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用例元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需求工程,需求描述,用例,元模型
用例元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林倩[1](2013)在《基于活动的用例描述元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例规约作为用例技术的关键部分,描述了用例的具体内容,定义了用例的细节,对后期各阶段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在用例的使用过程中用例规约描述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对用例规约包含的内容、用例规约描述的规范约束以及描述形式等问题没有达成一致,直接影响了用例规约的编写工作。为解决以上描述用例规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提高用例技术的使用效果以及需求描述的质量。本课题将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索。首先,详细分析了结构化文本用例描述元模型,并指出其缺陷,整合了结构化文本用例描述元模型和活动元模型,建立了基于活动的用例描述元模型。然后,在建立的用例描述元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例编写规范,给出了以“动作块”为单元描述事件流的用例规约描述方法,并对用例描述的语句给出了建议。最后,论文针对ATM自动柜员机系统案例说明了基于活动的用例描述元模型在需求描述过程中的应用,对取款用例给出了两种不同的编写方式并进行了对比。(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3-06-02)
陈立哲,马永刚[2](2011)在《一种支持用例分析技术的需求元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体现在不同需求活动中需求的抽象层次,建立了一种支持用例分析技术的两层需求元模型。其中,用户层需求元模型定义需求获取活动输出的需求模型;软件层需求元模型定义需求分析活动输出的需求模型。同时,为表现不同层次需求模型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两层需求元模型之间的追踪和精化关系,提出并使用谓词逻辑描述了追踪和精化关系应满足的规则和定理。(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1年05期)
马磊[3](2009)在《基于活动的用例元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需求工程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有关需求获取方面的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用例是UML中捕获需求的技术,它在不展现系统内部结构的前提下描述了系统的行为,驱动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但是,在用例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缺乏一工程化的方法来支持用例建模;另一方面,业界就用例的语义及用例的描述内容、描述形式没有达成一致,影响了用例的使用效率。本文的目标就是解决以上用例在实际应用中碰到的问题,以提高用例技术的使用效果及需求捕获质量。论文分析了当前UML中用例元模型存在的缺陷;基于用例直接相关涉众的视点,分析了各视点对用例所应包含内容及用例结构的需求;整合了用例元模型和活动元模型,建立了基于活动的用例元模型来支持工程化的用例建模过程;研究了与需求捕获、确定过程相一致的用例规约描述方法并给出了用例模板;提出通过建立用例编写框架并采用“动作块”的描述方式来加强用例重用;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详细说明了所建立的用例元模型在需求工程中尤其是在需求描述阶段的应用。(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09-05-10)
用例元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体现在不同需求活动中需求的抽象层次,建立了一种支持用例分析技术的两层需求元模型。其中,用户层需求元模型定义需求获取活动输出的需求模型;软件层需求元模型定义需求分析活动输出的需求模型。同时,为表现不同层次需求模型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两层需求元模型之间的追踪和精化关系,提出并使用谓词逻辑描述了追踪和精化关系应满足的规则和定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用例元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林倩.基于活动的用例描述元模型研究[D].青岛大学.2013
[2].陈立哲,马永刚.一种支持用例分析技术的需求元模型[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
[3].马磊.基于活动的用例元模型研究[D].青岛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