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黑臭河水净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工水草,黑臭河水,组合填料,黑臭水体
黑臭河水净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广召,李珊珊,王合昌,陈小刚[1](2018)在《叁种人工水草对模拟黑臭河水的净化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组合填料、碳纤维水草、生态基3种填料,通过对黑臭河水中典型污染物的净化实验,分析不同填料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当原水COD浓度为250~270 mg/L、NH_3-N浓度为38~40 mg/L、TP浓度为8~10 mg/L时,安装人工水草可明显加快黑臭河水的自净过程,组合填料、碳纤维水草、生态基均能去除水体中大部分的污染物物质。3种填料中,组合填料的净化性能最佳,其COD、NH_3-N、TP的最终去除率分别为94.1%、81.4%、95.4%,生态基的净化性能次之,碳纤维水草的净化性能较差。在后续工程实验中可优先考虑采用组合填料与生态基材料。(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8年33期)
沙昊雷,寿佳晨,蔡鲁祥,谢国建[2](2016)在《叁种水生植物对黑臭河水的净化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取样的黑臭河水中培养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铜钱草(Hydrocotyle vulgaris)、富贵竹(Dracaena sanderiana)、金鱼藻+铜钱草+富贵竹、金鱼藻+富贵竹5组水生植物,研究该五组水生植物对COD、氨氮、总磷、BOD_5的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5组水生植物长势良好,对黑臭河水中的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处理能力。金鱼藻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大于75%,对总磷和BOD_5的去除率均大于80%,污染物净化能力相对较好。金鱼藻+富贵竹的植物组合脱氮效果最好,在实验的两个阶段中脱氮率分别达到了78.2%和88.7%。铜钱草的除磷能力最差,去除率仅为40.8%。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同时吸收氨氮和总磷时的除磷效率要高于单一总磷底物时。(本文来源于《四川环境》期刊2016年04期)
赵丰[3](2012)在《水培植物净化城市黑臭河水的效果、机理分析及示范工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严重污染的城市黑臭河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水培植物净化槽,开展利用水培植物(梭鱼草和香菇草)净化城市黑臭河水的试验研究,并且实施示范工程研究,旨在为城市黑臭河流原位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的工程设计、系统集成及运行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论文依托于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城市黑臭河道外源阻断、工程修复与原位多级生态净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9ZX07317-006),开展上海市工业河水培植物净化城市黑臭河水试验研究,并且,实施温州市九山外河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研究。论文的重点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植物生理特性、形态特点以及净水效果的变化,探讨植物生理特性与净水效果之间的关联;2)以人工曝气作为外源调控因素,将不同曝气强度影响植物的生理特性、形态特点与净化效果进行关联,探讨叁者之间的内在联系;3)采用16SrDNA克隆文库方法,对植物根系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变化进行研究;4)开展温州市九山外河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在春、夏、秋叁个季节中,随着光照强、弱日变化,梭鱼草和香菇草的生理特性呈现对应升、降变化;在12:00am-14:00pm时段,由于光照强度增加,两种植物的叶片Chla、Chlb、Soluble protein含量和根组织CAT、POD、SOD活性均高于其它时段,而夏季植物发生“光合午休”现象,导致两种植物的叶片Chla、 Chlb、Soluble protein含量在13:00pm降低;春季和夏季,两种植物的叶片Soluble protein含量和根组织CAT、POD活性均差异显着(T-Test,p<0.05);秋季,两种植物的叶片Chla、Chlb、Soluble protein含量和根组织POD、SOD活性均差异显着(T-Test,p<0.05)。在春、夏、秋叁个季节中,梭鱼草的根长、茎长、叶面积、生物量均显着高于香菇草(T-Test,p<0.05),而香菇草的分蘖数显着大于梭鱼草(T-Test,p<0.05);在春季和夏季,梭鱼草的氮含量和磷含量均显着高于香菇草(T-Test,p<0.05),而秋季相反。(2)在春、夏、秋叁个季节中,随着光照强、弱日变化,梭鱼草和香菇草的净水效果呈现对应升、降变化;在12:00am-14:00pm时段,两种植物净化槽对黑臭河水的净水效果好于其它时段。春季,两种植物净化槽的净水效果差异不显着;夏季,梭鱼草净化槽中CODCr、TN、NH3-N、TP、DTP去除率和DO浓度均显着高于香菇草(ANOVA,p<0.05);秋季,香菇草净化槽中CODCr、TN、NH3-N、TP、DTP去除率和DO浓度均显着高于梭鱼草净化槽(ANOVA,p<0.05)。(3)在春、夏、秋叁个季节中,随着光照强、弱日变化,梭鱼草和香菇草的生理特性日变化与净水效果日变化之间均呈正相关。其中,以梭鱼草净化槽的夏季试验为例,植物的叶片Chla、Chlb、Soluble protein含量分别与植物净化槽中DO浓度呈显着正相关(r=0.962、0.826、0.953,p<0.05);植物的根组织CAT、POD、SOD活性分别与植物净化槽中NH3-N去除率呈极显着相关(0.953、0.945、0.866,p<0.05)、与植物净化槽中DTP去除率也呈极显着相关(r=0.954、0.961、0.942,p<0.05)。在春季和秋季试验中,对两种植物的相关分析结果类似。(4)不同曝气强度处理影响梭鱼草和香菇草生理特性、形态特点变化各不相同。在春、夏、秋叁个季节中,两种植物在45L/min、60L/min处理下的生理特性、形态特点分别与对照处理均差异显着(ANOVA, p<0.05)。春季,梭鱼草在15L/min处理下的生理特性、形态特点分别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着,而其对照处理与30L/min处理的差异显着(ANOVA,p<0.05);香菇草在15L/min、30L/min处理下的生理特性、形态特点分别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着。夏季,两种植物在15L/min、30L/min处理下的生理特性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着;在15L/min处理下,梭鱼草的根长、茎长、叶面积、生物量、分蘖数以及氮、磷含量均较对照处理显着增加(ANOVA, p<0.05);香菇草在15L/min、30L/min处理下的根长、茎长、叶面积、生物量、分蘖数以及氮、磷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处理(ANOVA,p<0.05);秋季,梭鱼草在15L/min处理下的生理特性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着,而其根长、茎长、叶面积、生物量、分蘖数以及氮、磷含量均较对照处理显着增加(ANOVA, p<0.05);香菇草在15L/min、30L/min处理下的生理特性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着,香菇草的在30L/min处理下的形态特点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着,而在15L/min处理下,香菇草的根长、茎长、叶面积、生物量、分蘖数以及氮、磷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处理(ANOVA, p<0.05)。(5)不同曝气强度对梭鱼草和香菇草的净水效果影响明显。在春、夏、秋叁个季节中,两种植物净化槽分别在15L/min处理下的净水效果最好;以夏季试验为例:梭鱼草净化槽对CODCr、TN、NH3-N、TP和DTP的去除率分别为62.27%、57.08%、66.80%、55.28%和63.70%,该工况净化槽中DO浓度为4.24mg/L;香菇草净化槽对CODCr、N、NH3-N、TP和DTP的去除率分别为58.56%、49.28%、57.89%、52.82%和63.51%,该工况净化槽中DO浓度为3.95mg/L。(6)在春、夏、秋叁个季节的动态进水条件下,低强度曝气强化低浓度致臭物质去除效果的作用明显。以夏季试验为例,在15L/min处理下,梭鱼草净化槽对DMS和DMDS的去除率为76.58%和80.55%,香菇草净化槽对DMS和DMDS的去除率为84.92%和77.81%,在30L/min处理下,梭鱼草净化槽对DMS和DMDS的去除率为87.76%和86.02%;,香菇草净化槽对DMS和DMDS的去除率为91.35%和84.19%。(7)在春、夏、秋叁个季节中,不同曝气强度和不同季节的变化对梭鱼草净化槽内植物根系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影响明显。植物在夏季处于生长旺盛期,植物根系泌氧作用增强,加上较高的水温,使得梭鱼草净化槽内植物根系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相比春、秋季节更丰富,此时梭鱼草净化槽净水效果更好;梭鱼草净化槽在30L/min曝气强度条件下,净化槽内植物根系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最丰富,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 sp.)细菌是主要优势菌种;在30L/min处理下,梭鱼草净化槽的CODCr、TN和NH3-N去除率最高。(8)采用曝气增氧强化工程和原位生态净化工程对温州市九山外河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的示范工程效果显着。在示范工程运行期间,示范河段的水质改善明显,河水黑臭基本消除。在采样日:2012-06-10,九山外河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工程示范河段的6个监测采样点处,示范段河水的DO、CODCr、NH3-N和TP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4.49mg/L、17.29mg/L、3.34mg/L和0.58mg/L;其中,少年宫桥、兽医桥、桑拿桥叁个示范工程考核断面河水的DO、CODCr、NH3-N和TP浓度均已达到示范工程的目标要求。本论文通过水培植物净化城市黑臭河水的现场试验研究,实证了在不同植物种类、不同季节和不同曝气强度条件下,水培植物的生理特性、形态特点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植物净水效果的影响水平和机制;同时,论文实施了温州市九山外河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研究。论文研究结果为城市污染河流的原位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实际运用提供了可靠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2-09-01)
徐欢[4](2012)在《水培植物净化槽对黑臭河水营养盐净化效果及其微生物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城市内河季节性或常年性黑臭现象普遍存在。随着相应黑臭河道治理工程的实施,污染负荷得到了大幅度消减,黑臭也逐步好转,氮磷营养盐去除难以达标的问题凸现出来。如何有效降低水体氮磷等营养盐含量是消除富营养化、恢复水生生态系统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本课题获得了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城市黑臭河道外源阻断、工程修复与原位多级生态净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9ZX07317-006)资助。本论文以对城市黑臭河水进行处理的水培植物净化槽为研究对象,通过外源条件(季节、曝气强度)的改变以及不同水培植物的对比,研究水培植物净化槽对黑臭河水的营养盐净化效果及其微生物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针对水培植物净化槽内植物根系生物膜,从DNA提取纯化方法、PCR反应条件、DGGE梯度胶浓度选择以及电泳条件的控制对PCR-DGGE技术进行优化,并获得了高分辨率的DGGE图谱,以更快更准确地用于微生物群落分析。最终确定采用TENP buffer/PBS buffer-Bead beating OMEGA土壤样品DNA抽提试剂盒组合方法对试验样品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选用的引物为R518和F357-GC, PCR反应体系(50μL)为:HS PCR Master Mix(2×),引物各3μL模板DNA2.5ng,加灭菌蒸馏水至50μL。PCR扩增条件为:94℃预变性3min,94℃变性30sec,57℃退火45sec,72℃延伸40sec,以上35个循环,72℃延伸7min。采用聚丙烯酰胺变性梯度胶质量分数8%,变形梯度29%-54%。电泳电压为200V,时间为240min,在以上条件下可以得到清晰的DGGE图谱。(2)不同曝气条件对植物净化槽中黑臭河水营养盐处理效果及其微生物机制有一定影响。对于无曝气植物净化槽,系统在初冬时的溶解氧和营养盐去除率均高于仲夏和夏末时;对于曝气植物净化槽,系统在夏末时对黑臭河水的营养盐去除效果最好,并且不同的曝气强度净化槽对不同的营养盐去除呈现不同的趋势。其中曝气强度最小(15L/min)的2#净化槽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曝气强度适中(30L/min)的3#净化槽对NH3-N和TP的去除效果最佳。表明随着曝气强度的增加,可能会对系统中植物的生长存在抑制作用;另外过度的曝气充氧也不利于系统对TN的去除。因此,曝气强度的优化选择需要兼顾植物生长和系统中好氧与缺氧微环境的平衡。通过基于PCR-DGGE分子生物学试验研究发现,不同曝气强度条带数量和亮度有明显的差异,微生物菌群的这些变化和其功能相对应。测序结果显示,植物净化槽内主要优势条带与α-proteobacterium、Cyanobacterium、Methylocystis sp.、Acetobacteraceae bacterium、Epsilon proteobacterium、Lactococcus sp等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夏末时2#净化槽中的δ-proteobacterium和sporacetigenium sp分别具有反硝化和硝化功能;同季曝气净化槽中3#净化槽DGGE图谱中条带多且亮,香侬指数可达3.36左右,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明显,并且主要由具有硝化作用的Acetobacteraceae bacterium和Methylocystis sp.组成。综上可知,在植物净化槽中,施加一定强度的曝气能够增加了微生物功能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改善微生物代谢的微观环境,提高水培植物净化槽对黑臭河水的净化效果。本试验中,曝气强度30L/min时水培植物净化槽处理效果最优。(3)不同植物种类选择对植物净化槽中黑臭河水营养盐处理效果及其微生物机制有一定影响。睡莲(Nymphaea alba)和荷花(Nelumbo nucifera)对黑臭河水营养盐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试验过程中它们对TN.NH3-N、TP、PO43--P去除率分别为:47.71%和67.88%、40.75%和75.30%、16.77%和51.61%以及和9.34%和87.53%。PCR-DGGE测序结果显示,睡莲、荷花净化槽中主要优势条带与Actinobacterium、Methylomicrobium alcaliphilum等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荷花净化槽香侬指数均高于睡莲净化槽,群落多样性较明显,有硝化作用的Actinobacterium为优势菌。据此可知,荷花对黑臭河水营养盐去除效果优于睡莲。它们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在治理城市黑臭河道污染水体时可作为优势种而广泛使用。最后,关于进一步工作的方向包括采样频次的增加及代表性、曝气设施的优化配置和根系微生物分子水平的深入研究进行了简要的讨论。(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2-04-01)
崔伟,张勇,黄民生[5](2011)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与黑臭河水净化效果(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与黑臭河水的净化效果。[方法]以蜂巢石和软性填料为基质,通过构建生物栅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强化处理黑臭河水,并测定人工湿地不同功能区中2种填料的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研究2种填料在不同功能区的挂膜性能。[结果]软性填料生物膜上的脲酶和磷酸酶活性显着高于蜂巢石填料生物膜上的活性,说明选择软性填料更利于生物膜的生长;脲酶活性与总氮的去除率显着相关,而磷酸酶活性与总磷的去除率相关性不显着。[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利用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作为评价黑臭河水净化效果和挑选合适的填料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1年08期)
崔伟,张勇,黄民生[6](2011)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与黑臭河水净化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与黑臭河水的净化效果。[方法]以蜂巢石和软性填料为基质,通过构建生物栅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强化处理黑臭河水,并测定人工湿地不同功能区中2种填料的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研究2种填料在不同功能区的挂膜性能。[结果]软性填料生物膜上的脲酶和磷酸酶活性显着高于蜂巢石填料生物膜上的活性,说明选择软性填料更利于生物膜的生长;脲酶活性与总氮的去除率显着相关,而磷酸酶活性与总磷的去除率相关性不显着。[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利用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作为评价黑臭河水净化效果和挑选合适的填料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13期)
徐玉荣,张勇,黄民生,赵丰,高尚[7](2011)在《梯级生态浮床净化城市黑臭河水中氮污染物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上海市某黑臭河道为研究对象,模拟水生植物在天然水体中的生态位.采用香菇草、睡莲和轮叶狐尾藻3种水生植物,并采用逐级下沉的运行方式,构建立体生态系统——梯级生态浮床.试验结果表明:梯级生态浮床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平均可达71.9%,挺水(香菇草)、浮叶(睡莲)和沉水植物(轮叶狐尾藻)各单元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36.1%,22.3%和13.5%.亚硝酸盐氮在该梯级生态浮床系统内出现了积累,浮叶、沉水植物单元亚硝酸盐氮平均浓度由进水的1.3mg/L分别上升至1.4mg/L和1.5mg/L.硝酸盐氮同时也出现了积累,但挺水和沉水植物单元的硝酸盐氮要低于浮叶单元.系统对总无机氮的平均去除率为45.0%,主要发生在挺水植物单元,可达24.8%.(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陈建军,卢晓明,卢少勇,金相灿,黄民生[8](2009)在《梭鱼草净化黑臭河水的日变化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曝气和非曝气的2个植物净化槽在1 d中7个不同时间点的出水水质理化指标(pH、DO、COD、NH4+-N、TP)及植物叶片的叶绿素(Chla)、可溶性蛋白(SP)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另设空白槽为对照;试验目的是研究各指标的日变化情况及相互关系,为提高梭鱼草净化黑臭河水的处理效率及其植物净化槽的合理优化运行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各水槽内所测指标的变化均在一定程度上与光强变化相关,对非曝气植物槽的分析发现,在出水理化指标中TP浓度与光强的相关性最好(r=0.93,p<0.01),而在植物生理指标中SP含量与光强相关性最好(r=0.91,p<0.01);植物处理使出水的DO日均值增加了0.13 mg/L,而曝气植物处理则使其增加了1.8 mg/L,曝气是对城市黑臭河水进行植物净化修复的必要辅助手段;曝气植物槽对黑臭河水中COD和NH4+-N的去除率日均值比植物槽升高了7.1%和6.3%(p<0.01),TP去除率却相应下降了38%(p<0.01);与非曝气槽植物相比,曝气槽植物体内Chla、SP日平均含量显着降低(p<0.05)而POD活性显着升高(p<0.05);光强和曝气的变化能迅速而显着地影响梭鱼草的生理特性从而改善其净化槽出水水质,是构建和优化黑臭河水植物净化槽时值得考虑的重要调控因素.(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09年12期)
卢晓明[9](2009)在《植物净化槽处理城市黑臭河水的效果、机理及工程示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污染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中,生物-生态法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其中,水生植物技术以其良好的净化效果、独特的经济效益、能耗低、简单易行以及有利于重建和恢复良好的水生生态系统等特点,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论文以复合型严重污染的黑臭河水为对象,构建植物净化槽(栽植两种不同植株密度的水生植物:挺水植物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L.;浮叶植物睡莲Nymphaea tetragona),开展水生植物净化黑臭河水的试验及工程示范研究,分析植物净化黑臭河水的效果、植物-微生物协同作用机制以及多级原位组合生物技术治理黑臭河道的工程示范效益,探讨黑臭河道水质生物净化的机理,旨为治理工程的技术设计、系统集成及运行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测定了8个水培有睡莲(N.tetragona)、梭鱼草(P.cordata)的净化槽(栽植密度:k1/4=5、k1/2=10、k1/1=20;曝气、非曝气)的植物根组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叶片可溶性蛋白(SP)、叶绿素(Chl)含量及对应水质的日变化,测定了不同净化槽中植物的形态大小、分蘖数、根密度、生物量、氮磷积累量,探讨了植物生理状况日变化与黑臭河水水质的相关性及植物栽植密度对其生理特性及河水净化效果的影响,研究了长期连续曝气下两种植物的生理响应及净化效果,比较了两种植物的生理特性及脱氮除磷效果,运用ERIC-PC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植物根区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动态与根区泌氧及河水净化效果叁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另设空白槽对照(CK)。通过工程示范,长期跟踪考察了人工曝气与植物浮床及填料挂膜叁者复合的治理技术对城市黑臭河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植物根组织POD、CAT活性、叶片Chla、Chlb、SP含量与净化槽中溶P、NH_4~+-N去除率间呈正相关;植物栽植密度较高的净化槽,植物的根、茎、叶较长,分蘖数、根密度较大,植株生物量、氮磷积累量较高,叶片Chla、Chlb、SP含量与净化槽的溶解性P、NH_4~+-N去除率较高,而根组织POD、CAT活性较弱;随着光照增强,植物根组织POD、CAT活性增强,叶片SP、Chla、Chlb含量及净化槽中溶解性P、NH_4~+-N去除率升高;夏季,由于光合午休影响,植物叶片SP含量及净化槽中DO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峰值约在12:00pm与14:00pm左右,在13:00pm左右,植物叶片SP含量及净化槽中DO浓度下降;在10:00am-14:00pm时段,植物根组织CAT、POD活性、叶片Chla、Chlb、SP含量及净化槽中溶解性P、NH_4~+-N去除率高于其他时段。长期曝气影响植物的生理特性及黑臭河水的净化效果;梭鱼草对曝气影响的耐性比睡莲强;曝气槽中植物的根、茎、叶长度比非曝气槽中植物短,叶片Chla、Chlb、SP含量比非曝气槽中植物低,而根组织POD、CAT活性比非曝气槽中植物高;曝气槽中植株的氮磷积累量、生物量比非曝气槽中植物低;曝气槽中梭鱼草的分蘖数、根密度高于非曝气槽中梭鱼草,而睡莲则相反;梭鱼草曝气槽中BOD_5、COD、NH_4~+-N去除效率比梭鱼草非曝气槽高(如夏季,分别高5.97%、7.12%、6.29%),而TP、溶解性P去除率比非曝气槽明显低(如夏季,分别低38.18%、43.79%);春、夏季,睡莲曝气槽中BOD_5、COD、NH_4~+-N去除率比睡莲非曝气槽高,而TP、溶解性P去除率比睡莲非曝气槽低,但是,秋季睡莲曝气槽中BOD_5、COD、NH_4~+-N、TP、溶解性P去除率分别比睡莲非曝气槽低5.71%、5.99%、6.06%、12.36%、9.95%。梭鱼草的除磷效果比睡莲明显,但两者的脱氮效果差异不明显;梭鱼草的耐污性较睡莲强,但睡莲在黑臭河水胁迫下的生命期比梭鱼草长;两种植物根组织的POD活性、叶片Chla、SP含量差异显着,而根组织Chlb、CAT活性差异不显着;睡莲根组织POD、CAT活性比梭鱼草高(如春季,分别高0.0961 U/(g·min)、1.4206 mg/(g·min)),而叶片Chla、Chlb、SP含量比梭鱼草低(如春季,分别低0.0010 mg/g、0.0231 mg/g、24.91 mg/g);睡莲的根比梭鱼草长,而茎、叶略短;睡莲的分蘖数、根密度、生物量、氮磷积累量比梭鱼草低;睡莲槽中TP、溶解性P去除率比梭鱼草槽低,而两净化槽中NH_4~+-N去除效果差异不明显。睡莲、梭鱼草的根区泌氧与黑臭河水的净化效果及植物根区微生物种群结构动态叁者之间存在关联性。在10:00am-14:00pm时段,由于光照较强,植物根区泌氧量升高,根区微生物的种群丰度较高,导致较好的净水效果;随着植物栽植密度递增,根区泌氧量升高,使河水DO浓度升高,导致根区微生物的种群丰度升高,有较明显的净水效果;随着植物生长状况的季节性变化(春季,生长初期;夏季,生长旺盛期;秋季,衰老期),植物根区泌氧增氧出现相应变化,导致植物根区微生物的种群丰度及河水的净化效果发生相应变化。示范工程区的水质跟踪监测结果表明,植物浮床与人工曝气及填料挂膜叁者结合的治理技术,能够有效净化城区黑臭河水;人工曝气影响黑臭河水的TP、溶解性P去除效果。论文取得的创新成果:(1)从生理生化角度对水生植物净化黑臭河水的机理进行研究,探讨了河水的处理效果与植物生理状况的关联性,并对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定量分析;(2)对植物根区微生物种群结构动态进行研究,探讨了植物的生理状况变化引起根区微生物生境的改变进而影响根区微生物种群结构的机理;(3)通过现场试验发现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睡莲在黑臭河水中生长良好,生命期比梭鱼草长,且具有较好的除氮效果,在实践城区重污染河道的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4)初步探讨了长期曝气对水生植物生理状况的影响,发现不同植物对曝气影响的耐受性不同,且这种耐受性与植物生长状况的季节性变化相关,此为在实践污染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中,针对植物种类不同及植物生长状况的季节性变化而进行植物优化布局和曝气方式调节提供了理论依据;(5)综合净化槽中黑臭河水的处理效果、植物生理状况及植物根区微生物种群结构动态叁方面的内在联系,为今后植物净化装置应用于污染河水的修复提供了的理论依据,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高尚,黄民生,吴林林,戴兴春,阮宇鹰[10](2008)在《生物净化槽对黑臭河水净化的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人工湿地技术与生物接触氧化法相组合的生物净化槽应用于上海市中心城区黑臭河水净化.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净化槽对系统中BOD5、CODCr、NH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7.0%,34.8%,34.7%,26.7%,去除率高于单一的填料净化槽.海寿花的同化利用对N、P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8.92%,25.24%,并与微生物间形成了良好的互惠共生关系.生物膜挂膜动态分析检测结果表明,生物净化槽能够较好地实现对黑臭水体生态系统的修复.(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08年05期)
黑臭河水净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在取样的黑臭河水中培养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铜钱草(Hydrocotyle vulgaris)、富贵竹(Dracaena sanderiana)、金鱼藻+铜钱草+富贵竹、金鱼藻+富贵竹5组水生植物,研究该五组水生植物对COD、氨氮、总磷、BOD_5的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5组水生植物长势良好,对黑臭河水中的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处理能力。金鱼藻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大于75%,对总磷和BOD_5的去除率均大于80%,污染物净化能力相对较好。金鱼藻+富贵竹的植物组合脱氮效果最好,在实验的两个阶段中脱氮率分别达到了78.2%和88.7%。铜钱草的除磷能力最差,去除率仅为40.8%。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同时吸收氨氮和总磷时的除磷效率要高于单一总磷底物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黑臭河水净化论文参考文献
[1].王广召,李珊珊,王合昌,陈小刚.叁种人工水草对模拟黑臭河水的净化效果研究[J].化工管理.2018
[2].沙昊雷,寿佳晨,蔡鲁祥,谢国建.叁种水生植物对黑臭河水的净化效果研究[J].四川环境.2016
[3].赵丰.水培植物净化城市黑臭河水的效果、机理分析及示范工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2
[4].徐欢.水培植物净化槽对黑臭河水营养盐净化效果及其微生物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5].崔伟,张勇,黄民生.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与黑臭河水净化效果(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1
[6].崔伟,张勇,黄民生.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与黑臭河水净化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11
[7].徐玉荣,张勇,黄民生,赵丰,高尚.梯级生态浮床净化城市黑臭河水中氮污染物的试验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8].陈建军,卢晓明,卢少勇,金相灿,黄民生.梭鱼草净化黑臭河水的日变化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2009
[9].卢晓明.植物净化槽处理城市黑臭河水的效果、机理及工程示范[D].华东师范大学.2009
[10].高尚,黄民生,吴林林,戴兴春,阮宇鹰.生物净化槽对黑臭河水净化的中试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