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风振分析论文-杨新顺,张凡

耦合风振分析论文-杨新顺,张凡

导读:本文包含了耦合风振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船舶机电设备,耦合,扭振分析

耦合风振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新顺,张凡[1](2019)在《船舶机电设备耦合扭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的分析方法不能完整全面分析船舶机电设备耦合扭振,提出新的船舶机电设备耦合扭振分析方法。使用CCD和激光测量相结合的非接触测量方法,测量采集机电设备的耦合扭振信号。机电设备的耦合扭振信号经过过滤器处理后,根据Newmark理论进行计算,得到机电设备发生耦合扭振时的各项变量。编写Labview和Matlab软件程序,结合变量参数得到机电设备耦合扭振的频谱图。分析频谱图,机电设备正常运行时,机电设备工作信号频谱幅值较高,当发生耦合扭振时,信号幅值急剧下降后,随着耦合扭振程度加剧,即随着共振频率增加,幅值逐渐上升。当机电设备的共振频率达到频谱临界点时,机电设备会因为耦合扭振产生的强大共振而发生故障。设计与频域扫描分析法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船舶机电设备耦合扭振分析方法,更能全面的分析机电设备的各部位耦合扭振,具有优越性。(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20期)

刘冉[2](2019)在《基于双向流固耦合的变电构架避雷针结构风振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某500kV高压变电站典型构架避雷针结构相贯节点断裂事故为工程背景,建立构架避雷针风振响应分析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双向流固耦合数值方法模拟分析原型构架避雷针的受力特性,并对其构架避雷针进行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研究优化后结构的风振响应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对原型构架避雷针结构进行风振响应分析,分析表明结构上部杆件的高频振动响应显着,且受多阶振型影响较大,上部避雷针易发生横风向的涡激共振,对结构整体受力不利。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避雷针上部前两段杆件施加螺旋侧板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优化后的构架避雷针结构进行了不同风速和风向角下的整体受力分析,结果表明风速越大,结构的应力越大;在基本风速内,构架避雷针最大应力均发生在相贯节点的横梁上;随风速的增加,应力最大值位置沿避雷针不断上移,当风速达到28.461m/s后,45°、90°和0°风向角下第一段避雷针应力最大值先后超过了材料的屈服强度,结构受力不安全。(2)模拟分析了附加螺旋侧板的结构优化措施对结构顺风向和横风向风振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结构优化措施可有效抑制避雷针的涡激共振;在基本风速内可明显减小结构横风向的涡激振幅,但在较大风速下,对结构横风向振动会产生不利影响。(3)通过对优化后构架避雷针沿顺风向与横风向风振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横风向响应与顺风向响应处在同一量级,在结构设计和受力分析时应同时考虑两者的共同作用;综合考虑不同风向角下沿避雷针各杆段应变随风速变化趋势,发现避雷针各杆段中第二段、第叁段和第五段的底部受力最为不利,为工程检测维修提供参考。(4)结合场地风向风速信息,计算得到避雷针相贯节点在各风向不同风速作用下的热点应力幅最大值均小于结构临界应力幅(68.65N/mm~2),说明优化后构架避雷针振动循环荷载对相贯节点处的疲劳损伤不会影响其在结构设计年限内的正常使用。(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栾文博[3](2019)在《基于扭转-纵向振动耦合模型的汽车起步颤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某装备干式AMT小型轿车的起步颤振现象,建立了传动系扭转振动、车辆纵向振动的耦合模型,以车身纵向加速度最大波动值为评价指标,对自激振动机理下起步颤振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仿真发现:降低离合器摩擦系数随相对滑摩线速度的"负斜率"绝对值可以有效地抑制起步颤振;减小半轴的扭转刚度和整车质量、增大悬架纵向刚度,可以使起步颤振感减弱;并探讨了主动抑制自激颤振的干式离合器控制策略,采用与转速差呈"正斜率"关系的正压力来抵消与转速差呈"负斜率"关系的摩擦系数给传动系引入的负阻尼,以此来达到抑制起步颤振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杨吉新,黎建华,杜蕊蕊,孙亭亭,刘杰[4](2018)在《考虑流固耦合CFRP拉索风振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肇庆市阅江大桥工程为背景,采用等效强度法,以CFRP材料替代传统钢拉索,采用Davenport脉动风速谱,利用Matlab对阅江大桥拉索结构风场进行仿真模拟。以模拟数据作为结构风场条件,考虑两类拉索空间结构工况,通过Workbench对钢索及CFRP拉索流固耦合风振响应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CFRP作为拉索材料,索结构的风振响应表现相比传统钢索有增强亦有减弱,但CFRP索的振动频率在不同流场分布下均有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8年05期)

严梦麟[5](2018)在《输电线路直线塔和基础耦合体系风振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输电塔是一种工程量十分巨大且比较重要的高耸轻柔结构建筑体系,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日益提升,现如今设计并建造的输电塔高度和档距都逐渐变大,所以就导致风对输电塔产生的荷载越来越大,强风所引起的输电塔受损甚至倒塌的案例不断出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但是到目前为止,与地震作用下考虑土-结相互作用(SSI)对输电塔结构的影响相比,风荷载作用下考虑SSI效应对其结构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还相对较少。所以本文以一座塔脚间距15.5m,高82.2m的特高压直线输电塔为例,对风荷载作用下考虑土-结相互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进行了风洞试验上部输电塔模型和下部基础及地基土的设计,确定了模型的缩尺比大小、材料的类型、杆件的截面形式、模型的制作方案、测点的布置位置、地基土的模拟方法及试验工况的数量等一系列重要试验参数,同时按照选定的缩尺比进行了输电塔、基础和地基土模拟材料的制作和组装,并将其放入风洞实验室中进行了风洞试验,得到了4个塔脚的轴力,塔顶横风向和顺风向位移以及塔身两个方向的加速度。随后,又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输电塔-基础-地基的完整数值模型,并通过不断修改地基土的弹性模量、阻尼比,等效风荷载的大小及作用点方位以获取不同工况下结构的加速度、位移和塔脚轴力响应。最后,将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获取的结果数据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总结得出了在不同风速和风向角的风荷载作用下,不同阻尼比和刚度的地基土对上部输电塔结构各种响应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了SSI效应后,在地基土阻尼比较小的情况时,上部结构的响应将会增大;地基土阻尼比越大,上部结构加速度风振响应越小,而位移响应基本没有变化;地基土刚度越小,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和位移响应越大。所以总体来说,考虑SSI效应后对输电塔结构设计是不利的。(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刘金杰[6](2016)在《直流电机驱动下轧机主传动机电耦合系统扭振分析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轧机主传动系统是轧制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经常由于系统故障而出现扭振现象,这对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影响较大,有时甚至会导致轧制设备的损坏和生产线的停运,因此了解轧制设备的失稳机理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轧机主传动系统由电气传动控制系统和机械传动系统组成,系统的稳定性由这两部分共同决定。本课题以轧机主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磁性回路下的机电耦合作用从而建立了非线性扭振模型,从系统如何建模到模型特性分析及系统的扭振控制叁个方面对轧机非线性扭振系统展开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对系统的扭振机理及其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进一步促进了非线性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发展。首先,考虑直流电机机械设备下不饱和磁性回路及轧制设备机电耦合作用,基于Lagrange-Maxwell原理建立了轧机主传动机电耦合扭振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其次,通过Jacobian矩阵和Hurwitz判据分析轧机主传动机电耦合扭振系统的平衡点,以转动轴的扭转刚度为分岔参数,给出系统产生Hopf分岔的充要条件,并分析系统的分岔类型。为控制轧机主传动系统的分岔引入控制器,以Washout滤波器为控制器,引入Normal Form直接法详细讨论控制器参数对Hopf分岔点位置、分岔类型的影响。最后,采用Lyapunov-Schmidt约化法将高维机电耦合系统降维,得到等价的低维分岔方程,利用奇异性理论研究了系统的静态分岔特性。选取扭转刚度和激励幅值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方法法研究了系统的分岔图、最大Lyapunov指数图、相轨迹和Poincare截面图分别研究扭转刚度和外激励幅值对系统混沌运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6-05-01)

柯世堂,王同光,胡丰,赵林,葛耀君[7](2015)在《基于塔架-叶片耦合模型风力机全机风振疲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5 MW特大型风力机为例,提出了风力机全机结构风振疲劳的时域分析方法。采用谐波合成法和改进的叶素-动量理论产生了风力机运营状态的气动载荷,对风力机塔架-叶片耦合结构进行了非线性风振时域分析。基于时程结果并结合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对风力机全机关键部位的风振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该方法充分考虑了风剪切、塔影、尾流影响、塔架-叶片之间的气动和模态干扰作用、叶片旋转效应的影响。算例分析表明,该文预测方法可有效估算水平轴风力机全机结构的疲劳损伤问题,相关研究结论可为超大型风力机全机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5年08期)

张华,纪爱丽,徐威,何祥瑞[8](2015)在《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渡槽流固耦合体风振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排架渡槽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和不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下的叁维渡槽-水流固耦合体风振计算模型,通过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模拟脉动风,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方法求解渡槽和水体的耦合相互作用问题,针对不同水深工况,分别计算分析渡槽流固耦合体系在风荷载随机动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考虑SSI效应使得渡槽结构横槽向抗风刚度降低,导致结构风振位移响应增大;渡槽结构各部位最大主应力随槽内水深增大而增大,考虑SSI效应渡槽结构主应力稍大于不考虑SSI效应渡槽结构主应力;在脉动风荷载作用下,水深是决定渡槽倾覆力矩和动水压力的控制因素,土-结构作用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赵双双[9](2015)在《轧机机电耦合主传动系统扭振分析及时滞反馈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传动系统作为轧钢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频繁出现的扭振现象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甚至引起设备损坏等严重后果,因此研究轧机主传动系统的失稳机理并提出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轧机主传动系统由电气传动控制系统和机械传动系统组成,系统的稳定性由这两部分共同决定。本课题以轧机主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电磁参数与机械参数的耦合作用建立非线性扭振模型,从机电耦合的角度研究引起系统失稳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同时在系统中引入时滞反馈控制,分析时滞参数、反馈增益对主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首先,考虑机械参数和电气参数的耦合作用,基于广义耗散系统Lagrange原理建立机电耦合扭振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分析系统的平衡点及特征根,以电磁刚度为分岔参数,给出系统产生Hopf分岔的充要条件,并研究系统的分岔形态。采用Silnikov法分析系统产生混沌运动的参数条件,找出系统的同宿轨道,证明系统在电磁刚度变化时存在Smale马蹄意义下的混沌。其次,采用Lyapunov-Schmidt(LS)约化方法将高维机电耦合系统降维,得到等价的低维分岔方程,利用奇异性理论研究了系统的静态分岔特性。同时引入时滞状态反馈控制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分析了时滞反馈控制下系统的根的分布,根据时滞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给出确定控制参量的解析条件。结合系统相图和时间历程图分析了时滞反馈参数对系统运动的控制作用。最后,利用直接法研究了系统的特征根和时滞稳定区域,对反馈增益与时滞稳定区域长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选取时滞为分岔参数,分析了系统在时滞非线性反馈控制下产生Hopf分岔的条件。采用中心流行法与规范形理论判断了系统Hopf分岔方向和周期解稳定性。通过利用系统相图和时间历程图研究了不同时滞参数和反馈增益下系统的分岔运动形态。(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5-05-01)

肖能齐,周瑞平,林晞晨[10](2015)在《冰区航行船舶电力推进轴系机电耦合的扭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螺旋桨桨叶与冰块的相互作用过程,建立单冰块对螺旋桨扭转振动的激励函数;同时建立机电耦合振动数学模型,推导得到机电耦联动力学方程,研究电机电磁激励力对扭转振动的影响。以3500吨科考船电力推进轴系为研究对象,基于冰载荷激励力和电磁激励力对轴系扭转振动进行分析,为复杂的船舶电力推进轴系在冰区航行时的振动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15年04期)

耦合风振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某500kV高压变电站典型构架避雷针结构相贯节点断裂事故为工程背景,建立构架避雷针风振响应分析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双向流固耦合数值方法模拟分析原型构架避雷针的受力特性,并对其构架避雷针进行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研究优化后结构的风振响应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对原型构架避雷针结构进行风振响应分析,分析表明结构上部杆件的高频振动响应显着,且受多阶振型影响较大,上部避雷针易发生横风向的涡激共振,对结构整体受力不利。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避雷针上部前两段杆件施加螺旋侧板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优化后的构架避雷针结构进行了不同风速和风向角下的整体受力分析,结果表明风速越大,结构的应力越大;在基本风速内,构架避雷针最大应力均发生在相贯节点的横梁上;随风速的增加,应力最大值位置沿避雷针不断上移,当风速达到28.461m/s后,45°、90°和0°风向角下第一段避雷针应力最大值先后超过了材料的屈服强度,结构受力不安全。(2)模拟分析了附加螺旋侧板的结构优化措施对结构顺风向和横风向风振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结构优化措施可有效抑制避雷针的涡激共振;在基本风速内可明显减小结构横风向的涡激振幅,但在较大风速下,对结构横风向振动会产生不利影响。(3)通过对优化后构架避雷针沿顺风向与横风向风振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横风向响应与顺风向响应处在同一量级,在结构设计和受力分析时应同时考虑两者的共同作用;综合考虑不同风向角下沿避雷针各杆段应变随风速变化趋势,发现避雷针各杆段中第二段、第叁段和第五段的底部受力最为不利,为工程检测维修提供参考。(4)结合场地风向风速信息,计算得到避雷针相贯节点在各风向不同风速作用下的热点应力幅最大值均小于结构临界应力幅(68.65N/mm~2),说明优化后构架避雷针振动循环荷载对相贯节点处的疲劳损伤不会影响其在结构设计年限内的正常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耦合风振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杨新顺,张凡.船舶机电设备耦合扭振分析[J].舰船科学技术.2019

[2].刘冉.基于双向流固耦合的变电构架避雷针结构风振响应分析[D].郑州大学.2019

[3].栾文博.基于扭转-纵向振动耦合模型的汽车起步颤振分析[J].汽车实用技术.2019

[4].杨吉新,黎建华,杜蕊蕊,孙亭亭,刘杰.考虑流固耦合CFRP拉索风振响应分析[J].中外公路.2018

[5].严梦麟.输电线路直线塔和基础耦合体系风振响应分析[D].重庆大学.2018

[6].刘金杰.直流电机驱动下轧机主传动机电耦合系统扭振分析及控制[D].燕山大学.2016

[7].柯世堂,王同光,胡丰,赵林,葛耀君.基于塔架-叶片耦合模型风力机全机风振疲劳分析[J].工程力学.2015

[8].张华,纪爱丽,徐威,何祥瑞.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渡槽流固耦合体风振响应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9].赵双双.轧机机电耦合主传动系统扭振分析及时滞反馈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5

[10].肖能齐,周瑞平,林晞晨.冰区航行船舶电力推进轴系机电耦合的扭振分析[J].船舶工程.2015

标签:;  ;  ;  

耦合风振分析论文-杨新顺,张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