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曲霉生产洛伐他汀的研究

土曲霉生产洛伐他汀的研究

一、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产生洛伐他汀(lovastatin)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马小翔,刘亚月,聂影影,黎燕媚,王远,薛欣怡,洪鹏志,张翼[1](2021)在《基于质谱的分子网络分析化学调控对土曲霉C23-3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的影响》文中指出以一株高产丁内酯Ⅰ的海洋来源土曲霉C23-3作为出发菌株,筛选出可获得更丰富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调控培养条件。利用2种基础培养基分别添加9种小分子化合物,对菌株进行24孔板上的化学调控培养,在菌丝体形态变化和薄层层析生物活性自显影基础上,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以及基于质谱的分子网络进一步分析次生代谢产物的产量和多样性。在糙米培养基中分别加入金合欢醇(1 μmol/L)、法尼焦磷酸铵盐(FPP,5 μmol/L)、亚硫酸氢钠甲萘醌(MSB,10 μmol/L)、3-氨基-L-酪氨酸(1 mmol/L)等4种诱导条件均可调控菌株C23-3次级代谢产物发生较明显变化,其丁内酯、土震素和洛伐他汀类化合物的多样性和产量较为突出。菌株C23-3经化学调控后的次生代谢产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为活性化合物的发现提供了基础。

李金根,刘倩,刘德飞,武敏,田朝光[2](2021)在《丝状真菌代谢工程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丝状真菌(Filamentous fungi)作为重要的工业发酵微生物,在有机酸、蛋白质及次级代谢产物等关键生物基产品生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代谢工程理念提出以来,尤其是代谢工程使能技术的创新及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丝状真菌细胞工厂的构建及其在工业发酵领域的应用。文中将系统介绍近年来丝状真菌代谢工程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物基化学品细胞工厂构建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丝状真菌代谢工程中关键问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

廖国侠[3](2020)在《土曲霉菌丝形态及组蛋白修饰对洛伐他汀合成的影响》文中提出土曲霉是降胆固醇药物洛伐他汀的主要产生菌,它合成洛伐他汀的效率受菌种性能、发酵条件以及发酵过程中菌体的生理生化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土曲霉发酵过程中的菌丝形态与洛伐他汀合成效率的关系、以及组蛋白修饰酶表达效率与洛伐他汀合成效率的关系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土曲霉合成洛伐他汀的效率,在洛伐他汀的发酵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为研究土曲霉菌丝形态对洛伐他汀合成的影响,本工作使用无菌水稀释种子液降低接种量,以改变接种量影响菌丝形态。接入108个孢子到30ml种子培养基中培养48h,以10%接种量为对照组,用无菌水稀释种子发酵液至接种量分别为1%、0.1%、0.01%。实验结果表明,接种量为10%时,发酵液中菌丝形态呈分散型;减少接种量后,菌丝形成菌丝球,并且接种量越少,菌丝球的直径也越大;接种量为1%、0.1%、0.01%时,菌丝球直径分别为368.8±87.7、541.3±100.7、809.0±260.1(μm)。为进一确定最适合洛伐他汀生产的菌丝球直径,本工作设置10组更细的梯度接种量,对种子液进行梯度稀释至21-210倍,以获取不同直径的菌丝球。实验结果表明,用无菌水将种子液稀释28时,此时接种量为0.078%,洛伐他汀的产量最高,为970.5μg/ml,是接种量为10%的5.37倍(184.1μg/ml),菌丝球平均直径为582.4μm;其次,接种量为0.156%和0.039%,两者的洛伐他汀的浓度为分别893.7μg/ml、897.0μg/ml,菌丝球平均直径分别为406.4μm和607.4μm。因此,土曲霉产洛伐他汀的最佳菌丝球大小为400-600μm。采用冷冻切片技术将不同直径的菌丝球切成12μm薄片,发现直径为600μm的菌丝球内部菌丝疏密比较均一,菌丝较为致密;直径大于1500μm的菌丝球中心内部出现空洞圈,直径为300μm的菌丝球内部菌丝更松散。本工作通过“群体感应”理论对土曲霉形成菌丝球促进洛伐他汀合成的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菌丝球导致局部菌丝密度显着增加,产生群体感应效应,使信号分子Butyrolactone I合成增加,而后者又可以促进洛伐他汀等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检测了接种量为0.1%和10%发酵液中信号分子Butyrolactone I浓度,结果表明,接种量为0.1%的发酵液中Butyrolactone I浓度是接种量为10%的大约18倍,从而使本工作提出的解释得到验证。此外,为研究组蛋白修饰对洛伐他汀合成的影响,本工作成功地克隆出土曲霉中编码组蛋白甲基化酶。以编码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上有的1000bp和下游500bp的DNA片段分别作为起启动子和终止子构建过表达和RNA干扰这些基因的表达盒。采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用组蛋白甲基化酶Rmt A表达质粒对土曲霉原生质体进行转化,筛选出8个转化子并鉴定了3个阳性转化子。对这些阳性转化子进行发酵培养,检测发酵中洛伐他汀的产量,结果显示,工程菌株OE-Rmt A-3的洛伐他汀产量比原始菌株高出了超过50%,这表明组蛋白甲基化酶Rmt A正调控洛伐他汀的生物合成。本工作发现,通过以无菌水对种子液进行稀释的方式降低接种量可以使土曲霉由丝状菌丝转变为球状菌丝,球状菌丝的致密结构可产生群体感应效应,并显着提高洛伐他汀的产量;通过高效组成型表达盒提高组蛋白甲基化酶的表达效率可以有效地提高洛伐他汀的合成效率。这些研究结果为提高洛伐他汀的生产效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黄雪年,唐慎,吕雪峰[4](2020)在《工业丝状真菌土曲霉合成生物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文中认为丝状真菌作为一类重要的微生物,在食品、医药、化工等国计民生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已经展示了更大的工业应用潜力。土曲霉是一种非常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丝状真菌,是生物基化学品衣康酸和降血脂药物洛伐他汀的工业生产菌,展现出了强大的天然产物合成能力和突出的工业发酵性能,具有成为典型性丝状真菌底盘细胞应用于合成生物技术开发的价值。近年来,在土曲霉工业菌株改造与发酵工艺优化、生物合成机制解析等方面都开展了系列的研究,显着推动了其合成生物技术研究的发展。本文综述了土曲霉合成生物技术工具开发、衣康酸和洛伐他汀工业生产菌株改造优化、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机制解析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土曲霉的合成生物技术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挖掘土曲霉底盘细胞在合成生物学研究中的优势,可以更好地拓展合成生物技术的应用。

殷朝敏,范秀芝,刘纯友,陈浙娅,马昆,史德芳,程薇,高虹[5](2020)在《糙皮侧耳产洛伐他汀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文中指出为提高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液体发酵产洛伐他汀的产量,以高产洛伐他汀的糙皮侧耳菌株P380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优化后的培养基为:乳糖24.0 g·L-1,玉米粉2.5 g·L-1,氯化铵2.5 g·L-1,磷酸二氢钾5.0 g·L-1,硫酸镁2.5 g·L-1,初始pH值6.0。通过优化培养基,可显着提高糙皮侧耳发酵培养基中洛伐他汀产量,与原始发酵培养基相比,洛伐他汀产量提高3.15倍,生物量提高1.78倍。本研究结果为糙皮侧耳发酵菌质的合理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张娜[6](2019)在《泰国红树内生真菌Aspergillus terreus xy03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文中提出土曲霉是曲霉属中一种重要的丝状真菌,其繁殖能力强,培养周期短,次生代谢产物结构复杂多样,且大多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因此受到天然产物学者的广泛关注。本论文对一株分离自泰国红树植物——木果楝(Xylocarpus moluccensis)中的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 xy03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初步研究,运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薄层色谱(TLC)和半制备HPLC等技术分离得到了34个单体化合物,其中8个新化合物。综合运用NMR、HR-ESI-MS、X-射线单晶衍射、旋光、UV以及Mosher反应等技术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已鉴定的34个化合物包括7个杂萜:asptercin A(AT-1)、(1R,4a R,6a R,12a R,12b S)-1,3,4,4a,5,6,6a,12,12a,12b-decahydro-1,4a,12a-trihydroxy-4,4,6a,12btetramethyl-9-(4’-methoxyphenyl)-2H,11H-naphtho[2,1-b]pyrano[3,4-e]pyran-11-one(AT-2)、arisugacin D(AT-3)、arisugacin H(AT-4)、territrem A(AT-5)、territrem B(AT-6)和territrem C(AT-7);16个丁烯酸内酯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aspernolide N(AT-8)、aspernolide O(AT-9)、aspernolide P(AT-10)、aspernolide Q(AT-11)、aspernolide R(AT-12)、aspernolide S(AT-13)、aspulvinone O(AT-14)、butyrolactone I(AT-15)、butyrolactone II(AT-16)、butyrolactone IV(AT-17)、butyrolactone V(AT-18)、butyrolactone VI(AT-19)、asperteretal D(AT-20)、(R)-5-formyl-2-(isopropyl-1’-ol)-2,3-dihydrobenzofuran(AT-21)、6-formyl-3-hydroxy-2,2-dimethyl-9,10-dihydrobenzopyran(AT-22)、4-hydroxy-3-(3-methylbut-2-enyl)benzaldehyde(AT-23)以及11个其他类型化合物:epi-aszonalenin A(AT-24)、asterrelenin(AT-25)、penilumamide E(AT-26)、terremide D(AT-27)、methyl3,4,5-trimethoxy-2-[2-(nicotinamido)benzamido]benzoate(AT-28)、aspterpenacid A(AT-29)、6,8-dimethoxy-3-methyl-3,4-dihydro-1H-iso-chromen-1-one(AT-30)、lovastatin(AT-31)、terrein(AT-32)、p-hydroxyphenylacetic acid methyl ester(AT-33)和ergosterol(AT-34)。其中AT-1、AT-8、AT-9、AT-10、AT-11、AT-12、AT-13、AT-22为新化合物。

许楚旋,王嘉琦,蒋冬花[7](2018)在《1株产生洛伐他汀杂色曲霉的筛选、鉴定和发酵优化条件》文中研究说明从不同生境收集的自然发酵样品中分离纯化获86株曲霉纯菌株;用薄层层析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曲霉各菌株发酵液中洛伐他汀(Lovastatin)含量进行筛选;获1株较高产Lovastatin的编号为A-8曲霉菌株,产量为58 g/L。根据形态特征和ITS基因序列,鉴定A-8菌株为杂色曲霉。单因素实验初步优化了A-8曲霉菌株发酵条件和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A-8菌株产生Lovastatin较适宜的发酵条件为:温度28℃、初始pH 5.2、摇床转速180 r/min、接种量为10%;培养基配方为:乳糖为碳源、含量为100 g/L,蛋白胨为氮源、含量为12 g/L,碳源/氮源为15∶1.5;在该条件下A-8曲霉菌株发酵产生Lovastatin的水平最高,可达130.04μg/mL,比优化前提高了约2.24倍。A-8曲霉菌株是较有潜力的工业菌株。

刘一奇[8](2018)在《基于甲醇/乙醇底物的洛伐他汀及莫纳可林J异源生物合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洛伐他汀是从土曲霉中分离得到的一种聚酮类药物,因其底物竞争性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活性而被作为降血脂药物使用。莫纳可林J是其生物合成途径中一个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同时也是工业上生产另一个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的前体,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都是当前广泛使用的降血脂药物,具有巨大的药用和经济价值。目前洛伐他汀生产主要源于土曲霉发酵,而前体莫纳可林J则通过化学法水解洛伐他汀得到,在二者生产过程中,土曲霉发酵常面临发酵周期长、次级代谢产物背景复杂、基因水平操作相对困难等问题,而化学水解法常需要引入对环境不利的催化剂、反应条件相比生物反应条件更加苛刻。随着合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们提出使用微生物细胞工厂进行天然次级代谢产物异源合成的概念,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方法。毕赤酵母是广泛使用的重组蛋白异源表达宿主,相比原核表达系统具有成熟完备的蛋白翻译后修饰机制,相比酿酒酵母系统不存在过度糖基化,同时毕赤酵母能够在简单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至高密度,具有广泛的碳源适用性,能够在工业原料甘油、甲醇、乙醇中高效生长代谢,且其基因操作方法成熟、有商业化的工具质粒。目前,大量异源蛋白已经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但利用毕赤酵母异源合成小分子药用化合物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毕赤酵母中重塑洛伐他汀的生物合成途径,并建立基于工业原料甲醇/乙醇底物的洛伐他汀及莫纳可林J的生产方法。(1)在毕赤酵母中引入洛伐他汀生物合成所需的异源基因,使用甲醇诱导型启动子PAOX1驱动各基因表达,构建多基因共表达质粒,在毕赤酵母中成功构建了以甲醇为底物的洛伐他汀及莫纳可林J的异源生物合成途径。在莫纳可林J合成菌株中,对lovA进行密码子优化、辅酶基因cpr共表达,提升了中间产物莫纳可林L向莫纳可林J的转化,在此基础上密码子优化lovD,促进了莫纳可林J向洛伐他汀的转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以及核磁鉴定了毕赤酵母工程菌株的发酵产物,确定了洛伐他汀合成途径中间体——二氢莫纳可林L、莫纳可林L和莫纳可林J;(2)对毕赤酵母洛伐他汀异源合成途径进行基因拷贝数优化,在摇瓶水平甲醇为底物的培养条件下,洛伐他汀产量达到19 mg/L。所得高拷贝菌株在5-L反应器、甲醇为底物条件下,洛伐他汀产量达到288 mg/L,相比单拷贝菌株在5-L反应器中洛伐他汀产量提升了 268%。将洛伐他汀合成途径在二氢莫纳可林L处拆分为两个模块,分别置入两个毕赤酵母细胞进行共培养,当两菌株初始接种比为1:1时,摇瓶水平发酵得到的洛伐他汀产量达到25 mg/L,相比单菌株培养的洛伐他汀产量提升了 71%。同时,在5-L反应器规模重复验证了各共培养策略的最优接种比例,其中,共培养策略B在初始接种比为1:2时,莫纳可林J的产量达到最高为594 mg/L,相比单菌株的发酵产量提升了17%;共培养策略D在初始接种比为1:1时,洛伐他汀的产量最高达到255.5 mg/L,相比单菌株的发酵产量提升了 220%;(3)为加强洛伐他汀异源合成途径的前体供应,在毕赤酵母中设计了乙醇诱导型人工转录调控遗传线路(乙醇兼具底物、诱导剂、前体等多种功能),并构建了人工转录调控信号增益器件PICL1-LM/lacO-cPAOX1,用于驱动外源基因转录表达。为验证人工转录调控系统的可行性,首先监测了毕赤酵母在各碳源条件下的生长,发现毕赤酵母在乙醇条件下的生长强于甲醇,且最终菌体密度与葡萄糖/甘油条件下几乎相同,说明毕赤酵母能够以乙醇为底物生长至高密度。其次,对乙醇代谢途径酶基因adh3,ald,acs1进行缺失,发现缺失株在乙醇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程度生长受损,说明乙醇经乙醛、乙酸合成乙酰辅酶A的途径是毕赤酵母代谢乙醇的主要代谢通路,验证了乙醇作为底物和前体效应物的功能性。以荧光蛋白eGFP为报告蛋白测试人工转录系统的转录强度,发现在乙醇为单一碳源条件下,人工转录调控系统在乙醇体系的eGFP表达强度达到PAOX1启动子在甲醇体系中eGFP表达强度的2.8倍。而葡萄糖为底物时PICL1-LM/lacO-cPAOX1驱动的eGFP表达强度为乙醇为底物时的6.7%,说明通过葡萄糖/乙醇的碳源切换,人工转录调控系统能够实现阻遏/诱导外源基因表达的调控。(4)以聚酮化合物6-甲基水杨酸为报告化合物测试乙醇诱导型人工转录调控系统合成异源化合物的能力,摇瓶水平6-MSA的产量达到690 mg/L,相比PAOX1/甲醇体系的6-MSA产量提升了 305%。使用该系统构建二氢莫纳可林L的异源生产菌株,在摇瓶水平产量达到63 mg/L,相比PAOX1/甲醇体系的的二氢莫纳可林L产量提升了 184%,进一步证明了该系统合成异源化合物的能力。最后,过表达来自酿酒酵母的adh2、ald6和编码酰基化位点突变的acs1来增强乙醇合成乙酰辅酶A代谢,过表达毕赤酵母内源的acc1并突变编码蛋白的负调控位点以促进乙酰辅酶A合成丙二酰辅酶A,使二氢莫纳可林L的摇瓶发酵产量提升至185 mg/L。在此基础上,结合多细胞共培养策略,提升莫纳可林J的异源合成量至156 mg/L,在5-L反应器以乙醇为底物条件下,莫纳可林J的产量达到2.2 g/L,初步具有规模化生产的能力。

刘思远[9](2017)在《RNA干扰分解代谢阻遏物CreA对土曲霉产洛伐他汀的研究》文中提出洛伐他汀(lovastatin)及其半合成的衍生物是常用的降血脂药物。在工业规模上,洛伐他汀主要由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发酵生产。Cre A是真菌中常见的分解代谢物阻遏因子,其主要功能是使阻遏某些酶以及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为进一步提高土曲霉的洛伐他汀产量,降低Cre A对洛伐他汀生物合成的影响,本工作在土曲霉中成功建立了si RNA干扰体系。通过RNAi技术,进行了一系列Cre A对洛伐他汀合成影响的研究。本工作首先在土曲霉(A.terreus ATCC20542)中建立了有效的基因表达系统。p UC19上以土曲霉的组成型表达基因pdc的启动子、终止子构建了土曲霉的表达盒Ppdc-Tpdc。在Ppdc-Tpdc上插入了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 Red,通过对土曲霉的转化将表达盒p UCACE-Ds Red整合至土曲霉的基因组中。经过重组菌株的培养观察,可清晰观察到单个菌丝体的形态且红色荧光分布于整个菌丝体上,转化子可稳定表达红色荧光。说明表达载体p UC-ACE-Ds Red可用于土曲霉细胞内基因的表达。然后将土曲霉的creA基因的干扰片段插入p UC-ACE中,构建creA基因的干扰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化至土曲霉中,将Ppdc-si RNA-Tpdc整合至土曲霉基因组中,得到重组菌株A.terreus-i Cre A。重组菌株洛伐他汀发酵培养基培养,检测起基因表达水平及洛伐他汀产量的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发现creA基因在发酵的过程中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发现洛伐他汀的产量逐渐提高,且creA基因的表达量相对于未经RNA干扰的对照组显着降低、洛伐他汀的产量相对于未经RNA干扰的对照组别有显着性的提高,发酵7天后creA基因相对表达量下调了63%、洛伐他汀含量提高了22.59%。本工作成功建立了在土曲霉中通过RNAi是基因表达下调的方法,证明了creA基因转录表达对土曲霉产洛伐他汀的抑制作用,并提出了通过使表达下调提高洛伐他汀合成效率的新思路。

赵文文[10](2016)在《冠突散囊菌发酵产洛伐他汀及对甜菊糖的生物转化研究》文中提出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发花过程中的公认益生菌,甜菜和甜叶菊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本工作对甜菜粉培养冠突散囊菌产洛伐他汀的特性以及冠突散囊菌转化甜菊糖的转化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用秀丽隐杆线虫对冠突散囊菌发酵产物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相关结果如下。(1)甜菜粉是培养冠突散囊菌的优良培养基,甜菜粉培养基要优于甜菜粕和麸皮培养基,转化产物中富含降血脂成分洛伐他汀等生物活性成分。进一步研究发现,甜菜粉固体发酵物中洛伐他汀量95 mg/kg,甜菜粕和麸皮固体发酵物中的洛伐他汀量分别39mg/kg和15mg/kg,因此后续研究选择甜菜粉为天然培养基。(2)对产洛伐他汀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添加前体物质维生素B2(添加量0.15%)可使洛伐他汀产量有显着提高(134 mg/kg),比照组提高41%.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洛伐他汀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前体物质添加量(A)>接种量(D)>发酵时间(C)>发酵温度(B)(最佳提取工艺为A2B3C1D2)。当维生素B2添加量为0.15%,接种量16%,在32→30℃下发酵5 d(前3天32℃,后2天30℃),洛伐他汀产量达到146.4 mg/kg,比优化前提高54.1%.(3)冠突散囊菌对甜菊糖的转化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能特异转化甜菊糖苷中的Stv成分,且不转化甜菊糖中味质最佳的RA成分,经HPLC分析与LC-MS鉴定,Stv转化新产物为甜茶苷(RS)。进一步对其转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α-乳糖转化效率最高,但考虑到生产成本等因素,选择葡萄糖作为最适碳源,在添加量为0.9%时,发酵36 h,Stv的转化率为90.8%;最适氮源为豆粕粉,在添加豆粕粉为氮源36 h其转化率为93.5%.(4)用秀丽隐杆线虫对冠突散囊菌发酵液的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通过测定线虫存活率,发现相同时间段内,冠突散囊菌发酵液中线虫的存活率比对照组高,镰孢霉发酵液中线虫的存活率则远低于对照组,表明冠突散囊菌发酵液中存在有利于线虫生长的物质,而镰孢霉发酵液中可能存在抑制物;测定线虫的头部摆动频率及身体弯曲频率,发现72 h时,实验组的头部摆动频率(95次/min)是对照组(41次/min)的2.32倍,身体弯曲频率(31次/min)是对照组(14次/min)的2.21倍,这说明冠突散囊菌发酵液中确实存在某些物质使线虫的运动功能显着增强;通过测定后代数目指标,发现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后代数目(285个)与对照组(291个)相比,两者并无显着差异,表明冠突散囊菌对线虫的生殖能力并无损害,综上,冠突散囊菌发酵液有较高的安全性,能为线虫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二、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产生洛伐他汀(lovastatin)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产生洛伐他汀(lovastatin)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质谱的分子网络分析化学调控对土曲霉C23-3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
        1.1.2 培养基
        1.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1.2 方法
        1.2.1 制备种子
        1.2.2 诱导菌株
        1.2.3 提取次生代谢产物
        1.2.4 薄层层析分析、生物活性自显影及化学显色
        1.2.5 LC-MS/MS
        1.2.6 分子网络的创建和可视化分析
2 结果
    2.1 诱导前后菌株表观形态变化
    2.2 诱导前后TLC指纹图谱比较
    2.3 诱导前后代谢产物总体多样性比较
    2.4 诱导前后特征代谢产物衍生物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2)丝状真菌代谢工程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丝状真菌代谢工程中的使能技术
    1.1 丝状真菌遗传转化技术
    1.2 丝状真菌基因敲除技术
    1.3 丝状真菌基因组编辑技术
    1.4 组学技术
    1.5 丝状真菌代谢网络模型构建
2 丝状真菌代谢工程在构建发酵菌种中的应用
    2.1 有机酸
    2.2 蛋白质
    2.3 次级代谢产物
3 丝状真菌代谢工程中的关键问题及展望
    3.1 丝状真菌代谢工程中的关键问题
    3.2 展望

(3)土曲霉菌丝形态及组蛋白修饰对洛伐他汀合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丝状真菌菌丝形态对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
    1.2 丝状真菌组蛋白修饰对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4.1 接种量对菌丝形态的影响
        1.4.2 菌丝形态对洛伐他汀合成的影响
        1.4.3 菌丝球内部结构
        1.4.4 组蛋白修饰对洛伐他汀合成的影响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土曲霉菌丝形态对合成洛伐他汀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
        2.1.2 试剂
        2.1.3 培养基
        2.1.4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复苏及悬浮孢子液
        2.2.2 种子液培养
        2.2.3 洛伐他汀发酵
        2.2.4 发酵液中洛伐他汀检测
        2.2.5 菌丝形态的控制
        2.2.6 菌丝球内部结构观察
        2.2.7 菌丝球形态对洛伐他汀合成的影响
        2.2.8 发酵过程中总糖量的测定
        2.2.9 发酵过程菌丝球干重的测定
        2.2.10 Butyrolactone I的检测
    2.3 结果
        2.3.1 接种量对菌丝形态的影响
        2.3.2 菌丝球内部结构
        2.3.3 接种量对洛伐他汀合成的影响
        2.3.4 发酵液中菌丝生理特性
        2.3.5 Butyrolactone I的检测
    2.4 讨论
        2.4.1 接种量对菌丝形态的影响
        2.4.2 菌丝内部结构
        2.4.3 菌丝球形态对洛伐他汀合成的影响
        2.4.4 “群体感应”效应对洛伐他汀合成的影响
第3章 组蛋白修饰对洛伐他汀合成的影响
    3.1 材料与试剂
        3.1.1 质粒、菌种
        3.1.2 化学试剂
        3.1.3 培养基
        3.1.4 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复苏及悬浮孢子液
        3.2.2 土曲霉ATCC20542基因组的提取
        3.2.3 表达载体的构建
        3.2.4 基因表达盒对土曲霉原生质体的转化
        3.2.5 土曲霉阳性转化子的筛选与验证
        3.2.6 阳性转化子的发酵
        3.2.7 Real Time PCR检测相关基因表达量
    3.3 结果
        3.3.1 表达载体构建
        3.3.2 转化子筛选
        3.3.3 阳性转化子发酵
    3.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深圳大学 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深圳大学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工业丝状真菌土曲霉合成生物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土曲霉合成生物技术工具开发
2 降血脂药物洛伐他汀的土曲霉细胞工厂
    2.1 洛伐他汀的生物合成
    2.2 合成生物技术策略改进辛伐他汀生产工艺
3 生物基化学品衣康酸的土曲霉细胞工厂
    3.1 衣康酸生物合成途径
    3.2 衣康酸菌株代谢工程改造
4 土曲霉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研究
    4.1 聚酮类天然产物
        4.1.1 土曲霉酮
        4.1.2 土曲霉酸
        4.1.3 黄绿青霉素
    4.2 非核糖体肽类天然产物
    4.3 类非核糖体肽天然产物
    4.4 萜类天然产物
        4.4.1 Aspterric acid
        4.4.2 土曲杂萜
    4.5 聚酮-非核糖体肽杂合天然产物
        4.5.1 异戊二霉素
        4.5.2 土曲吡喃酮
    4.6 合成一个目标天然产物的两个独立基因簇间的协同调控机制
5 土曲霉底盘细胞的合成生物技术应用前景
    5.1 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组挖掘的异源底盘细胞
    5.2 聚酮类化合物高效合成的细胞工厂
    5.3 高值有机酸生物合成的细胞工厂
6 展望

(5)糙皮侧耳产洛伐他汀发酵培养基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与培养基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1.3 糙皮侧耳液体培养
    1.4 洛伐他汀产量测定
    1.5 生物量测定
    1.6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1.6.1 单因素试验
        1.6.2 正交试验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菌株发酵液中洛伐他汀产量曲线
    2.2 不同碳源对洛伐他汀产量的影响
    2.3 不同氮源对洛伐他汀产量的影响
    2.4 不同无机盐对洛伐他汀产量的影响
    2.5 发酵液不同初始pH对洛伐他汀产量的影响
    2.6 不同玉米粉/氯化铵比例对洛伐他汀产量的影响
    2.7 不同硫酸镁/磷酸二氢钾比例对洛伐他汀产量的影响
    2.8 正交试验分析
    2.9 最优发酵条件的验证
3 讨论
4 结论

(6)泰国红树内生真菌Aspergillus terreus xy03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已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式(*示新化合物)
    1.杂萜类化合物
    2.丁烯酸内酯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3.其他类型化合物
第一章 概述
    1.1 土曲霉次生代谢产物化合物类型
        1.1.1 丁烯酸内酯类化合物
        1.1.2 生物碱类化合物
        1.1.3 杂萜类化合物
        1.1.4 其他类型化合物
    1.2 土曲霉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
        1.2.1 抗肿瘤活性
        1.2.2 抗病毒活性
        1.2.3 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1.2.4 抗菌活性
        1.2.5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1.2.6 抗炎活性
        1.2.7 清除DPPH自由基
        1.2.8 抗虫活性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红树内生真菌土曲霉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2.1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2.2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3 化合物理化常数
    2.4 生源合成途径推测
    2.5 实验部分
        2.5.1 实验仪器与化学试剂
        2.5.2 菌株来源
        2.5.3 发酵条件考察内容
        2.5.4 培养基的种类
        2.5.5 菌株不同发酵条件下的次生代谢产物指纹图谱分析
        2.5.6 菌株发酵
        2.5.7 提取分离流程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附图

(7)1株产生洛伐他汀杂色曲霉的筛选、鉴定和发酵优化条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曲霉属菌株
        1.1.2 培养基
    1.2 方法
        1.2.1 曲霉菌株的分离纯化
        1.2.2 产生洛伐他汀曲霉菌株的筛选
        1.2.2. 1 曲霉属各菌株的培养
        1.2.2. 2 薄层层析法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初筛
        1.2.2. 3 高效液相法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复筛
        1.2.3 目标菌株的鉴定
        1.2.4 培养基配方及摇瓶发酵条件优化
2 结果
    2.1 不同生境分离纯化曲霉菌株的形态特征
    2.2 产生Lovastatin曲霉菌株TLC法初筛结果
    2.3 产生Lovastatin曲霉菌株的HPLC法复筛结果
    2.4 A-8曲霉菌株的鉴定结果
        2.4.1 菌落形态和显微形态
        2.4.2 rDNA ITS基因序列
    2.5 发酵条件的优化
    2.6 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2.6.1 碳源和氮源种类的筛选
        2.6.2 乳糖和蛋白胨含量对Lovastatin产量的影响
        2.6.3 碳氮比对Lovastatin产量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8)基于甲醇/乙醇底物的洛伐他汀及莫纳可林J异源生物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洛伐他汀
        1.1.1 洛伐他汀的结构与基本性质
        1.1.2 洛伐他汀的生产制备
        1.1.3 他汀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用途
    1.2 洛伐他汀的生物合成途径
        1.2.1 洛伐他汀合成基因簇
        1.2.2 LovB-LovC聚酮合酶系统的功能
        1.2.3 聚酮合酶LovF的功能
        1.2.4 酰基转移酶LovD的功能
        1.2.5 LovA的功能
        1.2.6 LovG的功能
        1.2.7 洛伐他汀的生物合成路径
    1.3 酵母细胞工厂异源合成次级代谢产物
        1.3.1 异源生物合成途径的组装
        1.3.2 酵母系统中异源基因的表达调控
        1.3.3 酵母代谢调控及高通量筛选提升次级代谢产物合成
        1.3.4 异源合成途径的区域化搭建
        1.3.5 酵母系统成功合成的异源次级代谢产物
    1.4 甲基营养型酵母——毕赤酵母
        1.4.1 启动子P_(AOX1)
        1.4.2 启动子P_(GAP)
        1.4.3 其他可用的启动子
        1.4.4 密码子优化与基因拷贝数
        1.4.5 高密度培养
        1.4.6 异源合成聚酮类化合物
        1.4.7 乙酰辅酶A的代谢
        1.4.8 合成生物学元件的应用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洛伐他汀异源合成途径的组装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菌株和质粒
        2.2.2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2.2.3 主要分子生物学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洛伐他汀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序列信息
        2.3.2 洛伐他汀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异源表达质粒的构建
        2.3.3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电穿孔转化
        2.3.4 重组转化子的基因型验证
        2.3.5 摇瓶水平的甲醇诱导发酵
        2.3.6 发酵产物的提取与检测
        2.3.7 洛伐他汀及其中间产物的纯化制备
        2.3.8 洛伐他汀及其中间产物的LC-MS和NMR鉴定
        2.3.9 其他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表达质粒pZ-BCGN的构建
        2.4.2 二氢莫纳可林L在毕赤酵母的异源合成
        2.4.3 表达质粒pK-AR、pK-sAR的构建
        2.4.4 莫纳可林J在毕赤酵母的异源合成
        2.4.5 表达质粒pG-DF、pG-sDF的构建
        2.4.6 洛伐他汀的异源合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洛伐他汀合成途径的表达优化与反应器发酵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3 实验方法
        3.3.1 毕赤酵母高拷贝菌株的筛选
        3.3.2 共培养菌株的构建
        3.3.3 共培养菌株的摇瓶及反应器接种方法
        3.3.4 毕赤酵母的5-L反应器发酵工艺控制
        3.3.5 其他方法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优化异源基因剂量提升洛伐他汀合成
        3.4.2 途径拆分结合共培养策略提升洛伐他汀合成
        3.4.3 洛伐他汀高拷贝单菌株的5-L反应器发酵
        3.4.4 共培养策略生产莫纳可林J的5-L反应器发酵
        3.4.5 共培养策略生产洛伐他汀的反应器水平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乙醇诱导型人工转录调控系统的开发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3 实验方法
        4.3.1 生长的测定
        4.3.2 缺失株△adh3、△ald、△acs1的获得
        4.3.3 毕赤酵P_(AOX1)、P_(GAP)单拷贝表达eGFP菌株的获得
        4.3.4 乙醇诱导型启动子表达eGFP菌株的获得
        4.3.5 毕赤酵母人工转录调控系统表达eGFP菌株的获得
        4.3.6 eGFP表达菌株荧光强度的测定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毕赤酵母在葡萄糖、甘油、甲醇中的代谢通路
        4.4.2 在乙醇、乙酸中的生长
        4.4.3 毕赤酵母中乙醇到乙酰辅酶A的代谢通路
        4.4.4 乙醇诱导型人工转录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4.4.5 乙醇诱导型人工转录系统强度评价
        4.4.6 人工转录系统在不同碳源浓度条件下的eGFP表达强度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利用乙醇诱导型人工转录调控系统异源合成莫纳克林J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
    5.3 实验方法
        5.3.1 6-甲基水杨酸异源合成菌株的构建
        5.3.2 人工转录系统合成二氢莫纳可林L菌株的构建
        5.3.3 代谢工程改造提升二氢莫纳可林L合成的菌株构建
        5.3.4 共培养生产莫纳可林J的菌株构建
        5.3.5 乙醇为核心碳源的毕赤酵母摇瓶发酵方法
        5.3.6 乙醇诱导系统异源合成化合物的提取、检测与定量
        5.3.7 乙醇为核心碳源的5-L反应器发酵控制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1 各表达系统生产6-MSA产量的比较
        5.4.2 应用乙醇诱导型人工转录调控系统合成二氢莫纳可林L
        5.4.3 代谢工程改造提升二氢莫纳可林L合成
        5.4.4 基于乙醇诱导人工转录系统的多细胞共培养合成莫纳可林J
        5.4.5 乙醇为底物生产莫纳可林J的5-L反应器发酵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专利

(9)RNA干扰分解代谢阻遏物CreA对土曲霉产洛伐他汀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
    1.2 土曲霉合成洛伐他汀的研究进展
    1.3 真菌的分解代谢阻遏调节
    1.4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第2章 土曲霉表达载体的建立和验证
    2.1 材料
        2.1.1 菌株与质粒
        2.1.2 试剂
        2.1.3 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土曲霉ATCC 20542 基因组DNA的提取
        2.2.2 感受态细胞制备
        2.2.3 大肠杆菌的转化
        2.2.4 大肠杆菌JM109质粒提取
        2.2.5 土曲霉表达载体的构建
        2.2.6 土曲霉Ppdc-DsRed-Tpdc表达盒转化
        2.2.7 菌丝裂解释放基因组进行PCR检测
        2.2.8 土曲霉转化子DsRed片段检测及转化子检测
        2.2.9 pUC-ACE-Ds Red 转化子观察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土曲霉表达载体的构建
        2.3.2 将DsRed连接至表达载体上
        2.3.3 表达载体pUC-ACE-DsRed转化土曲霉ATCC 20542
        2.3.4 土曲霉pUC19-ACE-DsRed的红色荧光观察
    2.4 讨论
        2.4.1 土曲霉表达载体pUC-ACE的构建
        2.4.2 土曲霉pUC-ACE-DsRed转化子红色荧光的表达
    2.5 小结
第3章 siRNA干扰洛伐他汀表达调控基因creA
    3.1 材料
        3.1.1 菌株与质粒
        3.1.2 试剂
        3.1.3 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creA基因的测定
        3.2.2 creA基因干扰片段设计
        3.2.3 构建pUC-ACE-siRNA干扰表达载体及检测
        3.2.4 干扰载体pUC-ACE-siRNA转化至土曲霉ATCC 20542 中
        3.2.5 土曲霉ATCC 20542 发酵
        3.2.6 检测样品提取
        3.2.7 RT-PCR制备cDNA
        3.2.8 土曲霉creA基因的表达量测定
        3.2.9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洛伐他汀含量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creA基因的测定
        3.3.2 干扰载体pUC-ACE-siRNA的构建
        3.3.3 干扰载体pUC-ACE-siCRE转化土曲霉ATCC 20542
        3.3.4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creA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3.3.5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洛伐他汀含量
    3.4 讨论
    3.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冠突散囊菌发酵产洛伐他汀及对甜菊糖的生物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甜菜资源概况
        1.1.1 甜菜简介
        1.1.2 甜菜主要化学成分及营养功能
        1.1.3 甜菜粕简介
        1.1.4 甜菜粕营养成分
    1.2 冠突散囊菌研究概况
        1.2.1 冠突散囊菌简介
        1.2.2 冠突散囊菌活性研究
        1.2.2.1 抗氧化
        1.2.2.2 其他活性
        1.2.3 冠突散囊菌的作用研究
        1.2.3.1 冠突散囊菌的抑菌作用
        1.2.3.2 冠突散囊菌的产酶特性研究
        1.2.3.3 冠突散囊菌的色素研究
        1.2.3.4 冠突散囊菌安全性
        1.2.3.5 冠突散囊菌代谢产物降血脂功能
    1.3 洛伐他汀研究概况
        1.3.1 洛伐他汀概述
        1.3.2 洛伐他汀降血脂作用机理
        1.3.3 他汀类药物的其他作用
    1.4 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产洛伐他汀
        1.4.1 前体物质对固态发酵的影响
        1.4.2 温度对固态发酵的影响
        1.4.3 发酵时间对固态发酵的影响
        1.4.4 接种量对固态发酵的影响
        1.4.5 初始pH对固态发酵的影响
        1.4.6 含水率对固态发酵的影响
    1.5 甜菊及甜菊糖苷
        1.5.1 甜菊简介
        1.5.2 甜菊糖苷的组分及结构
        1.5.3 甜菊糖的生物活性
        1.5.3.1 降血压作用
        1.5.3.2 降血糖作用
        1.5.3.3 抗炎和抗癌作用
        1.5.3.4 免疫调节
        1.5.3.5 其他作用
    1.6 秀丽隐杆线虫用于安全性评估
        1.6.1 秀丽隐杆线虫概况
        1.6.2 安全性评估指标
        1.6.2.1 致死率
        1.6.2.2 个体发育
        1.6.2.3 线虫运动状态的变化
        1.6.2.4 生殖能力
        1.6.2.5 用于神经毒性研究
        1.6.2.6 线虫体内酶活性的测定
        1.6.2.7 抗衰老研究
        1.6.3 基于秀丽隐杆线虫快速筛选的毒性评估
    1.7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1.7.1 立题依据
        1.7.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冠突散囊菌发酵甜菜产洛伐他汀
    2.1 材料与设备
        2.1.1 菌种
        2.1.2 培养基
        2.1.3 材料与试剂
        2.1.4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冠突散囊菌的活化
        2.2.2 冠突散囊菌孢子悬液制备
        2.2.3 接种与发酵条件
        2.2.4 洛伐他汀标准溶液配制
        2.2.5 样品溶液的制备
        2.2.6 TLC法分析洛伐他汀
        2.2.7 冠突散囊菌孢子粉的制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冠突散囊菌生长状况
        2.3.2 冠突散囊菌在甜菜粉培养基上生长状况
        2.3.3 洛伐他汀的TLC分析
        2.3.4 冠突散囊菌孢子粉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冠突散囊菌产洛伐他汀的发酵特性
    3.1 材料与设备
        3.1.1 菌种
        3.1.2 培养基
        3.1.3 材料与试剂
        3.1.4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样品溶液的制备
        3.2.2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3.2.3 不同菌株产洛伐他汀含量比较
        3.2.4 不同前体物质对洛伐他汀产量影响
        3.2.5 前体物质添加量对洛伐他汀产量影响
        3.2.6 发酵温度对洛伐他汀产量影响
        3.2.7 发酵时间对洛伐他汀产量影响
        3.2.8 接种量对洛伐他汀产量影响
        3.2.9 正交实验法优化洛伐他汀发酵条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菌株产洛伐他汀的含量分析
        3.3.2 洛伐他汀标准曲线
        3.3.3 冠突散囊菌固体发酵物中洛伐他汀含量的HPLC分析
        3.3.4 不同前体物质对洛伐他汀产量影响
        3.3.5 温度对洛伐他汀产量影响
        3.3.6 发酵时间对洛伐他汀产量影响
        3.3.7 前体添加量对洛伐他汀产量影响
        3.3.8 接种量对洛伐他汀产量影响
        3.3.9 正交试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冠突散囊菌对甜菊糖的生物转化
    4.1 材料与设备
        4.1.1 菌株
        4.1.2 培养基
        4.1.3 材料与试剂
        4.1.4 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转化方法
        4.2.2 甜菊糖的检测
        4.2.3 菌体量的测定
        4.2.4 新产物的LC-MS分析
        4.2.5 标准曲线制作与计算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Stv与RS标准曲线绘制
        4.3.2 水解Stv菌株的筛选
        4.3.3 冠突散囊菌对甜菊糖的转化
        4.3.4 新产物的定性分析
        4.3.5 冠突散囊菌对甜菊糖的转化特性
        4.3.6 碳源对冠突散囊菌转化Stv的影响
        4.3.7 葡萄糖添加量对冠突散囊菌转化Stv的影响
        4.3.8 不同氮源对冠突散囊菌转化Stv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冠突散囊菌发酵产物安全性的初步评价
    5.1 材料与设备
        5.1.1 秀丽隐杆线虫
        5.1.2 材料与试剂
        5.1.3 仪器与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线虫培养
        5.2.2 线虫同步化处理
        5.2.3 不同真菌发酵液
        5.2.4 暴露方法
        5.2.5 安全性评估指标
        5.2.5.1 线虫头部摆动频率
        5.2.5.2 身体弯曲频率测定
        5.2.5.3 后代数目测定
        5.2.5.4 存活率测定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不同时期线虫显微镜观察结果
        5.3.2 不同样品溶液对线虫存活率的影响
        5.3.3 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对线虫头部摆动频率的影响
        5.3.4 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对线虫身体弯曲频率的影响
        5.3.5 不同发酵液对线虫后代数目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论文及专利
致谢

四、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产生洛伐他汀(lovastatin)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质谱的分子网络分析化学调控对土曲霉C23-3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的影响[J]. 马小翔,刘亚月,聂影影,黎燕媚,王远,薛欣怡,洪鹏志,张翼. 生物技术通报, 2021(08)
  • [2]丝状真菌代谢工程研究进展[J]. 李金根,刘倩,刘德飞,武敏,田朝光. 生物工程学报, 2021(05)
  • [3]土曲霉菌丝形态及组蛋白修饰对洛伐他汀合成的影响[D]. 廖国侠. 深圳大学, 2020(10)
  • [4]工业丝状真菌土曲霉合成生物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J]. 黄雪年,唐慎,吕雪峰. 合成生物学, 2020(02)
  • [5]糙皮侧耳产洛伐他汀发酵培养基的优化[J]. 殷朝敏,范秀芝,刘纯友,陈浙娅,马昆,史德芳,程薇,高虹. 核农学报, 2020(01)
  • [6]泰国红树内生真菌Aspergillus terreus xy03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D]. 张娜. 暨南大学, 2019(12)
  • [7]1株产生洛伐他汀杂色曲霉的筛选、鉴定和发酵优化条件[J]. 许楚旋,王嘉琦,蒋冬花. 生物技术通报, 2018(11)
  • [8]基于甲醇/乙醇底物的洛伐他汀及莫纳可林J异源生物合成[D]. 刘一奇. 华东理工大学, 2018(08)
  • [9]RNA干扰分解代谢阻遏物CreA对土曲霉产洛伐他汀的研究[D]. 刘思远. 深圳大学, 2017(07)
  • [10]冠突散囊菌发酵产洛伐他汀及对甜菊糖的生物转化研究[D]. 赵文文.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土曲霉生产洛伐他汀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