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磁响应性微球论文-李景芬

高磁响应性微球论文-李景芬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磁响应性微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Pickering界面催化,Pickering乳液,SiO_2复合多孔微球,Au纳米颗粒

高磁响应性微球论文文献综述

李景芬[1](2018)在《磁响应性Janus型Au/SiO_2复合多孔微球的制备及其界面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液两相界面催化广泛应用于各种催化体系中,但反应体系的“不互溶”使其存在高的传质阻力,常常需要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或剧烈搅拌来提高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反应效率。但是,高速搅拌不仅消耗巨大的能量,而且仍然是一种不充分的界面接触,传质和传热也因此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使产物的分离和纯化更加困难,而且很难实现催化剂的高效循环利用。Pickering界面催化作为实现绿色化学的一种重要策略,乳液的形成将极大提升不互溶两相的接触面积,可以在无溶剂,无搅拌条件下实现高的催化效率,有效解决液-液相界面催化中遇到的上述问题,因此在燃料油的精制、精细化学品制备、乳液聚合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此外,Pickering界面催化体系中还有一个显着优点,即可通过体系筛选,利用物质溶解度的不同从而发生相转移最终可以实现产物的转移与纯化,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可以实现多步化学反应,即所谓的级联反应。Pickering界面催化具有可有效增大反应界面、提高反应效率、催化剂可原位分离回收再利用等优点,作为一种绿色、高效、低能耗的催化方式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Pickering界面催化体系中,形成Pickering乳液的固体颗粒稳定剂是最关键的,包括Janus型颗粒和均一型颗粒两种类型,Janus型固体颗粒相比均一型固体颗粒而言,有着更高的界面吸附能,因此Janus颗粒有着更优异的界面活性,可形成高稳定性和优良热力学性能的Pickering乳液。故而,制备一种易于回收、高效担载催化组分、可形成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固体颗粒稳定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存在很大的挑战。基于上述考虑,本学位论文从实验室一直研究的多级孔SiO2微球的可控制备入手,设计并制备了磁响应性Janus型Au/SiO2复合多孔微球,由该颗粒形成的Pickering乳液有着很高的机械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制备所得Pickering乳液可实现有效的界面催化。具体来讲,主要开展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部分工作中设计并制备了磁响应性Janus型Au/SiO2复合多孔微球。本工作在实验室制备得到的多级孔SiO2的基础上,利用多相乳液的方法一步制得了磁响应性多级孔SiO2微球,进而利用氨基对金属纳米颗粒的捕获作用,实现了在SiO2微球多级孔道内Au纳米颗粒(NPs)的成功担载,再通过一系列的双亲修饰,最终得到了磁响应性Janus型Au/SiO2复合多孔微球。扫描电镜测试表明,所制备的SiO2复合微球的整体结构和孔道结构都保持良好,具有高稳定性。与此同时,我们通过TEM、XRD、XPS、AAS、接触角、N2吸附、磁响应性表征充分说明磁响应性Janus型Au/SiO2复合多孔微球已得到成功制备。该微球将可同时作为乳化剂和催化剂实现Pickering乳液的稳定及界面催化反应。第二部分工作重点研究了由磁响应性Janus型Au/SiO2复合多孔微球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形成及其Pickering乳液的界面催化性能。我们首先以该微球为稳定剂,选取不同的有机溶剂(苯、甲苯、对二甲苯、乙苯、苯甲醇、二氯甲烷、叁氯甲烷、四氯甲烷和十氢萘)作为油相,考察了该微球的界面活性,发现该双亲微球可与不同有机相形成高机械稳定性的Pickering乳液。其次,我们选取了十二醛和乙二醇的反应作为模型反应,研究了 Janus型多孔SiO2微球作为乳化剂和催化剂在Pickering乳液体系中的界面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Janus型多孔SiO2微球上的磺酸基团作为活性位点,对十二醛和乙二醇的反应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同时,我们还利用该微球上磺酸基团的活性在乳液界面实现了果糖的脱水降解反应。最后,利用Au纳米颗粒的催化活性,研究了磁响应性Janus型Au/SiO2复合多孔微球作为稳定剂和催化剂在Pickering乳液体系中对苯甲醇的催化氧化。研究表明,当氧化剂为30%的过氧化氢水溶液,磁响应性Janus型Au/SiO2复合多孔微球在无溶剂Pickering界面催化中具有一定的催化能力。(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刘鹏[2](2013)在《高磁响应单分散Fe_3O_4磁性微球制备及相关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Fe3O4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和无毒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纳米微米技术如今在不同领域内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而磁性微球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尤为突出。目前磁性微球中的Fe3O4纳米颗粒多由共沉淀合成法制备,但由该法制备的Fe3O4饱和磁化强度较低,同时易被氧化,其应用性因此受限。溶剂热法制备的Fe3O4晶体颗粒具有诸多优点,例如高磁响应性、单分散性、高结晶度、高纯度等,为当今晶体合成的研究热点。但溶剂热法制备磁性微球芯材不易控制磁性芯材的粒径大小,易发生聚沉,由此限制了其应用性,改进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鉴此,本文使用溶剂热法制备亲水性Fe3O4纳米粒子,并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探索溶剂热Fe3O4的制备工艺以获得理想的粒径大小;将所制备的亲水Fe3O4纳米粒子分散在水性介质中,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PLA(聚DL-丙交酯)和PLGA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作为壁材,通过复合乳液法和T型微通道法制备磁性微球并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借助XRD、GC、FTIR、TGA、VSM(振动样品磁强计)、SEM与光学显微镜等对所制备Fe3O4和磁性微球的有效成分、组分比例、磁性能、结构及形貌等方面进行表征分析。所得结论如下:(1)纳米级亲水Fe304的制备与性能表征以乙二醇为反应介质的溶剂热法和水热法制备的Fe304纳米粒子饱和磁化强度远高于以Fe2+及Fe3+为原料的共沉淀法制得的样品,磁化强度分别为88.4683emu/g和90.5837emu/g,而共沉淀法制备的Fe3O4仅有57.455emu/g.溶剂热法制备的Fe3O4颗粒为单分散的纳米级粒子,且具有较好的亲水性。溶剂热制备Fe3O4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前躯体Fe3+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前躯体Fe3+浓度影响Fe3O4颗粒的粒径大小:浓度越高,制得的Fe3O4颗粒粒径越大。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影响Fe3O4的成型,但对Fe3O4的粒径和形态影响不大。(2)复合乳液法制备磁性微球以溶剂热法制备的亲水纳米Fe3O4粒子为芯材,PMMA为壁材,PVA浓度为1.wt%,m(芯材):m(壁材)=4:1,乳化转速为5000r/min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磁性微球外观圆整,表面平滑,粒径分布相对较宽(10-50nm)。由于机械剪切力的存在,溶剂热法制备的亲水Fe3O4颗粒趋于向外水相逃脱而导致包覆失败或者包覆率不高,使致复合乳液法并不适用于带有亲水性磁性纳米颗粒的磁性微球。(3)T型微通道法制备磁性微球W/O初乳液中加入0.25-0.5wt%的明胶水溶液有利于形成稳定的W/O/W复乳。通过调节水相及油相的流量改变流量比,可改变初乳在微通道内的间距,从而影响所制备微胶囊的粒径。当v水相:v油相为300:1,即水相流速为150μL/min,油相流速为0.5μL/min时,制得的磁性微球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在20℃的固化温度下,可制备出性能良好的磁性微球:粒径集中分布在145μm。磁性微球中Fe304的包覆率为62.7%,磁性微球比饱和磁化强度为0.96emu/g,剩磁接近于零,表现出良好顺磁性。最佳工艺制备条件为:芯壁比m(Fe3O4):m(PLA)=1:10;水相流量150pL/min,油相流速0.5μL/min(即v水相:v油相=300:1);反应微通道长度5m;微通道连续相流动通路内径500μL、分散相流动通路内径330μL。溶剂CH2Cl2残留率小于160ppm。(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3-12-01)

强琳辉,郑璐,张聪,李占锋,崔学军[3](2013)在《高磁响应功能化聚苯乙烯纳米微球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四氧化叁铁粒子具有良好的磁性能,低生物毒性,简单的制备方法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核磁共振成像,药物靶向释放,磁热疗,生物分离等方面。但是由于纳米四氧化叁铁的高表面能导致了容易团聚、氧化。最常见的解决方法是以聚合物为基体,纳米四氧化叁铁粒子包埋到聚合物材料中,制备较大尺寸的磁性聚合物微球。本文通过细乳液合成的方法制(本文来源于《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功能高分子》期刊2013-10-12)

马万福,郭佳,汪长春[4](2011)在《亲水型高磁响应性磁性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无需过渡层直接在磁性纳米晶团簇(磁簇)表面引发亲水性单体聚合得到亲水型高磁响应性核壳式磁性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中首先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尺寸在200nm左右的柠檬酸钠稳定的磁簇,然后用带双键的硅烷偶联(本文来源于《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9-24)

罗彬,徐帅,汪长春[5](2011)在《新型高磁响应性磁性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一锅法制备了以聚谷氨酸稳定的磁性介孔胶体纳米晶团簇,得到的介孔磁簇不但有高的磁饱和强度,而且拥有一级结构胶体纳米晶的高比表面积。同时,由于磁性介孔胶体纳米晶团簇使用PGA稳定,因此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高的水溶液分散性。(本文来源于《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9-24)

夏奡[6](2009)在《高磁响应性复合微球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由于生物医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及对相关材料要求的提高,带有环境响应性的多功能磁性复合微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满足生物医学领域的对高磁响应性微球的需求,不仅需要研究如何制备高磁性能的磁性粒子,还需要研究如何将制备得到的磁性粒子作为磁性功能单元与聚合物、二氧化硅等不同基体材料相结合,用以制备具有高磁响应性的多功能的复合微球。基于以上需求背景,本文研究工作主要围绕着高磁响应性聚合物及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的制备和表征展开。并研究了在四氧化叁铁磁性粒子作为磁性功能单元与聚合物、二氧化硅等基体的复合过程中,四氧化叁铁磁性粒子和基体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控制复合微球中四氧化叁铁磁性粒子的载入量和在复合微球中的位置分布,制备具有不同织组层次结构的磁性聚合物基、二氧化硅基的复合微球。论文中的主要工作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制备了具有不同粒径、形貌和表面性质的四氧化叁铁磁性粒子,为进一步制备高磁响应性复合微球提供了不同类型的磁性功能单元。在组内以前的工作和现有文献总结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路线制备了各种不同粒径、形貌和表面性质的纳米级或亚微米级的四氧化叁铁磁性粒子,初步摸索和研究了在不同制备路线中反应条件对生成四氧化叁铁磁性粒子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形貌和磁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平均粒径约为15纳米的单层油酸改性的油溶性四氧化叁铁磁性纳米粒子。其次,采用有机金属络合物高温分解法和种子生长法,制备得到了粒径分别为4纳米、6纳米、9纳米、12纳米和14纳米的单分散的油溶性四氧化叁铁磁性纳米粒子。再次,通过氢氧化亚铁凝胶氧化法制备了微米级和亚微米级的不同粒径大小和形貌的四氧化叁铁磁性粒子。进一步引入相对浓度梯度法,研究了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对四氧化叁铁磁性粒子的影响,考察了在制备过程中氮气保护对最终制备的四氧化叁铁磁性粒子的粒径大小和形貌的影响。最后,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近单分散的亚微米级四氧化叁铁磁性粒子。2、研究了将单层油酸改性的四氧化叁铁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作为微球的磁性功能单元制备高磁含量的聚合物基微球的方法。利用聚合物基体对磁性纳米粒子的选择效应,结合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具有不同组织层次结构的磁性聚合物微球。首先,将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单层油酸改性的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作为复合微球的磁性功能单元制备高磁含量的Fe_3O_4/PMMA聚合物微球。通过改变反应过程中加入乳化剂、单体和单层油酸改性的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量,制备了具有不同磁含量的Fe_3O_4/PMMA聚合物微球,并且复合微球中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最高载入量接近60%,与目前商用的磁性微球的30%的磁性粒子的载入量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次,研究了在反应过程中单体聚合形成的聚合物基体对单层油酸改性的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选择效应,通过在制备过程中采用不同类型的单体和改变单体的聚合顺序对所得磁性复合微球结构进行控制,制备了PMMA/Fe_3O_4、PSt@Fe_3O_4、PMMA/Fe_3O_4@PSt、PSt@PMMA/Fe_3O_4等不同结构的磁性聚合物微球。并应用热力学原理对反应过程中单体聚合形成的聚合物基体对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选择效应进行了理论上的初步推导和解释。最后,在制备前面多种结构的磁性复合微球的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应用聚合物基体对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基体选择性效应的原理,进一步制备了具有Janus结构的磁性复合微球。将所得Janus结构的磁性聚合物微球进行一维自组装,利用磁性复合微球中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磁学性质对磁性复合微球的一维自组装原理进行解释。3、采用二氧化硅作为Fe_3O_4磁性粒子的包覆材料,通过选择不同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的制备路线,使用不同粒径和表面性质的Fe_3O_4磁性粒子作为复合微球的磁性功能单元制备了高磁响应性二氧化硅微球。研究了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硅微球及微粒的形成机理,制备了具有不同结构和形貌的Fe_3O_4/SiO_2复合微球及微粒。首先,使用单层油酸改性的四氧化叁铁磁性粒子作为复合微球的磁性功能单元,将Stober方法和乳液制备方法相结合,通过控制反应过程中氨水加入量的不同,调控四氧化叁铁纳米磁性粒子在复合微球中的位置分布,制备了多种形貌的磁性二氧化硅微球。其次,采用复乳化的方法,将溶有单层油酸改性的四氧化叁铁粒子的正硅酸乙酯(TEOS)作为复乳液的油相,调节制备过程中的乳化条件,控制乳液在相反转过程中水加入的速度,制备了W/O/W结构的复乳液滴,加入氨水制备得到具有Fe_3O_4/SiO_2磁性壳层的微米级空心磁性微球。再次,使用单层油酸改性的四氧化叁铁磁性粒子作为复合微球的磁性功能单元,采用硅酸钠为二氧化硅的前驱物,乙酸乙酯或乙酸丁酯为反应控制剂,CTAB为乳化剂,通过改变起始反应物的浓度,制备了茄形磁性微粒、磁性二氧化硅线和空心二氧化硅磁性微球。研究了乙酸乙酯或乙酸丁酯作为反应控制剂、CTAB的加入方式和浓度对磁性二氧化硅微球及微粒的形态演化过程的影响。最后,使用溶剂热法制备的近单分散亚微米的四氧化叁铁磁性粒子作为磁性二氧化硅微球的磁性功能单元,制备了高磁性响应性的Fe_3O_4@SiO_2复合微球。通过对高磁性响应性的单核Fe_3O_4@SiO_2微球表面进行MPS改性引入双键,在水溶液中引发NIPAM进行沉淀聚合。并研究了反应过程中引发剂的用量,微球表面MPS改性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制备了具有高磁性响应和温敏双重环境响应性Fe_3O_4@SiO_2@PNIPAM复合微球。(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9-04-10)

寇灵梅,李冰,郭祀远,李琳,杨洁贞[7](2006)在《磁性壳聚糖微球的表征及其磁响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戊二醛为交联剂、Fe3O4为磁核,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技术合成了磁性壳聚糖微球,并利用数码光学显微成像仪、激光粒度仪、傅立叶红外光谱对磁性微球的形态、大小和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磁天平和可调磁场对其磁响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磁性壳聚糖微球粒径在50~200μm之间,基本呈圆球形,表面比较光滑,且内部均匀分布着磁性介质Fe3O4;当磁性微球粒径小于280μm时,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微球的磁化率与沉降速度都随着微球粒径的增大而增大.这表明所制备的磁性壳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12期)

吴传斌,魏树礼,卢炜,赵延乐,高文伟[8](1994)在《磁性微球的磁响应性及狗肾动脉栓塞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磁性明胶微球(MG-ms)的磁响应性及狗肾动脉栓塞效果。磁响应性实验表明,介质流速越慢,磁场强度越大,磁性微球中磁铁粒子含量越高,越容易定位磁性微球。狗肾动脉灌注10~30um磁性微球,血管造影和病理切片结果表明:磁性微球在外磁场作用下可以进一步栓塞至肾小球、肾脏的微细动脉,而且栓塞均匀、完全,而不加磁场时栓塞不完全。这些结果提示磁性明胶微球可以作为治疗肾癌的栓塞剂,将有利于增强化疗效果、减少毒副反应。(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1994年04期)

高磁响应性微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Fe3O4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和无毒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纳米微米技术如今在不同领域内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而磁性微球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尤为突出。目前磁性微球中的Fe3O4纳米颗粒多由共沉淀合成法制备,但由该法制备的Fe3O4饱和磁化强度较低,同时易被氧化,其应用性因此受限。溶剂热法制备的Fe3O4晶体颗粒具有诸多优点,例如高磁响应性、单分散性、高结晶度、高纯度等,为当今晶体合成的研究热点。但溶剂热法制备磁性微球芯材不易控制磁性芯材的粒径大小,易发生聚沉,由此限制了其应用性,改进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鉴此,本文使用溶剂热法制备亲水性Fe3O4纳米粒子,并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探索溶剂热Fe3O4的制备工艺以获得理想的粒径大小;将所制备的亲水Fe3O4纳米粒子分散在水性介质中,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PLA(聚DL-丙交酯)和PLGA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作为壁材,通过复合乳液法和T型微通道法制备磁性微球并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借助XRD、GC、FTIR、TGA、VSM(振动样品磁强计)、SEM与光学显微镜等对所制备Fe3O4和磁性微球的有效成分、组分比例、磁性能、结构及形貌等方面进行表征分析。所得结论如下:(1)纳米级亲水Fe304的制备与性能表征以乙二醇为反应介质的溶剂热法和水热法制备的Fe304纳米粒子饱和磁化强度远高于以Fe2+及Fe3+为原料的共沉淀法制得的样品,磁化强度分别为88.4683emu/g和90.5837emu/g,而共沉淀法制备的Fe3O4仅有57.455emu/g.溶剂热法制备的Fe3O4颗粒为单分散的纳米级粒子,且具有较好的亲水性。溶剂热制备Fe3O4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前躯体Fe3+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前躯体Fe3+浓度影响Fe3O4颗粒的粒径大小:浓度越高,制得的Fe3O4颗粒粒径越大。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影响Fe3O4的成型,但对Fe3O4的粒径和形态影响不大。(2)复合乳液法制备磁性微球以溶剂热法制备的亲水纳米Fe3O4粒子为芯材,PMMA为壁材,PVA浓度为1.wt%,m(芯材):m(壁材)=4:1,乳化转速为5000r/min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磁性微球外观圆整,表面平滑,粒径分布相对较宽(10-50nm)。由于机械剪切力的存在,溶剂热法制备的亲水Fe3O4颗粒趋于向外水相逃脱而导致包覆失败或者包覆率不高,使致复合乳液法并不适用于带有亲水性磁性纳米颗粒的磁性微球。(3)T型微通道法制备磁性微球W/O初乳液中加入0.25-0.5wt%的明胶水溶液有利于形成稳定的W/O/W复乳。通过调节水相及油相的流量改变流量比,可改变初乳在微通道内的间距,从而影响所制备微胶囊的粒径。当v水相:v油相为300:1,即水相流速为150μL/min,油相流速为0.5μL/min时,制得的磁性微球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在20℃的固化温度下,可制备出性能良好的磁性微球:粒径集中分布在145μm。磁性微球中Fe304的包覆率为62.7%,磁性微球比饱和磁化强度为0.96emu/g,剩磁接近于零,表现出良好顺磁性。最佳工艺制备条件为:芯壁比m(Fe3O4):m(PLA)=1:10;水相流量150pL/min,油相流速0.5μL/min(即v水相:v油相=300:1);反应微通道长度5m;微通道连续相流动通路内径500μL、分散相流动通路内径330μL。溶剂CH2Cl2残留率小于160pp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磁响应性微球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景芬.磁响应性Janus型Au/SiO_2复合多孔微球的制备及其界面催化性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2].刘鹏.高磁响应单分散Fe_3O_4磁性微球制备及相关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3

[3].强琳辉,郑璐,张聪,李占锋,崔学军.高磁响应功能化聚苯乙烯纳米微球的制备[C].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功能高分子.2013

[4].马万福,郭佳,汪长春.亲水型高磁响应性磁性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表征[C].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2011

[5].罗彬,徐帅,汪长春.新型高磁响应性磁性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C].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2011

[6].夏奡.高磁响应性复合微球的制备与表征[D].复旦大学.2009

[7].寇灵梅,李冰,郭祀远,李琳,杨洁贞.磁性壳聚糖微球的表征及其磁响应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8].吴传斌,魏树礼,卢炜,赵延乐,高文伟.磁性微球的磁响应性及狗肾动脉栓塞实验研究[J].药学学报.1994

标签:;  ;  ;  ;  

高磁响应性微球论文-李景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