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铜兰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铜兰蛋白,震颤,帕金森,不自主运动
铜兰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张莹,周铁成,秦庆,程晓东,郝晓柯[1](2017)在《铜兰蛋白在不同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铜兰蛋白在不同神经系统疾病发展过程中的血清含量,探讨其作为评估脑细胞受损指标之一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26例震颤患者、39例帕金森患者、94例不自主运动患者、42例阿尔茨海默症患者、61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血清铜兰蛋白含量,分析健康体检者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清铜兰蛋白检测结果的差异,以及不同神经系统疾病间患者血清铜兰蛋白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各种神经系统疾病铜兰蛋白的检测结果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尔茨海默症组铜兰蛋白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震颤组、帕金森组和不自主运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震颤组和帕金森组患者铜兰蛋白的检测结果的分布范围基本一致(P>0.05);震颤组和帕金森组患者铜兰蛋白的检测结果明显低于不自主运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血清铜兰蛋白对不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血清铜兰蛋白水平可以作为评估脑细胞受损的一项临床指标。(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12期)
董梅田[2](2016)在《肝脏疾病诊断中血清铜兰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血清铜兰蛋白(CER)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肝脏疾病患者100例,其中乙肝患者60例(轻度、中度及重度各20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各20例,并选择健康对照人群20例,全部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ER水平,探究CER水平与肝损害程度的关系。结果轻、中度慢性乙肝患者的CER水平与健康人群比较稍降低,但无显着差异,P>0.05;肝癌患者CER水平较健康人群显着升高,重度慢性乙肝及肝炎肝硬化的CER水平较健康人群显着降低,有明显差异,P<0.05,总体呈现随CER水平降低,肝损害程度加重。结论通过血清CER水平可判断肝脏损害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6年80期)
林琳,齐莹莹,周丽莉[3](2015)在《血清铜兰蛋白测定对诊断肝脏疾病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铜兰蛋白(ceruloplasmin,CER)的变化对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对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测定其血清铜兰蛋白水平,同时以正常成年健康人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肝炎209±0.039mg/L、慢性肝炎427±0.010mg/L、肝硬化452±0.019mg/L、肝癌446±0.023mg/L。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慢性肝炎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随着肝脏细胞损害程度的加重,CER测定值不断降低,急性病毒性肝炎最为明显,肝癌和肝硬化则因为肝功能损害不能正常排铜而使血清CER升高。慢性肝炎肝功能暂时稳定,所以血清CER变化不明显。(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5年69期)
吴学飞,杨伟霞[4](2015)在《血清铜兰蛋白的测定及其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血清铜兰蛋白在各组疾病时的不同含量,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恶性肿瘤组,良性肿瘤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糖尿病组,肝豆状核变性组,健康对照组的铜兰蛋白的含量,对测定方法及其临床应用进行评价。结果根据检测结果我们认为各疾病对照组的铜兰蛋白的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血清铜兰蛋白对多种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9期)
张名均[5](2008)在《妇科疾病血清铜兰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血清中铜兰蛋白(ceruloplasmin,CER)是由肝脏合成的α-糖蛋白,具有氧化酶活性,分子量约为13KD,是肝豆状核病变的特异性指标[1]。近年来报道CER作为急性时相蛋白[2]在感染、心肌梗死、类风湿关节炎等炎性疾病中明显增高[3],除此之外,国内外人士发现血清CER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复发明显相关[4],本研究探讨了血清CER在妇科疾病中的水平变化及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实验与检验医学》期刊2008年01期)
熊丽婷,张永红,陈强[6](2007)在《黄皮铜兰的脱蛋白工艺研究及其抗氧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从黄皮铜兰中提取多糖产品,并进一步纯化的工艺路线和工艺条件。考察TCA法中的叁氯乙酸浓度和时间对脱蛋白和多糖的影响,并且利用化学发光法研究黄皮铜兰水提多糖对H2O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叁氯乙酸浓度为8%,室温下反应静置25 min,蛋白质含量为0.627 mg/mL,黄皮铜兰水提多糖对H2O2的具有很好的清除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苏长兰,于永光[7](2006)在《铜兰蛋白测定在急性炎症时的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流行性出血热好发于秋冬季的传染性疾病,而大叶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病。在实验室检查除C-反应蛋白(CPR)和白细胞计数(WBC)外,我们还使用了铜兰蛋白(CP)这一指标,试图总结CP用于这两种急性炎症的诊断,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03~20(本文来源于《中国急救医学》期刊2006年04期)
巫翠云,邱梅花[8](2005)在《糖尿病患者血清铜兰蛋白检测结果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铜兰蛋白(CER)浓度变化在Ⅱ型糖尿病(DM)患者中的价值。方法检测79例单纯DM患者。31例DM伴慢性病变患者和90例正常人血清CER,并将它们分成3组,比较各组CER浓度。CER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血糖采用酶电极法,美国贝克曼CX9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DM组血清CER浓度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伴有DM慢性病变者CER浓度明显高于单纯性DM患者(P<0.05);血糖控制好的患者CER浓度低于控制差的。结论血清CER的检测对DM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05年09期)
董振芳,刘冰冰[9](2005)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铜兰蛋白、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铜兰蛋白 ( CER)、超敏 C反应蛋白 ( hs- CRP)和纤维蛋白原 ( fg)均为炎症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资料证实 ,炎症参与了 2型糖尿病 ( DM)的发病过程 ,而关于叁者在 2 - DM患者中水平的联合检测少见报道。 2 0(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05年05期)
王悦,阿拉塔,梁力均,史钧宝,张爱华[10](2004)在《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铜兰蛋白与钙磷代谢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铜兰蛋白与钙磷代谢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 6 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铜兰蛋白、血清磷、血清钙、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 ,分析铜兰蛋白与后叁者及钙磷乘积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 ,透析患者血清铜兰蛋白显着增高 ,血清钙显着降低 ,血清磷和甲状旁腺激素显着增高 ;血清钙与铜兰蛋白水平呈显着负相关 ,血清磷和甲状旁腺激素与铜兰蛋白水平呈显着正相关。结论 血清铜兰蛋白可能参与透析患者体内钙磷代谢紊乱、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肾性骨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血液净化》期刊2004年07期)
铜兰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血清铜兰蛋白(CER)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肝脏疾病患者100例,其中乙肝患者60例(轻度、中度及重度各20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各20例,并选择健康对照人群20例,全部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ER水平,探究CER水平与肝损害程度的关系。结果轻、中度慢性乙肝患者的CER水平与健康人群比较稍降低,但无显着差异,P>0.05;肝癌患者CER水平较健康人群显着升高,重度慢性乙肝及肝炎肝硬化的CER水平较健康人群显着降低,有明显差异,P<0.05,总体呈现随CER水平降低,肝损害程度加重。结论通过血清CER水平可判断肝脏损害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铜兰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张莹,周铁成,秦庆,程晓东,郝晓柯.铜兰蛋白在不同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意义[J].热带医学杂志.2017
[2].董梅田.肝脏疾病诊断中血清铜兰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3].林琳,齐莹莹,周丽莉.血清铜兰蛋白测定对诊断肝脏疾病的临床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
[4].吴学飞,杨伟霞.血清铜兰蛋白的测定及其临床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
[5].张名均.妇科疾病血清铜兰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
[6].熊丽婷,张永红,陈强.黄皮铜兰的脱蛋白工艺研究及其抗氧化性能[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
[7].苏长兰,于永光.铜兰蛋白测定在急性炎症时的变化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6
[8].巫翠云,邱梅花.糖尿病患者血清铜兰蛋白检测结果的分析[J].海南医学.2005
[9].董振芳,刘冰冰.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铜兰蛋白、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及意义[J].山东医药.2005
[10].王悦,阿拉塔,梁力均,史钧宝,张爱华.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铜兰蛋白与钙磷代谢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J].中国血液净化.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