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型钠酸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B型钠酸肽,费用组成分析,相关性分析
型钠酸肽论文文献综述
解锡海,付秀梅,管卫勇[1](2017)在《顺义区B型钠酸肽检查项目费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B型钠酸肽"检查项目的原理、效用出发,纵向比较2010年以来顺义区定点医疗机构以该项目申报医疗保险支付费用增长情况,横向比较该项目申报类别分布,按医院级别、费用发生类别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诊断分析是否存在该项目过度使用情况。结果 :顺义区"B型钠酸肽"项目费用申报逐年显着增加,整体门诊费用发生较多,不同医疗机构发生情况不同,二、叁级医院费用申报占主体,诊断相关性较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保险》期刊2017年02期)
[2](2013)在《肌钙蛋白T和N-末端B型钠酸肽与卒中发病率——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在社区人群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血浆肌钙蛋白和利钠肽的增加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但这些生物标记物与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的研究有限。研究者们预测,高水平的肌钙蛋白(TnT)和N-末端B型钠酸肽(NT-proBNP)与卒中的发生呈正相关,并进行了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加以验证。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在社区人群中研(本文来源于《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3年05期)
吕先光[3](2008)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钠酸肽、C-反应蛋白、D-二聚体、内皮素-1、纤维蛋白原浓度变化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目的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血流力学的异常、心肌损害和心室重构、神经内分泌的激活。此叁者互为因果,相互关联形成恶性循环加重心功能的恶化。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我们通过研究发现除了上述叁种主要机制外,体内存在的多种活性物质可能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课题通过与对照组的对比研究,观察血浆B型钠酸肽、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内皮素-1浓度在正常体检组、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和慢性心力衰竭组中的变化,探讨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严重程度和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外周血B型钠酸肽、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内皮素-1浓度的变化与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及超声心动图所测指标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按照Framingham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入选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5例,其中,男31例,年龄68.26±13.39岁;女44例,年龄70.75±9.89岁。根据临床症状、病史、心电图、X线胸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心力衰竭的患者按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分组,分为I级+II级组22例(男8例,女14例)、Ⅲ级组24例(男9例,女15例)、IV级组29例(男13例,女16例)。另外选取体检正常者20例(男11例,年龄55.00±16.06岁;女9例,年龄46.33±16.50岁)、有器质性心脏病但心功能正常的21例(男10例,年龄64.20±7.01岁;女11例,年龄69.91士10.19岁)为对照组,采用美国BIOSITE公司的Trige分析仪检测外周血B型钠酸肽的浓度、免疫浊度法测定C-反应蛋白浓度和D-二聚体的浓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1的浓度,研究正常对照组、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慢性心功能不全组这叁组间B型钠酸肽、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内皮素-1浓度的浓度变化与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所测指标的相关性,同时对慢性心衰患者随访半年,观察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 B型钠酸肽值分别为:正常对照组18.59±12.09 pg/ml,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80.88±59.99 pg/ml,I+II级组316.20±134.58pg/ml,III级组680.47±397.3pg/ml,IV级组1203.46±528.66pg/ml,慢性心衰组B型钠酸肽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各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组间B型钠酸肽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B型钠酸肽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r=0.843, 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r=0.845,P <0.05)(2)与正常对照组、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相比较,慢性心力衰竭组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内皮素-1浓度升高,各组间两两比较也有显着性差异(P<0.05)。随着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的升高,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内皮素-1浓度也升高,其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r=0.832,0.756,0.620。(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慢性心力衰竭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均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均减小,随着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的升高,左心房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均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以C-反应蛋白、D-二聚体、内皮素-1、纤维蛋白原、年龄、心率、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叁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为自变量,B型钠酸肽为因变量,运用Stepwise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最终只有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进入回归方程,t值分别为5.780、5.369、4.519,P<0.05。(5)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41,其95%的可信区间为(0.647,0.835),P<0.05。当B型钠酸肽取截断点83.75pg/ml时,B型钠酸肽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敏感性为86.1%,特异性为36.2%。结论(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B型钠酸肽浓度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越高,B型钠酸肽的水平也越高。B型钠酸肽水平可以反映心功能状态辅助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并可作为疗效和预后评估的观察指标。(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非特异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浓度升高,且与心功能状况密切相关。(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凝血系统的紊乱,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且与心衰严重程度密切相关。(4)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内皮功能紊乱,内皮素-1浓度升高且与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5)B型钠酸肽、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内皮素-1相互作用,共同参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08-04-01)
型钠酸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血浆肌钙蛋白和利钠肽的增加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但这些生物标记物与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的研究有限。研究者们预测,高水平的肌钙蛋白(TnT)和N-末端B型钠酸肽(NT-proBNP)与卒中的发生呈正相关,并进行了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加以验证。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在社区人群中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型钠酸肽论文参考文献
[1].解锡海,付秀梅,管卫勇.顺义区B型钠酸肽检查项目费用分析[J].中国医疗保险.2017
[2]..肌钙蛋白T和N-末端B型钠酸肽与卒中发病率——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在社区人群中的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
[3].吕先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钠酸肽、C-反应蛋白、D-二聚体、内皮素-1、纤维蛋白原浓度变化的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