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勒克氏酵母论文-郑淑丹,陈钢,阙发秀,万聆,邓山鸿

克勒克氏酵母论文-郑淑丹,陈钢,阙发秀,万聆,邓山鸿

导读:本文包含了克勒克氏酵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脐橙全果酒,柠檬形克勒克酵母,混合发酵,风味物质

克勒克氏酵母论文文献综述

郑淑丹,陈钢,阙发秀,万聆,邓山鸿[1](2019)在《柠檬形克勒克酵母和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对脐橙全果酒风味物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非酿酒酵母和酿酒酵母在混合培养时的接种顺序对酵母生长及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柠檬形克勒克酵母和酿酒酵母混合同时、混合顺序,以及其单独发酵的方式进行脐橙全果酒的酿造,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及主成分分析法对酒中的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和比较。4种脐橙全果酒中共检测出38种香气成分,包括醇类9种、酯类11种、萜烯类9种、酮和酚5种,其中萜烯类所占比例最大(30%以上)。混合顺序发酵酒中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均最高(37种,21. 957 mg/L),混合同时发酵酒次之(35种,20. 704 mg/L),且混合发酵酒中酯类和萜烯类显着高于单独发酵。采用混合顺序发酵的方式,使风味物质得到了改善,所得脐橙全果酒香气更浓郁,为酿造品质更佳的脐橙全果酒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12期)

陈凯[2](2017)在《柑橘采后生防菌柠檬形克勒克酵母基因组学分析及青绿霉病原菌特异性检测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然而在采后贮运时,柑橘果实会遭受巨大的腐烂情况,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防治腐烂自然而然就成为全世界高度关注的研究重点。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一直以来是园艺领域相当普遍的防治手段,鉴于化学药剂的一些缺陷与当今绿色农业、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主题的冲突,生物防治逐渐为全球重视。其中,生防酵母成为真菌病害防治的主力军之一。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对柑橘生防菌柠檬形克勒克酵母(34-9)(Kloeckera apiculat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特征、进化层面的基因特有和共有特征,以及它在整个酵母菌领域的谱系特有基因特征。另从病原菌的角度开发特异性的分子标记对柑橘青绿霉病原菌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和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进行快速检测。同时从生防细菌角度出发,筛选到青绿霉拮抗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DH-4(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并较为深入的研究了其抑菌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酵母34-9全基因组测序。本测序在Illumina Hi Seq 2000平台执行,采用双端测序paired-end(PE)和mate-paired(MP)的方法构建了四个插入文库,分别为170 bp、500 bp、800bp和3 Kb。总DNA被组装为106个contig序列,最终被进一步组装为41个scaffold序列,基因组约8.1 Mb,GC含量为32%,测序覆盖度234倍。经预测,34-9中含3786个基因,可编码3786个蛋白。其中2724个蛋白序列能与KOG数据库匹配并得到功能分类。Uni Prot数据库注释结果显示,1127个基因得到GO分类注释。基因组中预测到3个r RNA、3个micro RNA、71个t RNA、1066个微卫星位点,重复序列占据0.37%。在代谢途径预测中发现与苯丙氨酸代谢相关的基因。基因匹配和结构分析发现柠檬形克勒克酵母独特之处,并与克鲁维酵母属有较多同源基因。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34-9与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极高的线性区域,SSR分析发现34-9的6种重复类型中单核苷酸和叁核苷酸重复单元居多。2.酵母34-9共有、特有基因。本分析基于比较基因组和同源比对法对有孢汉逊酵母属内已测序的叁种酵母K.apiculata、Hanseniaspora uravum、H.vineae做共有和特有基因分析。首先运用Augustus软件从H.vineae中预测到4746个蛋白序列以供同源比对。采用Treefam的方法对叁个酵母的全部蛋白进行all-against-all BLASTp比对,最后得到3223个基因家族,包含1400个单拷贝基因、310个多拷贝基因家族,叁者共有基因分别为2108个、2056个、2242个,特有基因数目分别为275个、129个、1695个。基因组水平的系统发生分析看出K.apiculata与H.uravum亲缘关系最近。并且叁者的共有、特有基因家族获得功能分类,两两之间线性匹配的区域得到明晰。3.酵母34-9谱系特有基因。本研究立足生物信息学和同源比对,共收集了80个已基因组测序的酵母种,涵盖了32个酵母属的80个不同种。其中51株酵母的蛋白质序列已公布,亦作为参考对象。3786个K.apiculata蛋白序列经BLASTp、TBLASTN、PSIBLAST多次同源比对,揭示了两套有孢汉逊酵母属的谱系特有基因(LSGs):柠檬形克勒克酵母独有基因,即孤儿基因(orphan genes)共109个,344个有孢汉逊酵母属特有基因(HSGs),其他3333个基因为进化保守基因(ECs)。基因特点分析揭示了LSGs一定的独特性:LSGs的外显子均长明显短于ECs,其基因长度亦短于ECs,GC含量相近,两套LSGs分布在基因组的34个scaffold序列上,其分布数量与scaffold长度呈显着共相关。Prot Fun揭示LSGs的细胞功能主要集中于翻译、氨基酸合成、细胞被膜、能量代谢等。75%的孤儿基因和57%的HSGs存在GO分类,以生长因子、转录和转录调控最为丰富。该功能推断显示部分LSGs可能有基因扩张的趋势,LSGs在某些特殊物种中有成为重要管家基因的潜力。新基因起源的分析中发现有6个LSGs有旁系同源基因(paralog),其中四个基因具进化保守性,可能来源于基因复制。总体来说,基因复制不占主导作用。q RT-PCR表明部分LSGs表达响应非生物胁迫,基因34-9_2335和34-9_3527可能与耐寒有关,34-9_280、34-9_882、34-9_1238、34-9_1749、34-9_2335、34-9_3527明显响应热胁迫,34-9_108、34-9_1238可能与调节酸碱有关,34-9_225、34-9_1511、34-9_3527、34-9_3687明显响应碱性环境。4.青绿霉特异性分子标记。在鉴定柑橘病原菌时偶尔会遭遇高度同源而无法分辨种类的情况。本部分基于真菌保守基因和青霉属基因组,将指状青霉、意大利青霉、产黄青霉、扩展青霉的保守基因RPB1、RPB2、cmd、β-tubulin和COI的同源区域的碱基突变位点作为引物上下游序列,开发出能特异性检测指状青霉和意大利青霉的引物。特异引物RPB1-1和cmd-3可快速特异地检测出指状青霉,38株对象菌株中共有14株最终被鉴定为指状青霉。另外,引物RPB1-a和RPB1-b可快速特异检测意大利青霉,共从39株对象菌株中检测到6株菌为意大利青霉。所开发特异引物均具高度准确性和特异性。5.菌株DH-4对青绿霉的抑菌机理。为寻求更多的方法抑制柑橘青绿霉,本部分筛选出高效的拮抗细菌DH-4,经16S r DNA方法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该菌表现出广谱抗真菌性,尤其对青霉属真菌以及其它园艺产品真菌病害。其发酵滤液在柑橘活体上表现出良好的绿霉病抑制性,滤液极其稳定,在高温、光照、挥发、不同p H值作用下仍然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性。运用超高效液质联用(UPLC/ESI-MS)等方法,滤液中抗菌活性物质被分为五类:大环内酯类(Macrolactin)、多烯类(Bacillaene)、伊枯草菌素(Iturins)、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和丰原素(Fengycin)。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解淀粉芽孢杆菌可能的抑菌模式为:分泌抗菌活性物质到体外,进入指状青霉细胞质,逐步破坏线粒体和液泡结构,使其空泡化、渗漏、紊乱等,从而抑制甚至杀死菌体。扫描电镜观察了明显病斑以前的过程,滤液对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综上研究结果,生防菌34-9和DH-4是从酵母和细菌的两个角度来为柑橘采后真菌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数据支撑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开发青绿霉病原菌特异性分子标记亦可快捷高效地应用于柑橘采后病原菌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武晋海,张列转,杨文晶,董福,冯叙桥[3](2015)在《一株具有嗜杀性能的柠檬形克勒克酵母KY-13c的应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一株从柿果园分离的具有嗜杀性能的柠檬形克勒克酵母(Kloeckeera apiculate)KY-13c进行了发酵特性研究,包括在不同p H、温度、酒精度、糖度下的生长规律和嗜杀能力分析,并对其发酵能力及对敏感菌株汉逊异常酵母TJ09(Hanseniospora uvarum)在发酵液中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Y-13c最适生长条件为p H5.5,温度30℃,发酵液还原糖10%,最适嗜杀能力条件为p H6.0,温度35℃,发酵液还原糖10%;发酵过程中酒精的积累会对KY-13c的生长及嗜杀能力产生抑制作用;经活化KY-13c液体培养物,以10%接种于敏感菌株汉逊异常酵母TJ09对数期发酵液,KY-13c能在5 d内形成新的生长优势,数量达到1010 CUF/m L;发酵第8 d,残糖和二氧化碳失重达稳定值,分别为3.1 g/L和5.6 g/L,表现出了较强的发酵性能。(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5年24期)

张婕,周雅涵,闫师杰,曾凯芳[4](2014)在《柠檬形克勒克酵母复合CaCl_2处理对采后黄花梨果实轮纹病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柠檬形克勒克酵母复合CaCl2处理对采后黄花梨果实轮纹病的控制效果及相关机理。结果表明:采用1×108 CFU/mL柠檬形克勒克酵母结合2%CaCl2处理黄花梨果实对其采后轮纹病有显着的控制效果,且明显优于酵母或CaCl2单独处理。在20℃条件下培养,柠檬形克勒克酵母能在果实伤口处迅速定殖生长,并持续保持较高水平,2%CaCl2对酵母生长状态无显着性影响。同时,柠檬形克勒克酵母与CaCl2结合使用能显着诱导黄花梨果实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增强。研究结果说明了柠檬形克勒克酵母结合2%CaCl2处理能够用于控制黄花梨果实采后轮纹病,诱导果实抗病性是其作用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4年12期)

章英[5](2012)在《柑橘采后生防菌柠檬形克勒克酵母(34-9)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柠檬形克勒克酵母(Kloechera apiculata)菌株34-9是一株对柑橘采后真菌病害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防酵母菌株。为了提高其生防效力,进一步改良酵母以利于商业化运用,本实验主要对柠檬形克勒克酵母的遗传转化方法进行了探索,包括醋酸锂法、电转化、原生质体法及其他转化方法。在确立合适转化方法的基础上,我们将克隆抗病相关基因并使之在柠檬形克勒克酵母中高水平表达。实验室已经研究得出柠檬形克勒克酵母分泌产生的主要抑菌物质是苯乙醇,能显着抑制青、绿霉病的发生。本实验克隆了苯乙醇合成的关键酶丙酮酸脱羧酶基因PDC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验证其活性,为下一步试验PDC在菌株34-9中大量表达作准备,以最终提高其拮抗效力。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对潮霉素B敏感性检测确定使用100μg/mL潮霉素B作为菌株34-9抗性筛选浓度。将构建了同源臂的重组载体转化到野生毕赤酵母菌X-33得到稳定转化子,验证重组载体可以用于转化。2.采用醋酸锂法、原生质体转化等方法进行了转化实验,对细胞浓度、质粒线性化和非线性化浓度、转化试剂浓度、转化后培养时间等条件进行筛选,多次试验并未得到转化子。原生质体细胞膜外DNase酶活性高,但是限制DNase活性后转化也未得到转化子,表明DNase活性并不是限制转化的主要因素。3.进行了电转化方法试验,计算酵母在不同电压下的存活率,本实验选取1.5kV电压进行电击,并设置其他转化条件。采用电转化方法获得了少量转化子,转化效率低,初步确定转化条件为酵母浓度109CFU/mL,50μgDNA,电压1.5kV,电容25IIF,电阻200Ω。4.克隆丙酮酸脱羧酶PDC基因。基因全长为1695bp,翻译564个氨基酸。构建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aA-PDC,将重组质粒转化进X-33,得到的转化子能够在甲醇诱导下正常表达。(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2-06-01)

刘普[6](2011)在《柑橘采后生防菌柠檬形克勒克酵母(34-9)产生的活性物质及其他抑菌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柑橘是我国南方和世界第一大水果。在采后贮藏、运输和销售环节,我国柑橘每年因真菌病害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其中最主要的真菌病害是由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 Wehmer)和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 Sacc)引起的柑橘青、绿霉(Blue and Green Mould)。目前柑橘最为主要的防腐保鲜手段是化学药剂,然而化学药剂的残留量、病原菌的抗药性、环境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迫使我们去寻找一种可行的替代手段。本课题以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对柑橘采后青、绿霉具有很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柠檬形克勒克酵母34-9(Kloeckera apiculata 34-9, KA)为实验材料,从该菌的抗菌物质、诱导柑橘果实抗性、直接对病原菌寄生、营养与空间竞争等四个方面机理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KA分泌抗菌物质。通过硫酸铵沉淀、有机溶剂萃取及发酵液直接超低温干燥等手段,实验发现乙醚萃取可以得到稳定的抗菌物质。利用薄层层析色谱(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质联用(GC-MS)和液质联用(LC-MS)等分离纯化与鉴定方法,结果表明该抗菌物质为苯乙醇(2-Phenylethanol, PEA)。"In vitro", PEA稀释750倍(0.13%)即可很好的抑制柑橘青、绿霉在PDB中生长;"In vivo", PEA可以明显改善纽荷尔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cv. Newhall)贮藏性能,防腐效果与咪酰胺(PCZ)相当且对果实的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等品质没有影响。针对PEA的抗菌机理,我们使用数字表达谱升级版测序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对所有|log2Ratio|≥1的1933和1909条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揭示PEA抗菌机理涉及如下几点:(1)抑制病菌青霉DNA复制与修复;(2)抑制RNA转率与翻译;(3)抑制氨基酸、氨基酸-tRNA等合成;(4)抑制细胞周期循环;(5)促进蛋白和酶类代谢与降解;(6)诱导过氧化氢酶体和吞噬小体的形成,最终促使细胞程序性死亡。2.KA诱导柑橘果实产生抗性。通过对抗性相关酶、H2O2等测定,发现KA在早期可以明显诱导H2O2大量产生,随后柑橘果皮SOD、POD、CAT、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等抗性酶活性也明显上升,此外粗提取物和PEA处理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果。说明KA可能通过诱导大量产生H2O2来诱导柑橘产生抗性,而抗性的诱导则是通过分泌PEA来实现。柑橘基因芯片(Genechip)的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结果显示KA可以诱导乙烯(ET)、脱落酸(ABA)和茉莉酸(JA)、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蜡质合成、抗氧化及苯丙烷代谢等相关基因(如木质素)上调表达,细胞壁半纤维素及脂类降解等有关的基因下调表达。KA诱导的803个差异基因中有57.4%的基因在粗提取物或PEA中有相同的响应,这还是在粗提取物中只有339个基因差异表达情况下的结果(这和处理时使用的浓度有关)。上述结果表明:(1)KA作为一种生物胁迫可以刺激柑橘果皮产生抗性,而这种刺激作用部分是通过分泌PEA等物质作为介导来实现;(2)KA通过快速诱导柑橘SOD酶活性的提高及H202的大量产生,H202再作为初级信号分子诱导JA/ET介导的信号防卫途径,最终刺激柑橘PR蛋白、木质素等抗性相关的代谢途径及果实蜡质等基因表达,从而抑制青、绿霉侵染。3.KA直接寄生青霉菌丝并与青霉发生空间竞争。通过絮凝率测定,发现KA在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BSM)中培养48 h后其絮凝率达79.2%。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结果发现:一方面KA可以通过分泌“凝集素”吸附到病原菌丝表面;另一方面在果实表面和伤口处,KA通过分泌胞外聚合物(EPS)将其自身细胞与周围细胞聚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没有规则的但很致密的酵母层(Biofilm),给果实穿上一层厚厚的盔甲外罩,阻止孢子或菌丝与伤口处营养物质接触,从而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4.KA不涉及碳、氮源营养竞争。通过对KA及柑橘青、绿霉的碳、氮源分析,结果显示KA对碳源要求比较严格,只能利用葡萄糖、果糖和纤维二糖,对于蔗糖、乳糖、半乳糖以及麦芽糖等不能利用,而青、绿霉可以利用所试验的蔗糖、乳糖、半乳糖等大部分碳源;对于氮源无论是KA还是青、绿霉都可以使用包括硫酸铵在内的大多氮源。在柑橘果实中,以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为主的可溶性糖(主要碳源)和以游离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质等为主的有机氮源含量丰富,因此可以推断KA不与病菌营养碳、氮源,但有可能竞争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综上所述,KA主要作用机理涉及分泌抗菌物质、诱导柑橘抗性、空间竞争及直接的吸附寄生。(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1)

罗丽[7](2010)在《柠檬形克勒克酵母(34-9)对柑橘意大利青霉抑菌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柑橘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研究的兴起,国内外已筛选出多株柑橘采后生防菌,但被实际生产应用的较少。其原因多是由于生防菌单独使用难以达到化学杀菌剂的效果。因此,迫切的需要对生防菌的拮抗机理进行研究,以针对性地对生防菌进行改良,提高其抑菌活性,指导开发应用。本实验以拮抗菌柠檬形克勒克酵母(Kloeckera apiculata)(34-9)为材料,研究了它对柑橘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的防治效果,发现离体活体上它对柑橘意大利青霉(P. italicum)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与接种拮抗菌和病原菌的时间先后有关。并从营养竞争、诱导抗性和分泌抑菌活性物质叁方面初步研究了拮抗菌34-9对意大利青霉的抑菌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离体条件下用橘子汁模拟活体实验发现,单独培养病原菌24h,0.5%、5%、10%橘子汁中,孢子萌发率均能达到94%。与拮抗菌34-9共培养,孢子萌发率受到抑制,橘子汁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弱。0.5%、5%和10%橘子汁中,抑制率分别为80.9%、40.3%和4.3%。拮抗菌34-9在各浓度橘子汁中均大量繁殖,24 h后分别增加到1.70倍、6.25倍和32.5倍。将与拮抗菌34-9共培养的病原菌孢子转移至新鲜橘子汁中后,0.5%和5%橘子汁中孢子萌发率显着增加,10%橘子汁中孢子萌芽率无明显变化。活体上,向果实伤口添加外源维生素和氨基酸后,拮抗菌34-9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减弱,添加氨基酸的处理表现尤为明显。(2)拮抗菌34-9在一定程度上能诱导果实产生抗性,与处理时间长短和处理位点远近有关。拮抗菌34-9处理24 h,柑橘果实系统抗性无显着变化,48 h后抗性显着增强;距离拮抗菌34-9处理位点越近的部位系统抗性越强。拮抗菌34-9细胞能在48 h内刺激柑橘果实PPO、β-1,3-葡聚糖酶和PAL活性升高。其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能诱导果实SOD、POD、CAT、β-1,3-葡聚糖酶活性升高。抑菌活性物质处理24 h后POD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的1.8倍和1.2倍;处理48 h后SOD活性达最大值,为对照的1.4倍;48 h后,CAT活性维持在较对照高的水平。(3)粗提活性物质在离体、活体条件下对意大利青霉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离体条件下,对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75μL/mL,最小杀菌浓度为10μL/mL。病原菌孢子用15μL/mL粗提活性物质处理后其质膜会发生破损,处理时间越长,破损得越多。处理2 h,约5%发生破损;4h后,增加到20%;6h后,又增加5%;8h时30%孢子破损。用5μL/mL和10μL/mL粗提活性物质处理柑橘果实,7d后其腐烂率比对照分别下降50%和89%。(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0-06-01)

韩姗姗,刘树文,张振文[8](2008)在《发酵过程中添加柠檬形克勒克酵母对葡萄酒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白葡萄酒的小容器酿造法进行发酵实验,包括纯种S.cerevisiae发酵,纯种K.apiculata发酵,K.apiculata与S.cerevisiae以不同的接种时间(同时、间隔3d、间隔6d)、不同比例接种(1∶3、1∶1、3∶1)发酵。结果表明,结合葡萄酒工艺学对发酵效率、酒精度、挥发酸等的要求,按照K.apiculata接种3d后再按1∶1比例添加S.cerevisiae的顺序进行发酵,结果较为理想,混合菌具有较高的产酒率和有机酸分解率,产生的挥发酸较少,发酵时间为9d,总糖小于4.0g/L,其成品酒样中高级醇和甘油含量显着增多,酸类和酯类的含量相对而言减少,说明混合发酵有益于高级醇和甘油的生成。(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08年11期)

向家云[9](2008)在《柑橘采后病害拮抗菌柠檬形克勒克酵母34-9诱变改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菌株34-9(Kloeckera apiculata)是本实验室从柑橘园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的1株生防酵母菌,该菌对柑橘青、绿霉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但在后续研究中发现该菌株存在不易干燥、抑菌谱窄等问题,其抑菌活性还有待提高。因此,为开发出能代替化学药剂的安全无毒生防制剂奠定基础,并为下一步运用基因工程对拈抗酵母菌进行遗传改造提供试验材料,有必要对其进行诱变改良,以期获得能够防治柑橘采后病害的多功能酵母菌。本研究以34-9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UV)、UV+LiCl、微波辐射、~(60)Coγ射线等诱变处理,分析了各种诱变因子对34-9的诱变效应,明确了各诱变因子的最佳诱变剂量和最佳诱变时间,用离体和活体筛选相结合的方法从随机挑选的突变株中筛选出4株高效突变菌株。同时对诱变菌株γ-60-11在离体条件下的生长特性、抑菌谱及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UV、UV+LiCl对34-9进行诱变改良,处理的最佳剂量为UV处理15w 30cm照射20s,UV+LiCl处理UV照射20s并在平板中加入LiCl0.3%(w/v),选育到1株生理特性有明显改善的变异菌株UV20-13,果实试验中,7d后柑橘青、绿霉病的发病率分别比出发菌株降低25.56%和10.00%;采用微波辐照,辐照的最佳时间为50s,选育到1株在活体试验7d后,柑橘青霉病的发病率比出发菌株降低10.43%的拮抗菌株W50-56,选育到1株在果实试验7d后,柑橘绿霉病的发病率比出发菌株降低10.62%的拮抗菌株W50-47;采用~(60)Coγ射线处理,辐射的最佳剂量为600Gy,选育到1株生理特性有明显改善的变异菌株γ-60-11,果实试验中,7d后柑橘青、绿霉病的发病率分别比出发菌株降低12.82%和12.46%。所选育的菌株经多次传代,遗传性状十分稳定。2对γ-60-11生长特性的研究发现,γ-60-11与34-9相比细胞个体变小,细胞形态大部分变为椭圆形或卵圆形,少部分仍为柠檬形;在豆芽汁培养基上γ-60-11菌落都很小,而34-9的菌落都较大;生长动态比较发现γ-60-11与34-9生长趋势基本一致,但γ-60-11在各个时期的生物量都低于34-9。3研究了γ-60-11的抑菌谱:本研究从真菌中选择了11种常见的果树病原真菌作为靶标菌,以测定诱变所得菌株的抑菌谱。从作用效果来看,γ-60-11的抑菌谱比出发菌株34-9变宽,γ-60-11能对34-9没有嗜杀作用的柑橘酸腐病、芒果蒂腐病、葡萄灰霉病、葡萄根霉病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对其他7种靶标菌二者都有拮抗效果,但γ-60-11作用效果优于34-9。4研究了γ-60-11摇瓶发酵的最佳培养条件:对摇瓶装量(通气量)、发酵时间、初始pH值和接种量进行了正交试验,找出了他们的最佳组合;对摇床转速、培养温度两个参数的研究发现:在一定的时间内,摇床转速越高,γ-60-11的生物量就明显增高;γ-60-11适宜的发酵温度为28℃。(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王博,李亮,龙超安,邓伯勋[10](2008)在《柠檬形克勒克酵母对温州蜜柑“国庆一号”采后贮藏的防腐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以温州蜜柑"国庆一号"为试材,研究了柠檬形克勒克酵母Kloeckera apiculata悬浮液处理对柑橘果实采后防腐保鲜效果及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100d后,2×106CFU/mL(CFU表示菌落形成单位)的酵母菌液能有效地抑制青霉、绿霉和蒂腐病等贮藏期病害的发生,柑橘果实的腐烂率控制在1%以下,效果显着高于清水对照,与多菌灵相当;柠檬形克勒克酵母在柑橘果皮上的数量在3.5×105CFU/mL-1.7×107CFU/mL之间,在贮藏40d后最大值达到1.7×107CFU/mL,随后保持在106CFU/mL左右,100d贮藏结束后,品质分析表明,柠檬形克勒克酵母处理对柑橘品质没有不良影响。在整个贮藏期细胞膜透性与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相对应,均呈上升趋势,在贮藏25d左右时酵母菌液处理和多菌灵处理的细胞膜透性与MDA含量均显着低于清水对照,而前二者之间无差异。酵母菌液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没有诱导作用,而在贮藏后100d左右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有诱导作用。(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克勒克氏酵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然而在采后贮运时,柑橘果实会遭受巨大的腐烂情况,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防治腐烂自然而然就成为全世界高度关注的研究重点。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一直以来是园艺领域相当普遍的防治手段,鉴于化学药剂的一些缺陷与当今绿色农业、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主题的冲突,生物防治逐渐为全球重视。其中,生防酵母成为真菌病害防治的主力军之一。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对柑橘生防菌柠檬形克勒克酵母(34-9)(Kloeckera apiculat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特征、进化层面的基因特有和共有特征,以及它在整个酵母菌领域的谱系特有基因特征。另从病原菌的角度开发特异性的分子标记对柑橘青绿霉病原菌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和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进行快速检测。同时从生防细菌角度出发,筛选到青绿霉拮抗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DH-4(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并较为深入的研究了其抑菌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酵母34-9全基因组测序。本测序在Illumina Hi Seq 2000平台执行,采用双端测序paired-end(PE)和mate-paired(MP)的方法构建了四个插入文库,分别为170 bp、500 bp、800bp和3 Kb。总DNA被组装为106个contig序列,最终被进一步组装为41个scaffold序列,基因组约8.1 Mb,GC含量为32%,测序覆盖度234倍。经预测,34-9中含3786个基因,可编码3786个蛋白。其中2724个蛋白序列能与KOG数据库匹配并得到功能分类。Uni Prot数据库注释结果显示,1127个基因得到GO分类注释。基因组中预测到3个r RNA、3个micro RNA、71个t RNA、1066个微卫星位点,重复序列占据0.37%。在代谢途径预测中发现与苯丙氨酸代谢相关的基因。基因匹配和结构分析发现柠檬形克勒克酵母独特之处,并与克鲁维酵母属有较多同源基因。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34-9与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极高的线性区域,SSR分析发现34-9的6种重复类型中单核苷酸和叁核苷酸重复单元居多。2.酵母34-9共有、特有基因。本分析基于比较基因组和同源比对法对有孢汉逊酵母属内已测序的叁种酵母K.apiculata、Hanseniaspora uravum、H.vineae做共有和特有基因分析。首先运用Augustus软件从H.vineae中预测到4746个蛋白序列以供同源比对。采用Treefam的方法对叁个酵母的全部蛋白进行all-against-all BLASTp比对,最后得到3223个基因家族,包含1400个单拷贝基因、310个多拷贝基因家族,叁者共有基因分别为2108个、2056个、2242个,特有基因数目分别为275个、129个、1695个。基因组水平的系统发生分析看出K.apiculata与H.uravum亲缘关系最近。并且叁者的共有、特有基因家族获得功能分类,两两之间线性匹配的区域得到明晰。3.酵母34-9谱系特有基因。本研究立足生物信息学和同源比对,共收集了80个已基因组测序的酵母种,涵盖了32个酵母属的80个不同种。其中51株酵母的蛋白质序列已公布,亦作为参考对象。3786个K.apiculata蛋白序列经BLASTp、TBLASTN、PSIBLAST多次同源比对,揭示了两套有孢汉逊酵母属的谱系特有基因(LSGs):柠檬形克勒克酵母独有基因,即孤儿基因(orphan genes)共109个,344个有孢汉逊酵母属特有基因(HSGs),其他3333个基因为进化保守基因(ECs)。基因特点分析揭示了LSGs一定的独特性:LSGs的外显子均长明显短于ECs,其基因长度亦短于ECs,GC含量相近,两套LSGs分布在基因组的34个scaffold序列上,其分布数量与scaffold长度呈显着共相关。Prot Fun揭示LSGs的细胞功能主要集中于翻译、氨基酸合成、细胞被膜、能量代谢等。75%的孤儿基因和57%的HSGs存在GO分类,以生长因子、转录和转录调控最为丰富。该功能推断显示部分LSGs可能有基因扩张的趋势,LSGs在某些特殊物种中有成为重要管家基因的潜力。新基因起源的分析中发现有6个LSGs有旁系同源基因(paralog),其中四个基因具进化保守性,可能来源于基因复制。总体来说,基因复制不占主导作用。q RT-PCR表明部分LSGs表达响应非生物胁迫,基因34-9_2335和34-9_3527可能与耐寒有关,34-9_280、34-9_882、34-9_1238、34-9_1749、34-9_2335、34-9_3527明显响应热胁迫,34-9_108、34-9_1238可能与调节酸碱有关,34-9_225、34-9_1511、34-9_3527、34-9_3687明显响应碱性环境。4.青绿霉特异性分子标记。在鉴定柑橘病原菌时偶尔会遭遇高度同源而无法分辨种类的情况。本部分基于真菌保守基因和青霉属基因组,将指状青霉、意大利青霉、产黄青霉、扩展青霉的保守基因RPB1、RPB2、cmd、β-tubulin和COI的同源区域的碱基突变位点作为引物上下游序列,开发出能特异性检测指状青霉和意大利青霉的引物。特异引物RPB1-1和cmd-3可快速特异地检测出指状青霉,38株对象菌株中共有14株最终被鉴定为指状青霉。另外,引物RPB1-a和RPB1-b可快速特异检测意大利青霉,共从39株对象菌株中检测到6株菌为意大利青霉。所开发特异引物均具高度准确性和特异性。5.菌株DH-4对青绿霉的抑菌机理。为寻求更多的方法抑制柑橘青绿霉,本部分筛选出高效的拮抗细菌DH-4,经16S r DNA方法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该菌表现出广谱抗真菌性,尤其对青霉属真菌以及其它园艺产品真菌病害。其发酵滤液在柑橘活体上表现出良好的绿霉病抑制性,滤液极其稳定,在高温、光照、挥发、不同p H值作用下仍然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性。运用超高效液质联用(UPLC/ESI-MS)等方法,滤液中抗菌活性物质被分为五类:大环内酯类(Macrolactin)、多烯类(Bacillaene)、伊枯草菌素(Iturins)、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和丰原素(Fengycin)。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解淀粉芽孢杆菌可能的抑菌模式为:分泌抗菌活性物质到体外,进入指状青霉细胞质,逐步破坏线粒体和液泡结构,使其空泡化、渗漏、紊乱等,从而抑制甚至杀死菌体。扫描电镜观察了明显病斑以前的过程,滤液对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综上研究结果,生防菌34-9和DH-4是从酵母和细菌的两个角度来为柑橘采后真菌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数据支撑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开发青绿霉病原菌特异性分子标记亦可快捷高效地应用于柑橘采后病原菌的检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克勒克氏酵母论文参考文献

[1].郑淑丹,陈钢,阙发秀,万聆,邓山鸿.柠檬形克勒克酵母和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对脐橙全果酒风味物质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2].陈凯.柑橘采后生防菌柠檬形克勒克酵母基因组学分析及青绿霉病原菌特异性检测与防治[D].华中农业大学.2017

[3].武晋海,张列转,杨文晶,董福,冯叙桥.一株具有嗜杀性能的柠檬形克勒克酵母KY-13c的应用特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5

[4].张婕,周雅涵,闫师杰,曾凯芳.柠檬形克勒克酵母复合CaCl_2处理对采后黄花梨果实轮纹病的控制[J].食品科学.2014

[5].章英.柑橘采后生防菌柠檬形克勒克酵母(34-9)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D].华中农业大学.2012

[6].刘普.柑橘采后生防菌柠檬形克勒克酵母(34-9)产生的活性物质及其他抑菌机制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

[7].罗丽.柠檬形克勒克酵母(34-9)对柑橘意大利青霉抑菌机理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

[8].韩姗姗,刘树文,张振文.发酵过程中添加柠檬形克勒克酵母对葡萄酒的影响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8

[9].向家云.柑橘采后病害拮抗菌柠檬形克勒克酵母34-9诱变改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

[10].王博,李亮,龙超安,邓伯勋.柠檬形克勒克酵母对温州蜜柑“国庆一号”采后贮藏的防腐效果[J].菌物学报.2008

标签:;  ;  ;  ;  

克勒克氏酵母论文-郑淑丹,陈钢,阙发秀,万聆,邓山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