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刚性匹配论文-王宇佳,杨静

非刚性匹配论文-王宇佳,杨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刚性匹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间位姿,空间转角,相似度系数,非刚性形变

非刚性匹配论文文献综述

王宇佳,杨静[1](2019)在《基于图像非刚性匹配的物体空间转角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转角是物体空间位姿的重要属性之一。对于物体旋转轴线与摄相机光轴线垂直的特殊情况,本文提出了利用图像相似性检测物体空间转角的方法。论文定义了基于匹配特征点的图像相似度系数。考虑到由于图像非线性形变导致的误匹配,本文采用基于向量场一致性的特征点筛选算法,用能量函数的向量场表示形变,在图像匹配中剔除误匹配点,提高图像相似度计算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向量场一致性算法可以有效剔除误匹配点,在一定角度范围内,通过标定相似度系数与安全门转角的关系,可以估计物体空间位姿转角。(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贾迪,赵明远,杨宁华,朱宁丹,孟琭[2](2019)在《面向重复纹理及非刚性形变的像对高效稠密匹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像对稠密匹配是3维重建和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等高级图像处理的基础,而摄影基线过宽、重复纹理、非刚性形变和时空效率低下等问题是影响这类方法实用性的主要因素,为了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面向重复纹理及非刚性形变的高效稠密匹配方法。方法首先,采用Deep Matching算法获得降采样后像对的匹配点集,并采用随机抽样一致算法剔除其中外点。其次,利用上一步得到的匹配结果估计相机位姿及缩放比例,以确定每个点对稠密化过程中的邻域,再对相应点对的邻域提取HOG描述符并进行卷积操作得到分数矩阵。最后,根据归一化后分数矩阵的数值以及下标距离的方差确定新的匹配点对以实现稠密化。结果在多个公共数据集上采用相同大小且宽高比为4∶3的像对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备一定的抗旋转、尺度变化与形变的能力,能够较好地完成宽基线条件下具有重复纹理及非刚性形变像对的匹配。与DeepMatching算法进行对比实验,本文方法在查准率、空间效率和时间效率上分别提高了近10%、25%和30%。结论本文提出的稠密匹配方法具有较高的查准率和时空效率,其结果可以运用于3维重建和超分辨率重建等高级图像处理技术中。(本文来源于《中国图象图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聪炫,陈震,熊帆,黎明,葛利跃[3](2019)在《非刚性稠密匹配大位移运动光流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流场是目标检测,无人机定位等众多计算机视觉任务的重要基础.本文针对非刚性大位移运动等困难运动类型图像序列光流计算的准确性与鲁棒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刚性稠密匹配的TV-L1(Total Variational with L1 norm,TV-L1)大位移光流计算方法.首先,使用非刚性稠密块匹配计算图像序列初始最近邻域场,其次根据图像相邻块区域的相似性消除初始最近邻域场中的非一致性区域以得到准确的图像最近邻域场.然后,在图像金字塔分层计算框架下,将图像最近邻域场引入基于非局部约束的TV-L1光流估计模型,通过Quadratic Pseudo-Boolean Optimization (QPBO)融合算法在金字塔分层图像光流计算时对TV-L1模型光流估计进行大位移运动补偿.最后,采用标准测试图像序列对本文方法和当前代表性的变分方法LDOF(Large Displacement Optical Flow,LDOF)、Classic+NL、NNF(Nearest Neighbor Fields,NNF)以及深度学习方法FlowNet2.0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提高非刚性运动、大位移运动以及运动遮挡等困难运动类型光流估计的精度与鲁棒性.(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丹,武仲科,王醒策,吕辰雷,刘香圆[4](2019)在《非刚性叁维形状匹配中基于谱分析的形状描述符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谱分析的形状描述符在非刚性叁维形状匹配中取得了较好的匹配效果,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谱分析是基于流形上拉普拉斯贝尔特拉米算子谱分解的一种内蕴形状分析方法.谱形状描述符和谱距离分布函数是最主要的两类谱分析形状描述符,它们具有不同的数学性质和物理意义.基于两类不同的形状描述符,给出了详细的方法分析及其在形状匹配中的应用.首先,给出了应用基于谱分析的形状描述符的非刚性叁维形状匹配框架,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谱形状描述符及谱距离分布函数的基本思想和计算方法;然后,分析比较了这些形状描述符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为研究者选择基于谱分析的形状描述符提供参考;最后,通过实验对比了不同基于谱分析的形状描述符的算法鲁棒性、时间耗费及非刚性匹配性能,以此推动谱分析形状描述符的应用进程.(本文来源于《软件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赵忠华[5](2019)在《炮检距矢量道集非刚性匹配方位各向异性时差校正》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勘探精度日益提高,宽方位地震资料的方位各向异性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介质的方位各向异性会导致地震成像道集中反射点的道间时差,且常规处理方法难以正确消除,影响成像结果的保真度和分辨率。基于"两宽一高"的实际地震数据,分析研究区方位各向异性在炮检距向量片(OVT)域偏移后形成的OVG道集上的表现特征,采用非刚性匹配(NRM)时差校正方法获得时空变的校正量,消除方位各向异性对成像的影响,实现了整体数据的方位各向异性时差校正。与常规处理结果相比,该方法改善了成像品质,频带展宽7 Hz左右,有助于提高储层描述精度。(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9年01期)

杨丽娟,田铮,温金环,延伟东[6](2018)在《基于变分贝叶斯的自适应非刚性点集匹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存在异常值的非刚性点集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混合t分布模型的匹配方法。在变分贝叶斯框架下,点集匹配问题转化为最大化对数似然的变分下界,利用变分推断确定变换参数。利用先验模型,将空间正则化约束并入贝叶斯混合t分布模型中,根据不同的点集可自适应地确定正则化参数。与高斯分布相比,t分布对异常值更加稳健。最后,在模拟点集和真实图像上的实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在处理存在异常值的非刚性点集匹配问题时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熊帆[7](2018)在《基于非刚性稠密匹配的变分光流计算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流是运动物体或场景表面像素点瞬时运动速度在二维成像平面上的投影,不仅包含图像中运动物体和场景的运动信息,还包含了丰富的叁维结构信息。因此,图像序列光流计算技术是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无人机导航和避障、医学图像分析、气象分析等众多领域。21世纪以来,随着各种有效的光流模型和新颖的优化算法在光流计算中的应用,光流计算的精度与鲁棒性有了很大的提升。然而当图像序列中存在诸如运动遮挡、大位移运动以及非刚性运动等困难运动形式时,现有的光流计算模型仍难以应对挑战。针对非刚性运动和大位移运动等困难运动类型光流计算的精度与鲁棒性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基于非刚性稠密匹配的大位移光流计算技术,通过设计对图像序列中背景噪声和非刚性运动等挑战具有更好鲁棒性的非刚性稠密匹配光流模型,提高光流估计在非刚性运动和背景运动模糊等情况下的准确性与鲁棒性。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概括如下:1.概述了图像序列光流计算技术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详细阐述了光流计算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以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并对本论文的章节安排进行了介绍。2.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序列非刚性稠密匹配的最近邻域场计算方法,首先通过最近邻域搜索确定图像相邻帧间对应关系;然后通过判断初始对应局部区域的一致性消除非一致性区域;最后利用由粗到精迭代模型计算图像序列最近邻域场。通过把本文方法与现有的CSH、GPM匹配方法进行实验对比可知,本文方法具有更高的匹配精度且对图像溢出点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3.针对大位移运动以及非刚性运动等困难运动模式下光流计算的准确性与鲁棒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刚性稠密匹配的非局部TV-L~1光流计算模型。首先,从本文前述的非刚性最近邻域场中获取图像序列的主要运动模式,并将其作为运动目标分割的线索;然后将运动目标分割结果融合为光流计算的初始运动场;最后将该初始运动场作为非局部TV-L~1光流计算模型的先验知识,并将其代入光流模型中进行迭代细化得到最终的光流估计结果。4.分别采用MPI Sintel和KITTI数据库提供的测试图像集对本文所述光流计算方法以及Classic+NL、LDOF、NNF、Flow-Net2.0等代表性光流计算方法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提高光流估计的精度与鲁棒性,尤其在图像序列中包含非刚性运动及运动背景模糊等问题时具有更好的估计效果。此外,本文分别选取不同类型的医学图像序列对本文方法的实用性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针对CT、MRI等医学图像同样具有较好的光流估计效果,说明本文方法具有较广泛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8-06-01)

杨哲,王小卫,边冬辉,杨维,赵玉莲[8](2018)在《VSP约束下转换波和纵波层位非刚性自动匹配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超深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转换波和纵波层位难以匹配的问题,提出了井约束下非刚性转换波和纵波高精度层位自动匹配方法。该方法综合利用VSP测井和地震数据等先验信息得到比较准确的3D纵横波速度比初始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最小二乘线性化反演的非刚性多次迭代层位自动匹配技术,设计空间平滑算子,有效提高了储层细节匹配的精度。与此同时,反演得到高精度的3D纵横波速度比体数据。该方法在中国西部MX地区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中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CPS/SEG北京2018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电子论文集》期刊2018-04-24)

赖龙[9](2016)在《非刚性叁维形状匹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影视动画、游戏等产业对叁维模型需求不断增加,可获取叁维模型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互联网上或者各行业内部库中的叁维模型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的态势。为了提高叁维模型的复用率,在现有的模型基础上给设计人员提供辅助,给叁维模型研究人员提供便利的工作平台和模型资源,叁维模型检索系统应运而生。叁维模型检索系统的核心技术是特征提取,并对模型特征进行形状匹配,即对叁维模型之间的相似性进行量化。目前的叁维模型主要分为刚性叁维模型和非刚性叁维模型。刚性叁维模型形状匹配研究起步较早,技术相对成熟,非刚性叁维模型是近几年刚刚兴起的一个研究热点。由于模型分类标准不一致,现有刚性叁维模型的特征提取技术并不能用于非刚性叁维模型。例如人体、动物模型等非刚性叁维模型,较刚性叁维模型,一般带有姿态或者形状的变化,这给非刚性形状匹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目前已经有一些非刚性模型的特征提取方法,但是这些算法仍存在不足。如特征提取方法的计算复杂度较高,提取得到的特征因为使用不当而影响匹配的结果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预先对模型进行了简化,在尽量保证模型结构特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减模型上顶点和面片的数目。本文在提取模型WKS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模型分割技术,使用局部的匹配去代表模型的整体匹配。在模型分割的过程中,为了克服分割得到的区域不够稳定和精确的情况,本文设计了非刚性模型的兴趣点提取方法,预先提取兴趣点作为分割初始化时的中心点,并通过多次的分割,以及统计每次分割结果的分布状况,计算得到更加稳定精确的分割。最后使用改进的豪斯多夫距离去度量各个模型之间的相似距离,实现了非刚性叁维模型形状的匹配。最后,本文实现了非刚性形状匹配技术路线上的各个环节,完成了一个基于Web GL的非刚性叁维模型检索系统。通过最后对比实验和检索系统的展示可以看到,本文所采用的相关方法可以很好地满足非刚性模型检索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北京工商大学》期刊2016-05-01)

赖龙,李海生,蔡强,毛典辉,曹健[10](2016)在《多特征融合的非刚性叁维模型匹配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征描述符是影响非刚性叁维模型匹配结果的关键因素,而单一特征只能描述叁维模型某一方面的信息.为了克服单一特征在模型匹配时的局限性,进一步提高模型匹配的精确度,通过引入信息论中信息熵的概念,结合各单一特征匹配时的结果,计算得到各特征的权值,对多种特征(如热核特征(HKS)、能量分布特征(WKS)和模型表面积特征等)进行融合,作为非刚性叁维模型匹配的特征.最后在SHREC’2014提供的标准测试数据集上进行试验,并与单一特征描述符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多特征融合得到的特征描述符要优于任一单一特征描述符,可以应用于非刚性叁维模型检索系统中.(本文来源于《上海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非刚性匹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像对稠密匹配是3维重建和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等高级图像处理的基础,而摄影基线过宽、重复纹理、非刚性形变和时空效率低下等问题是影响这类方法实用性的主要因素,为了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面向重复纹理及非刚性形变的高效稠密匹配方法。方法首先,采用Deep Matching算法获得降采样后像对的匹配点集,并采用随机抽样一致算法剔除其中外点。其次,利用上一步得到的匹配结果估计相机位姿及缩放比例,以确定每个点对稠密化过程中的邻域,再对相应点对的邻域提取HOG描述符并进行卷积操作得到分数矩阵。最后,根据归一化后分数矩阵的数值以及下标距离的方差确定新的匹配点对以实现稠密化。结果在多个公共数据集上采用相同大小且宽高比为4∶3的像对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备一定的抗旋转、尺度变化与形变的能力,能够较好地完成宽基线条件下具有重复纹理及非刚性形变像对的匹配。与DeepMatching算法进行对比实验,本文方法在查准率、空间效率和时间效率上分别提高了近10%、25%和30%。结论本文提出的稠密匹配方法具有较高的查准率和时空效率,其结果可以运用于3维重建和超分辨率重建等高级图像处理技术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刚性匹配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宇佳,杨静.基于图像非刚性匹配的物体空间转角检测方法[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9

[2].贾迪,赵明远,杨宁华,朱宁丹,孟琭.面向重复纹理及非刚性形变的像对高效稠密匹配方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19

[3].张聪炫,陈震,熊帆,黎明,葛利跃.非刚性稠密匹配大位移运动光流估计[J].电子学报.2019

[4].张丹,武仲科,王醒策,吕辰雷,刘香圆.非刚性叁维形状匹配中基于谱分析的形状描述符综述[J].软件学报.2019

[5].赵忠华.炮检距矢量道集非刚性匹配方位各向异性时差校正[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

[6].杨丽娟,田铮,温金环,延伟东.基于变分贝叶斯的自适应非刚性点集匹配[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8

[7].熊帆.基于非刚性稠密匹配的变分光流计算技术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8

[8].杨哲,王小卫,边冬辉,杨维,赵玉莲.VSP约束下转换波和纵波层位非刚性自动匹配技术[C].CPS/SEG北京2018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电子论文集.2018

[9].赖龙.非刚性叁维形状匹配技术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6

[10].赖龙,李海生,蔡强,毛典辉,曹健.多特征融合的非刚性叁维模型匹配算法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6

标签:;  ;  ;  ;  

非刚性匹配论文-王宇佳,杨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