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健康促进论文-杨劼,田少华,邹建国,吴桂宇,冯振海

工作场所健康促进论文-杨劼,田少华,邹建国,吴桂宇,冯振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工作场所健康促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健康促进,工作场所,工作模式,铁路企业

工作场所健康促进论文文献综述

杨劼,田少华,邹建国,吴桂宇,冯振海[1](2019)在《铁路企业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企业工作场所健康促进的工作方法与模式,运用健康促进的理论与方法,以某铁路企业为实例,搭建企业工作场所健康促进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和实现路径。围绕"快乐工作,健康生活"主题,坚持大众生态健康理念,将职工健康问题放在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大环境中考虑,构建了企业6个层次的健康促进管理工作网络和12项工作制度,建立了推进工作场所健康促进的长效工作机制。通过实践,提出政府主导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有效有力的管理体制和分层级健康促进工作网络,健全以系列制度为内容的长效工作机制,是推进企业工作场所健康促进常态化的良好工作模式。(本文来源于《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期刊2019年01期)

夏猛,李广益,李宁,任军,孔凡玲[2](2018)在《淄博地区中小企业工作场所健康促进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淄博地区职业病疾病谱及发病情况为背景,对部分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卫生及健康需求等进行调查,对某小型化工企业实施完善的工作场所健康促进(WHP)干预措施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共报告职业病2 120例,有9大类28个病种,尘肺病1 676例(79.1%);劳动者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膳食平衡等相关服务和健康知识需求较高;试点单位实施干预后,劳动合同签订率、参加工伤保险率、职业健康检查率分别达到100%,建立了规范的工作场所WHP管理机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限值要求,未检出职业病或职业禁忌证。本研究探索出的WHP模式,可以改善中小企业作业人员劳动条件、改变职工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健康危险因素、降低病伤,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地域特色,针对性及可操作性强。(本文来源于《中国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娜荷芽,蒋莹,张代均,纪颖,王燕玲[3](2017)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估5类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5类、9个工作场所健康促进工作的效率。方法采取典型抽样,抽取5类、9个工作场所,并通过机构问卷、访谈和现场查阅文件的方法收集健康资源、健康制度和近1年无因病缺勤员工比例等数据,采用以投入为导向的SBM模型,分析工作场所健康促进工作效率。结果 9个工作场所的综合效率均数为0.644,其中规模效率均数为0.834,纯技术效率均数仅为0.772。其中,综合效率有效的工作场所仅有2个,纯技术效率有效的有3个,规模效率有效的有2个;有7个工作场所在健康资源和健康制度两方面均存在投入冗余。结论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效率普遍不足。纯技术效率低下是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效率不足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教育》期刊2017年11期)

柴玲,童莺歌,陈佳佳,杨磊[4](2018)在《慢性病员工工作场所健康促进和锻炼行为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病员工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有着易组织、防控目的明确、预期效果明显等优势,在当前政府行动的积极背景下,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我国员工罹患慢性病状况及工作场所健康促进的意义,慢性病人群锻炼概况及锻炼行为机制,并总结了工作场所慢性病员工锻炼促进的研究进展。建议后续研究可围绕慢性病员工锻炼行为的机制及我国工作场所如何恰当有效地开展实施"慢性病员工锻炼促进"项目而展开。(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李广益,夏猛,侯学文,王敏,李宁[5](2015)在《某小型化工企业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某小型化工企业工作场所健康促进(WHP)的效果。[方法]2010—2014年对某小型化工企业实施工作环境改善、培训教育和健康服务等适合公司管理模式的WHP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分别对202、130名工人进行调查,评价干预前后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员工知识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结果]干预前调查收集有效问卷195份(96.5%),干预后调查收集有效问卷130份(100.0%)。干预4年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达到100.0%,职业健康查体率达到100.0%,且连续4年未发现职业病或职业禁忌症人员,工人对现有劳动条件满意率达到100.0%。99.2%的工人了解或清楚职业病防治法规条例,96.2%的工人知道职业病概念,100.0%的工人认为职业病可以预防;近1年请病假率为6.2%,低于干预前的17.9%(P<0.05)。锻炼身体、饮食清淡的工人分别由干预前的88.7%、31.8%提高到96.2%、69.2%(P<0.05);饮食口味偏咸的工人由干预前的13.3%下降到3.8%(P<0.05)。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膳食平衡等相关服务和健康知识的需求由干预前的65.6%、54.9%提高到76.2%、66.9%(P<0.05)。[结论]WHP可以改善该小型化工企业作业条件,改变工人不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健康危险因素,降低伤病。(本文来源于《环境与职业医学》期刊2015年12期)

钱玥,范为群,张康峰[6](2015)在《工作场所健康促进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工作场所健康促进的概念和意义,概述了五云山疗养院开展工作场所健康促进的背景和理论框架,并对开展的具体实施及相关理论依据做了详细分析,最后分析了工作开展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本文来源于《2015年浙江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健康管理学学科与学术发展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5-12-11)

万民君,邹雯雯,杨海涛[7](2015)在《南昌县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效果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工作场所健康促进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查阅档案、现场观察、指标检测等综合干预措施。结果干预后发展了个人技能,优化作业环境,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充分满足一线员工劳动防护需求。结论在工作场所开展健康促进干预可促进安全卫生管理水平和效果全面提高;该综合性干预措施可行有效。(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5年31期)

陈会祥,王卉,黄德寅[8](2015)在《工作场所职业健康的促进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职业人群健康促进已成为职业医学的重要内涵。国内外卫生学家都深刻认识到保护职业人群健康的关键,不在于治疗发病的工人,而在于治理卫生状况不良的工作场所,故职业人群健康促进又称工作场所健康促进。1工作场所健康促进简介1.1工作场所健康促进的概念的由来国外将职业健康促进称为工作场所职业健康促进(workplace health promotion,WHP)。WHP的概念是由健康促进发展而来的,它是健康促进的一(本文来源于《工业卫生与职业病》期刊2015年05期)

徐金平,李朝林,赵容[9](2015)在《国内外工作场所健康促进项目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作场所健康促进(WHP)是实现WHO提出的"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的一项战略措施,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社会系统工程。综述国内外工作场所健康促进项目评价的内容、特点、结果和局限性,进一步指导和推进我国的WHP工作。(本文来源于《职业与健康》期刊2015年14期)

刘丽芬,刘移民,王致,曾文锋,李霜[10](2015)在《某制药企业工作场所健康促进综合性干预效果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制药企业通过采取管理干预、生活行为干预、作业行为干预等综合措施,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总合格率由干预前的92%提高到干预后的96%;职工对于职业卫生相关知识和一般健康知识的正确理解率明显提高,干预后,试点企业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完善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健全,措施扎实,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工作场所健康促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淄博地区职业病疾病谱及发病情况为背景,对部分中小企业员工职业卫生及健康需求等进行调查,对某小型化工企业实施完善的工作场所健康促进(WHP)干预措施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共报告职业病2 120例,有9大类28个病种,尘肺病1 676例(79.1%);劳动者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膳食平衡等相关服务和健康知识需求较高;试点单位实施干预后,劳动合同签订率、参加工伤保险率、职业健康检查率分别达到100%,建立了规范的工作场所WHP管理机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限值要求,未检出职业病或职业禁忌证。本研究探索出的WHP模式,可以改善中小企业作业人员劳动条件、改变职工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健康危险因素、降低病伤,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地域特色,针对性及可操作性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工作场所健康促进论文参考文献

[1].杨劼,田少华,邹建国,吴桂宇,冯振海.铁路企业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19

[2].夏猛,李广益,李宁,任军,孔凡玲.淄博地区中小企业工作场所健康促进调查[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8

[3].娜荷芽,蒋莹,张代均,纪颖,王燕玲.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估5类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效率[J].中国健康教育.2017

[4].柴玲,童莺歌,陈佳佳,杨磊.慢性病员工工作场所健康促进和锻炼行为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8

[5].李广益,夏猛,侯学文,王敏,李宁.某小型化工企业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效果评价[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5

[6].钱玥,范为群,张康峰.工作场所健康促进实践[C].2015年浙江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健康管理学学科与学术发展论坛论文汇编.2015

[7].万民君,邹雯雯,杨海涛.南昌县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效果评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

[8].陈会祥,王卉,黄德寅.工作场所职业健康的促进发展[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5

[9].徐金平,李朝林,赵容.国内外工作场所健康促进项目评价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5

[10].刘丽芬,刘移民,王致,曾文锋,李霜.某制药企业工作场所健康促进综合性干预效果评估[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5

标签:;  ;  ;  ;  

工作场所健康促进论文-杨劼,田少华,邹建国,吴桂宇,冯振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