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心理词汇表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语水平,藏-汉双语心理词汇,语义表征,ERP
心理词汇表征论文文献综述
李艳,黎明[1](2019)在《二语水平对藏-汉双语者心理词汇语义表征影响的ERP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一个SOA为200ms的ERP实验,采用语义归类任务考察藏族大学生藏-汉双语心理词汇的语义表征模式。结果发现:藏、汉两种心理词汇的语义表征共享;汉语水平越高,翻译启动效应量有增大的趋势;在汉语低水平和高水平组,汉语词都能直接通达语义。结合本实验结果及以往相关研究,我们认为:双语者心理词汇的语义表征共同存储,表征模式不受语言之间形态相似性的调节,二语词的词汇表征与共享语义表征的连接强度受二语水平调节,二语水平越高,连接强度越大。任何双语者的二语词都能直接通达其语义。(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黎明[2](2019)在《双语心理词汇语义表征的语义元通达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双语心理词汇语义表征的语义元通达模型。该模型将双语者心理词汇的语义表征切分为集体共享元、集体特异元、个体共享元和个体特异元。前两类语义元表征稳定,但后两类语义元受个体、时空、文化环境等因素影响,具有动态变化性和不稳定性。集体共享元和个体共享元同时与双语者的一语和二语词汇表征相连;集体特异元和个体特异元仅与一语或二语词汇表征相连。四类语义元与不同语言词汇表征的连接方式、数量和强度共同导致了双语心理词汇语义表征的动态变化模式。语义元通达模型既能解释词型效应和语言间不对称启动效应,也能解释词汇语义的不稳定性造成的双语词汇表征研究结果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现象。(本文来源于《中国外语》期刊2019年04期)
黎明[3](2019)在《双语者心理词汇语义表征的多视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限于实验方法本身的原因,仅从测量学视角研究双语者心理词汇的语义表征,目前尚无法得出完全令人信服的结论。为此,本文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言语产生和心理词汇语义信息的存储3个视角研究双语者心理词汇的语义表征,通过对概念思维的纯意义—概念、命题操作过程和言语产生3层次等理论的分析得出:人类只有一套意义系统。通过对特定言语事实的分析推出:心理词汇的语义信息不是固着在词条之下,而是单独存储于人的认知系统。上述视角是从不同侧面研究同一个问题,但所得结论并不相互矛盾。(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黎明[4](2019)在《二语水平和词性对双语者心理词汇语义表征影响的ERP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一个SOA为200ms的ERP实验,采用语义归类任务考察藏族大学生藏语形容词及其汉语翻译对等词的语义表征模式。结果发现:藏—汉双语者形容词的语义表征共享;汉语水平越高,汉语形容词与共享语义之间的连接强度越有增大的趋势。结合本实验结果及以往相关研究,我们认为:双语者心理词汇的语义表征共同存储;二语词的词汇表征与共享语义表征的连接强度受二语水平调节,二语水平越高,连接强度越大;双语者心理词汇的语义表征模式不受词性调节,任何词类的语义表征都共同存储。(本文来源于《外语电化教学》期刊2019年02期)
戴俊红[5](2018)在《二语心理词汇表征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心理表征的视角论述了二语心理词汇的发展过程,通过对心理词汇语义层级网络激活扩散模型的阐述,以及记忆、遗忘规律的分析,提出了利用高频词建立语义网络、合理利用母语避免负迁移、通过语块输入提高提取质量、注重情境教学激活心理词汇、以及尊重记忆规律提高记忆效率的词汇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二语词汇习得。(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8年16期)
李爱琴[6](2018)在《语言学能对英语心理词汇表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语义非语义启动技术,研究语言学能对英语心理词汇表征影响,结果表明,在关于英语词汇属性判断任务中,语音编码能力、语言归纳能力、语法敏感性和机械记忆能力对词汇的心理表征不存在独立的影响,但是这些个体因素相互间通过词频和启动类型影响英语词汇的心理表征。语法敏感性和机械记忆能力对心理词汇的表征两种能力互相弥补,表现为低语法敏感性者得到高机械记忆能力弥补,低机械记忆能力得到高语法敏感性弥补,从而有利于心理词汇表征;低语法敏感性者偏好于语音类、语义类词汇心理表征,在对字形类词汇进行表征时,语法敏感性和语言归纳能力相互弥补;语法敏感性和语言归纳能力都低的学习者,偏好于语音类和语义类词汇的心理表征。(本文来源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唐苏敏[7](2017)在《心理词汇表征模型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词汇研究是心理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心理词汇的研究对英语词汇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从心理词汇表征与发展模型的角度探讨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7年32期)
周云锐[8](2017)在《二语心理词汇表征视域下的二语词汇习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语言学研究从结果研究向过程研究方向的转变,二语词汇习得模式逐渐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二语词汇习得在语言习得中占据重要位置,贯穿于整个外语的学习过程。心理词汇理论是从心理认知的角度研究心理词汇的表征,并且揭示母语心理词汇和二语心理词汇的异同,从而对于二语词汇的习得产生重要作用,尤其是指导外语词汇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现实首先分析心理词汇的理论概述,然后根据二语心理词汇与二语词汇习得之间的相关性展开探讨,最后阐述二语心理词汇研究对二语词汇习得及二语词汇教学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学园》期刊2017年21期)
张思宇[9](2017)在《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之二语心理词汇表征描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在人脑中的输入、通达和表征方式具有不同于欧洲语言的特异性,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学者如张金桥、冯丽萍在认识到这一特异性的基础上,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汉字的心理加工方式、阅读与习得进行了相关调查与研究。有些学者如董艳萍、桂诗春,从语言本体的角度出发,认为在构词法上英汉两种语言有很大不同,并提出问题“这种不同是否体现在大脑的词汇表征中”。总体来讲,在汉语词汇内部结构与词汇在人脑中的输入、通达和表征方式是否相关的问题上,以及如果相关,以何种方式产生关联的问题上,国内外的相关学术调查研究仍然为数不多。本文依托董燕萍(1998)提出的共享(分布式)非对称模型,采取词汇联想测试(看——写)的研究方法,着眼于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处于的中高级阶段这一共时平面,对于双音节合成动词的反应类型与汉语母语者的相同与差异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其汉语心理词汇网络的构建。第一章阐述了研究背景以及选题意义。第二章介绍了国内外有关二语心理词库和汉语作为研究对象的二语心理词库的理论;并明确了本文的调查角度及研究方法。第叁章为本文实验设计以及预实验的实施情况。第四章分析并对比了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与汉语母语者对汉语双音节合成动词叁种结构的反应类型。第五章基于实验数据提出了对于汉语词汇教学的建议。通过实验调查结果分析,本文认为,对于以英语为母语处于中高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1)二语心理词汇的网络构建以语义为主导;(2)词素在学习者汉语心理词汇网络构建中发挥指导性作用;(3)词汇结构差异对学习者心理词汇网络构建产生影响,产生差异的原因是由于汉语词汇结构特点与母语构词方法共同作用;(4)在汉语词汇教学中,应当有条件地加强多义词素不同义项的区分;(5)在状中结构的双音节动词教学中,应加强对于状词素的分析与教学。(本文来源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期刊2017-05-23)
戴俊红[10](2015)在《基于翻译通达的双语心理词汇表征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通过词语翻译、图片命名实验以及英汉语互译的实验,分析了母语为汉语的双语者心理词汇表征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双语者心理词汇呈现修正等级模型;母语和二语都与概念形成联结,但母语通达概念的强度大于二语通达概念的强度,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二语与概念之间的联系逐渐增强;双语者心理词汇表征呈现出基于双语者语言水平变化而变化的动态发展模型。(本文来源于《南京晓庄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心理词汇表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提出了双语心理词汇语义表征的语义元通达模型。该模型将双语者心理词汇的语义表征切分为集体共享元、集体特异元、个体共享元和个体特异元。前两类语义元表征稳定,但后两类语义元受个体、时空、文化环境等因素影响,具有动态变化性和不稳定性。集体共享元和个体共享元同时与双语者的一语和二语词汇表征相连;集体特异元和个体特异元仅与一语或二语词汇表征相连。四类语义元与不同语言词汇表征的连接方式、数量和强度共同导致了双语心理词汇语义表征的动态变化模式。语义元通达模型既能解释词型效应和语言间不对称启动效应,也能解释词汇语义的不稳定性造成的双语词汇表征研究结果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现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理词汇表征论文参考文献
[1].李艳,黎明.二语水平对藏-汉双语者心理词汇语义表征影响的ERP研究[J].外语研究.2019
[2].黎明.双语心理词汇语义表征的语义元通达模型[J].中国外语.2019
[3].黎明.双语者心理词汇语义表征的多视角研究[J].外语学刊.2019
[4].黎明.二语水平和词性对双语者心理词汇语义表征影响的ERP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9
[5].戴俊红.二语心理词汇表征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高教学刊.2018
[6].李爱琴.语言学能对英语心理词汇表征的影响[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8
[7].唐苏敏.心理词汇表征模型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校园英语.2017
[8].周云锐.二语心理词汇表征视域下的二语词汇习得分析[J].学园.2017
[9].张思宇.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之二语心理词汇表征描述[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7
[10].戴俊红.基于翻译通达的双语心理词汇表征结构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