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方论文-丁盈月,刘立明,荣春书,赵德喜

柴胡方论文-丁盈月,刘立明,荣春书,赵德喜

导读:本文包含了柴胡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柴胡方,异病同治,少阳枢机不利,赵德喜教授

柴胡方论文文献综述

丁盈月,刘立明,荣春书,赵德喜[1](2019)在《浅析赵德喜教授妙用柴胡方》一文中研究指出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为治疗邪入少阳、枢机不利而设。赵德喜教授从六经辨证角度出发,以和枢机、解郁结为法,通过经方小柴胡汤化裁拟定"柴胡方",主要治疗因少阳枢机不利导致的疾病,临床应用广泛,充分体现了异病同治的思想。本文结合3例案例证实柴胡方治疗因少阳枢机不利导致的疾病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魏紫婷[2](2019)在《基于仲景柴胡方证理论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仲景柴胡方证理论为基础,研究失眠治疗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运用效果。方法 32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因失眠就诊患者,收录时间在2017年4月~2018年6月期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纳入患者实施16例/组的分组处理,纳入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纳入研究组患者实施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按诊断标准评价各组疗效,记录各组症状积分,通过组间数据结果比较确定研究结论。结果组间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组体现更高,P<0.05;组间症状积分比较,研究组均体现更低,P<0.05。结论在对失眠患者进行治疗时,以仲景柴胡方证理论作为基础,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得到更显着的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08期)

张颖[3](2018)在《柴胡方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偏头痛(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充分发挥了传统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色,通过对运用柴胡方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偏头痛(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来探寻一种安全的、可靠的临床诊治偏头痛的方法。方法:本试验共纳入72名偏头痛(肝郁脾虚证)患者,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来源于吉林省中医院脑病科门诊。治疗组予以柴胡方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晚日1次口服,两组必要时均可予止痛药布洛芬片口服。于疗程结束后分别对病人随访,观察诊治效果。监测两个组全部受试者诊治前、诊治后头痛发作的次数、持续的时间、头痛的程度、伴随症状、中医证候积分表、头痛发作次数的减半率、焦虑及抑郁量表改善情况,记录并统计、评价。结果:经过临床试验观察、评价,治疗后两个组患者的头痛发作的次数、持续的时间、头痛的程度、伴随的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患者改善更为显着(P<0.01)。头痛发作次数减半率:诊治结束后及诊治结束后4周末对患者随访,经统计得出:治疗组头痛发作次数的减半率均高于对照组,诊治结束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0.05);诊治结束后4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5)。治疗后的焦虑及抑郁量表(SAS、SDS)较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可明显改善偏头痛患者所伴随的焦虑、抑郁状态(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偏头痛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效果不佳(P>0.05)。中医证候积分结果示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85.7%,对照组67.6%。偏头痛计分结果示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80%,对照组76.5%。结论:柴胡方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偏头痛(肝郁脾虚证)有效,且疗效切实可靠,无严重不良反应。证明柴胡方联合针刺疗法可以明显缓解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伴随症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3-01)

李玉山,李菊兰[4](2016)在《夏枯草柴胡方联合抗雌激素类药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夏枯草柴胡方联合抗雌激素类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乳腺增生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给予叁苯氧胺治疗,观察组1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夏枯草柴胡方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治疗前后疼痛、肿块大小和硬度及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催乳素(PRL)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17%,对照组为8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肿块大小及硬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E2、PR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P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夏枯草柴胡方联合叁苯氧胺能显着改善乳腺增生症患者疼痛程度,缩小肿块,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6年08期)

王斌,张谈,裘磊,林吉品[5](2016)在《基于仲景柴胡方证理论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以仲景柴胡方证理论为基础,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每晚睡前口服谷维素片2片,每天1次;治疗组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两次服用。两组均以连续服药4周为1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疗效,主要症状积分,睡眠质量量表积分和停药6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显着提高(P<0.05);治疗2周,4周和停药2周后,对照组匹兹堡睡眠指数比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治疗组兹堡睡眠指数均分别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应时段,差异有显着性(P<0.05)。对照组失眠,头痛,烦躁易怒,胸闷胁痛等主要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上述各主要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着降低(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对照组的复发率为85%,治疗组的复发率为5%,治疗组复发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疗效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6年06期)

杨文潮[6](2016)在《仲景柴胡方必配养阴药的组方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含有柴胡的方剂进行整理研究,得出仲景凡用柴胡,必与养阴药配伍使用。不管柴胡是否如后世所说的劫肝阴,柴胡与养阴药配伍,与病症更贴切,更能发挥柴胡的功用。(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期刊2016年04期)

刘俊红,张淑坤,李棣华,吕沅珊[7](2016)在《HPLC法同时测定加减小柴胡方中8种成分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用HPLC法同时测定加味小柴胡提取物中8种成分的含量方法。方法:色谱条件包括色谱柱Kromasil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m L/min,检测波长210nm,柱温30℃。结果:方中苦杏仁苷、黄芩苷、汉黄芩苷、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 8种成分在60min内得到分离;每种成分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均在97.4%-100.8%,RSD在1.29%-3.10%(n=6)。结论:该方法可同时分析8种化合物,简便、准确,为该方治疗慢性胰腺炎的活性物质研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马明越,申晓伟,梁峰[8](2014)在《当代名老中医应用小柴胡方经验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的重要方剂之一,临床运用极其广泛,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按照现今培养名医的成熟模式—"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本文作者通过认真学习《伤寒杂病论》相关理论知识,总结名老中医应用本方的经验。分别从和解少阳,审证求因,方证相应以及循经论治四个方面阐述了临证时灵活运用小柴胡汤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全国第二十二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07-25)

陈素蝉[9](2008)在《柴胡方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现代医学对于病毒感染性疾病,直到今日仍存在以下叁个难题:(一)没有特效药,(二)抗病毒药物多有副作用,(叁)当病毒突变时所开发的疫苗及抗病毒药失效的问题。反观中药使用了两千年以上,可以不受时空的影响,在历代医家以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有是病用是药,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治疗上效果仍显着,故针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医仍处于领先的地位。病毒感染性疾病在中医诊疗上被归类于“温病”的范畴。东汉医家张仲景之《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与其传世本《伤寒论》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卷四为温病诊治的专章。这不仅解开了仲景详于寒略于温的疑虑,也较符合仲景撰书的原意。其温病篇第一方即是小柴胡汤加减,从相关的研究及临床发现,柴胡方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疗效显着。故本研究以《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温病篇为主,进行柴胡方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机转、运用等研究,并且探讨中医药如何与现代病毒学接轨,以发挥其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优势。方法:本研究主要以《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为理论依据,故第一章首先针对《桂林古本》之来源、刊行及考证提出探讨;第二部分则以温病篇为主探讨温病与病毒性疾病的关系,并依据文献研究推导以柴胡方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理论及其药理机制:排出病毒及清除伏气。第二章从简介分子病毒学来认识病毒,尤其是常令人生病的流感病毒,和全球所关注的禽流感疫情;第二部分则研究流感病毒依经脉的传变路径。第叁章首先针对运用柴胡方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研究近况着手,从现代医家运用柴胡方治疗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文献进行综述,并验证以柴胡为主的方药来治疗病毒性疾病是值得大力推广的。第四章提出依病毒感传路径的柴胡方治疗,并实际运用于临床治疗分阶段用药上,以验证柴胡方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之显着性。第五章则提出柴胡方与明清温病学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上的理论与治疗之异同,以推论《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为理论依据的柴胡方可与现代医学的解剖病理相对应,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时,有助于彼此的沟通。结果:一、《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系在清末民初,才由仲景后人流传出来,其真伪受到不少医家质疑,有些医家虽然认为系后人托古而作,但仍认可其方药之可用性及其对医学发展研究重大的意义。相关的研究则提出此书可以了解温病学说在较早时期的认识和发展情况,也推翻仲景学说无温病诊治的说法。整体而言,《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版本的真伪,应该是文献工作者该探讨的问题,以临床医师而言,医书只要说理真实,应用有效,即不可忽视其实用性和学术价值。伤寒与温病都是会引起机体发热的外感热病,但其本质却大不相同。以发热来说,伤寒乃传经化热,温病则是伏气变温,温病之热较盛。狭义伤寒中的“伤寒”、“伤风”,乃是属于物理性之风、寒;“温病”之邪则为生物学中有一定结构的生物体,以细菌的潜伏期很少长至一季,故温病之邪,当为“病毒”,所以“温病”即“病毒感染性疾病”,而“瘟疫”则为“大的流行性病毒疾病”,如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本研究首先以《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温病篇为主,依据并综合诸多中、西医整合研究文献验证以柴胡方“排出病毒”及“清除伏气”是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大法之推论。二、病毒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生物。在现今分子病毒学的发展下,对于病毒的认识愈来愈多,只是面对病毒的多变异性,在治疗及预防上仍有许多瓶颈。现代医学每每花费不少人力、物力开发出来的抗病毒药物及疫苗,却有可能引起许多的副作用。而更甚者,当病毒适应突变后,这些抗病毒药物及疫苗随即失效,造成疫苗开发始终落后于病毒感染性疾病流行的大问题。反观中药,自仲景《伤寒杂病论》以来,距今已一千八百多年,其以柴胡方为主的温病诊治还是可以放在现代病毒感染性疾病上,没有因病毒变异而失效的问题,且在辨证论治原则下,也没什么副作用。藉由现代病毒学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病毒传变的路径,使得我们可以针对病位、病性给予相对应药味、药性的柴胡方,对于令现代医学头痛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是非常值得推广使用的。叁、现代文献研究显示,许多医家采用内含柴胡的方药来治疗不同种类的病毒感染性疾病,都可以取得良好疗效,这些文献间接地证明柴胡可以排出病毒的理论,并且足以让吾辈推论使用柴胡方排出病毒时不必分别是那一种病毒,只要“有是病”即可“用是药”。只是一则,病毒性疾病相当于中医所说的温病,温病的特性除发热盛之外,还有热耗阴津而燥及犯血分,即伏气变温的部分。所以,除了针对它的侵犯部位给予不同的柴胡方来排出病毒之外,对于所产生的热、燥、瘀也必须同时处理,亦即所谓的清除伏气,如此才是完整的治疗。二来,仲景柴胡方是根据病毒的传变路径而有所不同,治疗有深浅层次,掌握“病位”与“病性”,给予相对应的“药味”“药性”,更能达到治疗的效果。四、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在“排出病毒”、“清除伏气”的药理机制下,须掌握病患的体质、病毒的传变规律,确立其病位、病性,采用相对应药味、药性的柴胡方治疗。以流感而言,病毒首先侵犯咽喉,继而由少阳经传变,再来病毒将深入传至五脏六腑引起全身的病变,治疗上分别处以不同阶段的柴胡方。如此的治疗步骤,在临症时往往可以发挥相当良好的疗效。五、《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之温病与明清温病说,在理论渊源上都是从《黄帝内经》、《难经》而来。然而因传世本《伤寒论》没有温病的诊治,在临床上治疗温热病的效果不彰,故明清温病学乃从《内经》及《伤寒论》的架构下,逐步发展、演进而形成。二者在温病的发生上,都指出与伤寒不同,故仲景将温病别立一单章;但一直到明末医家吴又可才明白提出别有一种病邪从口鼻而入。在治疗上针对温病发热重、易化燥伤阴及犯血分的特性,则皆以“泻热、实阴、补不足”为治疗原则。所不同的是,在传变路径上,《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之传变推论系根据中医的解剖生理理论,其临床症状及检验可与现代医学的解剖病理相对应,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时,有助于彼此的沟通。明清温病学以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及吴鞠通的叁焦辨证为主,只是“卫气营血”、“叁焦”,都不易与现代医学的解剖、病理结合,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时,没有共通的语言,不易形成彼此的共识及整合。本研究所提的各类对应之柴胡方,一则具备“排出病毒”、“清除伏气”的治疗原则,又因病毒侵犯传变的不同路径给予不同病位、病性的药方,所以,治疗步骤清楚且全面,临床疗效反应亦佳。由于柴胡方不是只针对单一或特定的病毒,故不仅可治疗一般流感,对于也许会发展成全球大流感的H5N1禽流感病毒,同样有防治的效果。更有甚者,由于在传变路径上之推论可与现代医学的解剖病理相对应,这将有助于中、西医双方的沟通,更能有机会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上。结论:病毒感染性疾病是现代医学的难题,中医药治疗在此议题上具有绝大的优势。面对病毒的千变万化,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依据“病位”、“病性”处以相对应“药味”、“药性”的方药,就可以达到治疗的功效,不必理会病毒如何基因突变,更不会有疫苗的研发始终落后于病毒流行的难题。中药一般而言没有毒副作用,以“柴胡方”来论:自《伤寒杂病论》问世至今已一千八百多年,临床使用率仍高、仍有效,并没有抗药性的问题,也不是只针对个别的病毒。对于愈来愈多样的病毒感染性疾病而言,可大大地简化药物的研发,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上,非常值得开发及推广。另外,面对愈来愈多且愈棘手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中西医联手治疗将是必然的趋势,其传变路径必须是双方都可以清楚、接受的,才能有助于双方的沟通及达成整合治疗的共识。本论文以《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为主,提出在“排出病毒”及“清除伏气”治疗原则下,依病毒传变路径,确立其病位、病性,采用相对应的药味、药性之柴胡方治疗,并进行临床运用研究,不仅验证此理论及处方临床可行性高,而且在传变路径上之推论可与现代医学的解剖病理相对应,有助于中、西医的沟通与结合治疗。本研究毕竟相当粗浅,不能阐述《伤寒杂病论》温病理论千万分之一。但希望有抛砖引玉之功,让更多医者认识仲景有关温病的诊治,并投入理论及临床实践之研究,一则让理论愈辨愈明,再者更清楚其“病位”、“病性”与“药味”、“药性”的对应,不仅可在门诊适用于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甚至可运用于其它临床各科疾病上,更甚者,亦可以在急症上也发挥桴鼓之效;不只是减轻罹病患者的病痛,更可以救危亡于顷刻。这应该是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之初衷与期望,也是吾辈中医工作者所该继承与发展的责任。(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4-01)

刘方柏[10](1996)在《小柴胡方证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小柴胡汤为例,阐述了该方虽首出太阳篇,然非太阳病之说。并指出其病理机制应为“主邪气出入于营卫”导邪外出。同时通过大量门诊病例分析得出:少阳病不仅是外感热病的一种类型,也包括杂病在内的疾病群中的常见类型。(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1996年01期)

柴胡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以仲景柴胡方证理论为基础,研究失眠治疗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运用效果。方法 32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因失眠就诊患者,收录时间在2017年4月~2018年6月期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纳入患者实施16例/组的分组处理,纳入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纳入研究组患者实施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按诊断标准评价各组疗效,记录各组症状积分,通过组间数据结果比较确定研究结论。结果组间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组体现更高,P<0.05;组间症状积分比较,研究组均体现更低,P<0.05。结论在对失眠患者进行治疗时,以仲景柴胡方证理论作为基础,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得到更显着的临床疗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柴胡方论文参考文献

[1].丁盈月,刘立明,荣春书,赵德喜.浅析赵德喜教授妙用柴胡方[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2].魏紫婷.基于仲景柴胡方证理论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J].心理月刊.2019

[3].张颖.柴胡方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偏头痛(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8

[4].李玉山,李菊兰.夏枯草柴胡方联合抗雌激素类药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6

[5].王斌,张谈,裘磊,林吉品.基于仲景柴胡方证理论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

[6].杨文潮.仲景柴胡方必配养阴药的组方探讨[J].陕西中医.2016

[7].刘俊红,张淑坤,李棣华,吕沅珊.HPLC法同时测定加减小柴胡方中8种成分的含量[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

[8].马明越,申晓伟,梁峰.当代名老中医应用小柴胡方经验述评[C].全国第二十二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9].陈素蝉.柴胡方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10].刘方柏.小柴胡方证论[J].河南中医.1996

标签:;  ;  ;  ;  

柴胡方论文-丁盈月,刘立明,荣春书,赵德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