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外交论文-楚树龙,张舒波

美国对华外交论文-楚树龙,张舒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美国对华外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对华外交,中美关系,特朗普政府

美国对华外交论文文献综述

楚树龙,张舒波[1](2019)在《美国对华外交趋向及中美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对华外交主要取决于美国的国家战略、意识形态及美国内政外交形势。美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以及国家利益、国家战略长期较少变化,但在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外交对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安全战略的关注与以往美国政府有些重要的不同。特朗普本人更重视经济,总的执政重点是"让美国再次伟大""美国第一"。(本文来源于《东亚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2](2019)在《论中美经贸斗争的必然性与长期趋势——基于美国外交政策和对华战略演变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8年3月下旬发布对华301调查报告以来,美国对中国掀起了疾风骤雨式的经贸进攻,不仅导致特朗普政府上任后两国元首互访和经贸团队互动创造的良好氛围荡然无存,而且与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在对华经贸问题上的合作与克制态度大相径庭,中美经贸关系进入前所未有的紧张期和危险期,连带中美整体关系滑向破裂的边缘。这种情况近叁十年所未曾有,给人们带来了思想上的迷茫和混乱。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突然"变脸"主要源于特朗普不循常理、随心所欲的个性,是特朗普政治和外交上不成熟的表现,等到特朗普下台,局势会自然好转起来。这种观点没有认识(本文来源于《中美经贸关系面临的新挑战与应对策略(课题研究报告)》期刊2019-12-01)

韦红,卫季[3](2019)在《美国对印尼的民间外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美国形象,维护美国在印尼的政治、安全、经济利益,美国积极开展对印尼民间外交,推动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美国对印尼民间外交涉及政治、教育、文化、科技、宗教和社会发展等诸多领域。美国对印尼民间外交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叁大特点:一是政府主导,各类民间团体积极参与和实施;二是坚持本土化导向和双向交流;叁是受众广泛,精英与草根同时覆盖。美国对印尼民间外交在改善国家形象方面受制于美国具体的对外政策。不过,它对于输出美国的思想文化和价值理念、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好感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促进与印尼的"民心相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南洋问题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周雨桦[4](2019)在《非政府组织在美国对华公共外交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的非政府组织是其对外公共外交的一大重要方式之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升了美国在他国的知名度和认同感,同时,也传播了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这对于中国发展本土组织、培养本土组织"走出去",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管理观察》期刊2019年23期)

陆玺砚[5](2019)在《公共外交视角下美日驻华大使馆对华传播特点与启示——以美国和日本驻华大使馆微信公众平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的互动性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新媒体逐渐成为公共外交传播的重要渠道,其中,微信公众平台关联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个圈层,其发展深刻改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与体验,更引发各国驻华大使馆纷纷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对华传播。美国、日本驻华大使馆的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信息的数量、频率与传播技巧等远超其他国家的驻华大使馆。本文对美日两国驻华大使馆微信公众平台在一个自然月内发布的信息内容进行对比,总结其在栏目设置、推文习性、内容发布等方面的异同和特点,分析其对中国开展公共外交传播的一些启示。(本文来源于《秘书》期刊2019年04期)

肖文超[6](2018)在《从协调到胁迫:苏伊士运河基地危机中的美国对英外交政策及其影响(1952—1954)》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初期,由于英国对中东地缘政治秩序的影响已经呈现衰退之势,引起了苏联和美国对中东事务的高度觊觎。为了主控中东、遏制苏联和实现全球战略,美国力图取代英国在中东的位置。1952年苏伊士运河基地危机的爆发为美国插手中东事务提供了新机会。为了迫使英国撤军苏伊士运河基地,美国的调停政策经历了由协调到胁迫的转变,最终迫使英国和埃及于1954年达成了《苏伊士运河基地协定》。《苏伊士运河基地协定》的缔结,不但深刻地暴露了英美两国在中东地区战略利益上的矛盾与分歧,而且对未来英美关系和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走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军事历史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徐振伟,左锦涛[7](2019)在《冷战中后期美国对苏联的粮食外交与美苏博弈》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期间美苏的粮食贸易始于1963年,1972年美苏签订贸易协定,此后的粮食贸易成为两国外交斗争的新战场。美国对苏联的粮食战略相继与人权议题、石油议题和阿富汗议题相互挂钩。尽管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但苏联日益依赖粮食进口的供应以及过于依赖能源出口的经济模式,使得苏联到20世纪80年代陷入严重的缺粮困境之中,进而在两极对峙中渐落下风,直至最后解体。(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期刊2019年02期)

陈慈航[8](2019)在《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对华政策转向——基于强制外交与威慑理论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实施以来,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对华政策经历了从强制外交到威慑的转向,奥巴马执政初期和中期通过强制外交政策逼迫中国"澄清"南海主张及其法理依据,要求中国停止在南海的维权行动,并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快"南海行为准则"的制定进程。从奥巴马执政后期开始,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对华政策逐步由注重强制外交转向更具被动防御性的威慑,以慑止中国主导南海的进一步行动为主要目标。美国的政策转向受到中美南海战略动机不对称因素的深刻影响,也与美国实施强制外交的策略性失误密切相关。基于强制外交转向威慑政策的路径分析可以大体判断,延续在南海对华威慑政策是特朗普政府最为现实的选择,通过对其政策目标的重设和威慑强度的调整,美国将在相当程度上为其中长期政策走势奠定基调。(本文来源于《当代亚太》期刊2019年03期)

王慧英[9](2019)在《思想战与布什时期美国对伊斯兰世界的公共外交》一文中研究指出"9·11事件"后,反恐战成为美国布什政府国家安全与外交战略的核心。由于认定反恐战不仅是一场武器的战争,也是一场思想的战争,为取得反恐战的最终胜利,布什政府对伊斯兰世界进行"思想战",力图通过实施"有效民主"促进西方民主价值观,清除恐怖主义生存的思想土壤。为此而对伊斯兰国家开展的公共外交,以穆斯林青年为主要对象,综合运用教育与文化交流计划、国际信息计划、国际广播计划,乃至对外援助中的公共外交活动等多种形式,消除不利于美国的信息,传播美国的价值观。(本文来源于《岭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于淼[10](2019)在《“9·11”事件后美国对阿拉伯国家的媒体外交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和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公民的政治参与度空前提高;在当今融媒体的大环境下,国内外舆论对一国政府的外交事务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此情况下,传统外交手段的局限性就日益凸显出来。媒体外交作为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关系和一国政府的外交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美国是世界上利用大众传媒工具开展外交活动实践的最早的国家,早在二战期间,为对抗法西斯的宣传,激发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士气,美国政府成立了“美国之音”电台(VOA),对外报道战争局势,打击、瓦解敌军,鼓舞盟军气势;冷战时期,美国政府对媒体工具的运用手段逐渐成熟,报纸和电台成为美国对抗苏联对外宣传的有效工具。冷战结束后,公共外交和媒体外交在美国外交事务中一度处于边缘地位,出于财政原因,美国政府也几度削减了对媒体外交的经费支出。“9 · 11”事件爆发后,美国政府意识到了改善美阿关系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并研究阿拉伯民众对美国的态度,此时,传统外交手段已无力应对阿拉伯世界的舆论,媒体外交便提上了美国政府的议事日程。在“9 ·11”事件爆发后不到20年的时间内,美国政府加大了对阿拉伯国家的媒体外交投入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与经验。本文的选题是“9 · 11”事件后美国对阿拉伯国家的媒体外交评析,旨在通过对萨瓦电台、自由电视台开展案例分析,研究美国对阿开展媒体外交的具体实践、效果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开展对阿交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将对本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做出阐明,并重点对国内外学者的已有研究成果做出综述,其中,西方学者擅长在该领域做数据统计和定量分析,为本文的效果评析提供了诸多有力支撑。论文第一章梳理了美国对阿开展媒体外交的概况,重点分析美国“9 · 11”事件的背景下加大媒体外交投入的原因和动机,并对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机构设置做出阐述分析。第二章将采用案例分析法,对美国政府的叁大媒体外交工具——萨瓦电台、自由电视台和《嗨》阿拉伯语杂志进行研究与论述,研究的重点在于叁者的成立背景、运营模式和内容分析。第叁章采用定量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萨瓦电台和自由电视台的收听、收视情况作出深度剖析,二者在阿拉伯世界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中暂得一席之地,但其在阿拉伯民众中的影响力仍远不及与阿拉伯本地媒体,且并没有实现“改善美国形象,赢得阿拉伯人心灵”的媒体外交目标;同时,本章还将从政策、实践和外界叁个层面分析美国媒体外交效果不佳的原因;本章最后将对我国政府开展对阿媒体外交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结语部分对本文研究做出总结,指出美国在对阿开展媒体外交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在政策法律、机构设置和资源整合等方面都取得了进步,值得我国政府借鉴,但美国政府没有认识到国家政策对媒体外交效果的影响,导致美国开办的《嗨》阿拉伯语杂志停刊,自由电视台和萨瓦电台可信度受损,从而根本性地影响了媒体外交效果。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数据分析法,以案例分析为重点,从媒体工具的分析切入,来探讨美国媒体外交的运作状态;并通过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将美国媒体外交的效果予以量化,进而做出效果评析和原因剖析。数据分析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具体表现在对美国在阿拉伯国家开办的“萨瓦电台”和“自由电视台”进行收听、收视情况分析,并围绕二者开展民意调查和焦点小组访谈,在此基础上对搜集到的数据和反馈进行分析,从而评估美国开展媒体外交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3)

美国对华外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2018年3月下旬发布对华301调查报告以来,美国对中国掀起了疾风骤雨式的经贸进攻,不仅导致特朗普政府上任后两国元首互访和经贸团队互动创造的良好氛围荡然无存,而且与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在对华经贸问题上的合作与克制态度大相径庭,中美经贸关系进入前所未有的紧张期和危险期,连带中美整体关系滑向破裂的边缘。这种情况近叁十年所未曾有,给人们带来了思想上的迷茫和混乱。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突然"变脸"主要源于特朗普不循常理、随心所欲的个性,是特朗普政治和外交上不成熟的表现,等到特朗普下台,局势会自然好转起来。这种观点没有认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美国对华外交论文参考文献

[1].楚树龙,张舒波.美国对华外交趋向及中美关系[J].东亚评论.2019

[2]..论中美经贸斗争的必然性与长期趋势——基于美国外交政策和对华战略演变的视角[C].中美经贸关系面临的新挑战与应对策略(课题研究报告).2019

[3].韦红,卫季.美国对印尼的民间外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南洋问题研究.2019

[4].周雨桦.非政府组织在美国对华公共外交中的作用[J].管理观察.2019

[5].陆玺砚.公共外交视角下美日驻华大使馆对华传播特点与启示——以美国和日本驻华大使馆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秘书.2019

[6].肖文超.从协调到胁迫:苏伊士运河基地危机中的美国对英外交政策及其影响(1952—1954)[J].军事历史研究.2018

[7].徐振伟,左锦涛.冷战中后期美国对苏联的粮食外交与美苏博弈[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9

[8].陈慈航.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对华政策转向——基于强制外交与威慑理论的考察[J].当代亚太.2019

[9].王慧英.思想战与布什时期美国对伊斯兰世界的公共外交[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

[10].于淼.“9·11”事件后美国对阿拉伯国家的媒体外交评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标签:;  ;  ;  

美国对华外交论文-楚树龙,张舒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