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角度论文-汪飞

踝关节角度论文-汪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踝关节角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X线投照角度,踝关节,影像学评估

踝关节角度论文文献综述

汪飞[1](2019)在《X线投照角度对于踝关节影像学评估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X线投照角度对踝关节影像学评估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2018年1月到2018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受伤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划分成为两个组别,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X线中立位投射角度,实验组行X线内旋25度,对比两组受伤恢复状况。结果:经过调查对照组的踝关节伤口恢复效果低于实验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采用X线进行踝关节影像学评估的过程中,将投照角度设定成为内旋25度,能够促进踝关节的关节功能指标的恢复,帮助患者加快康复速度,具有高的广泛应用优势。(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张超[2](2018)在《运动训练中人体踝关节安全角度优化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传统踝关节安全角度控制系统存在PWM控制单元稳定性较差、踝关节角度控制精确度较低等问题,设计了人体踝关节安全角度优化控制系统。通过判断踝关节在运动过程中生理特征的变化情况,完成人体踝关节安全角度的确定。通过电源模块设计、传感器模块设计、串口通信模块设计,完成新型优化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设计。通过主程序设计、功能函数设计、PWM控制单元的加固设计,完成新型优化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设计。模拟系统运行环境,设计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系统与传统系统相比,PWM控制单元的稳定性、踝关节角度控制精确度均得到大幅提升。(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刘春龙,黄佳鹏,秦鹍,朱毅,张志杰[3](2018)在《踝关节被动牵拉角度与跟腱和足底筋膜硬度的生物力学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健康青年右侧跟腱和足底筋膜在不同踝关节被动牵拉角度下的硬度变化,并对比跟腱在不同位置的硬度和硬度增长率。方法:健康青年31例(16男,15女),膝关节伸展位下被动牵拉踝关节,应用Myoton PRO数字化肌肉状态检测仪先后评估-50°(踝跖屈50°)和0°(踝生理位)时AT 0cm、3cm、6cm处和PF的硬度,以及25°(踝背伸25°)时PF的硬度。结果:膝关节伸展位,被动牵拉踝关节0°时,男、女性AT 0cm、3cm和6cm处的硬度均较-50°时明显增加(P<0.01),且3cm和6cm处的硬度增长率大于其在0cm处(P<0.01,P<0.05);相同踝关节角度下,男女性AT硬度大小为0cm>3cm、6cm(P<0.05,0.01);此外,被动牵拉至0°时,AT6cm处硬度为男性高于女性(P<0.05)。PF硬度则在-50°至0°、0°至25°过程中均逐渐增加(均P<0.05)。结论:膝关节伸展位下,被动背伸踝关节能够有效地牵拉AT和PF,且对AT 3cm、6cm的牵拉作用最大,AT硬度呈从远端到近端递减的趋势,此外,踝关节被动牵拉至0°时男性AT 6cm的硬度大于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期刊2018年02期)

夏营营,张月慧[4](2018)在《X线投照角度对于踝关节影像学评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X线投照角度对于踝关节影像学评估的影响。方法选取90位踝关节受伤患者,随机分为叁组,各30例。Ⅰ组采取内旋15度摄影,Ⅱ组采取内旋25度摄影,Ⅲ组采取中立位X线摄影,对照观察X线投射角度不同对叁组患者踝关节受伤后的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Ⅰ、Ⅱ组患者的踝关节恢复情况显着优于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旋15度或内旋25度能够较中立位X线摄影能够有利于踝关节的恢复。(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29期)

刘春龙,黄佳鹏,秦鹍,朱毅,张志杰[5](2018)在《踝关节被动牵拉角度和腓肠肌内外侧头肌肉硬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动肌肉牵拉通常被广泛应用于训练或比赛前后,预防损伤、缓解疼痛和提高运动表现,此外,其亦被应用于康复治疗中,以降低肌肉硬度和恢复关节活动度~([1—2])。腓肠肌包括腓肠肌内侧头(medial head of the gastrocnemius,MG)和腓肠肌外侧头(lateral head of the gastrocnemius,LG),作用是屈曲踝关节和膝关节,能够为人类行走、跑步和跳跃提供重(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张银龙,崔玉凤,张之智[6](2017)在《切取腓骨长肌肌腱移植对踝关节外翻力度和角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腓骨长肌肌腱切除后对踝关节功能,尤其是踝关节外翻力度和主动外翻角度的影响。方法笔者自2011-01—2015-01采用腓骨长肌肌腱作为自体移植肌腱重建33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术后2周开始主动踝关节外翻锻炼,对患者踝关节外翻力度、踝关节主动外翻角度进行测试。结果 32例获得随访2~5年,平均3年。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切除腓骨长肌腱后,踝关节外翻力度及踝关节主动外翻角度明显减小。结论腓骨长肌肌腱移植修复交叉韧带开展时间尚短,并发症或缺陷尚未完全显现,是否会影响患者术后的踝关节运动功能还需要进一步论证,鉴于该肌腱切除后会对腓骨长肌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所以腓骨长肌肌腱切除要慎之又慎。(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7年08期)

赵廷虎,潘福海[7](2017)在《踝关节屈曲角度影响下胫腓固定效果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踝关节屈曲角度影响下的胫腓固定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诊断,这些患者全部符合我国对踝关节骨折合并胫腓骨损伤症状的认定标准,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得知,患者的踝关节分别处于背屈20°和中立位等情况,对患者进行不同角度的固定,然后对其踝关节的最大背屈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测量不同角度时,患者的踝关节和下胫腓之间的空隙大小。结果通过对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得知,当患者的踝关节位于不同的位置时,其下胫腓的宽度以及胫腓骨之间的重迭距离等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于不同角度固定下胫腓,其在相同力的作用下,患者的最大背屈角度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对于踝关节屈曲角度,其对患者的下胫腓之间的间隙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固定治疗的过程中,不必关注患者的踝关节角度。(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7年43期)

杜文静,李慧奇,李慧慧,赵国如,王磊[8](2017)在《脑瘫儿童下肢肌电信号和踝关节角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脑瘫儿童下肢肌电信号复杂度特性和行走过程中踝关节跖屈角度和背伸角度大小特性,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和康复措施。选择2014年6~7月间深圳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的脑瘫儿童25例,患者下肢均异常,患者及家长自愿完成实验。25例脑瘫儿童年龄2~8岁,平均(5.44±1.85)岁,平均身高(108.44±13.39)cm,平均体质量(18.24±5.46)kg。受试者沿着5 m步态平台以自己最为舒适的步速行走,采用美国BIOPAC公司的MP150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获得下肢腓肠肌和胫骨前肌的表面肌电信号,采用加速度传感器记录踝关节角度参数,采用Footscan足底压力系统记录患儿足底压力参数,并在测试前由专业医师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行走过程中脑瘫患儿下肢严重侧腓肠肌和胫骨前肌肌电信号平均样本熵分别为1.78和1.76,而较轻侧腓肠肌和胫骨前肌肌电信号平均样本熵分别为1.45和1.39,表明严重侧肌肉参加运动的运动单元数量比较轻侧有所增加。严重侧踝关节跖屈和背伸运动的角度峰值平均值分别为49.89°和-5.29°,而较轻侧踝关节跖屈和背伸运动的角度峰值平均值分别为54.28°和-8.20°,表明严重侧比较轻侧踝关节角度小。脑瘫患儿足底压力分布不均匀,足弓部位压力分布最大,并且足跟触地初期、足前部触地期、整足支撑期和足前部蹬离期时间依次呈增长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毛玉江,李敬祥,杨慎达,公茂琪[9](2016)在《内踝间隙随踝关节背伸与跖屈角度而变化的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踝间隙(media clear space,MCS)随踝关节背伸与跖屈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量13例正常健康志愿者在踝关节中立位、背伸15°位、跖屈30°位的MCS及踝上间隙(superior clear space,SCS)数值,分析各组数据,并对其差异行统计学检验。结果踝关节中立位平均MCS(3.48±0.36)mm,MCS随踝关节跖屈加大而增宽。自中立位至背伸15°位,MCS平均减少0.24mm,自中立位至跖屈30°位,MCS平均增加0.39mm。MCS随踝关节跖屈而增宽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在13例志愿者中,7例(53.8%)内踝间隙与踝上间隙的差值(media clear space-superior clear space,MCS-SCS)增加超过0.5mm,3例超过0.6mm,1例超过0.8mm。结论本文的测量证实了MCS随踝关节跖屈加大而增宽的现象,此种增宽可称之为MCS的生理性增宽。大部分MCS的生理性增宽幅度较小,部分人群存在较大幅度的增宽,可干扰对于踝关节骨折时MCS病理性增宽的判断,影响临床决策。因此,对于需要准确观察MCS是否增宽的病例,拍片时应确保踝关节处于中立位。(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刊》期刊2016年12期)

杨子涵,曲峰[10](2016)在《不同斜坡角度下步行的踝关节角度力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通过受试者在不同坡度斜坡下行走,来比较了解不同坡度对人体步行中一个步态周期下踝角度力矩的影响,进而探讨其对行走策略的影响。研究方法:八名志愿者。本次实验所用的斜坡框架长3.165米,宽1.4米,斜坡角度为±20°、±12°、±6°、0°共7个角度。应用Helen-Hayes模型在受试者身上贴上反光标志点,通过(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 2016)论文集》期刊2016-10-13)

踝关节角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传统踝关节安全角度控制系统存在PWM控制单元稳定性较差、踝关节角度控制精确度较低等问题,设计了人体踝关节安全角度优化控制系统。通过判断踝关节在运动过程中生理特征的变化情况,完成人体踝关节安全角度的确定。通过电源模块设计、传感器模块设计、串口通信模块设计,完成新型优化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设计。通过主程序设计、功能函数设计、PWM控制单元的加固设计,完成新型优化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设计。模拟系统运行环境,设计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系统与传统系统相比,PWM控制单元的稳定性、踝关节角度控制精确度均得到大幅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踝关节角度论文参考文献

[1].汪飞.X线投照角度对于踝关节影像学评估的影响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2].张超.运动训练中人体踝关节安全角度优化控制系统[J].现代电子技术.2018

[3].刘春龙,黄佳鹏,秦鹍,朱毅,张志杰.踝关节被动牵拉角度与跟腱和足底筋膜硬度的生物力学关系研究[J].中国康复.2018

[4].夏营营,张月慧.X线投照角度对于踝关节影像学评估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5].刘春龙,黄佳鹏,秦鹍,朱毅,张志杰.踝关节被动牵拉角度和腓肠肌内外侧头肌肉硬度的关系[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

[6].张银龙,崔玉凤,张之智.切取腓骨长肌肌腱移植对踝关节外翻力度和角度的影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

[7].赵廷虎,潘福海.踝关节屈曲角度影响下胫腓固定效果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

[8].杜文静,李慧奇,李慧慧,赵国如,王磊.脑瘫儿童下肢肌电信号和踝关节角度特性分析[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7

[9].毛玉江,李敬祥,杨慎达,公茂琪.内踝间隙随踝关节背伸与跖屈角度而变化的测量[J].中国医刊.2016

[10].杨子涵,曲峰.不同斜坡角度下步行的踝关节角度力矩分析[C].第十八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2016)论文集.2016

标签:;  ;  ;  

踝关节角度论文-汪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