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情感教学策略初探
◆李大华山东省肥城市汶阳镇初级中学271606
摘要: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方面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而且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课前以情引领、课中以情激学、课后以情导行三方面分析了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活泼好奇,求知欲强,喜爱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富于情感式的诱导。学生良好素养的形成,需要教师倾注情感对其感化和熏陶。
一、课前以情引领
要上好一堂课,课前预习必不可少。学生预习好课文,是教师上好课、学生学好课的重要保证。可是一些学生不注重预习新课,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政治课较为抽象、枯燥,一些学生觉得毫无趣味;二是一些学生认为政治课就是一门“老师讲,学生听”的课程,没有必要事先预习;三是学生课业负担重,可供利用的时间太少了。这些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但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不浓。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自觉预习新课的兴趣呢?我认为,教师的情感投入应始于此。
为了激发学生预习课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前我经常会给学生写一封简短的公开信,并将信张贴在学习宣传栏里。信中我将对新课的预习要求、需要探究的问题和鼓励、期待的话语写在上面。最后我还要求每个学生通过预习之后在纸上把点滴感受、体会表达出来。表达的方式不限,写几句话、作几句顺口溜、画一张漫画等等都可以,这种方法既新颖又可行,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热情,对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无疑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在设计“人生难免有挫折”这一课例时,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代表性的、有教育意义的“直面挫折”的事例,在教学中我安排了“直面挫折”故事会,学生讲述了林肯、贝多芬、霍金等直面挫折的故事。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使他们体验到人的一生随时都有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只有微笑着面对生活,愈挫愈勇,才能做生活的强者。因此,课前做好以情引领的工作,教师精心准备,学生主动参与,是落实情感教育目标的前提。
二、课中以情激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以情激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教师除了利用课本上现有的情景外,还应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挖掘素材,创设典型的情境,在课堂上,以饱满的情绪、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声调来敲开学生心灵的大门,把正确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学生内心稳定的思想品质。
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典型情境,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每堂课开始导入时,我一般创设情境导入,如通过趣事逸闻、成语故事、诗词歌曲、时政热点等,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愤悱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常常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个案说法、角色扮演和自编自演小品等活动,并辅以录音、投影、挂图等多种手段,努力创设教学情境。这些教学方法,师生活动积极,课堂气氛热烈,教师教得不累,学生学得轻松,课堂效果明显。
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是情感教学的重要环节。其他的教学方法也可以灵活多变,有活动情境法、故事情境法、演示情境法、诗歌名言法等。根据学生的现状,适当地将问题细化、情感化,让学生有话说、愿意说,学生情趣盎然、兴趣倍增,这样才能真正把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舞台。
三、课后以情导行
要使学生知行统一,上好一堂政治课还不够。学生课堂形成的良好品质要让其落实到行动上,还需要教师在课外加以引导,竭力以情感导之以行。政治课教学的落脚点在于理论联系实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提高他们的觉悟,我们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融入到实际中。针对教学内容,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可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歌曲欣赏、漫画展览及社会调查等。教师应在活动中给予学生温情的指导,为学生提供材料,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及时鼓励,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课外,情感教育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重要的中介作用。如果师生建立了良好的情感交流,则容易帮助学生完成知行转化。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班级,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平时的学习中帮助他们树立理想,在为他们处理纠纷时帮助他们树立维权意识,在他们消费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发现,我的话学生非常信服。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
参考文献
[1]李英体验:一种教育学的话语——初探教育学的体验范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2期。
[2]严延安关注情感体验,优化政治课堂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