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单纯性肾结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术,输尿管上段结石,肾结石,结石清除
单纯性肾结石论文文献综述
刘方,王俊,刘娇[1](2019)在《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单纯性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术(tPCNL)治疗单纯性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泌尿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观察组则采取tPCNL。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尿功能恢复时间、一次性碎石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一次性碎石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排尿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性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取tPCNL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和术后排尿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病情恢复,但在结石清除率上与传统经皮肾镜相当,值得临床借鉴实施。(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28期)
黄安余,李国庆,何灼彬,陈林泽[2](2018)在《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和单纯经皮肾镜碎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和单纯经皮肾镜碎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系统性回顾2015年1月—2018年3月间于东莞市大朗医院泌尿外科门诊确诊为复杂性肾结石并收入院拟行手术治疗的的50例患者,依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50名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的手术方法;实验组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的手术方法,手术4周后复查双肾CT,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基本情况及结石清除率、术后感染率,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着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结石清除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感染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均优于单纯经皮肾镜碎石,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8年11期)
陈少安,陈修德,于江,尉春晓,王滕滕[3](2017)在《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合并单纯性肾囊肿一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部分患者合并有单纯性肾囊肿,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分期单独治疗可增加患者治疗费用和痛苦,因此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经皮肾镜技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在泌尿外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为一次性同期治疗肾结石合并肾囊肿提供了可能,笔者曾收治一例同侧肾同时患有结石和囊肿的患(本文来源于《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7年02期)
韩莹[4](2017)在《血尿酸、尿酸排泄与肾结石、单纯性肾囊肿的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在逐年增加,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最重要的发病基础,痛风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可导致多种靶器官受损,肾脏损害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既往研究提出血尿酸水平升高可导致肾结石的患病风险增加,而关于尿尿酸排泄与肾结石的关系尚无定论。既往多以24小时尿尿酸定量测定来评估尿酸排泄与肾结石的关系,但此变量受到血尿酸、尿量等因素的影响,若以尿酸排泄分数(FEUA,fractional excretion of uric acid)代替24小时尿尿酸定量值,调查其与肾结石的关系可更准确地反应尿酸排泄对肾结石的影响。既往有研究报道高尿酸血症、痛风与单纯性肾囊肿有关,但此结论仅为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年龄等混杂因素对单纯性肾囊肿的患病率有很大影响,在校正了这些混杂因素后,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是否还与单纯性肾囊肿相关?尿尿酸排泄与单纯性肾囊肿的关系目前也未见有研究报道。此外,2型糖尿病患者中也常常伴发肾脏损害,其尿酸代谢有别于一般健康人群,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血尿酸、尿尿酸排泄与肾结石、单纯性肾囊肿的关系如何,是否与一般人群中的研究结论一致?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为:(1)分析一般体检人群、2型糖尿病人群以及痛风人群中血尿酸水平与肾结石、单纯性肾囊肿的关系;(2)分析痛风与肾结石、单纯性肾囊肿的关联;(3)讨论2型糖尿病人群以及痛风人群中尿酸排泄与肾结石、单纯性肾囊肿的联系。方法本研究包括叁个部分:对2011至2015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人群进行横断面研究;在2011至2015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横断面研究;以2015至2016年间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痛风患者为病例组,从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分层抽取与痛风患者性别、年龄均匹配的对象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与超声检查后,进行资料录入、汇总整理,最后通过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每个变量都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若有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及调查在校正混杂因素后研究因素对疾病患病风险的影响。结果(1)在一般体检人群中,血尿酸>480μmol/L组的肾结石的患病率显着高于血尿酸≤300μmol/L、300-360μmol/L、360-420μmol/L的各组(15.4%vs.3.8%、3.9%、5.6%,P均<0.01);校正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血尿酸>480μmol/L组的肾结石的患病风险仍明显高于血尿酸≤300μmol/L组[比值比(OR,odd ratio)=2.96,95%置信区间(CI,confidence interval)1.01-8.69]。血尿酸360-420μmol/L、420-480μmol/L、>480μmol/L的各组的单纯性肾囊肿的患病率均显着高于血尿酸≤300μmol/L、300-360μmol/L的各组(13.9%、14.2%、12.3%vs.4.6%、5.4%,P均<0.05);但校正混杂因素后,血尿酸>360μmol/L的各组的单纯性肾囊肿的患病风险较血尿酸≤300μmol/L组均无明显增加。(2)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血尿酸>420μmol/L组的肾结石的患病率显着高于血尿酸≤300μmol/L组(14.2%vs.9.8%,P<0.01),并且高尿酸血症是肾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OR=1.44,95%CI 1.03-2.00);根据FEUA水平进行叁分位分组,各组间的肾结石患病率无明显差异。血尿酸>420μmol/L组的单纯性肾囊肿的患病率显着高于血尿酸≤300μmol/L与300-420μmol/L的各组(23.8%vs.16.0%、16.9%,P均<0.01),但高尿酸血症不是单纯性肾囊肿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FEUA水平进行叁分位分组,高分位组的单纯性肾囊肿的患病率显着高于低分位组(18.0%vs.14.3%,P<0.05),并且高FEUA(>7.31%)是单纯性肾囊肿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OR=1.36,95%CI 1.05-1.78)。(3)痛风组的肾结石的患病率显着高于对照组(29.5%vs.5.1%,P<0.001)。肾结石患者合并痛风的风险较无结石者独立显着增加(OR=6.53,95%CI 3.89-10.95);并且存在≥2个结石的患者合并痛风的风险(OR=9.50,95%CI 4.13-21.88)较单个结石者合并痛风的风险(OR=4.69,95%CI 2.34-9.40)更高。痛风组的单纯性肾囊肿的患病率显着高于对照组(21.6%vs.7.9%,P<0.001)。单纯性肾囊肿患者合并痛风的风险较无囊肿者独立显着增加(OR=2.34,95%CI 1.46-3.75);并且存在≥2个囊肿的患者合并痛风的风险(OR=6.94,95%CI 2.63-18.31)更高。(4)在痛风患者中,血尿酸>540μmol/L组的肾结石患病率显着高于血尿酸≤480μmol/L、480-540μmol/L的各组(36.9%vs.20.2%、24.8%,P均<0.05);根据FEUA水平进行叁分位分组,各组间的肾结石患病率无明显差异。痛风患者中不同血尿酸分组的单纯性肾囊肿的患病率无显着性差异;根据FEUA水平进行叁分位分组,中分位组与高分位组的单纯性肾囊肿的患病率均显着高于低分位组(25.8%、26.5%vs.13.0%,P均<0.05)。结论(1)在体检人群、2型糖尿病人群以及痛风病例对照人群中,高血尿酸水平均与肾结石独立相关;尿酸排泄的多少与肾结石的患病率无关。(2)在体检人群、2型糖尿病人群中,高尿酸血症与单纯性肾囊肿非独立相关;在痛风病例对照人群中,痛风与单纯性肾囊肿独立相关。(3)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高尿尿酸排泄与单纯性肾囊肿独立相关;痛风人群中,高尿尿酸排泄也与单纯性肾囊肿的发生有关。(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4-01)
黄春华,阿巴拜克尔·吾布力[5](2014)在《经皮肾镜治疗对肾结石合并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应用经皮肾镜技术对合并患有单纯性肾囊肿的肾结石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4例合并患有单纯性肾囊肿的肾结石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7例。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经皮肾镜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肾结石合并单纯性肾囊肿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总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时间、肾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操作过程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围术期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经皮肾镜技术对合并患有单纯性肾囊肿的肾结石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14年09期)
王天喜,闫河峰,卢建路,冀强[6](2014)在《肾结石合并单纯性肾囊肿经皮肾镜治疗效果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皮肾镜治疗肾结石合并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从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肾结石合并单纯性肾囊肿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取石术手术方法紧进行治疗,对于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结石平排净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皮肾镜对于肾结石合并单纯性肾囊肿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着效果,该种治疗方法具有治疗效果好、对患者创伤小、术后发生率低等优点,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具有显着优越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4年04期)
曾勋传[7](2014)在《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合并单纯性肾囊肿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皮肾镜技术治疗肾结石合并单纯性肾囊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肾结石合并单纯性肾囊肿患者,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建立经皮肾镜通道,其中单通道34例,双通道6例;手术时间为45~110 min,平均(85±5)min;术后并无任何患者出现大出血、高热以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CT复查结果显示,一期结石取净37例(92.5%),其余3例患者采用二期经皮肾镜取石术取净结石;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无任何结石复发患者。结论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合并单纯性肾囊肿患者的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4年01期)
杨文增,宋士超,徐丽,李进中,李海华[8](2013)在《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合并单纯性肾囊肿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以更小创伤、更快恢复、更佳美容效果为目的的经皮肾镜取石术(PNL)越来越引起泌尿外科医师及患者的重视。但对合并单纯性肾囊肿的肾结石患者,由于肾囊肿与肾积水在B超下显像相似,给经皮肾镜通道的建立带来很大程度的干扰,因此PNL能否顺利实施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难点。我院于2011年1月—2012年6月采用PNL治疗肾结石合并(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13年05期)
刘方[9](2008)在《从循证医学角度对单纯性肾结石手术方式选择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湘雅叁医院经MPCNL或开放手术治疗的所有单纯性肾结石患者病例,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并从循证医学角度对开放取石手术在单纯性肾结石治疗中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研究对象及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湘雅叁医院经MPCNL或开放手术治疗的所有单纯性肾结石患者,按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入选研究的病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按照事先制定的表格摘录研究内容,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PCNL与开放手术治疗单纯性肾结石,两组术前的一般资料(如年龄、结石大小、病史)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镇痛率上,MPCNL组均优越于开放取石组(P<0.05),在住院总费用、结石清除率上MPCNL组均不及开放手术组(P<0.05),两组在住院天数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MPCNL术日渐广泛应用的同时,不应简单的否认开放取石手术存在的价值。先进的技术不一定就是最适合的技术。对于部分单纯性肾结石患者来说,基于循证医学的原则,选择开放取石手术,仍然是最佳的临床决策。(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8-05-01)
罗友华[10](2007)在《单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189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单纯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的护理要点。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胃肠道准备,术中密切注意观察患者呼吸、脉搏、心率、面色、肢体动作、体位等变化,特别警惕室性心律不齐的发生。术后做好体位排石护理,早期尽量减少活动,以免碎石从肾脏排出太多太快阻塞输尿管,可采取患侧卧位(即治疗侧在下);对于已经形成输尿管石街的患者,嘱患者多做跳跃运动,多饮水,以利结石排出;对于结石碎屑堆积在肾下盏的患者可行胸膝卧位或倒立位排石法;加强对血尿、疼痛、发热等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本组所有结石均被完全粉碎,3个月结石排净率为78.8%,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1例出现寒战、高热、剧烈腰痛等症状,为碎石屑堆积于输尿管所致,经综合排石治疗和护理,石街自行排出,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单纯性肾结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和单纯经皮肾镜碎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系统性回顾2015年1月—2018年3月间于东莞市大朗医院泌尿外科门诊确诊为复杂性肾结石并收入院拟行手术治疗的的50例患者,依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50名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的手术方法;实验组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的手术方法,手术4周后复查双肾CT,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基本情况及结石清除率、术后感染率,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着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结石清除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感染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均优于单纯经皮肾镜碎石,值得临床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纯性肾结石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方,王俊,刘娇.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单纯性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
[2].黄安余,李国庆,何灼彬,陈林泽.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和单纯经皮肾镜碎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对比[J].黑龙江医学.2018
[3].陈少安,陈修德,于江,尉春晓,王滕滕.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合并单纯性肾囊肿一例报告[J].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
[4].韩莹.血尿酸、尿酸排泄与肾结石、单纯性肾囊肿的关系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
[5].黄春华,阿巴拜克尔·吾布力.经皮肾镜治疗对肾结石合并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价值分析[J].江西医药.2014
[6].王天喜,闫河峰,卢建路,冀强.肾结石合并单纯性肾囊肿经皮肾镜治疗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
[7].曾勋传.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合并单纯性肾囊肿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4
[8].杨文增,宋士超,徐丽,李进中,李海华.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合并单纯性肾囊肿疗效观察[J].天津医药.2013
[9].刘方.从循证医学角度对单纯性肾结石手术方式选择的思考[D].中南大学.2008
[10].罗友华.单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7
标签: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术; 输尿管上段结石; 肾结石; 结石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