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面温度论文-范一龙,付昆昆,霍肇波,于东洋

齿面温度论文-范一龙,付昆昆,霍肇波,于东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齿面温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斜齿轮,齿面温度,有限元,设计参数

齿面温度论文文献综述

范一龙,付昆昆,霍肇波,于东洋[1](2016)在《高速斜齿轮设计参数对齿面温度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中建立了斜齿轮齿面温度有限元分析模型,模型考虑了齿面与空气和润滑油的对流换热,以及齿轮副摩擦产生的热流量.通过与实验测试得到的齿面温度对比来验证该模型.最后,利用该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典型的齿轮设计参数对齿面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得到的温度和实验测试结果基本一致,最大误差在5.67%以内;并且,齿面温度随着齿顶高系数和齿宽的增加而增加,并随着螺旋角的增加而上下波动.本文提出的模型为高速斜齿轮抗胶合设计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苟向锋,祁常君,朱凌云[2](2015)在《含齿面温度的二级直齿轮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动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Block闪温理论,推导出齿面接触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计算主、从动轮的齿面闪温,计算由齿面接触温度变化导致的齿廓形变。根据Hertz接触理论,推导出随齿面接触温度变化的啮合刚度的表达式。建立综合考虑齿面接触温度、时变啮合刚度、齿面摩擦、齿侧间隙、综合传递误差等因素的二级直齿圆柱齿轮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分析参数平面中刚度、间隙、误差及载荷等对齿面闪温及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齿面闪温在齿根和齿顶啮合时达到最大,在节点附近接近于零。表明所建立的考虑齿面接触温度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齿轮啮合时的温度变化和滑动情况,计算得到的齿面温度变化的基本规律是正确的。(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陈君,刘少军,陈星,彭杰[3](2015)在《基于红外热像技术的喷油润滑齿轮齿面温度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齿轮的齿面温度与齿轮的多种失效形式有关,对齿轮温度进行快速、准确的测量对预测齿轮的失效与改进润滑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将红外热像技术应用于齿面温度的测量,提供了一种喷油润滑齿轮红外测温的方法;并在改装后的齿轮试验机上对不同工况下的齿轮齿面温度进行了测量,研究了喷油压力、扭矩载荷及转速对齿面温度的影响关系。(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工程》期刊2015年05期)

陈星[4](2013)在《基于红外热像的喷油润滑齿面温度测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齿轮的齿面温度与齿轮的多种失效形式有关,对齿面温度进行快速准确的测量对预测齿轮的失效与改进润滑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红外热像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温度测量方法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基于红外热像的喷油润滑齿面温度测量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红外热像仪测温的基本原理并推导了红外热像仪测温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红外热像仪测温误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白行研制的实验装置上开展了实验研究,得出了发射率、透射率、油膜厚度、观测距离和观测角度等因素对红外测温影响的程度。其次,对喷油润滑齿面温度测量试验系统进行了方案设计。为了克服喷油嘴高速喷出的润滑油对红外测温的干扰,试验齿轮箱采用了特殊设计。试验齿轮采用悬臂布置,试验齿轮箱上开设有测温孔、通光孔、观察孔以便进行红外测温及观察齿轮运转与喷油状态。为了克服油雾的干扰,测温孔、通光孔、观察孔有玻璃覆盖且布置有压缩空气管对其进行吹扫。最后,在红外测温误差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红外热像仪对齿面温度进行了实际测量。为了提高测温准确性,首先对齿面发射率和齿轮箱内油雾透射率进行了标定,得到了齿面发射率随温度以及油雾透射率随喷油压力的变化规律。齿面红外测温试验测量了不同运转工况下齿面的温度分布,从测温试验结果中得到了喷油压力、转速以及载荷对齿面温度的影响规律。图52幅,表7个,参考文献69篇。(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3-05-01)

赖锋,林腾蛟,邢惠斌,姚阳迪,刘文[5](2012)在《齿轮齿面温度场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齿轮齿面温度场的大小对齿轮传动的性能与失效以及齿轮润滑系统的设计等有着重要的影响。齿轮温度的热平衡状态和齿轮本体温度以及齿面瞬时温度的变化极为复杂。本文综合考虑齿轮转速,润滑油热传导率、密度、比热、运动粘度以及间隙冷却过程中的标准化总冷却量等影响,给出了齿轮齿面温度场计算方法。本次研究成果对理论、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2年03期)

邓小宝,何国旗,陈小文,杨帆,彭正林[6](2011)在《面齿轮啮合过程中齿面温度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齿面温度及其变化是计算轮齿变形和判断齿轮是否胶合的主要依据。根据面齿轮传动以及传热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面齿轮啮合接触区进行分析,运用表面温度法,介绍了面齿轮点接触区润滑数学模型、油膜厚度方程和油膜能量方程,建立了面齿轮传动的齿面瞬时接触温度的计算方程。研究了啮合齿面间的接触应力、齿面相对滑动速度以及齿面间的摩擦系数等相关参数的计算。对面齿轮传动的啮合过程中不同啮合位置时,齿面温升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面齿轮齿面温度的分布规律,为面齿轮的设计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杨龙,李应生,王志强,汤鱼[7](2011)在《齿廓修形对齿轮齿面温度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ANSYS软件,进行了齿轮的参数化数学建模,对齿轮齿面温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对渐开线齿轮的齿廓修形进行了介绍,并且计算了齿轮齿廓修形后的齿面温度,比较修形后和未修形齿轮齿面温度的计算结果,得出齿廓修形对齿轮齿面温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1年08期)

程福安,朱德强,沈兆光[8](2000)在《基于神经网络的蜗轮齿面温度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蜗杆传动的传热学、摩檫学及啮合原理的耦合研究,建立蜗轮齿面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并利用神经网络与有限元法相结合,进行数值计算;再设计实验对齿面温度场进行测定;最后在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相互验证的基础上,研制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预报系统。(本文来源于《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0-11-01)

师菁,程福安[9](1998)在《应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蜗轮齿面温度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阐述了蜗轮温度场的数学方程 ;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蜗轮齿面温度场预测方法 ,并得到了实验的验证(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1998年04期)

唐大放,陈其泰[10](1996)在《斜齿轮齿面温度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测试斜齿轮齿面动态闪温的新方法.根据大量测试结果,得到了斜齿轮传动的齿面闪温分布.所进行的齿面胶合试验表明,斜齿轮齿面胶合发展过程与齿面闪温分布规律相符.(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期刊1996年03期)

齿面温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Block闪温理论,推导出齿面接触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计算主、从动轮的齿面闪温,计算由齿面接触温度变化导致的齿廓形变。根据Hertz接触理论,推导出随齿面接触温度变化的啮合刚度的表达式。建立综合考虑齿面接触温度、时变啮合刚度、齿面摩擦、齿侧间隙、综合传递误差等因素的二级直齿圆柱齿轮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分析参数平面中刚度、间隙、误差及载荷等对齿面闪温及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齿面闪温在齿根和齿顶啮合时达到最大,在节点附近接近于零。表明所建立的考虑齿面接触温度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齿轮啮合时的温度变化和滑动情况,计算得到的齿面温度变化的基本规律是正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齿面温度论文参考文献

[1].范一龙,付昆昆,霍肇波,于东洋.高速斜齿轮设计参数对齿面温度的影响分析[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2].苟向锋,祁常君,朱凌云.含齿面温度的二级直齿轮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动态特性分析[J].振动工程学报.2015

[3].陈君,刘少军,陈星,彭杰.基于红外热像技术的喷油润滑齿轮齿面温度实验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15

[4].陈星.基于红外热像的喷油润滑齿面温度测量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3

[5].赖锋,林腾蛟,邢惠斌,姚阳迪,刘文.齿轮齿面温度场计算[J].舰船科学技术.2012

[6].邓小宝,何国旗,陈小文,杨帆,彭正林.面齿轮啮合过程中齿面温度仿真[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

[7].杨龙,李应生,王志强,汤鱼.齿廓修形对齿轮齿面温度影响分析[J].机械传动.2011

[8].程福安,朱德强,沈兆光.基于神经网络的蜗轮齿面温度场研究[C].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0

[9].师菁,程福安.应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蜗轮齿面温度场[J].机械传动.1998

[10].唐大放,陈其泰.斜齿轮齿面温度的试验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6

标签:;  ;  ;  ;  

齿面温度论文-范一龙,付昆昆,霍肇波,于东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