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公允价值变动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融工具准则改革,盈余管理,价值相关性,双重差分模型
公允价值变动额论文文献综述
张媛媛[1](2019)在《新金融工具准则对公允价值变动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18年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的A+H股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准则实施前后公允价值变动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发现,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提高了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的价值相关性,降低了计入当期损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的价值相关性;与盈余管理程度低的公司相比,盈余管理程度高的公司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效果更好,说明金融工具准则改革通过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盈余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本次研究为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效果提供了初步经验成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注册会计师》期刊2019年10期)
刘琴[2](2019)在《风险建模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市场感知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巴塞尔协议III》是资本质量的新标准。为此,我国银监会2012年6月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财政部2017年5月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缩小了我国与国际资本监管标准的差距。流动性和风险性使资本市场能够快速对金融工具价值变动做出反映,而风险建模有助于建立准确的资产定价模型,及时反映资产价值变动。研究风险建模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的市场感知的影响,对于完善风险度量管理体系,提高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09-2017年披露风险建模和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信息的中国银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将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按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划分为叁类,分析市场风险建模和信用风险建模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信息的股票价格相关性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大多参照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风险管理政策进行风险识别、度量及控制,且风险建模方法缺乏多样性;风险建模整体上增强了公允价值变动的市场感知,但对不同有效性市场中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市场感知存在差异,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市场感知受市场风险建模影响更为强烈,信用风险建模对在附注中披露的公允价值变动市场感知的影响更为显着。因此,我国应进一步落实资本管理办法,促进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深化发展,健全和完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规范风险建模信息披露内容和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期刊2019-05-27)
张青,陈嘉伟[3](2019)在《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处理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以小米集团申请的IPO年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一直是实务界与理论界争相研究的热点对象。本文借助案例分析,结合国际和国内的会计准则关于优先股公允价值的会计处理对这一热点话题进行探讨。因此,本文基于国内外的研究文献,结合优先股的会计处理,对小米集团2017年巨额净亏损产生的原因、实质和争议进行剖析,以此来解析金融负债的会计处理是否给信息使用者带来"反直觉"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14期)
王金娟[4](2018)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投资收益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学习"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内容过程中,很多学习者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两个核算科目的区别分辨不清,导致在账务处理过程中常常彼此混淆。本文通过案例讲解的方式,对两个核算科目的应用进行深入剖析,希望能帮助学习者真正掌握两者的区别,以更好地掌握相关核算内容。(本文来源于《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18年19期)
丁方飞,乔紫薇[5](2018)在《公允价值变动的价值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研究基本上认为计入当期利润的公允价值变动比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更具有价值相关性。但随着相关准则的修订和发布,公允价值计量日渐规范,综合收益科目的重要性增加,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的信息含量可能日益增加。本文选取2012-2015年相关样本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具有显着的价值相关性,并且高于计入利润的公允价值变动。(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期刊2018年22期)
黄静[6](2018)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所得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随着市场价格上下变动,在资产负债表日,该公允价值变动用损益类科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月末转入"本年利润",但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是否应该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纳入到计算企业所得税的范畴,在会计处理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商业会计》期刊2018年14期)
刘丽娜[7](2018)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列报方式的市场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起,其相关性与可靠性就广受社会争议。尤其是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险些使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退出历史舞台。幸亏大量学者们对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检验研究后证明公允价值能够提供更加可靠的财务信息,公允价值计量只是用术语将社会经济运行的情况反应出来。一旦将相关性很高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取消,必然会掩盖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和经营失败的真实原因,对经济发展只会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随着学者们的论证与实践经验,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逐渐被会计学界与金融学界所肯定。2017年3月31日,财政部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同年5月2日,修订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我国资本市场较西方来说,起步较晚,市场规范也不尽完善,许多资产还不存在活跃的市场,估值技术比较落后,市场的参与程度也较低,这些因素都将导致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产生的市场反应可能与西方国家不同。因此,本文以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列报位置的差异,考察非金融类企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所引起的市场反应。从市场反应的角度研究我国会计准则紧随国际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我国经济市场的实际情况,为我国更好的应用金融工具提供经验性证据。本文通过搜集公允价值相关性研究的文献、公允价值经济后果研究的文献、公允价值市场列报反应的研究的文献,得出本文的研究方向: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不同列报方式会引起市场怎样的反应,从市场反应角度研究准则的实际应用情况。通过有效市场假说、功能锁定假说、顺周期效应理论的支持,提出本文的假设,运用事件研究法对2007年至201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非金融类行业A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我国在引入综合收益观之后,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在报表中不同的列报位置会引起市场不同的反应。公允价值变动呈报在利润表中时,会引起股市的过度反应。当公允价值变动呈报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时,股票市场反应不足。当公允价值变动同时在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进行呈报时,股票市场对其反应充分。根据本文的结论提出了本文的建议,企业在对外公布信息时应当全面披露信息,使信息公开透明化;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避免功能锁定行为的存在;投资者应当从综合收益的角度关注企业的经营活动,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8-06-01)
张亮[8](2018)在《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对企业价值评估影响的分析——以美图公司上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美图公司在中国香港上市为例,讨论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性质和特点,介绍国际上主流会计准则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其公允价值变动对企业价值评估的影响。通过本文的探讨可知,在国际会计准则下,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虽计入当期损益,但并不影响当期现金流量,同时也对利润表带来一种"反直觉"效果,即其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表明企业信用风险升高,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反而却表明企业信用风险下降。在以利润表为起点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时应警惕该"反直觉"效果,从而正确使用收益法来评估企业价值。本文对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对企业价值评估中收益法使用的影响分析也可拓展到类似性质的金融衍生品上来,有利于完善收益法的运用,促进资产评估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有助于理解以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为主要初始融资方式的类似企业在股票市场上市时的价值评估,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资产评估》期刊2018年01期)
刘敬元[9](2017)在《上市险企股票投资占比齐提升 下半年看好高分红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2017年半年报悉数披露,A股四大上市险企上半年资金配置情况浮出水面。对于股票市场的投资,在账面价值提升、抓住结构性机会增加投资的双重作用下,四家险企的权益资产占比均提升。从证券时报采访了解的情况看,下半年,上市险企仍看重A股价值龙头股(本文来源于《证券时报》期刊2017-08-31)
吕江涛[10](2017)在《券商投入证金公司“维稳资金”现浮盈 长江证券投资收益约1.24%》一文中研究指出截至昨日晚间,已经有8家上市券商披露了2017年半年报。在半年报中,多家券商此前投资于证金公司设立并管理的专户的投资收益情况也一同“浮出水面”。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由于今年上半年大盘蓝筹股涨幅较大,重仓蓝筹股的证金公司可能因此获得可观的投资收益。(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7-08-23)
公允价值变动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巴塞尔协议III》是资本质量的新标准。为此,我国银监会2012年6月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财政部2017年5月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缩小了我国与国际资本监管标准的差距。流动性和风险性使资本市场能够快速对金融工具价值变动做出反映,而风险建模有助于建立准确的资产定价模型,及时反映资产价值变动。研究风险建模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的市场感知的影响,对于完善风险度量管理体系,提高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09-2017年披露风险建模和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信息的中国银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将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按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划分为叁类,分析市场风险建模和信用风险建模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信息的股票价格相关性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大多参照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风险管理政策进行风险识别、度量及控制,且风险建模方法缺乏多样性;风险建模整体上增强了公允价值变动的市场感知,但对不同有效性市场中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市场感知存在差异,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市场感知受市场风险建模影响更为强烈,信用风险建模对在附注中披露的公允价值变动市场感知的影响更为显着。因此,我国应进一步落实资本管理办法,促进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深化发展,健全和完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规范风险建模信息披露内容和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允价值变动额论文参考文献
[1].张媛媛.新金融工具准则对公允价值变动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
[2].刘琴.风险建模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市场感知的影响研究[D].吉首大学.2019
[3].张青,陈嘉伟.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处理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以小米集团申请的IPO年报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9
[4].王金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投资收益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
[5].丁方飞,乔紫薇.公允价值变动的价值相关性研究[J].财会通讯.2018
[6].黄静.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所得税的影响[J].商业会计.2018
[7].刘丽娜.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列报方式的市场反应[D].河北大学.2018
[8].张亮.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对企业价值评估影响的分析——以美图公司上市为例[J].中国资产评估.2018
[9].刘敬元.上市险企股票投资占比齐提升下半年看好高分红股[N].证券时报.2017
[10].吕江涛.券商投入证金公司“维稳资金”现浮盈长江证券投资收益约1.24%[N].证券日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