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干扰论文-赵雪梅

药物干扰论文-赵雪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药物干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肿瘤,PD-L1,RNA干扰,奥沙利铂

药物干扰论文文献综述

赵雪梅[1](2019)在《靶向干扰PD-L1表达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肿瘤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PD-L1在多种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与肿瘤浸润T细胞表达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的功能,介导肿瘤免疫逃逸。因此,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是逆转T细胞“耗竭”、恢复抗肿瘤免疫应答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临床常用PD-1或者PD-L1的单克隆抗体阻断该信号通路,但该疗法的应答率极低,仅约20%左右的患者能产生有效应答,而且部分患者在后续治疗中出现耐药现象。免疫检查点阻断与其他类型的抗肿瘤药物联用,有望提高应答率,延长应答时间,甚至激活抗肿瘤相关的免疫记忆。奥沙利铂是第叁代铂类化疗药,在多种肿瘤模型系统,均表现出广谱的体外细胞毒性及体内抗肿瘤活性。最近的研究表明,某些细胞毒性的化疗药(例如奥沙利铂和多柔比星)可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来活化免疫系统,促进DC细胞成熟,提高抗原提呈能力,增强抗肿瘤免疫。且这种诱导免疫原性的化疗药可以增强免疫检查点阻断的治疗效果。鉴于以上研究,我们利用RNAi技术,通过构建靶向PD-L1的短发卡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重组载体,靶向干扰PD-L1的表达以达到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的作用,同时给予化疗药奥沙利铂,研究该联用方案对肿瘤治疗的效果。研究方法1.设计并合成适合构建pLKO.1慢病毒载体的靶向PD-L1的短发卡RNA序列,经退火处理,在T4连接酶作用下与pLKO.1线性片段连接,然后将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挑单克隆进行初步鉴定并测序,成功构建靶向沉默PD-L1的pLKO.1重组载体。2.利用慢病毒包装技术获得含有目的shRNA的慢病毒颗粒,选取PD-L1基础表达高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作为靶细胞,并利用慢病毒颗粒进行体外转导,通过qPCR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PD-L1表达,验证shPD-L1重组载体的沉默效果。3.通过绘制出奥沙利铂对肿瘤细胞的浓度-抑制率曲线,选择适宜的处理浓度。将shPD-L1转导后的肿瘤细胞接至96孔板,每孔5000个细胞,4h贴壁后加奥沙利铂处理,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并绘制增殖曲线。4.Hepal-6细胞转导后接至12孔板,设对照组、shPD-L1组、奥沙利铂组和联用组,4h后加奥沙利铂,终浓度为1μM。24h后AnnexinV/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5.采用PI单染检测沉默PD-L1和奥沙利铂处理研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6.通过Transwell小室和划痕实验检测沉默PD-L1和奥沙利铂处理对细胞迁移的影响。7.建立C57/BL6J小鼠皮下荷瘤模型,设1.5mg/kg、3mg/kg以及6mg/kg叁个奥沙利铂治疗剂量,每叁天治疗一次,治疗叁次。比较治疗后的肿瘤体积,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部位及各免疫器官中DC活化及T细胞分型等免疫学指标,选择联用治疗剂量。8.建立C57/BL6J小鼠皮下荷瘤模型,腹腔注射奥沙利铂,并用体内转染试剂瘤内转染shPD-L1质粒,比较肿瘤体积及肿瘤组织的淋巴细胞分群。研究结果1.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靶向沉默PD-L1的慢病毒载体。2.经慢病毒转导后,B16及Hepal-6细胞PD-L1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发生显着下调。3.奥沙利铂和干扰PD-L1表达分别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B16和Hepa1-6增殖,而且两者联用后对增殖的抑制效果增强。4.低浓度的奥沙利铂不引起肿瘤细胞凋亡,而沉默PD-L1促进肿瘤细胞凋亡。5.低浓度的奥沙利铂能够明显阻滞细胞周期,但是沉默PD-L1对周期发展几乎没有影响,但是两者联用后周期阻滞增强。6.低浓度的奥沙利铂和下调PD-L1表达分别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epa1-6迁移,两者联用后对迁移的抑制效果增强。7.叁个治疗剂量均能抑制肿瘤生长,并活化DC、上调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比例,因此选取最低剂量1.5mg/kg作为联用剂量。8.沉默PD-L1与低剂量奥沙利铂联合治疗后,进一步抑制肿瘤生长,显着上调肿瘤浸润部位CD8+T细胞、NK细胞、记忆性T细胞的比例,并促进IFN-y的表达。结论及意义1.通过体外实验验证沉默PD-L1能够通过促进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细胞增殖;而低浓度的奥沙利铂主要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发展抑制增殖。因此,两者联用后在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的双重作用下,肿瘤细胞的增殖进一步被抑制。另外,我们还在细胞迁移实验中观察到了联合处理比单独处理效果更佳,提示联合治疗的可行性。2.进一步通过体内实验证明,较低剂量的奥沙利铂对肿瘤生长具有显着的抑制效果,并能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与PD-L1阻断联合应用后,抗肿瘤效果增强,并且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3.该研究初步探索了免疫检查点阻断和传统化疗药奥沙利铂联合应用治疗肿瘤的可行性,为提高临床肿瘤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益的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3)

李雅骞[2](2019)在《临床检验指标中药物的干扰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和分析药物对各种临床检验指标的影响以及干扰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2016我院进行临床常规检验的患者270例为研究对象,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药物对临床检验指标会产生影响,而且药物的使用种类越多,药物的服用剂量越大,其影响的程度就越大。结论在临床检验过程中要考虑到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相关影响的排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11期)

赵贵[3](2019)在《纳米药物递送靶向BTK小干扰RNA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长期发作的与慢性炎症相关的自身免疫病。目前的治疗策略主要是抑制疾病发生过程中的过强免疫反应,如利用小分子免疫抑制剂氨甲喋呤、来氟米特,或是采用近年来兴起的抗体疗法如阿达木单抗等抑制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疾病的症状。但长期使用上述治疗方法所导致全身性免疫抑制会致使治疗后期感染风险增加,因而开发新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策略成为一项挑战。小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 RNA,siRNA)作为一种有效的基因沉默手段,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使用,但与此同时,siRNA的应用也存在着重大的问题,如其在体内易被核酸酶降解等。实验室之前开发了一种利用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b-PLGA)辅以阳离子脂质(如DOTAP和BHEM-Chol等),通过两次乳化法包载siRNA的方法,将包载的纳米颗粒成功递送至靶细胞并沉默相关基因的表达。这一阳离子脂质辅助的纳米颗粒已在多种疾病模型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在B细胞的成熟和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通过小分子抑制剂抑制B细胞与巨噬细胞中的BTK表达,能有效的在类风湿关节炎小鼠动物模型中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在本课题中,为了能更好地将siRNA运输到B细胞和巨噬细胞中,我们通过调节PEG密度、电荷以及掺入不同的阳离子脂质,构建了一系列具有不同表面特性的阳离子辅助的纳米颗粒(cationic lipid-assisted nanoparticle,CLAN),用于筛选递送至B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最优纳米载体。制备的纳米颗粒库尾静脉注射后,通过检测血液、脾脏等重要免疫器官中的细胞对纳米颗粒的摄取,筛选得到在B细胞和巨噬细胞中都有较好摄取的纳米颗粒。之后,我们利用筛选得到的纳米颗粒包载BTK siRNA(siBTK),检测体内外B细胞与巨噬细胞中BTK基因的沉默效果。同时,我们还在小鼠体内检测了其他重要免疫器官中的B细胞与巨噬细胞对该纳米颗粒的摄取。最后,我们用胶原诱导小鼠产生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并证明包载有siBTK的纳米颗粒能有效的降低关节炎的发病症状,同时减轻由疾病造成的关节损伤并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本研究为治疗多种与自身免疫抗体和炎症相关的自身免疫病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4-01)

黄渊余[4](2019)在《首例RNA干扰药物问世及该领域技术演化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RNA干扰(RNAi)制药公司Alnylam开发的小干扰RNA (siRNA)药物ONPATTRO?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和欧盟委员会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成人患者的遗传性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病变.这是全球第一款RNAi药物,该事件标志着人类继小分子化合物、单克隆抗体蛋白类药物后,在前沿生物制药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意味着RNAi疗法从基础研究到临床治疗的开发全过程首次贯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概述了该药物及适应症的基本情况,介绍了RNAi发现历史、作用机理与药物特征,RNAi药物的研发历程,以及该领域关键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谢咏梅,汪志凌,王丽媛,蔡晓唐,高珊[5](2018)在《抗菌药物使用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干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儿童抗菌药物使用对不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干扰。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12月,收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高度疑诊Hp感染且需行胃镜检查的患儿,根据近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为抗菌药物组及对照组,每组200例。统计抗菌药物组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两组患儿分别完成5种方法的Hp检测:快速尿素酶试验(rapid urease test,RUT)、碳13尿素呼气试验(~(13)C-urea breath test,~(13)C-UBT)、病理Warthin-Starry染色、胶体金法测Hp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抗体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粪便Hp抗原(Hp stool antigen,HpSA)。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组与对照组RUT阳性率分别为36.5%、75.0%(P<0.05);~(13)C-UBT阳性率分别为59.0%、78.0%,测定值分别为13.6±4.7、41.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活检阳性率分别为48.0%、68.0%(P<0.05),抗菌药物组Hp的L型改变率为80.9%;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4.5%、65.5%(P<0.05);HpSA阳性率分别为38.0%、69.0%(P<0.05)。抗菌药物组患儿中,仅12.5%用药目的是为行Hp根除,87.5%为非Hp根除性用药。结论在抗菌药物使用干扰下,5种Hp检测方法中,~(13)C-UBT敏感性最高,RUT及HpSA敏感性均极低。对不能配合~(13)C-UBT的患儿,IgM检测敏感性较高。胃镜检查患儿建议RUT显色延时并配合多点病理检查,可减少漏诊。(本文来源于《华西医学》期刊2018年12期)

杨建林,孙丽丹,秦宇,周游,徐珊[6](2018)在《以干扰多胺代谢为靶点的一种新小分子药物抗肿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胺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一组重要多聚阳离子,在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代谢异常与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我们以多胺代谢关键酶SMO和APAO为靶点,运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构建药效团模型,在化学数据库中进行虚拟筛选,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和评价筛选结果,获得理论上能够抑制SMO和APAO酶活性的小分子。利用化学发光法和MTT法,筛选找到一种有效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中SMO和APAO酶活性,并且高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小分子,我们将其命名为SI-1338。进一步研究显示,SI-1338作用A549细胞后,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AnnexinV-FITC/PI双染凋亡细胞数量显着增加,LC3-II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62蛋白表达量同步减少,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大量自噬小体出现。上述结果提示,小分子SI-1338高效抑制A549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与有效干扰细胞多胺代谢,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增加相关,具有开发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的潜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0-25)

王芳,邓体瑛[7](2018)在《治疗血脂异常的小分子干扰RNA药物inclisiran》一文中研究指出inclisiran是第一个用于调血脂的小分子干扰RNA药物,给药方式为皮下注射,能特异性抑制肝细胞内的前蛋白转化酶枯草菌素9的合成,从而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着下降,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适用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和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目前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预计2019年获批上市。本文综述了inclisiran的临床前和临床试验的结果,展示它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顾景凯[8](2018)在《体内超低浓度、超强干扰药物的精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MRM的LC-MS/MS是体内药物分析的"金标准",但对于生物样品中强干扰、痕量浓度、离子化效率低的利马前列腺素等药物的定量分析却无能为力。为此,我们采用MS3、DMS-MS/MS、DMS-MIM、衍生化等定量分析新方技术,建立了高选择性、高通量、高信噪比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新方法,突破了此类药物体内定量分析的瓶颈。(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药学大会资料汇编》期刊2018-09-18)

杨玲,曹华,马雪,王斌强,何圆圆[9](2018)在《药物相关线索干扰海洛因戒断者的刷新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采用n-back任务,检验药物相关线索对海洛因戒断者工作记忆刷新的影响,旨在探究海洛因戒断者由于长期药物使用造成的认知损伤和药物相关线索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无论在1-back任务中还是在2-back任务中,相对于正常人,海洛因戒断者反应时长更长。(2)相对于中性线索条件,海洛因戒断者在药物相关线索条件下的反应时更长;(3)相对于2-back任务,正常人与海洛因戒断者在1-back任务中的正确率更高。这可能表明长期的药物使用会使海洛因戒断者的工作记忆刷新能力受损,而药物相关线索会进一步干扰这种认知损伤。(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闫少华[10](2018)在《纳米药物载体输送小干扰RNA用于前列腺癌治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癌症已成为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如何有效治疗癌症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自RNA干扰现象被发现以来,如今涉及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的药物研发取得了很大进展。si RNA与化疗药物联合用药能在逆转肿瘤耐药性的同时,降低化疗药物的使用量并降低其毒副作用,给癌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但是si RNA作为核酸类生物大分子,在递送过程中存在不易被细胞摄取且易被体内的核酸酶降解等问题,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安全有效的递送方法,从而将si RNA高效输送到肿瘤细胞中。纳米技术的发展为si RNA相关抗肿瘤药物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作为si RNA的递送载体,纳米颗粒可以通过增强渗透滞留效应富集到肿瘤部位,从而高效地将si RNA输送到肿瘤细胞并发挥其抑制基因表达的作用。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si RNA递送载体中,聚合物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能稳定的储存药物并控制药物的释放,但是也存在导致非特异性吸附的不足。脂质体纳米颗粒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易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且不能稳定储存药物。这些问题都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si RNA的递送给药是目前si RNA药物临床应用的最大挑战。本研究分别构建了两种不同的用于si RNA递送给药的纳米载体和输送系统,这两种系统均可高效将si RNA递送到肿瘤细胞中,显着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研究工作分为如下两个部分。实验一:为了解决聚合物纳米颗粒和脂质体的缺点,本研究拟设计并优化出一种脂质-聚合物复合纳米颗粒,该颗粒具备脂质体和聚合物纳米颗粒的双重优点,既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利用度,同时具有较高的结构完整性,能更高效的存储药物并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此外脂质-聚合物复合纳米颗粒的聚合物内核和磷脂外壳能分别装载疏水及亲水性药物,在提高药物包封率的同时,还能有效实现联合用药。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是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家族成员,又被称为应激活化蛋白激酶(Stress-activated kinases,SAPK),Jnk在传导胞外信号至核转录因子时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转录能力。有研究报道,在多种肿瘤细胞系和肿瘤组织中均出现了Jnk的过度活化,表明Jnk有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形成过程。有研究进一步发现,Jnk可以促进前列腺癌的生长,在前列腺癌PC-3细胞中抑制Jnk-1表达,能够通过下调Bcl-2、survivin、p21Waf1和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的表达促进PC-3细胞凋亡。综上所述,本实验的研究思路是设计并优化出脂质-聚合物复合纳米颗粒PEG-LP,并将小干扰RNA(si Jnk-1)负载到纳米颗粒中,构建PEG-LP/si Jnk-1复合纳米颗粒,并在前列腺癌DU145细胞系和荷瘤鼠肿瘤模型中验证其治疗效果。实验目的:(1)设计出一种脂质-聚合物复合纳米颗粒,优化出合适的脂质/聚合物比例用于si RNA的系统给药,(2)将si Jnk-1负载到纳米颗粒中,构建PEG-LP/si Jnk-1复合纳米颗粒,检测该系统其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系和荷瘤鼠肿瘤模型的治疗效果。(3)对复合纳米颗粒PEG-LP/si Jnk-1诱导DU145细胞凋亡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实验步骤:选用DSPE-PEG和PLGA为载体材料,制备脂质-聚合物复合纳米颗粒用作si RNA输送载体,并优化出合适的脂质/聚合物比例;进一步研究这种复合纳米颗粒被肿瘤细胞的摄取以及抑制Jnk-1基因表达的能力;同时建立了裸鼠前列腺癌模型并进一步考察尾静脉注射脂质-聚合物复合纳米颗粒后的抑瘤效果。实验结果:在阳离子脂质的帮助下,复合纳米颗粒能高效包裹si RNA,动态光散射检测显示制备的纳米颗粒的粒径在120nm左右。体外细胞实验结果发现复合纳米颗粒能够有效将si RNA转染进前列腺癌DU145细胞,抑制Jnk-1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并可能是通过线粒体/细胞色素C调控的内在途径诱导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凋亡。体内实验中,在裸鼠前列腺癌模型中经尾静脉注射上述纳米颗粒后,通过测量裸鼠体重、肿瘤体积等变化,发现复合纳米颗粒PEG-LP/si Jnk-1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经HE切片分析各组裸鼠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发现复合纳米颗粒PEG-LP/si Jnk-1对裸鼠的主要器官没有造成明显的组织病变。结论:我们成功构建了可用于体内递送si RNA的复合纳米颗粒系统,该系统负载si Jnk-1后,体外和体内实验均表明对前列腺癌有治疗效果且无明显的副作用。实验二:Fe3O4纳米颗粒由于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用于体内核磁成像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前研究。最近,研究发现多巴胺(Polydopamine,PDA)包被的Fe3O4具有较强的近红外吸收和高的光热转换能力,荷瘤小鼠经光热治疗后能够抑制肿瘤生长。聚多巴胺的合成方法简单,能够通过无毒的多巴胺单体直接聚合而成。而且,PDA表面具有许多功能基团(如邻苯二酚、氨基、羟基等),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化学反应活性,能够方便地进行活性分子、抗体、核酸和抗肿瘤药物等的修饰和负载。同时PDA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这使其在生物体内被广泛用作酶、抗体、核酸及药物的载体等。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能够通过化学趋化和细胞间表面接触靶向肿瘤细胞,并且其肿瘤细胞靶向功能为肿瘤特异性靶向,因此可以利用间充质干细胞膜修饰纳米颗粒,提高纳米颗粒在体内的肿瘤靶向能力和延长其血液循环时间。目前国内外对细胞膜修饰的纳米载体的应用研究较少。随着对兼具生物体内长循环时间和肿瘤靶向功能的细胞膜纳米载体的制备、研究及应用,细胞膜修饰的纳米运输载体有可能成为未来纳米载体研究的主要方向。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1,Plk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大多数肿瘤细胞中高表达。研究表明抑制Plk1的表达后,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提示Plk1是一种有效的肿瘤基因治疗靶点。综上所述,我们本实验的研究思路是先构建Fe3O4和PDA的复合纳米颗粒Fe3O4@PDA;该复合纳米颗粒可负载si RNA;再基于细胞膜融合技术,利用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制备细胞膜囊泡,并用此细胞胞膜囊泡包裹负载si RNA的Fe3O4@PDA纳米颗粒,制备出Fe3O4@PDA-si RNA@MSCs复合纳米颗粒;然后对Fe3O4@PDA-si RNA@MSCs复合纳米颗粒结构、负载si RNA的能力、在体外的肿瘤趋向能力和光热转换效率等进行研究;最后将小干扰RNA(si Plk-1)负载到该系统,验证该系统在DU145细胞系和荷瘤裸鼠实验中的治疗效果。实验目的:(1)基于细胞膜融合技术,利用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制备细胞膜囊泡,并用此细胞胞膜囊泡包裹具备负载si RNA能力的Fe3O4@PDA纳米颗粒,制备出Fe3O4@PDA-si RNA@MSCs复合纳米颗粒。(2)对复合纳米颗粒Fe3O4@PDA-si RNA@MSCs的结构、负载si RNA的能力、在体外的肿瘤趋向能力和光热转换效率进行了研究。(3)验证Fe3O4@PDA-si RNA@MSCs纳米颗粒在体外沉默靶基因Plk1的能力以及体内核磁成像和抗肿瘤效果。实验步骤:首先合成PDA包被的Fe3O4构建复合纳米颗粒Fe3O4@PDA,随后si RNA通过π-π堆积作用负载到多巴胺的表面,利用细胞膜融合技术将间充质干细胞膜与负载si RNA的Fe3O4@PDA纳米颗粒复合作为si RNA输送载体。由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肿瘤趋向能力,使得复合材料既可以避免被免疫系统清除又具有肿瘤靶向识别能力。通过动态光散射仪、透射电镜等仪器对制备的纳米颗粒进行一系列表征观察。在进一步的实验中,将si Plk-1负载到该系统,验证该系统在DU145细胞系和荷瘤裸鼠实验中的治疗效果。实验结果:制备的复合纳米颗粒为球形,平均水合粒径大约为109 nm左右;稳定性实验显示复合纳米颗粒的血清稳定性和长期储存稳定性良好,14d内粒径无明显变化,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干细胞膜包被纳米颗粒具有较好的核-壳结构。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复合纳米颗粒能够有效将si RNA转染进前列腺癌DU145细胞,从m RNA和蛋白水平抑制靶基因Plk1的表达,并能诱导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凋亡。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在裸鼠前列腺癌模型中尾静脉注射上述纳米颗粒,通过光热治疗与基因治疗的协同作用,和对照组相比,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经HE切片分析发现Fe3O4@PDAsi Plk1@MSCs加光热治疗组裸鼠的主要器官与对照组裸鼠相比,没有明显的组织病变,说明复合纳米颗粒Fe3O4@PDA-si Plk1@MSCs在裸鼠体内没有全身毒性。结论:该系统能够提高纳米颗粒的肿瘤靶向能力,不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长期稳定性,而且体外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能力及核磁成像能力。该系统负载si Plk-1后,结合光热治疗能有效地抑制荷瘤裸鼠肿瘤的生长,且对裸鼠无明显的毒副作用,说明干细胞膜包被纳米颗粒在肿瘤的靶向治疗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药物干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和分析药物对各种临床检验指标的影响以及干扰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2016我院进行临床常规检验的患者270例为研究对象,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药物对临床检验指标会产生影响,而且药物的使用种类越多,药物的服用剂量越大,其影响的程度就越大。结论在临床检验过程中要考虑到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相关影响的排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药物干扰论文参考文献

[1].赵雪梅.靶向干扰PD-L1表达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肿瘤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9

[2].李雅骞.临床检验指标中药物的干扰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

[3].赵贵.纳米药物递送靶向BTK小干扰RNA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4].黄渊余.首例RNA干扰药物问世及该领域技术演化历程[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9

[5].谢咏梅,汪志凌,王丽媛,蔡晓唐,高珊.抗菌药物使用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干扰[J].华西医学.2018

[6].杨建林,孙丽丹,秦宇,周游,徐珊.以干扰多胺代谢为靶点的一种新小分子药物抗肿瘤研究[C].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7].王芳,邓体瑛.治疗血脂异常的小分子干扰RNA药物inclisiran[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8

[8].顾景凯.体内超低浓度、超强干扰药物的精准分析[C].2018年中国药学大会资料汇编.2018

[9].杨玲,曹华,马雪,王斌强,何圆圆.药物相关线索干扰海洛因戒断者的刷新能力[J].心理科学.2018

[10].闫少华.纳米药物载体输送小干扰RNA用于前列腺癌治疗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

标签:;  ;  ;  ;  

药物干扰论文-赵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