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之争论文-孙斐

职业教育之争论文-孙斐

导读:本文包含了职业教育之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杜威,职业教育思想,合理性,“普杜之争”

职业教育之争论文文献综述

孙斐[1](2016)在《论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合理性——以“普杜之争”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美国职业教育史上,曾发生了一场着名的"普杜之争"。从争论双方一系列基础性观念的范式对立,即普罗瑟派的效率主义、精英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对立于杜威思想中具有的人本主义、平等思想以及进化主义,可以看到,杜威职业教育思想坚持以人为核心,以民主为向度,坚持文化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的观念要旨,具有显着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职业技术教育》期刊2016年16期)

路宝利[2](2016)在《《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之争:“普杜之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美国中等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集中就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及其多维度辩争做出了颇具创新意义的解析,对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的历史选择作出了颇具说服力的分析。该着作除导论和结语之外,共分四章,主要特点是以多维视角的综合展示了美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主题与逻辑;以宏观叙事与微观原理的融合提升了美(本文来源于《职业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吴洪成[3](2016)在《美国职业教育模式争辩的历史沉思——读路宝利着《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之争:“普杜之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涉及学制体系建构中升学设计方案与就业选择目标间的复杂难题。近期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路宝利研究员将其博士学位论文《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之争:"普杜之辩"研究》加以修改、印行问世,为职业教育学术界提供了一部珍品,其思想价值及现实意义已经超出了外国职业教育史研究学科领域自身,给人耳目一新、独辟蹊径之感,尤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本文来源于《职业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苏章海[4](2016)在《关于职业教育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性元思考——《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之争:“普杜之辩”研究》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1913年颁布的库利议案(Cooley Bill)所引发的"在公立中学实施职业教育还是设置与之并行的职业学校"的"普杜之辩"(Dewey-Prosser debates,1913—1917),即普洛瑟(Charles Allen Prosser)职业主义阵营与杜威(John Dewey)民主主义阵营之间围绕美国中等职业教育理念与模式等核心概念所进行的一场旷日持久的历史性论争,是美国教育史(严格(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付兴国[5](2016)在《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之争:《“普杜之辩”研究》之我见》一文中研究指出路宝利博士于2015年8月出版的《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之争:"普杜之辩"研究》(以下称《"普杜之辩"研究》)是我国目前外国职教史研究中特别是美国中等职业教育研究中的一部鲜有的全面、系统的专着,为职业教育研究领域增添了一项新的且很有深度的研究成果。作为其师,尤其作为一名老职教人为此感到欣慰。一、"普杜之辩"之体认"普杜之辩"是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史上的重要(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路宝利[6](2016)在《《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之争:“普杜之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入选理由以美国中等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就美国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及其多维度辩争作出了颇具创新意义的解析,对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的历史选择作出了具有一定说服力的分析。为现实的职业教育实践提供了可供聆听的"历史声音"和可供比照的"历史镜像"。(本文来源于《职业技术教育》期刊2016年03期)

张太原[7](2016)在《学以致用与学以求知:20世纪30年代的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教育大发展的时代,又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不只是政府中人,即使一般教育者也都希望能对变革施加影响,由此出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的碰撞。其中,最鲜明的两种观点是学以致用与学以求知。本来这是相辅相成并不矛盾的两个问题,之所以发生争论,关键是其背后所着意的社会问题不同。当时参与论争的,明显的有两类人:一是党化教育者,二是自由教育者,他们各自的主张实际上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治理和和改造方案。(本文来源于《人文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刘海[8](2015)在《在普洛瑟与杜威之间——《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之争:“普杜之辩”研究》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路宝利博士的新着《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之争:"普杜之辩"研究》以美国中等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集中就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及其多维度辩争作出了颇具创新意义的解析,对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的历史选择作出了颇具说服力的分析。在一定意义上,为现实的职业教育实践提供了可供聆听的"历史声音"和可供比照的"历史镜像"。(本文来源于《职业技术教育》期刊2015年36期)

闫利雅[9](2014)在《从斯内登与杜威职业教育观之争谈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职业教育"和"自由教育"是否对立的观点,回溯百年前美国斯内登和杜威间关于"职业教育"与"自由教育"的旷世论战。基于他们哲学观、教育观、职业教育观和教育对象方面的认识差异,争论结果以及对教育实践的影响认为,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应走职业教育与自由教育融合的发展路径。首先,内容上体现在人类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继承中的创新"精神;其次,重视师生在教育价值方面"核心价值共识"培养;最后,最终目标是实现师生共同"反省"和"精神转向"的生命状态。(本文来源于《职业技术教育》期刊2014年16期)

路宝利[10](2014)在《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之争:“普杜之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17年《史密斯-休斯法案》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已经超越欧洲“双轨”制框架,标志着以综合中学为特征的美国中等教育“单轨”制的确立。其间经历了普洛瑟职业主义阵营与杜威民主主义阵营的激烈较量。事实上,基于两种不同的职教观,普洛瑟“为职业而教育”与杜威“通过职业而教育”而形成的“普杜之辩”,为20世纪初的美国提供了必要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普杜之辩”并非一蹴而成,也远非一个单一的历史事实。1913年库利议案所引发的“普杜之辩”,绵延于美国1906年开始的职业教育运动之中,而早在19世纪末期美国即已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之中的霸主。现代社会最先进的生产方式与新兴美国高度的民主自觉为“普杜之辩”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基础,欧洲自由教育的传统与美国本土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碰撞与融合,则为美国中等职业教育运动营造了多元并存的文化土壤。“普杜之辩”所彰显的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之间的较量,并非只是普洛瑟与杜威两个教育家及其同盟者之间的学术观点之异,它的背后包含着19世纪以来美国职业教育困境所积淀的冲突,并且诠释出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雇主阶层与雇员阶层以及民主与效率之间多维要素之间持久的博弈。“普杜之辩”及其“单轨”制是世界职业教育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而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对于职业教育核心命题的不同诠释,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职业教育本土性”“职业教育存在的合理性”等问题的不断追问又恰恰蕴含着超越本土的意义。论文主体包括六个部分:导论部分包括:选题缘起与问题提出、研究意义与创新、文献综述、概念界定、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一章“普杜之辩”的历史由来。本章从19世纪中等职业教育缓慢发展的现象着手,通过剖析“格兰特·维恩答案”揭示出阻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民主主义信仰与自由教育传统。在手工教育运动取向选择与转换过程中,凸显出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雇主阶层与雇员阶层之间的力量博弈。并构成了“普杜之辩”的历史前提。第二章“普杜之辩”与职业主义的确立。本章以1906年职业教育运动仿效德国模式为背景,详细论述了1913年库利议案所引发的“普杜之辩”这一重要史实,梳理了普洛瑟职业主义阵营与杜威民主主义阵营各自的观点,并且从民主与效率的关系视角对于两种职教观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厘清了“普杜之辩”后《史密斯-休斯法案》生成与“单轨”制的确立过程,通过综合中学中的“独立账户”与“课程分层”揭示出普洛瑟职业主义阵营的不完全胜利。第叁章“普杜之辩”背后职教观之异。本章从事件层面深入至理论层面,以解剖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之间的内在差异。在职业教育逻辑起点、职业教育取向、职业教育课程以及教学组织四个层面的对比分析中,呼应“普杜之辩”发生的必然性,以及中等职业教育“美国模式”生成的理论基础。第四章“普杜之辩”的历史影响。本章明晰了“普杜之辩”作为美国中等职业教育走出欧洲框架的标志性地位,从课程的微观视角,论证了美国20世纪职业教育演进中的“普洛瑟职业主义时代”与以杜威民主主义为蓝本的“新职业主义时代”,并剖析了“单轨”制下综合中学的运行问题。结语部分,基于对“普杜之辩”的综合研究,解析出“职业教育的本土性”、“职业教育存在的合理性”、“职业主义何以在博弈中如此顽强”以及“杜威的理想能否实现”四个维度的思考,用以凸显“普杜之辩”所蕴含的思想深度。(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4-06-01)

职业教育之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美国中等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集中就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及其多维度辩争做出了颇具创新意义的解析,对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的历史选择作出了颇具说服力的分析。该着作除导论和结语之外,共分四章,主要特点是以多维视角的综合展示了美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主题与逻辑;以宏观叙事与微观原理的融合提升了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职业教育之争论文参考文献

[1].孙斐.论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合理性——以“普杜之争”为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16

[2].路宝利.《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之争:“普杜之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

[3].吴洪成.美国职业教育模式争辩的历史沉思——读路宝利着《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之争:“普杜之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

[4].苏章海.关于职业教育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性元思考——《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之争:“普杜之辩”研究》评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

[5].付兴国.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之争:《“普杜之辩”研究》之我见[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

[6].路宝利.《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之争:“普杜之辩”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

[7].张太原.学以致用与学以求知:20世纪30年代的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之争[J].人文杂志.2016

[8].刘海.在普洛瑟与杜威之间——《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之争:“普杜之辩”研究》评介[J].职业技术教育.2015

[9].闫利雅.从斯内登与杜威职业教育观之争谈高职文化素质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14

[10].路宝利.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之争:“普杜之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标签:;  ;  ;  ;  

职业教育之争论文-孙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