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时空指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被指数,气候生产力,时空变化,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时空指数论文文献综述
黄悦悦,杨东,冯磊[1](2019)在《近年来宁夏植被指数与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掌握宁夏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与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关系,本文基于2000—2017年遥感影像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及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南部林区和引黄灌区植被指数高于中部干旱带且NDVI以0.041 (10 a)-1的速率呈显着增加趋势;18 a间宁夏植被指数轻度增加区域占64.12%;宁夏气候生产力在空间上呈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变化,年降水量与气候生产力的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大部分地区NDVI与气候生产力在空间上呈正相关,呈负相关区域占4.92%;两者的线性拟合度达0.731。(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赵立望[2](2019)在《基于修正PDSI指数的辽宁东部地区干旱时空特征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辽宁东部地区4个主要气象站点的数据对PDSI干旱指数进行修正,建立适合于辽宁东部地区的干旱评价指数,并对辽宁东部地区干旱特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辽宁东部干旱频率年际变化较小,出现极端干旱的频率均值为10.2%,在春季和秋季出现干旱的频率较大,均值分别为40.8%和41.8%,但在夏季出现极端干旱的频率最高,均值为19.5%。各年代严重干旱和极端干旱主要出现在其北部区域,总体干旱指数从东向北逐步增大。研究成果对于辽宁东部地区抗旱规划方案编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9年06期)
曹二佳,薛羽,李红瑛,巩杰,徐彩仙[3](2019)在《基于相对湿润指数的蒙中农牧交错带作物生长季干旱时空分析——以乌兰察布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内蒙古中部农牧交错带乌兰察布市及周边20个气象站点1980-201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以相对湿润指数(M)作为干旱指标,采用反距离权重IDW插值法、距平及累计距平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及偏相关分析分析了近38 a来作物生长季干旱空间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可能成因,并基于Hurst指数分析未来干湿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乌兰察布市干湿状况为由北至南逐渐变湿,其中凉城、卓资、丰镇较湿润,四子王旗较干旱。近38 a来生长季M平均值为-0.575,为轻旱状态。②4-9月M呈先增后减,近38 a来该地区微弱变干,其中8月干旱化最显着(α=0.01)。③潜在蒸散量(ET_0)与各气象要素的偏相关分析得出,风速对ET_0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平均温度。近38 a来干旱加重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和相对湿度减小,其次是平均气温的上升,而风速、日照时数的下降有助于缓解干旱加重;Hurst指数表明该地区生长季将持续变干,其中8月为强持续显着变干。(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11期)
黄梓轩,陈菲[4](2019)在《长江经济带农产品流通效率时空差异分析——基于PCA-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PCA-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以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动态变化与空间差异,得出如下结论:长江经济带农产品流通效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状态;不同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差异较大,下游地区流通效率最高,而上游地区效率提升幅度最大;技术效率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农产品流通效率发展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和纯技术效率变化是拉开地区流通效率差异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21期)
张峰,宋晓娜,董会忠[5](2019)在《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指数测度与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动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提升,加快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制造中心"跃迁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影响制造业绿色竞争力的复杂多要素为视角,构建涵盖经济驱动、创新产出、能源节控、环境规制和社会保障五个维度的湾区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指数网络拓扑结构模型,综合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云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指数进行测度及其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指数的差异因素主要体现在制造业经济驱动领域,经济创收产值、产品市场效益以及利润获取能力等表现出与湾区制造业绿色竞争力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而能源节控与环境规制水平作用效果相对不足,其因素地域差异大、时空配置不均衡,逐渐成为影响湾区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指数提升的短板因素;②2007—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指数整体上呈现相对稳定的良性提升趋势,但湾区内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指数表现出相对显着的"都市梯度"发展和"中流驱动"差异特征,反映出湾区内各地区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积极顺应湾区一体化建设及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趋势,推动生产要素的跨界融合与产业均衡发展是提高湾区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指数的关键所在;③湾区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指数具有空间负相关性,位于第一(高-高集聚)和第二象限(低-高集聚)的散点数量要显着多于第四象限(高-低集聚)数量,虽然近年来空间差异度有所降低,但仍具有较大的改进潜力,其热点区域主要包括广州和深圳两个核心地区以及湾区北部地区,而湾区南部局部地区的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指数相对偏低,需要针对指数短板因素因地制宜地采取改善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国软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李振亚,魏伟,周亮,郭泽呈,颉斌斌[6](2019)在《基于空间距离指数的中国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敏感性时空演变特征——以石羊河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敏感性是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反映程度及生态环境问题发生难易程度和可能性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中国西北地区典型的干旱内陆河流域-石羊河流域为例,通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及实地调查研究,将石羊河流域生态敏感性分为生态风险敏感性、水土流失敏感性和生物多样性敏感性叁个方面,并系统构建生态风险敏感性指数、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敏感性指数叁个定量评价指标,对石羊河流域综合生态敏感性进行研究。并通过格网编码、圈层分析,探讨近30年石羊河流域生态敏感性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1987—2016年间石羊河流域生态敏感性总体上逐年降低,综合生态敏感性指数(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sensitivity index,CESI)值从1987年的1.143上升到2016年的1.287,反映出流域生态环境当前还是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2)流域生态敏感性整体偏高,常年极度敏感区和常年重度敏感区占流域总面积的42.26%。此外,敏感性空间分异明显,流域上游及下游荒漠区敏感性相对稳定,中下游绿洲区敏感性波动变化较为频繁,且波动变化区占总面积的51.24%,这表明流域生态敏感性与人类活动及工农业生产有较为密切的关系;(3)目前流域生态敏感性整体趋于好转,但局部地区有恶化的趋势,敏感性波动降低的区域面积为11693.57km~2,占流域总面积的28.82%,敏感性波动升高的区域面积为9099.66km~2,占流域总面积的22.43%,这表明一方面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当地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在全球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大背景下,当地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李经龙,代传苗[7](2019)在《安徽省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基于百度指数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掌握国内潜在游客对安徽旅游景区关注度的时空特征,依托百度指数平台,精选安徽省内19家5A级景区,以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全年的百度指数为主要数据来源,对安徽旅游景区的网络关注度及其规律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网络关注度有显着的时空差异性。7-8月份是人文类景观网络关注度的高峰,人文景区比自然景区具有较高的关注度。(2)安徽省5A级景区旅游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上差异较大。根据该地区关注的景区类型和时间特征,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活动,主动引导游客,拓展景区客源市场。(本文来源于《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杨军明,吴昱,魏永霞,王斌,汝晨[8](2019)在《多源数据融合的高时空分辨率植被指数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时空分辨率的植被指数VI(Vegetation Index)数据是农业和生态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集,目前常用的VI数据的时空分辨率存在不可调和矛盾。考虑VI时序变化对数据融合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VI数据时空融合模型VISTFM(Vegetation Index Spatial and Temporal Fusion Model),VISTFM采用模糊C聚类算法,对存量时序VI数据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若干子类,从高低分辨率影像中随土地覆被类的变化规律提取子类,结合低分辨率影像提取的土地覆被类变化规律融合生成高时空分辨率的VI数据。用常用的Landsat和MODIS数据验证该算法,测试表明,VISTFM能够较好的捕获VI的中间变化过程,与常用的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的模型和时空自适应反射率融合模型及其改进模型相比,利用VISTFM获得的植被指数数据集具有更高的时空分辨率。(本文来源于《遥感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姚俊英,张海玉,阙粼婧,曹蕾[9](2019)在《基于SPEI指数的黑龙江省作物生长期干旱时空格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77个气象站点1972-2016年实测资料计算月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黑龙江省的干旱特征和潜在的干旱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2年以来黑龙江省总体上是变干的趋势,而且重特大干旱有显着增加的趋势.年SPEI指数在1994年发生了明显的突变,由上升趋势转为下降趋势.各月SPEI指数也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发生突变,其中5月转为上升趋势(变湿),6月、8月、9月转为下降趋势(变干),6月、9月干旱化趋势明显,7月变化不明显;绥化、大庆所属市县和齐齐哈尔南部部分市县不仅干旱总站次多,重特大干旱的站次也多,是干旱的重灾区.从干旱化趋势的空间分布来看,6月和9月东部地区干旱化趋势显着,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抗旱措施;各地干旱发生频率主要集中在46.7%-54.6%之间,约2年一遇,重特大干旱频率主要集中在5.3%-8.0%之间,约10-20年一遇.6月发生重特大干旱的区域范围最大,8月最小.(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赵维清,李经纬,褚琳,王天巍,李朝霞[10](2019)在《近10年湖北省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湖北省植被长势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利用Landsat影像提取2005年、2010年以及2015年湖北省景观类型信息,分析近10年来景观时空变化特征;基于2005—2015年夏季MODIS/NDVI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Theil-Sen median趋势、Mann-Kendall检验等分析方法对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显着性进行探讨;采用最小二乘法对NDVI与气候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使用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探讨NDVI与人类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类型变化以建设用地和耕地为主。耕地面积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主要转变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多,主要由耕地和林地转变而来,集中在武汉、荆州、襄阳城市圈;研究区NDVI值整体上表现为西高东低,以林地为主的十堰、恩施等地区NDVI值较高,以建设用地为主的武汉、襄阳、荆州等地区NDVI值较低;整体上NDVI变化呈轻微改善趋势,局部地区下降明显,鄂西北、鄂西南等地区NDVI稍有上升,武汉城市圈植被呈退化趋势;NDVI与降水量、气温的相关性均较弱,气候因子不是该区NDVI变化的主导因子;NDVI与夜间灯光亮度值呈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8030,整体上人类经济活动与NDVI呈负相关关系,且有着分区性的特点,在武汉、襄阳等以建设用地为主的地区人类经济活动对NDVI起抑制作用,而在恩施、十堰等林地为主的地区人类活动对NDVI起促进作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是影响研究区景观格局和植被变化的重要驱动力,城镇化扩张是湖北省植被变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时空指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辽宁东部地区4个主要气象站点的数据对PDSI干旱指数进行修正,建立适合于辽宁东部地区的干旱评价指数,并对辽宁东部地区干旱特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辽宁东部干旱频率年际变化较小,出现极端干旱的频率均值为10.2%,在春季和秋季出现干旱的频率较大,均值分别为40.8%和41.8%,但在夏季出现极端干旱的频率最高,均值为19.5%。各年代严重干旱和极端干旱主要出现在其北部区域,总体干旱指数从东向北逐步增大。研究成果对于辽宁东部地区抗旱规划方案编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空指数论文参考文献
[1].黄悦悦,杨东,冯磊.近年来宁夏植被指数与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J].水力发电学报.2019
[2].赵立望.基于修正PDSI指数的辽宁东部地区干旱时空特征评价研究[J].地下水.2019
[3].曹二佳,薛羽,李红瑛,巩杰,徐彩仙.基于相对湿润指数的蒙中农牧交错带作物生长季干旱时空分析——以乌兰察布市为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
[4].黄梓轩,陈菲.长江经济带农产品流通效率时空差异分析——基于PCA-DEA-Malmquist指数模型[J].商业经济研究.2019
[5].张峰,宋晓娜,董会忠.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指数测度与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9
[6].李振亚,魏伟,周亮,郭泽呈,颉斌斌.基于空间距离指数的中国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敏感性时空演变特征——以石羊河流域为例[J].生态学报.2019
[7].李经龙,代传苗.安徽省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基于百度指数的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杨军明,吴昱,魏永霞,王斌,汝晨.多源数据融合的高时空分辨率植被指数生成[J].遥感学报.2019
[9].姚俊英,张海玉,阙粼婧,曹蕾.基于SPEI指数的黑龙江省作物生长期干旱时空格局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赵维清,李经纬,褚琳,王天巍,李朝霞.近10年湖北省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J].生态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