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齿形链论文-程美

新型齿形链论文-程美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型齿形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齿形链,运动分析,分析模型,TCA

新型齿形链论文文献综述

程美[1](2015)在《一种新型齿形链的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滚子链和无声链的优点,创新设计了双目齿形链,根据啮合曲面理论进行运动分析,采用TCA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了链片的完整啮合过程,结果反应出链条耐磨性较好、噪音降低了,应用于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来源于《机械研究与应用》期刊2015年05期)

金丽君,付振明[2](2013)在《含介质油润滑条件下新型齿形链的耐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汽车摩托车正时齿形链的耐磨性,采用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对新型齿形链的链板和销轴进行处理;在含有介质的油润滑条件下,研究新型齿形链的磨损特性。结果表明,下贝氏体含量较高的链板,具有较强的抵抗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的能力,下贝氏体含量以70%~80%为宜;在含有介质的油润滑条件下,新型齿形链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并伴有轻度疲劳磨损。(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3年07期)

付振明,金玉谟[3](2010)在《一种变异啮合机制的新型齿形链的设计方法和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变异啮合机制的新型齿形链的设计方法,并进行了试验研究。该设计方法阐述了新型齿形链、链轮、链轮滚刀的啮合设计和齿形链节距、边心距的求解。运用实例对新型齿形链和链轮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计算。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齿形链的设计方法是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其耐磨性能明显优于普通外啮合齿形链。该设计方法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提高齿形链的高速传动性能。(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0年01期)

冯增铭,程亚兵,韩飞飞[4](2009)在《新型齿形链传动的接触动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RecuDyn平台,在考虑新型齿形链工作链板孔和销轴间隙的前提下,建立了内-外复合啮合新型齿形链传动的接触啮合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了新型齿形链传动的接触动态特性。模型的仿真分析表明,这种新型齿形链可以有效地实现内-外复合啮合的功能。(本文来源于《第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9-07-28)

曲绍朋[5](2007)在《新型齿形链的啮合机制与动力学建模及齿形链导板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新型高速齿形链啮合原理及其设计方法(50275062)”内容的延续,也是正在运行中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型Hy-Vo齿形链的啮合机理及其设计方法(50575089)”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分析研究了外啮合齿形链、内外复合啮合齿形链与渐开线链轮的啮合原理,在不考虑工作链板孔和销轴之间的间隙的前提下,分别建立了外啮合齿形链、内外复合啮合齿形链与渐开线链轮啮合机制的数学模型,为新型齿形链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分析研究了齿形链的动力学特性,分别建立了运动过程中外啮合齿形链与渐开线链轮啮入冲击的数学模型和内外复合啮合齿形链与渐开线链轮的啮入冲击与交变冲击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齿形链导板对链条受力与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不同齿形链导板的设计方法,同时通过台架试验研究,验证了齿形链导板对链条的影响以及设计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论文的研究成果为我国自主研发高质量的新型齿形链提供了新的设计依据和设计方法。目前,论文的部分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相关行业与企业,并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7-04-24)

冯增铭,孟繁忠,李纯涛[6](2005)在《新型齿形链的啮合机制及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研究新型齿形链与链轮的啮合机制的基础上,使用ADAMS建立了新型齿形链与链轮传动系统的数字化叁维仿真模型,分析了新型齿形链内侧齿廓曲线的综合曲率半径和齿形链伸出量随链条节距、链轮齿数以及链轮齿形的变化规律.模型的仿真分析表明,对于新型齿形链与链轮传动系统,建立数字化的叁维仿真模型可以有效地分析其设计参数对多边形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齿形链的啮合机制可以减小多边形效应的影响和减小链传动的磨损.(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9期)

孟繁忠,冯增铭,李纯涛,尹德兵[7](2004)在《新型齿形链磨损机制及其温度和速度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通过对比磨损试验研究了新型齿形链与普通外啮合齿形链的磨损机制,分析了销轴的磨损表面形貌,研究了不同油温和交变速度下新型齿形链的磨损特性.结果表明,新型齿形链的耐磨性能明显优于普通外啮合齿形链,新型齿形链在交变速度下的磨损伸长率大于非交变速度下的磨损伸长率;随着试验油温的升高,新型齿形链的磨损伸长率明显增大.(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孟祥鑫,冯增铭[8](2004)在《基于ADAMS的新型齿形链啮合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内-外复合啮合新型齿形链与链轮啮合传动系统的叁维参数化实体模型,在分析新型齿形链与链轮的啮合机制的基础上,合理地定义了新型齿形链的结构参数,并进行了新型齿形链与链轮的啮合仿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啮合仿真试验研究是合理的。(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2004年04期)

张克仁[9](1996)在《新型齿形链传动的准共轭啮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提出NT链传动结构的基础上,对其结构特性、相关尺寸和准共轭啮合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实物的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理论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1996年03期)

张克仁[10](1996)在《新型齿形链传动的链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提出NT链传动准共轭啮合理论的基础上,给出了链轮主要参数的设计依据和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淮南矿业学院学报》期刊1996年02期)

新型齿形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汽车摩托车正时齿形链的耐磨性,采用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对新型齿形链的链板和销轴进行处理;在含有介质的油润滑条件下,研究新型齿形链的磨损特性。结果表明,下贝氏体含量较高的链板,具有较强的抵抗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的能力,下贝氏体含量以70%~80%为宜;在含有介质的油润滑条件下,新型齿形链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并伴有轻度疲劳磨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型齿形链论文参考文献

[1].程美.一种新型齿形链的设计与分析[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5

[2].金丽君,付振明.含介质油润滑条件下新型齿形链的耐磨性研究[J].润滑与密封.2013

[3].付振明,金玉谟.一种变异啮合机制的新型齿形链的设计方法和试验研究[J].机械设计.2010

[4].冯增铭,程亚兵,韩飞飞.新型齿形链传动的接触动态特性分析[C].第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2009

[5].曲绍朋.新型齿形链的啮合机制与动力学建模及齿形链导板的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07

[6].冯增铭,孟繁忠,李纯涛.新型齿形链的啮合机制及仿真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

[7].孟繁忠,冯增铭,李纯涛,尹德兵.新型齿形链磨损机制及其温度和速度特性的实验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4

[8].孟祥鑫,冯增铭.基于ADAMS的新型齿形链啮合仿真分析[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4

[9].张克仁.新型齿形链传动的准共轭啮合[J].机械设计与研究.1996

[10].张克仁.新型齿形链传动的链轮设计[J].淮南矿业学院学报.1996

标签:;  ;  ;  ;  

新型齿形链论文-程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