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小气候论文-古琳,王成,王艳英,王晓磊,孙振凯

森林小气候论文-古琳,王成,王艳英,王晓磊,孙振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森林小气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气候效应,人体舒适度,城市游憩林,时间变化

森林小气候论文文献综述

古琳,王成,王艳英,王晓磊,孙振凯[1](2019)在《惠山国家森林公园游憩林小气候与人体舒适度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无锡市惠山国家森林公园典型游憩林内小气候及人体舒适度的时间变化规律,以期为惠山乃至江南地区游憩型城市森林的合理经营和生态效益评价提供基础科学数据,也为当地市民选择合适的时间和衣着开展森林游憩活动提供参考。【方法】在惠山国家森林公园最高峰附近,选择20世纪80、90年代营造、位于山顶南坡的香樟林、湿地松林和山顶北坡的栓皮栎林3种典型人工游憩林为对象,以位于山脊的水泥道路为对照,于春、夏、秋、冬季晴好无风天气条件下,在5:00—19:00同步测定3个游憩林及对照点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在此基础上计算舒适度指数和衣着厚度指数,量化分析各游憩林及对照点的小气候、人体舒适度的季节变化、日内变化规律,比较不同游憩林的人体舒适度差异,并提出四季游览惠山的衣着建议。【结果】各林分温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空气相对湿度表现为夏、秋季大于春、冬季,风速表现为香樟林和湿地松林在夏季最大,栓皮栎林和道路在秋季最大;相同季节不同林分之间的舒适度指数差异不显着,各林分在春季的人体舒适度最高; 4个季节白天观测时段内,各林分气温日变化均为单峰型,且峰值出现在11:00—15:00,谷值出现在5:00—7:00,空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则与气温相反;风速的日变化趋势波动较大,峰值出现在5:00—9:00,谷值出现在13:00—15:00;在春、秋、冬季,各林分人体舒适度在11:00—15:00最高,而夏季这个时间段则最低; 3个游憩林在夏季能显着提高人体舒适度,但冬季与对照的差异不大;各林分气候达到"舒适"等级的时间为春季最长(11:00—17:00),秋季次之(11:00—15:00),夏季仅早上气候舒适(5:00—7:00),冬季气候均为"极不舒适";各林分的着衣厚度指数在夏季均为1,冬季均为7,春季香樟林为5,湿地松林和栓皮栎林为4,道路为3,秋季道路和栓皮栎林为4,香樟林和湿地松林为5。【结论】3个人工林林分在春季均发挥降温增湿效应,湿地松林在4个季节都具有降风作用;各林分在夏季调节小气候效应更明显,春季的人体舒适度最高,春、秋、冬季的11:00—15:00为白天气候的最舒适时段。(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刘海轩,卢泽洋,金桂香,孙广鹏,吴鞠[2](2018)在《北京城市森林冠层结构对夏季舒适度及林内小气候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城市森林冠层结构对空气温湿度、风速的作用规律分析冠层结构对林内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LAI)、冠高比(RCT)、冠层通透度(PC)与林内舒适度显着相关; LAI对空气温度(T)有显着影响,RCT和PC对空气温度(T)有极显着影响,LAI和RCT、PC和RCT对T有极显着的交互作用,T随LAI的增加而降低,随RCT和PC的增加而升高; LAI和RCT对空气相对湿度(RH)有极显着的影响,并存在极显着的交互作用,RH随着LAI的增大而增加,随RCT的增加而降低; LAI和RCT对林内风速(v)有极显着的影响,并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v随着LAI和RCT的增加而降低.冠层结构对森林舒适度的影响主要来自林分的降温效应,而降温效应受LAI、RCT和PC的影响;冠层结构调节舒适度的湿度效应来自LAI和RCT;冠层结构调节舒适度的风速效应受LAI和RCT影响.(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任启文,张岩,李联地,尤海舟,毕君[3](2018)在《不同时间尺度下落叶松液流速率与森林小气候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组织热平衡原理,运用热扩散探针法,于2016年4月1日—2017年4月1日对冀北山地小五台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监测,并同步观测样地内森林梯度塔的分层环境因子,研究其树干液流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小时尺度上,在空气温湿度、水汽压亏缺及风速的分层因子中,落叶松树干液流速率与T_(a8.2 m)、RH_(8.2 m)、VPD_(8.2 m)相关性最好,与S_(14 m)相关关系最为密切。在土壤温度分层因子中,与浅层土壤温度(T_(s5 cm)~T_(s10 cm))显着正相关,与中层以下土壤温度(T_(s20 cm)~T_(s80 cm))相关关系不显着;在土壤含水量分层因子中,与浅中层土壤含水量(SWC_(5 cm)~SWC_(40 cm))相关关系不显着,与深层土壤含水量(SWC_(80 cm))显着正相关。在3种辐射中与紫外辐射UVR的相关系数最大,UVR中与UVA的相关系数明显大于UVB。在所有因子中与SD相关系数最大,呈极显着正相关。(2)随着时间尺度的扩大,温度对落叶松树干液流速率的影响有从地上逐渐转移到地下的趋势;空气相对湿度对落叶松树干液流速率的影响表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NR、TR、UVR、UVA、UVB、VPD、SD与落叶松液流速率的相关关系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3)考虑各环境因子对落叶松树干液流速率的综合影响,在小时尺度下影响最大的为SD和VPD_(8.2 m);在日尺度下影响最大的为UVR和SWC_(80 cm);在月尺度下影响最大的为T_(s20 cm),土壤因子的影响显着增加。3种尺度下的逐步回归方程,以月尺度下的决定系数最大,所需因子最少。(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付丽,郑文武[4](2018)在《森林小气候对林业灾害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中北部,行政区域涵盖大部分小兴安岭山地、丘陵和缓冲平原,北与俄罗斯隔黑龙江相邻,是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主体,拥有400万hm2的林业施业区,占全国重点国有林区总面积的13%。森林覆被率高达84.5%。伊春林区有林业物候观测站,对林区气候特别是小气候进行了近30多年的观测,积累了大量的林业物候观测资料,笔者通过这些物候气象观测资料,对伊春林区生态安全影响较大的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国林副特产》期刊2018年03期)

徐宁[5](2018)在《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小气候效应及对游人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热岛效应和气候变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森林公园作为居民重要的休闲游憩场所,对改善局部小气候环境,提升游人舒适感受具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实地调研、气候监测、行为观察和调查问卷等方法,以大量实践调查和观测数据为基础,从游人热舒适感受和行为观测两个方面,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春、夏、秋3个季节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不同空间的小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游人热舒适感受和行为的影响,以期为改善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游憩空间质量提供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小气候效应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存在差异。一天之中,各样地内温度和辐射温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从9:00开始逐步升高,于13:00-15:00达到最大值后缓慢降低。而相对湿度则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9:00达到最大值,13:00-15:00达到最小值而后升高。从季节角度分析,植物群落丰富的树木标本园内增湿降温作用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一年之中,树木标本园的降温作用在夏季最为明显,日均降温值为3.66℃。其次为春季,日均降温值为2.13℃。秋季日均降温值最低,仅为1.95℃。2.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小气候效应在不同空间也存在差异。在增湿降温方面,树木标本园内增湿降温效果最好(日均降温强度为2.13℃-3.75℃;日均增湿强度为2.23%-8.18%),其次是湿地(日均降温强度为0.77℃-1.62℃;日均增湿强度为3.79%-9.08%)。百花园内日均降温强度仅为0.34℃-1.05℃,日均增湿强度仅为1.02%-2.78%,并没有明显的增湿降温作用(P>0.05)。相应地,树木标本园、百花园和湿地降低辐射温度的大小分别为5.51℃-7.52℃、1.89℃-3.62℃和0.91℃-2.48℃。在调节风速方面,湿地为开敞空间,日均风速最大(1.36m/s)。其次为广场和百花园等半开敞空间,日均风速分别为0.83m/s、0.75m/s。封闭空间树木标本园内日均风速最小,仅为0.32m/s。邓肯式多重比较可知,湿地等开敞空间和广场、百花园等半开敞空间均具有显着通风作用(P<0.05)。3.各小气候因子与人体热舒适度之间的关联性存在差异。春、夏、秋3季,人体热舒适度与空气温度和辐射温度呈显着正相关(P<0.05),与相对湿度则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5);风速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与温度有关:观测时段内,春、秋季日均温度较低,分别为25.59℃和22.93℃,人体舒适度与风速呈负相关关系;夏季日均温度最高(31.73℃),人体舒适度与风速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4.在各季节游人热舒适度评价模型中,决定系数(R2)均超过0.8。这表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以及太阳辐射等小气候因子是影响人体热舒适度的主要因素。在各小气候因子中,温度和辐射温度对人体热舒适度的影响最大,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5.89%和30.62%,游人感受舒适的温度为23℃-25℃,游人感受舒适的辐射温度春季为3℃-5℃,秋季则相对较高为5℃-7℃。而相对湿度和风速对人体热舒适度的影响较小,方差贡献率仅为12.86%和0.63%。5.空间小气候影响着游人的活动类型。夏季,广场游人热舒适度均值最高(2.46),游人热舒适感受偏热。游人活动主要以穿行等必要性活动为主,所占比例高达67%。其次,分别是以休憩为主的自发性活动(19%),以游戏为主的社会性活动(14%)。树木标本园内游人热舒适度均值最小(1.02),游人热舒适感受相对较好。游人活动以露营等社会性活动为主,所占比例45%。必要性活动仅为20%,所占比例最小。而秋季,树木标本园内游人热舒适度均值为-0.686,游人热舒适感受偏冷、凉,游人活动主要以穿行等必要性活动为主(57%)。其次,是以休憩为主的自发性活动(35%),少有社会性活动发生(8%)。相关性分析可知,夏季必要性活动发生比例与人体热舒适度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秋季则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P<0.05),而社会性活动发生比例与人体热舒适度的相关性并未达到显着水平(P>0.05)。6.场地的材料、景观、功能等属性可改善空间使用率、降低游人的热敏感程度。研究发现:春、夏季百花园内空间使用率与游人热舒适度相关性并不显着(P>0.05);夏季树木标本园内游人空间使用率与游人热舒适度呈正相关关系,而在其余样地空间内则呈负相关关系;秋季广场和百花园空间使用率与游人热舒适度呈负相关关系,且在百花园内呈显着负相关(P<0.05),而树木标本园空间使用率与游人热舒适度则呈显着正相关(P<0.05)。这可能是因为春、夏季百花园内场地开阔且花卉盛开,对游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受温度、相对湿度等小气候因子变化影响较小;夏季游人对植物群落丰富的绿色空间热感知较好,因此小气候环境越热,游人越趋向于选择植物丰富、绿化较好的树木标本园;秋季以硬质铺装为主的广场,由于摆放玉米小屋等具有特色的小品雕塑,增加游憩吸引力,从而降低人们对空间热舒适感受变化的敏感性,提高空间使用率。(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朱卫东,陈钰皓,何莹泉,陈雄伟,李小川[6](2017)在《水喷淋对森林公园防火林带小气候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动水喷淋系统对森林公园防火林带进行了喷淋试验,对喷淋样地与对照样地内的小气候因素:风速、大气压、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温度等数据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喷淋的样地内风速、气压、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温度等都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可见森林公园防火林带内的小气候通过喷淋系统喷洒后是有一定变化过程的。(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7年07期)

钱柯君[7](2016)在《基于森林小气候的火险等级预警模型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火灾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入研究各个气候因子的协同变化对森林火灾的影响规律,做好林火预警工作,对于保护宝贵的森林资源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本研究主要针对会同县杉木林的4个小气候因子与森林火灾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通过统计分析2005年-2014年会同县杉木林区与怀化市的气象因子的变化规律,总结了林区对宏观气候的总体影响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适合会同县杉木林区的火险等级预警模型。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林区累年月平均空气温度值全年低于怀化市气象观测结果。杉木林调节空气温度的功能在各个季节有强弱之分,差异主要体现在降低最高温这一方面,在夏季尤为明显;林区累年月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值全年高于怀化市气象观测结果。林区对空气的增湿作用在夏季和秋季表现突出,林区内外的差值在冬季达到最大;林区有明显减弱风速的作用,林区内外风速大小的差值有着季节性差异。林内风速的大小与季节有明显关系,森林的生命活动越旺盛,风速越小,反之越大;林区累年月平均降水总量在1月、7月、9月低于林外观测结果,其他月份均大于林外观测结果。杉木林对区域降水量的增加效应比较明显,除去1月、7月和9月,其余各月增雨量比例从12.07%到50.35%变化,全年的降水量总量增加比例为13.21%。(2)森林火灾的发生与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有着显着的多元线性相关性,其中与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F检验的显着水平达到了0.05。(3)研究区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对森林火灾发生的影响权重分别为0.414、0.404、0.080和0.102。(4)针对会同县杉木林建立了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警模型,通过预报效果检验,结果符合工作精度要求。(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张力栓[8](2016)在《探析森林对调节小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论述了森林调节小气候效应及森林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期刊2016年02期)

韦东东[9](2016)在《森林小气候观测方法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森林小气候观测特点,观测地段的选择,小气候观测项目以及对小气候观测研究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6年02期)

钱柯君,方逵[10](2015)在《森林小气候研究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解决好森林防火问题。结合国内外目前在森林小气候领域的系统研究,针对我国目前森林防火工作的不足,提出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森林小气候相关因子的时空分布与协同变化规律,通过设计开发出森林火险等级预警系统,实现森林火险等级的全天候快速预报。(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5年11期)

森林小气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城市森林冠层结构对空气温湿度、风速的作用规律分析冠层结构对林内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LAI)、冠高比(RCT)、冠层通透度(PC)与林内舒适度显着相关; LAI对空气温度(T)有显着影响,RCT和PC对空气温度(T)有极显着影响,LAI和RCT、PC和RCT对T有极显着的交互作用,T随LAI的增加而降低,随RCT和PC的增加而升高; LAI和RCT对空气相对湿度(RH)有极显着的影响,并存在极显着的交互作用,RH随着LAI的增大而增加,随RCT的增加而降低; LAI和RCT对林内风速(v)有极显着的影响,并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v随着LAI和RCT的增加而降低.冠层结构对森林舒适度的影响主要来自林分的降温效应,而降温效应受LAI、RCT和PC的影响;冠层结构调节舒适度的湿度效应来自LAI和RCT;冠层结构调节舒适度的风速效应受LAI和RCT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森林小气候论文参考文献

[1].古琳,王成,王艳英,王晓磊,孙振凯.惠山国家森林公园游憩林小气候与人体舒适度变化规律[J].林业科学.2019

[2].刘海轩,卢泽洋,金桂香,孙广鹏,吴鞠.北京城市森林冠层结构对夏季舒适度及林内小气候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任启文,张岩,李联地,尤海舟,毕君.不同时间尺度下落叶松液流速率与森林小气候的关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

[4].付丽,郑文武.森林小气候对林业灾害的影响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18

[5].徐宁.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小气候效应及对游人行为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8

[6].朱卫东,陈钰皓,何莹泉,陈雄伟,李小川.水喷淋对森林公园防火林带小气候的影响研究[J].绿色科技.2017

[7].钱柯君.基于森林小气候的火险等级预警模型的探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

[8].张力栓.探析森林对调节小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6

[9].韦东东.森林小气候观测方法概述[J].现代园艺.2016

[10].钱柯君,方逵.森林小气候研究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前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

标签:;  ;  ;  ;  

森林小气候论文-古琳,王成,王艳英,王晓磊,孙振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