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面景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下污水厂,水生态文明,景观设计,海绵城市
地面景观论文文献综述
候闪闪[1](2019)在《基于水生态理念的地下污水厂地面景观设计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城市的无序扩张使我国面临着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在众多问题之中,水生态问题成为最为重要和急需治理的。而污水处理厂作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是解决水污染问题和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基本举措之一,也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设施。污水处理厂作为市政基础设施,其自身的特殊功能也会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给周围环境和土地价值带来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节省土地资源、噪声污染小、与周围景观相协调的地下污水处理厂近些年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因此,将地下污水处理厂地面进行新型景观化设计也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目前,国内外关于地下污水厂的理论论述有很多,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关于地下污水处理厂的建造方法、污水处理工艺及先进设备等方面;虽然关于其地上景观环境设计的作品和工程实践有很多,但具体设计策略和理论研究却很少。本文通过文献搜集、实例论证、多学科融合等方法,基于水生态的设计理念,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城市地下污水处理厂地面景观环境营造进行剖析;并且系统的总结相关设计理论和方法,以期为我国地下污水处理厂地上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从景观规划设计的角度分析如何将地下污水处理厂建设成城市居民可以接受和参与的市政基础设施;通过运用再生水回用技术、人工湿地营建、海绵城市理念等方法将其地面进行景观设计,把地下污水处理厂地上部分建设成为具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及公众亲和性的城市公共绿地,并能有效地节约城市水资源和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功能多样化的城市开放空间,增加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宋文新,潘洪垚,金仁云,任娇蓉[2](2019)在《变电站地面景观建筑防震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变电站地面景观建筑防震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抗震要求,提出基于变电站地面建筑防震设计方法。将剪力墙与框架结构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分析框架剪力墙建筑结构的优缺点,给出变电站地面建筑防震设计原理和防震控制指标,根据各项指标分析框架剪力墙在防震设计中的要点,以达到变电站地面景观建筑的刚度要求,实现防震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基于变电站地面建筑防震设计方法可有效提高整个结构的抗震能力,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开销。(本文来源于《华南地震》期刊2019年01期)
吴帆[3](2018)在《展现城市人文特色的地铁地面景观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城市的人文特色受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导致文化趋同的现象产生,城市景观的设计千遍一律,城市的地铁地面景观也像同一模版刻出来一样,城市的独特个性魅力逐渐消失,因此,保护与延续城市的人文特色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形式,在城市中的建设发展迅速,其对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及发展区域经济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铁地面景观作为地铁地上空间的一部分,不单是轨道交通的枢纽,也是整个城市景观的核心与焦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对于地铁的需求不在只限于基本的交通乘坐,地铁站的空间也不再作为单纯的换乘“节点”,而是向功能复杂、值得被探访的城市空间发展,地铁地面景观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在满足人们换乘、休憩的同时传播城市文化特色。本文以城市人文特色及城市地铁地面景观为研究对象,对城市地铁地面景观设计中,如何展现城市魅力、延续城市人文展开研究,运用了理论研究、实践调研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地铁地面景观的构成、规划限定与制约、对城市的作用及分类特征,对武汉市地铁地面景观进行实地调研并分析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国内外展现城市人文特色的地铁地面景观优秀案例的分析,归纳出城市人文特色在地铁地面景观中的体现方式及特征。从而得出笔者对展现城市人文特色的地铁地面景观设计的新思路,即协调城规与景观的关系、重视城市人文的发展、注重景观元素的表达及坚持创新的设计理念的四个大方向。最后,通过设计实践——武汉市地铁3号线体育中心站地铁地面景观设计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述。在轨道交通发展日益迅猛的当下,本论文旨在为未来城市地铁地面景观的设计提供启示与借鉴,并强调展现城市人文特色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8-05-01)
张磊[4](2017)在《居住区地面景观式停车位探析——以无锡栖庭、东方天郡花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的数量爆发式地增长,业主对居住区车位的数量与品质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从各景观元素的角度出发,从地面停车位角度来切入,营造景观式停车位,提升居住区的整体景观效果和绿地率指标。(本文来源于《园林》期刊2017年11期)
张剑飞,李晶晶[5](2017)在《景观基础设施的绿色实践——以地铁洋湖垸换乘站地面景观工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景观基础设施作为一种跨学科的交叉学术探讨,在应对当下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人地关系、环境问题和雨洪管理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探索意义。文章以湘江新区洋湖垸地铁换乘站地面景观工程为例,在解决项目自身复杂的交通组织和城市共享空间的基础上,探索了景观基础设施的绿色实践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7年10期)
孙立刚[6](2017)在《略论市政园林地面景观石材的分类和铺装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材的物化特征鲜明,同时在艺术景观的堆砌运用中也表现出了更多的特质。在市政工程的园林建设中,地面景观构成有很多都离不开石材铺装。本文将首先讨论在园林景观应用中地面铺装石材的分类,并详细探讨了地面景观石材的铺装工艺,供他人参考。(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7年21期)
崔潇[7](2017)在《浅谈地下设施覆土景观的设计思路——以沈阳市五爱地下停车库地面景观工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越来越多,地下空间之上的覆土景观也会随着被重视起来,且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扩大化,合理、规范、长远性地设计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与地面景观的竖向关系,提升地下设施之上的覆土景观效果,将成为促进地下空间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以地下公共空间的地面景观为研究对象,以沈阳市沈河区五爱地下停车库地面景观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方法为典型案例,探讨地下公共空间与其地面覆土景观的竖向融合及景观优化提升,以期为今后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程提供借鉴与帮助。(本文来源于《设计》期刊2017年09期)
黄祖健[8](2016)在《地面景观湿地 地下污水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方日报讯 (/黄祖健)作为猎德污水处理系统叁座净水厂之一的大观净水厂项目,于近日在广州市环保局网站进行了环评受理公示。根据公示文件,净水厂设计总处理规模为40万立方米/天,总投资超过12亿元,拟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处理规模为20万立方米/天,二(本文来源于《南方日报》期刊2016-07-06)
徐云开,成乔明[9](2016)在《南京市地下空间外围的地面景观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地下空间是城市新型交通环境枢纽,通过对南京地下空间外围地面景观的调查研究,从南京城市的现状、景观特点、景观构成、以及设计原则等方面对南京地下景观外围的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并且做出了合理的方案规划。(本文来源于《智能城市》期刊2016年06期)
王利利,汪赛群[10](2016)在《小学校园地面景观设计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校园地面景观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总结了当前校园景观设计的现状,阐述了现代小学校园地面景观融入"叁大共生理念"的关键问题.力求构建一个解决校园用地局限高效利用地面空间的新理念和新途径,打破传统校园景观设计模式,归纳出了"叁大互动理念"在地面景观设计中的理论体系.本研究对于推进当前城市环境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应用意义.(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地面景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变电站地面景观建筑防震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抗震要求,提出基于变电站地面建筑防震设计方法。将剪力墙与框架结构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分析框架剪力墙建筑结构的优缺点,给出变电站地面建筑防震设计原理和防震控制指标,根据各项指标分析框架剪力墙在防震设计中的要点,以达到变电站地面景观建筑的刚度要求,实现防震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基于变电站地面建筑防震设计方法可有效提高整个结构的抗震能力,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开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面景观论文参考文献
[1].候闪闪.基于水生态理念的地下污水厂地面景观设计策略研究[D].郑州大学.2019
[2].宋文新,潘洪垚,金仁云,任娇蓉.变电站地面景观建筑防震设计[J].华南地震.2019
[3].吴帆.展现城市人文特色的地铁地面景观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
[4].张磊.居住区地面景观式停车位探析——以无锡栖庭、东方天郡花园为例[J].园林.2017
[5].张剑飞,李晶晶.景观基础设施的绿色实践——以地铁洋湖垸换乘站地面景观工程为例[J].中外建筑.2017
[6].孙立刚.略论市政园林地面景观石材的分类和铺装工艺[J].低碳世界.2017
[7].崔潇.浅谈地下设施覆土景观的设计思路——以沈阳市五爱地下停车库地面景观工程为例[J].设计.2017
[8].黄祖健.地面景观湿地地下污水处理[N].南方日报.2016
[9].徐云开,成乔明.南京市地下空间外围的地面景观设计研究[J].智能城市.2016
[10].王利利,汪赛群.小学校园地面景观设计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