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州第二中学赵艳霞
诗歌是一种凝练的艺术,往往是寥寥数字之间却包含了作者无尽的情感和意蕴,而诗歌的这个特点,也增加了学生对诗歌的鉴赏难度,特别是高一的学生。针对这个特点,我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必修一和必修二共出现了三首诗歌作品:《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文本中的诗歌篇目为落脚点,每学一首诗歌,都根据这首诗歌的特点补充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记下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有了相关的知识做储备,这样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必然会有相应的答题模式和答题方法去应对。在掌握了方法的基础上,再补充几首相关类型的诗歌进行赏析,然后给几首简单的诗歌进行鉴赏。
例如,在讲《沁园春•长沙》时,作者在上阕中运用了很典型的景物描写,这是本文的一个学习重点,所以我补充了“诗歌鉴赏中作者是怎样写景的?”相关答题模式:1.修辞。2.①景物的远近高低②动静结合③景物的色彩④选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⑤炼字(动词、形容词)。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补充《夜上受降城闻笛》和苏轼的《鹧鸪天》,《夜》中“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中“沙似雪”“月如霜”是对第一条的具体体现,《鹧》是对第二条的具体体现。最后出示魏夫人的《菩萨蛮》让学生从写景方法的角度进行鉴赏:“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本诗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分析出写景的角度:远景和近景相结合,动景和近景相结合。
必修二中出现了两首咏史怀古诗,在讲授课文的同时,给学生补充咏史怀古诗的相关知识,简单来说其结构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在理解时应注意一个对接点(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等典故与作者的际遇的对接点),三条线索:怀人伤己(对比失落型和同病相怜型),怀古伤今(古盛今衰型和物是人非型),理性反思。这些知识点出现在学案后的知识链接中,这样,即便是刚刚接触到这类诗歌的高一学生也不会再感到陌生。在理解怀古诗的结构时,“抒己志”是目的,前三者是手段,所以又涉及到“结合诗词内容分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问题,再把这种题目的答题模式将给学生: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通过描写……),(揭露了……)表达了……,抒发了……的感情。如:
南柯子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试分析下阕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本诗通过描写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并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
一直以来,诗歌鉴赏都是学生做题的难点,一看到诗歌鉴赏题心里就发怵,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的探索,能让学生从高一起就积累相关的答题方法和模式,有了知识做储备,学生能不再害怕这种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