《江苏商论》期刊2019年06期)
旅游者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旅游凝视理论主要洞察和分析了旅游目的地各利益主体的凝视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摄影则是旅游凝视的有形化和具体化。通过收集参加"多背一公斤湖南团队"活动的公益旅游者拍摄的照片和日志,采用s-s内容分析对照片和日志进行解读,从旅游凝视理论的角度对公益旅游者凝视的内容、凝视的态度和作用力进行研究,探究公益旅游者的凝视行为对公益旅游发展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旅游者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梁逍遥,文谨.风险偏好对乡村旅游者出游前准备行为的作用路径研究[J].商业经济.2019
[2].胡湘菊.公益旅游者凝视行为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9
[3].王丽璇,刘坤梅.拉萨:以旅游凝视理论为视角,摄影旅游者行为调查[J].当代旅游.2019
[4].毛媛媛,殷玲,孙庆颖,朱予楠,范燕群.基于旅游者行为地图的同里景点优化策略研究[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风景环境规划).2019
[5].张圆刚,陈希,余向洋,程静静,胡孝平.旅游者的民宿认同机制及行为差异研究[J].人文地理.2019
[6].刘书葵.新时代背景下旅游者购买行为分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
[7].王兆杰,庄小妍.中国旅游者在马尔代夫免税店的消费行为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
[8].胡湘菊.公益旅游者行为特征研究[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
[9].黄杰.自然旅游地旅游者恢复性环境感知、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D].新疆大学.2019
[10].张欢,宋诗佳,董雪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旅游者绿色消费行为研究[J].江苏商论.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