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黄药大头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药大头茶茎,酚苷,3,4-二甲氧基苯酚1-O-β-D-[6-O-(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酰基)]-吡喃葡萄糖苷,黄药大头茶酚苷A
黄药大头茶论文文献综述
吴放,任琦,潘蕾,吴方建,付辉政[1](2019)在《黄药大头茶茎中1个新的酚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黄药大头茶Gordoniachrysandra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MPLC柱色谱、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黄药大头茶茎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二甲氧基苯酚1-O-β-D-[6-O-(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酰基)]-吡喃葡萄糖苷(1)、3,4,5-叁甲氧基苯基-6-O-香草酰基-β-D-葡萄糖苷(2)、2α,3β,19α-叁羟基齐墩果-12-烯-23,28-二羧酸(3)、白桦酸(4)、3-O-β-D-半乳糖基-(1→2)-[β-D-葡萄糖基-(1→2)-α-L-阿拉伯糖基-(1→3)]-β-D-葡萄糖醛酸基-3β,16α,22α,28-四羟基-22-O-巴豆酰氧基-齐墩果-12-烯-23-醛(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黄药大头茶苷A,化合物3~5为首次从黄药大头茶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13期)
付辉政[2](2012)在《大头茶属植物黄药大头茶和广西大头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药大头茶(Gordonia chrysandra Cowan)为山茶科(Theaceae)大头茶属(Gordonia)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部至东南部以及台湾地区,缅甸北部也有分布。民间有用大头茶花治疗吐血、鼻衄以及叶治疗痈疮、痢疾、胃痛、关节炎的报道,国内外学者对大头茶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较少,但对其同科其它属植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前期活性筛选试验研究中,本课题组发现黄药大头茶根的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HIV病毒和细胞毒活性。药理筛选发现黄药大头茶茎的95%乙醇提取物粗分后的正丁醇部分经大孔树脂70%乙醇洗脱部分也具有细胞毒活性。广西大头茶(Gordonia kwangsiensis Chang)为山茶科(Theaceae)大头茶属(Gordonia)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以及台湾地区。迄今未见关于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报道,药理筛选发现广西大头茶茎的95%乙醇提取物粗分后的正丁醇部分经大孔树脂70%乙醇洗脱部分对HCT-8和Bel-7402细胞株具有选择性细胞毒活性。为寻找有效成分,本论文利用现代色谱技术和波谱学及化学方法,对上述2种植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黄药大头茶中分离得到42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40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18个叁萜皂苷类化合物(1-14,20-23),6个酚苷类化合物(15-18,35-36),1个叁萜类化合物(19),5个二萜苷类化合物(24-28),2个黄酮(苷)类化合物(29-30),4个木脂素苷类化合物(31-34),2个其它类化合物(37-38),2个甾体类化合物(39-40)。其中18个为新化合物(1*-18*)。化合物结构和名称见下表1。从广西大头茶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20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18个叁萜皂苷类化合物(1-18)和2个甾体类化合物(19-20)。其中15个为新化合物(1*-15*),化合物结构和名称见下表2。根据它们民间药用特点和本课题组前期对从黄药大头茶根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药理筛选显示强细胞毒活性,本论文在抗炎、降血糖和抗肿瘤细胞药理模型上,对黄药大头茶和广西大头茶茎中分离鉴定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初步活性筛选。药理结果如下:(1)对黄药大头茶中分离得到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抗炎和降血糖生物活性研究。在抗肿瘤活性筛选中,化合物9,10,12,13,14,22,23对多种肿瘤细胞株显示具有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9,22,23对所测的五种肿瘤细胞显示出非选择性的细胞毒活性,ICs0值范围为1.83-6.65μM;化合物10对Bel-7402和A2780两种肿瘤细胞表现出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4.48和3.18μM;化合物12,13,14对UCT-8、Bel-7402、BGC-823和A2780四种肿瘤细胞表现出细胞毒活性,ICso值分别为1.76、1.62、1.25和1.86μM,2.20、2.26、2.54和2.24μM以及3.19、2.10、2.44和2.22μM;在抗炎活性筛选中,化合物9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生成显示强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为96.6%;在降血糖活性筛选中,化合物1,2,4,6,7,9,10,25,30对钠依赖的葡萄糖转运体-2(SGLT-2)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48%,70%,62%,68%,50%,66%,44%,105%和68%,其中以化合物25的抑制活性最强,其抑制率为105%。化合物1,6和9对葡萄糖激酶(GK)显示激活活性,EC1.5值分别为78.2,10.3和17.4μM。(2)对广西大头茶中分离得到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1对五种肿瘤细胞显示出非选择的细胞毒性,IC50值范围为0.68~1.72μM,其余化合物未表现出活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2-06-01)
于磊,付辉政,李创军,杨敬芝,张东明[3](2010)在《黄药大头茶化学成分研究(Ⅱ)》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硅胶、ODS、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各种分离纯化手段,从黄药大头茶(Gordonia chrysandra Cowan)的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皂苷化合物,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3β-O-[α-L-阿拉(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0-10-08)
于磊,张东明,石建功[4](2008)在《黄药大头茶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药大头茶(Gordonia chrysandra Cowan)为山茶科(Theaceae)大头茶属(Gordonia Ellis.) 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在对其进行药理活性研究时,我们首次发现黄药大头茶根的醇提物具有较好的抗艾滋病和抗肿瘤活性,为了找到其中的有效成分,我们对其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黄药大头茶根95%乙醇提取后,药渣再经50%(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09-01)
王坤[5](2008)在《黄药大头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药大头茶(Polyspora chrysandra Cowan.)为茶科(Theaceae)大头茶属(Polyspora)植物,在热带和温带地区均有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部至东南部以及台湾地区,关于其药理活性的研究未见报道,但对其同科的植物进行广泛的研究,发现其在抗肿瘤、抗艾滋病、抗细菌、抗真菌方面均有一定的活性。为对大头属植物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以期更好地利用该属的药用植物资源,我们对黄药大头茶根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展开研究。黄药大头茶的根经95%乙醇和50%乙醇回流提取。其95%提取物用水混悬后,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4个萃取部分和水层并进行了药理活性筛选。药理筛选结果表明:黄药大头茶的95%和50%醇提物均有一定的保肝作用,其中,95%醇提物的水层部分保肝作用与阳性对照药双环醇相近;除95%醇提物的氯仿部分外,95%的乙酸乙酯,正丁醇,水部分和50%提取物部分均对HIV整合酶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正丁醇部位进行了柱层析,其组分C、D、E、F部分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本文对黄药大头茶的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分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并通过1D、2DNMR,IR,UV,MS及化学方法鉴定了14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包括4个二氢黄酮醇苷类成分:(2R,3R)-3,5,7,4′-四羟基二氢黄酮醇-3-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1→2)-α-L-鼠李糖苷(1)、(2R,3S)-3,5,7,4′-四羟基二氢黄酮醇-3-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1→2)-α-L-鼠李糖苷(2)、(2S,3S)-3,5,7,4′-四羟基二氢黄酮醇-3-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1→2)-α-L-鼠李糖苷(3)和(2S,3S)-3,5,7,3′,5′-五羟基二氢黄酮醇-3-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1→2)-α-L-鼠李糖苷(4);4个皂苷类成分:3β-O-β-D-半乳糖(1→2)-[β-D-木糖(1→2)-α-L-阿拉伯糖(1→3)]-β-D-葡萄糖醛酸-16α,28-二羟基-15α-乙酰氧基-22α-当归酰氧基齐墩果-12-烯(5)、3β-O-β-D-半乳糖(1→2)[-β-D-木糖(1→2)-α-L-阿拉伯糖(1→3)]-β-D-葡萄糖醛酸16α,28-二羟基-21β-乙酰氧基-22α-当归酰氧基齐墩果-12-烯(6)、3β-O-β-D-半乳糖(1→2)[-β-D-木糖(1→2)-α-L-阿拉伯糖(1→3)]-β-D-葡萄糖醛酸-16α,28-二羟基-22α-当归酰氧基齐墩果-12-烯(7)和3β-O-α-L-鼠李糖(1→2)-α-L-阿拉伯糖(1→3)-β-D-葡萄糖醛酸-16α-羟基-28-葡萄糖酯齐墩果-12-烯(8);3个木脂素:3-O-glucopyranosyl-epi-lyoniresinol(9)、(-)lyoniresinol 3-O-β-D-glucopyranoside(10)和(+)lyoniresinol 3-O-β-D-glucopyranoside(11);其它类:leonuriside A(12),fraxin(13),胡萝卜苷(14)。其中,化合物1-8为新化合物,9-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药理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3有较好的保肝活性,5-6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期刊2008-06-01)
黄药大头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药大头茶(Gordonia chrysandra Cowan)为山茶科(Theaceae)大头茶属(Gordonia)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部至东南部以及台湾地区,缅甸北部也有分布。民间有用大头茶花治疗吐血、鼻衄以及叶治疗痈疮、痢疾、胃痛、关节炎的报道,国内外学者对大头茶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较少,但对其同科其它属植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前期活性筛选试验研究中,本课题组发现黄药大头茶根的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HIV病毒和细胞毒活性。药理筛选发现黄药大头茶茎的95%乙醇提取物粗分后的正丁醇部分经大孔树脂70%乙醇洗脱部分也具有细胞毒活性。广西大头茶(Gordonia kwangsiensis Chang)为山茶科(Theaceae)大头茶属(Gordonia)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以及台湾地区。迄今未见关于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报道,药理筛选发现广西大头茶茎的95%乙醇提取物粗分后的正丁醇部分经大孔树脂70%乙醇洗脱部分对HCT-8和Bel-7402细胞株具有选择性细胞毒活性。为寻找有效成分,本论文利用现代色谱技术和波谱学及化学方法,对上述2种植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黄药大头茶中分离得到42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40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18个叁萜皂苷类化合物(1-14,20-23),6个酚苷类化合物(15-18,35-36),1个叁萜类化合物(19),5个二萜苷类化合物(24-28),2个黄酮(苷)类化合物(29-30),4个木脂素苷类化合物(31-34),2个其它类化合物(37-38),2个甾体类化合物(39-40)。其中18个为新化合物(1*-18*)。化合物结构和名称见下表1。从广西大头茶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20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18个叁萜皂苷类化合物(1-18)和2个甾体类化合物(19-20)。其中15个为新化合物(1*-15*),化合物结构和名称见下表2。根据它们民间药用特点和本课题组前期对从黄药大头茶根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药理筛选显示强细胞毒活性,本论文在抗炎、降血糖和抗肿瘤细胞药理模型上,对黄药大头茶和广西大头茶茎中分离鉴定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初步活性筛选。药理结果如下:(1)对黄药大头茶中分离得到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抗炎和降血糖生物活性研究。在抗肿瘤活性筛选中,化合物9,10,12,13,14,22,23对多种肿瘤细胞株显示具有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9,22,23对所测的五种肿瘤细胞显示出非选择性的细胞毒活性,ICs0值范围为1.83-6.65μM;化合物10对Bel-7402和A2780两种肿瘤细胞表现出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4.48和3.18μM;化合物12,13,14对UCT-8、Bel-7402、BGC-823和A2780四种肿瘤细胞表现出细胞毒活性,ICso值分别为1.76、1.62、1.25和1.86μM,2.20、2.26、2.54和2.24μM以及3.19、2.10、2.44和2.22μM;在抗炎活性筛选中,化合物9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生成显示强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为96.6%;在降血糖活性筛选中,化合物1,2,4,6,7,9,10,25,30对钠依赖的葡萄糖转运体-2(SGLT-2)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48%,70%,62%,68%,50%,66%,44%,105%和68%,其中以化合物25的抑制活性最强,其抑制率为105%。化合物1,6和9对葡萄糖激酶(GK)显示激活活性,EC1.5值分别为78.2,10.3和17.4μM。(2)对广西大头茶中分离得到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1对五种肿瘤细胞显示出非选择的细胞毒性,IC50值范围为0.68~1.72μM,其余化合物未表现出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药大头茶论文参考文献
[1].吴放,任琦,潘蕾,吴方建,付辉政.黄药大头茶茎中1个新的酚苷[J].中草药.2019
[2].付辉政.大头茶属植物黄药大头茶和广西大头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
[3].于磊,付辉政,李创军,杨敬芝,张东明.黄药大头茶化学成分研究(Ⅱ)[C].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4].于磊,张东明,石建功.黄药大头茶的化学成分研究[C].第七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5].王坤.黄药大头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
标签:黄药大头茶茎; 酚苷; 3; 4-二甲氧基苯酚1-O-β-D-[6-O-(4-羟基-3; 5-二甲氧基苯甲酰基)]-吡喃葡萄糖苷; 黄药大头茶酚苷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