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纵横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专业素养,纵横向,教学
纵横向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立[1](2019)在《基于专业素养培养中职课堂实施纵横向教学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为教学目标,适应就业岗位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改变传统单一课程教学模式造成的学生学习目标感模糊、对就业岗位认识不足等问题,实施纵横向教学。以纵横向教学内容为主线,对课前、课中和课后实施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实践证明,纵横向教学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融合和应用,使学生重视专业各科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养成。(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48期)
梁艺潇,李以农,余颖弘,郑玲[2](2019)在《基于神经网络逆系统的智能汽车纵横向解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汽车纵横向运动中的耦合现象,以四轮驱动、前轮转向的智能汽车为研究对象,建立汽车纵横向动力学模型并通过Interactor算法对模型的可逆性进行分析.在已有的传统伪线性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根据智能汽车的特点,建立了可对接智能汽车上层规划模块的伪线性系统.为了实现汽车纵横向运动之间的解耦,采用基于神经网络逆系统的解耦控制策略,构造神经网络并对其进行训练,并将神经网络逆系统与内模控制器组成闭环控制回路,对纵向速度和横摆角速度进行内模反馈调节,进一步提升控制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神经网络逆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实现良好的解耦特性,且相比于其他的控制方法,在各种输入条件下,都能实现对于期望速度和期望横摆角速度良好的跟踪性能,同时,质心侧偏角始终被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这有利于智能汽车路径跟踪的精确性和行驶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李仕根[3](2019)在《双主梁组合钢板梁桥纵横向设计与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钢混组合结构桥梁设计理论与工程实践的发展,钢混组合结构桥梁在我国桥梁工程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双主梁组合钢板梁桥具有结构受力明确、造型美观、钢材指标低、施工快等综合优势,逐渐在桥梁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实际桥梁工程项目为背景,结合相关规范,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对双主梁组合钢板连续梁桥纵向主梁和大横梁进行了设计与计算,提出了双主梁组合梁桥的纵向主梁和横向大横梁的设计与计算要点,可为组合钢板梁桥的设计计算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期刊2019年08期)
蔡烁纯[4](2019)在《我国30个省市绿色增长指数实证研究——基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采纳新的无量纲化公式的基础上,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自然资产、生活质量、政策支持五个方面构建了2008—2016年我国省域绿色增长指数模型,并对各省份各年度的绿色增长指数进行排名。结果显示:社会经济、生活质量、生态环境这叁个要素层指标对绿色增长指数的贡献较大。同时,各省份(直辖市)绿色增长指数呈现增长态势,且我国的绿色增长情况呈现阶层化现象,在此,将我国30个省份(直辖市)分成叁个阶层,结果发现,我国30个省份在2008—2016年间几乎未改变其所属阶层。(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汪若尘,魏振东,叶青,蔡英凤,陈龙[5](2019)在《视觉预瞄式智能车辆纵横向协同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智能车辆路径跟踪控制的高度非线性及纵横向运动控制的耦合性问题,结合视觉预瞄模型及模型预测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预瞄式MPC路径跟踪控制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对非线性预测模型进行局部线性化,将MPC最优化求解问题转化为二次规划问题。在每个控制时域内将纵向车速及预瞄距离视为已知,运用指数模型对纵向车速进行描述,并结合道路曲率及实际车速设计了预瞄距离发生器。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MPC跟踪控制方法,本文中提出的预瞄式MPC控制方法在不同车速下均能减小跟踪过程中的横向偏差和方向偏差,提高了跟踪精度,且此提升效果在高速状态下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唐益,杜敏[6](2019)在《首创纵横向生态补偿模式 让生态保护区不再“委屈”》一文中研究指出夏季的中山五桂山生态保护区生机盎然,林地郁郁葱葱,这里是全市的“绿肺”。自2015年以来,这片土地悄悄发生着一些变化——护林员人数增加了一倍,毁林行为减少、森林资源质量稳步提升。这些变化,源于我市在全省首创的“统筹性”生态补偿模式。从2015年(本文来源于《中山日报》期刊2019-07-22)
赵澄东[7](2019)在《自主轮式移动机器人纵横向目标路径规划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自主轮式移动机器人纵横两个方向路径进行规划,能够解决机器人单向路径规划弊端,提高执行搜索任务效率。对移动机器人纵横向目标路径的规划,需要对移动机器人基本行为进行融合,获取纵横向移动行为权值,完成机器人目标路径规划。传统方法将该问题转换为曲线有限个点生成位置优化问题,对问题进行求解,但忽略了对移动行为权值的获取,导致规划精度偏低。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自主轮式移动机器人纵横向目标路径规划方法。构建自主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模型和障碍物拓展模型,利用二维笛卡尔栅格描述当前机器人所处环境,对移动机器人纵横向目标路径规划过程中的基本行为进行融合,依据传感器采集的实时环境信息获取移动行为的权值。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快速解决障碍物环境下自主轮式移动机器人横纵两个方向目标路径规划问题,且有效缩短了目标路径规划时间。(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6期)
魏振东[8](2019)在《基于纵横向协调控制的智能车辆路径跟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车辆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是集众多高新技术于一身的新兴智能体,其中,路径跟踪控制是研究智能车辆无人驾驶的基本问题。由于车辆在运动过程中,其纵横向系统具有高度的非线性且相互之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设计稳定、有效的路径跟踪控制系统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分层控制思想,设计了纵横向协调控制的智能车辆路径跟踪系统,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在分析车辆路径跟踪过程中的受力以及运动状态的基础上,建立了整车7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及非线性轮胎模型。考虑到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纵向运动控制的影响,基于分块建模思想建立了包括发动机、液力变矩器、自动变速器、以及主减速器等在内的纵向动力传动系统模型。并分析了车辆纵向动力传动特性以及稳态转向特性,为下文分层式路径跟踪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模型基础。其次,基于线性解耦的车辆路径跟踪模型,设计了分层控制系统的上层最优控制器,以跟踪过程中的跟踪性能和行驶性能为指标建立目标函数,通过自适应地调节加权矩阵与纵向车速之间的关系,实时规划出当前时刻的最优车速以及最优前轮转角。在假设下层控制器能稳定跟踪上层最优控制器输出的情况下,仿真验证了理想状态下变速跟踪与定速跟踪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然后,基于模糊PD控制理论设计了下层车速跟踪控制器,通过模糊规则自适应地调节PD控制器的控制参数以满足不同初始车速下的车速跟踪。另外,针对模型非线性部分对控制精度造成的影响,设计了横向补偿控制器实时补偿前轮转角。并以纵向车速为耦合点设计了纵横向协调控制策略,在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环境下验证了控制算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最后,为了进一步验证纵横向协调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实时性,在实验室NI仿真测试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将车辆动力学模型通过编译下载至HCU实时仿真机,基于D2P原理将分层式路径跟踪控制算法下载至ECU,并在虚拟的双移线路径下进行了仿真试验。硬件在环试验表明本文设计的纵横向路径跟踪控制算法能在真实的电子元件中运行,实时性和有效性均满足要求。(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6-01)
叶一凡[9](2019)在《智能汽车纵横向主动避撞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智能化的发展为当前汽车产业所面临的交通安全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并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主动避撞技术通过主动改变车辆运动状态来避免或减缓碰撞伤害,是汽车智能化的代表技术之一。其中纵向主动避撞控制已在市场初步推广,并在减少碰撞事故上产生了显着效果。然而从避撞方式上考虑,车辆在高速、低附着、低重迭率等条件下,横向转向的方式可避免更多的碰撞事故,因此从进一步提升车辆安全性的角度考虑,对汽车纵横向主动避撞控制策略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自动驾驶电动汽车测试与评价技术”(项目编号:2018YFB0105103)和校企合作项目“ADAS仿真平台开发和场景验证”。围绕智能汽车纵横向主动避撞控制方法开展研究,对碰撞危险评估,避撞模式决策,纵向主动避撞控制和横向主动避撞控制进行分析设计,并基于自动化仿真软件和硬件在环平台,采用基于场景的测试评价方法对控制策略进行了测试验证。主要内容如下:(1)碰撞危险评估和避撞模式决策方法设计针对存在潜在碰撞危险的场景下主车和目标车的运动特点,分别基于运动学模型设计了主车和目标车的轨迹预测方法。在此基础上,从可能引发碰撞危险的角度,分析了主车与其行驶区域内车辆的碰撞危险,将能够反应驾驶员危险感知特性的TTC/ETTC混合型指标作为主要评估依据。同时针对横向避撞过程中的安全性,结合基于一元五次多项式的规划方法,采用通过数值算法计算得到的最晚转向点作为评断依据,采用TTC-1评估目标横向区域是否存在足够的纵向空间。最后,将根据对制动过程分析得到的最晚制动点,结合TTC/ETTC指标作为决策依据,从驾驶员特性和避撞安全性的角度,设计了纵横向主动避撞控制的避撞模式决策逻辑。(2)纵向主动避撞控制策略研究针对纵向主动避撞控制的需要,设计了以纵向加速度为接口的纵向主动避撞控制方法。采用驱动/制动联合控制方案,以车辆怠速滑行曲线作为切换基础和误差补偿方法。同时针对驱动和制动系统特性,分别设计了PD和PI型反馈控制器以提高系统稳定性。采用了由i Booster和ESP组成的主动机构,设计了前馈加反馈的主动增压控制方法。通过搭建的快速原型控制器对其增压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与纵向动力学控制方法结合,对加速度跟踪效果进行了验证。同时针对纵向主动避撞控制日益增加的测试场景,从Euro NCAP测试标准出发,分析了场景特征,采用逻辑场景和具体场景的层次结构,搭建了针对纵向主动避撞的多场景自动仿真测试平台。(3)横向主动避撞控制策略研究针对横向主动避撞控制中对路径跟踪准确性和车辆稳定性的需求,建立了以前轮转角和四轮制动力为输入的简化四轮车辆横向动力学模型。并结合近似线性化和误差反馈校正方法,设计了基于线性时变车辆模型的车辆横向模型预测控制器。借助于模型预测控制器结构,设计了综合考虑横向控制精度和执行机构动态特性的目标函数,由后轮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组成的车辆稳定性约束和由道路边界组成的安全性约束条件。在典型工况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保证稳定性的同时,该控制器相较于经典的最优预瞄控制器具有更高的跟踪精度。(4)纵横向主动避撞控制的系统测试和验证基于搭建的主动制动系统原型控制器系统,结合d SPACE的软硬件工具搭建了制动系统在环的多场景实时自动测试平台。针对Euro NCAP测试标准进行了纵向主动避撞的实时测试,结果显示TTC/ETTC混合型时间指标具有更好的适应性,主动制动机构工作准确,稳定。同时横向的实时测试结果显示,本文所采用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案,实时效果较好,主动制动机构能够满足控制器的制动需求。最后,针对纵横向避撞的特征工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本文所设计的智能汽车纵横向主动避撞控制系统能够准确地完成碰撞危险的评估、决策以及避撞过程的控制,具备进一步降低碰撞事故发生频率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郑万腾,李雨蒙[10](2019)在《基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Kernel密度估计的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为了有效评判图书情报类20种核心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以期为主办单位正确认识期刊学术交流、渗透和利用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优化办刊模式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和意见参考。[方法/过程]笔者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Kernel密度估计对图书情报类20种核心期刊2005-2016年学术影响力进行测算和动态演化的深度刻画。[结果/结论]研究发现:a.2005-2016年20种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呈现W型上探下潜波动上升演化的状态,波动振幅较显着;b.不同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呈现阶梯型层级分布格局,层级间差异显着,层内差异较少,整体上图书馆类期刊学术影响力要优于情报类期刊;c.2005-2016年图书情报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高斯Kernel密度分布曲线呈现迂回运动状态,2011年是分割点,在此之前,不同期刊学术影响力稳步上升且差距逐渐缩小,而在此之后,不同期刊学术影响力不断下滑变且两级分化严重。(本文来源于《情报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纵横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汽车纵横向运动中的耦合现象,以四轮驱动、前轮转向的智能汽车为研究对象,建立汽车纵横向动力学模型并通过Interactor算法对模型的可逆性进行分析.在已有的传统伪线性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根据智能汽车的特点,建立了可对接智能汽车上层规划模块的伪线性系统.为了实现汽车纵横向运动之间的解耦,采用基于神经网络逆系统的解耦控制策略,构造神经网络并对其进行训练,并将神经网络逆系统与内模控制器组成闭环控制回路,对纵向速度和横摆角速度进行内模反馈调节,进一步提升控制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神经网络逆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实现良好的解耦特性,且相比于其他的控制方法,在各种输入条件下,都能实现对于期望速度和期望横摆角速度良好的跟踪性能,同时,质心侧偏角始终被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这有利于智能汽车路径跟踪的精确性和行驶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纵横向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晓立.基于专业素养培养中职课堂实施纵横向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
[2].梁艺潇,李以农,余颖弘,郑玲.基于神经网络逆系统的智能汽车纵横向解耦控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李仕根.双主梁组合钢板梁桥纵横向设计与计算研究[J].工程建设.2019
[4].蔡烁纯.我国30个省市绿色增长指数实证研究——基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汪若尘,魏振东,叶青,蔡英凤,陈龙.视觉预瞄式智能车辆纵横向协同控制研究[J].汽车工程.2019
[6].唐益,杜敏.首创纵横向生态补偿模式让生态保护区不再“委屈”[N].中山日报.2019
[7].赵澄东.自主轮式移动机器人纵横向目标路径规划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9
[8].魏振东.基于纵横向协调控制的智能车辆路径跟踪研究[D].江苏大学.2019
[9].叶一凡.智能汽车纵横向主动避撞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9
[10].郑万腾,李雨蒙.基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Kernel密度估计的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研究[J].情报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