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英(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平顶山467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3-0192-01
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是内科急症之一,严重地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密切观察,争分夺秒,全力抢救至关重要,良好的护理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病人86例,其中男62例,女24例,最大年龄85岁,最小年龄33岁,平均62岁。其中并发心律失常15例,并发心功能衰竭者5例,并发休克2例,死亡2例。
2护理
2.1吸氧: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4-6L/min)。吸氧是心肌梗塞治疗中的重要措施,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率失常,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心脏等重要器官的氧需求,控制心梗范围扩大。
2.2镇痛药物应用:剧烈疼痛使患者烦躁不安,导致心肌缺血加重,甚至心肌坏死,因此必须予以有效的止痛。可肌肉注射度冷丁50-100mg。
2.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尤其是伴有血液动力学不稳的心梗病人,输液是重要抢救措施之一,可保证药物及时供给。
2.4心肌梗塞患者确诊后应进入监护病房,进行心电监测,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加强观察,密切监护,及早发现并发症。
2.5溶栓护理:在起病3-6小时内,采用溶解血栓法溶解冠脉内血栓,使阻塞的血管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组织。但溶解后可发生再灌注后的一过性低血压和心律失常,以溶栓治疗后4小时内发生率最高。因此溶栓治疗时应严密观察各种心律失常及生命体征变化,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及除颤器。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用药期间要注意脑部、胃肠道和皮肤粘膜有无出血倾向。同时应注意有无药物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观察胸痛的性质、持续时间、意识、语言状态等,来判断溶栓效果,发现异常及时停药处理。
2.6卧床休息:发病后一周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谢绝探视人员,床上活动减少到最低程度。病员的洗脸、喂饭、翻身、大小便等由医护人员协助进行。护理操作和治疗要做到有计划、有准备,避免影响病员休息,第二周可下床在床边活动,第三周至第五周,如病情稳定,可离病室活动及散步,对有并发症者,卧床休息应适当延长。
2.7饮食和大小便:急性期进食流质饮食,病情稳定3天后,逐渐改半流质饮食,低脂饮食,少量多餐,不易过饱,因饱餐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避免使用辛辣或发酵食物,减少便秘和腹胀发生。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用通便药物,甚至灌肠,防止大便过程中,诱发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2.8心理护理:患者一旦被确诊便会有恐惧、焦虑感,护理人员应及时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安慰鼓励病人,消除紧张、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2.9康复期护理:康复期的病人,总担心心梗的复发,害怕出院后再发病时得不到医护人员的治疗和照顾。我们要加强健康知识的宣教,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该病的发病机理、治疗以及诱发因素和自我救护等相关知识,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让病人意识到心梗是可以预防的。鼓励病人树立乐观向上的思想,安心休养,避免诱发因素,减少病人情绪激动,保持精神愉快,就可以减少再发。此外,还应鼓励患者早日离床活动。心肌梗塞病人应解除思想顾虑,不易长期卧床。护理中应根据病情给予积极的支持与指导,使病人有合理的运动量,且勿操之过急。
2.10出院指导:嘱病人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感冒及情绪不稳定,少吃多餐,避免饱食、便秘、禁忌烟酒,适当增加活动量,以不引起劳累为适宜,定期到门诊急查心电图。
3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密切观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早日康复创造了良好的必要条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