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许行飞

(江苏新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21400)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研究和分析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脑脊液置换术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抽取60例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脑脊液置换术方案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仅采取常规方案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不如观察组患者,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现患者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脑脊液置换术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术西医药物治疗疗效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4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190-02

临床统计发现[1],每年有相当大比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事件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其发病是由于各种原因促使患者血管过度充盈或者动脉硬化后弹性减弱,当超出血管承受能力时造成脑部血管爆裂并且血液短时间内流入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发病急,病情恶化化,属于内科门急诊常见的急症之一。蛛网膜下腔出血其治疗以往主要是给予内科药物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是临床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2]。为了进一步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我院神经内科对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入组的患者在入院治疗前均经过影像学检测确诊,并完善相关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凝五项、肝肾功、电解质等。观察组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7.2±13.3岁;患者中包括15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基底节出血、5例丘脑出血。对照组患者包括男、女性患者各15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7.5±13.5岁;患者中包括16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基底节出血、3例丘脑出血。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发病年龄、男女构成比例、出血位置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入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常规方案进行治疗,具体为:(1)所有患者均采取卧床休息至少4周,卧床休息期间给予基本生命体征和心电图监测,保持大小便顺畅;(2)尼莫地平片(20mg/片国药准字H10910040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口服,一天三次,一次两片,防止脑血管痉挛;(3)甘露醇注射液(250ml/p瓶国药准字H20065025东莞市普济药业有限公司)静脉滴注,一天一次,一次一瓶;(4)氨基乙酸注射液(4g/支国药准字H21024268本溪雷龙药业有限公司)静脉滴注,一天两次,一次一支;(5)同时给予补液和对症支持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具体为:常规进行腰椎穿刺,穿刺过程中保持无菌操作,操作成功后先行颅内压测定,然后连接5ml的注射器缓慢的抽出脑脊液,速度保持在0.5ml/min左右,抽取5ml脑脊液后将灭菌的生理盐水注入椎管内,注射速度保持0.5ml/min左右,保留3min后再次缓慢放出5ml,然后再注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反复操作8次。第9次将地塞米松5mg和灭菌生理盐水2ml配成溶液后再次注入椎管。结束后再次测定颅内压,保持与术前相同。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操作的频率,一般治疗4次左右。

1.3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有效和无效三种情况,其中痊愈是指治疗后患者神智清晰,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脑膜刺激征(-)且CSF恢复正常;有效是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仍有颈强直情况存在,而CSF基本正常;无效是指患者临床症状和颈强直无改变,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甚至死亡。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不如观察组患者,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n(%)]

组别痊愈有效无效总有效

观察组12(40.00)15(50.00)3(10.00)27(90.00)

对照组9(30.00)12(40.00)9(30.00)21(70.00)

3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现患者往往往病情危急,来势凶猛,此时若诊治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很容易遗留各种后遗症,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3]。目前针对其治疗主要是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内科治疗的方案通常是行甘露醇进行脱水降颅内压、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给予止血、防血管痉挛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但是临床治疗效果一般[4]。近年来随着对蛛网膜下腔出现研究的深入,有专家提出及时清理血性的脑脊液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方法,但是无论是给予腰椎穿刺放脑脊液还是给予通过注射器进行脑脊液交换,都受到了脑脊液置换量的限制,并且增加了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采取脑脊液置换术治疗,不仅可以将血性脑脊液置换出,而且减少了各种活性物质的量,能够有效预防的血管痉挛和降低颅内压,并且同时能够减轻对脑膜的刺激,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5]。此次研究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不如观察组患者,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春琳.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疗效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2):137-138.

[2]兰心强,郭世文.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6):898-899.

[3]熊文中,李程.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0,33(6):629-630.

[4]朱斌,郑咏梅.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30):5288.

[5]王俊华.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60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849-1850.

标签:;  ;  ;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