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烃模拟实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热模拟实验,烃源岩,生烃潜力,生烃演化模式
生烃模拟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朱连丰[1](2019)在《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主力烃源岩生烃热模拟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二段普遍发育一套湖相烃源岩,勘探证实这套烃源岩对油气成藏贡献很大,为盆地内主力烃源岩。黄金管—高压釜限定体系热模拟实验表明,巴音戈壁组二段样品的总烃累计产率为265.50~798.06 mg/g,"生油窗"内(模拟镜质组反射率EasyR_o=0.7%~1.5%)的总油产率为263.99~778.74 mg/g,大量生气阶段(EasyR_o>1.5%)的气态烃产率为191.19~582.69 mL/g,预示着这套源岩具有较高的生油气潜力。依据热模拟烃类产物的产率变化特征,可分为4个主要成烃演化阶段:(1)干酪根热解生油阶段,EasyR_o=0.57%~0.8%(样品热模拟的起始EasyR_o为0.57%),该阶段以干酪根热解生油为主;(2)凝析油生成阶段,EasyR_o=0.8%~1.5%,以早期生成的油裂解为轻烃和干酪根裂解生气为特征;(3)油裂解生气阶段,EasyR_o=1.5%~3.3%,此阶段以早期生成的油裂解生气为主;(4)气裂解阶段,EasyR_o>3.3%,以C_(2-5)裂解成甲烷为特征。(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张云鹏,李玉宏,郭望,乔世海[2](2019)在《柴北缘侏罗系低熟泥页岩生烃特征的热模拟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我国在海相页岩气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在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方面进展较慢,其主要原因是陆相页岩虽然分布广,但岩性变化快,不同地区、不同层位的页岩演化程度差异大,页岩气赋存相态复杂。具体到柴达木盆地北缘(简称"柴北缘")地区,泥页岩主要发育在中侏罗统石门沟组上段,岩性以深灰色、黑色泥页岩、碳质泥岩为主,有机质含量高,单层厚度约50~80米,但由于有机质成熟度偏低(未熟-低熟),页岩气资源不理想,为了进(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佘敏,沈安江,王鑫,陈薇[3](2019)在《微生物碳酸盐岩生烃生酸模拟实验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海相碳酸盐岩已成为我国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其中埋藏深、时代老、分布广泛的微生物碳酸盐岩逐渐成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例如,我国四川盆地高石梯东部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是重要的天然气产层。尽管微生物岩研究的历史比较早,但其概念定型较晚,且较多关注微生物碳酸盐岩的类型划分、迭层石与凝块石的成因、地史分布、沉积环境等方面。由于微生物碳酸盐岩含有丰富的菌藻生物,具有高的原始生产力水平,因此针对微生物碳酸盐岩含有机质属性的油气勘探价值有待深入研究。有学者(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张贺,李雅君,徐康宁,宋玲[4](2018)在《珠江口盆地恩平组烃源岩热压模拟实验及生烃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恩平组是珠江口盆地主要烃源岩层之一。恩平组主要沉积了滨—浅湖相暗色泥岩,叁角洲相炭质泥岩、煤系泥岩,有机质类型多样,生烃作用复杂。为探讨不同类型烃源岩的生烃特点,分别在惠州凹陷、白云凹陷选取了炭质泥岩(Ⅲ)、暗色泥岩(Ⅱ2)和煤系泥岩(Ⅱ-Ⅲ) 3个样品,进行热压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恩平组滨—浅湖相暗色泥岩具有较强的生烃潜力,产烃率可达383. 7 kg/t,主生油期(0. 76%<Ro<1. 20%)较长,成熟阶段(Ro> 0. 76%)产气率提升明显;叁角洲相炭质泥岩较早进入大量生气阶段(Ro> 0. 67%),产烃率为307. 3 kg/t;白云凹陷恩平组煤系烃源岩产烃率较低,为167. 3 kg/t;珠江口盆地油气资源分布受源热耦合作用共同控制,烃源岩类型制约了凹陷的生烃潜力,所经历的热演化过程控制了生烃产物的分布,白云凹陷及惠州凹陷中部深凹地区成熟度较高,天然气大量生成,惠州凹陷周缘成熟度相对较低,油气兼生。(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8年05期)
潘银华,黎茂稳,孙永革,李志明,李璐赟[5](2018)在《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盐间云质页岩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盐间云质页岩具有形成规模页岩油资源的潜力。通过对潜江组未熟的云质页岩烃源岩样品开展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定量分析了不同热成熟度烃源岩有机质的生烃产率,并探讨了盐间云质页岩的生排烃过程。此外,将由总排烃量计算获得的转化率作为热成熟度的标尺,分析了排出油和烃气组成随热成熟度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残留油和排出油之间存在明显的"前驱体—产物"关系,反映了有机质生油过程为"干酪根→沥青→原油"两步同时进行的转化过程。由总排烃量计算获得的转化率与EasyR_o之间服从较严格的玻尔兹曼分布,可用于描述生油窗内烃源岩的排烃行为。当转化率在0~25%之间时,排出油各族组分相对含量变化较小;而当转化率在25%~100%之间时,排出油沥青质组分的相对含量迅速减少而饱和烃和芳烃组分明显增加,说明干酪根裂解形成的沥青(即残留油)是排出油中烃类逐渐富集的主要物质来源;与此同时,形成更多的小分子烃类改善了烃类流体的流动性,排烃作用相应增强,导致排出油产率在该阶段快速增加。(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8年04期)
张闯辉[6](2018)在《煤中镜质组生烃演化的热模拟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探究煤中镜质组生烃作用过程,本次研究选用封闭加水热解体系对镜质组样品进行热模拟实验,得到了不同演化阶段的热解气态产物和固体残渣,并基于气体成分分析结果计算了生烃动力学特征,与此同时,研究结合固体残渣的分子结构表征结果,探究了煤生烃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烃作用过程中,镜质组样品镜质组反射率、元素含量以及质量损失率均发生阶段性有规律的变化。低变质程度煤镜质组样品热解气体中非烃类组分CO_2占比较大,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大,烃类产物组分的占比不断增大。在烃类产物中,产率从大到小为:C_1>C_2>C_3>C_4>C_5,此外正构的烷烃的产率远远大于异构烷烃,还存在少量的烯烃类气体。根据烃类产物的生烃动力学特征,将烃类的生成过程分为叁段分别为:250-350℃、350-450℃和450-550℃,其中第二阶段所需的活化能最大。根据手选原煤的镜质组测试结果,建立了镜质组的大分子结构,并对其进行分子力学和动力学模拟,在能量最小化过程中,非成键能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在大分子中含有较多的脂肪结构发生扭转和弯曲。基于大分子结构模型稳定性分析,各个结构的稳定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稠环芳香烃、芳香烃、脂肪环、脂肪侧链、甲基/羟基、羰基、羧基、醚氧键,各官能团的稳定性直接影响镜质组在生烃作用过程中反应顺序。在生烃过程中,镜质组残渣的化学结构呈规律性演变。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芳香环C=C键的吸收峰相对面积逐渐减小;芳香率则呈现增大的趋势;脂肪结构参数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激光拉曼测试结果显示:G峰和D峰峰间距呈现增大的趋势。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的增加,层间距(d002)呈现减小的趋势,而有效堆砌度(Lc)和平均直径(La)则呈现增大的趋势。在镜质组生烃作用过程中,其大分子结构演化整体趋势是明显的,但存在明显的跃变点,分别出现在镜质组反射率为:0.73%、1.5%和3.68%,在跃变点附近,分子结构演化特征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并基于此将镜质组生烃阶段划分为四个阶段:脱边基侧链、芳构化过程、缩聚过程和拼迭过程,其中芳构化和缩聚过程为镜质组主要的生烃阶段。镜质组大分子不断裂解生成烃类物质,从而基本结构单元不断增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李剑,马卫,王义凤,王东良,谢增业[7](2018)在《腐泥型烃源岩生排烃模拟实验与全过程生烃演化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半开放体系生排烃模拟实验、封闭体系的黄金管生烃动力学模拟实验与开放体系的高温热解色谱质谱实验数据与实测数据,在经典生烃模式基础上,对烃源岩全过程生烃演化特征、排烃效率与滞留烃量、高过成熟阶段天然气来源及甲烷同系物裂解温度等问题开展了深入探讨。研究认为,腐泥型烃源岩在主生油阶段(R_o值为0.8%~1.3%)的排烃效率为30%~60%,高成熟阶段(R_o值为1.3%~2.0%)的排烃效率在60%~80%;高成熟阶段干酪根降解气与原油裂解气对总生气量的贡献比大致为1∶4,干酪根降解气量占20%,滞留液态烃裂解气量占13.5%,源外原油裂解气(包含聚集型与分散性原油裂解气)量占66.5%。初步确定了天然气的裂解下限,建立了烃源岩全过程生烃演化模式。(本文来源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2018年03期)
陈晓艳,田福清,邹华耀,郭柳汐,芦晓伟[8](2018)在《湖相烃源岩热演化生烃研究——基于冀中坳陷烃源岩加水热模拟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烃源岩热演化生烃原理,利用实验室加水热模拟生烃实验,结合GC分析,通过对来自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的8个不同有机质类型的未熟烃源岩样品的生烃热演化定量分析,得到湖相烃源岩的热演化生烃定量模型。湖相Ⅰ型、Ⅱ_1型与Ⅱ_2型有机质生油窗对应R_O值介于0.6%~1.3%之间,并且R_O值均在0.9%左右达到生油最大值,分别为580mg/g_(TOC)、350mg/g_(TOC)和260mg/g_(TOC)左右,但是3类有机质生油耗尽时对应R_O值依次减小;以R_O=1.3%为界,分为初次裂解气与二次裂解气2个阶段,其中Ⅰ型有机质初次裂解气量显着高于Ⅱ_1型和Ⅱ_2型,超过100mL/g_(TOC),而Ⅱ_1型和Ⅱ_2型有机质初次裂解气量相近,约为70~80mL/g_(TOC),二次裂解生气量受控于烃源岩的排油效率;湖相Ⅰ型有机质生油与生气潜力均远高于Ⅱ_1型与Ⅱ_2型,在具备良好的成藏保存条件下,分别以3类有机质为主的湖相烃源岩初次裂解生气量均具有形成工业性气藏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郭少斌,毛文静,马啸[9](2017)在《低熟页岩生烃特征的热模拟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压釜热模拟实验方式对页岩样品的成熟度进行改变,并对成熟度改变过程中页岩的生烃情况及热解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Ro随着温度的增高,分为叁个阶段:缓慢变化阶段、中等增加阶段和快速增加阶段。随着R_o的升高,气态烃的产率一直是上升的,而液态烃的产率后期是下降的,裂解烃量(S_2)则由于转化为气态烃等含量迅速降低,但总烃增加量是有变化的。当R_o为0.65%和1.0%时出现二个生烃高峰,这反映了低成熟页岩在生烃演化过程中的叁个阶段,即初期热降解阶段、热降解-热裂解阶段和热裂解阶段。而R_o与总烃产率在热模拟过程中则近似呈一条指数曲线关系,根据二个生烃高峰,进而确定了我国陆相盆地页岩气远景区R_o的下限为0.65%,页岩气有利区R_o的下限为1.0%。(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17年06期)
罗厚勇,刘文汇,王万春,腾格尔,苏龙[10](2016)在《TSR对碳酸盐岩中沥青生烃影响的模拟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仪实验装置,对采自四川盆地西北部广元矿山梁地区下寒武统具高有机质含量、高氢指数和低成熟度特征的固体沥青,开展了模拟地层条件下的"沥青+白云岩+去离子水"(系列A)和"沥青+白云岩+硫酸镁+去离子水"(系列B)生排烃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个系列的气体产率具有较大差异,其中,加入硫酸镁的系列(系列B)发生了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TSR),使气态烃和非烃气体的产率增大,同时也加速了重烃气体的裂解,导致重烃气体大量裂解的温度降低。(本文来源于《海相油气地质》期刊2016年03期)
生烃模拟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些年,我国在海相页岩气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在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方面进展较慢,其主要原因是陆相页岩虽然分布广,但岩性变化快,不同地区、不同层位的页岩演化程度差异大,页岩气赋存相态复杂。具体到柴达木盆地北缘(简称"柴北缘")地区,泥页岩主要发育在中侏罗统石门沟组上段,岩性以深灰色、黑色泥页岩、碳质泥岩为主,有机质含量高,单层厚度约50~80米,但由于有机质成熟度偏低(未熟-低熟),页岩气资源不理想,为了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烃模拟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1].朱连丰.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主力烃源岩生烃热模拟实验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19
[2].张云鹏,李玉宏,郭望,乔世海.柴北缘侏罗系低熟泥页岩生烃特征的热模拟实验研究[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3].佘敏,沈安江,王鑫,陈薇.微生物碳酸盐岩生烃生酸模拟实验及地质意义[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4].张贺,李雅君,徐康宁,宋玲.珠江口盆地恩平组烃源岩热压模拟实验及生烃条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8
[5].潘银华,黎茂稳,孙永革,李志明,李璐赟.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盐间云质页岩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18
[6].张闯辉.煤中镜质组生烃演化的热模拟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
[7].李剑,马卫,王义凤,王东良,谢增业.腐泥型烃源岩生排烃模拟实验与全过程生烃演化模式[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8
[8].陈晓艳,田福清,邹华耀,郭柳汐,芦晓伟.湖相烃源岩热演化生烃研究——基于冀中坳陷烃源岩加水热模拟实验[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8
[9].郭少斌,毛文静,马啸.低熟页岩生烃特征的热模拟实验研究[J].地学前缘.2017
[10].罗厚勇,刘文汇,王万春,腾格尔,苏龙.TSR对碳酸盐岩中沥青生烃影响的模拟实验[J].海相油气地质.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