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核及多核铂配合物论文-白林奎

双核及多核铂配合物论文-白林奎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核及多核铂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铂类抗肿瘤药物,Trans-(1R,2R)-环己二胺,双核铂配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

双核及多核铂配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白林奎[1](2018)在《含DNA嵌入基团的手性双核铂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700多万人死于癌症,近年来,由于环境的恶化,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铂类抗癌药物由于其优越的抗癌活性,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药物之一。然而,铂类抗癌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严重的毒副反应,如耳毒性、肾毒性、胃肠道毒性及获得性和先天性耐药等,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因此,寻找高效低毒的新型铂类抗癌药物是抗肿瘤药物开发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研究发现,奥沙利铂的手性配体Trans-(1R,2R)-环己二胺是其发挥独特而高效抗肿瘤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多核铂类药物具有不同于传统经典铂药的构效关系,其含有两个或多个铂配位单元,可以跨越多个碱基对,与DNA形成多点键合以及更长的链内、链间交联产物。此外,具有刚性结构的平面芳香环小分子化合物可通过π-π堆积和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的方式插入到碱基对和双链DNA的沟槽中,从而使铂类药物与肿瘤细胞DNA结合的更加紧密,对其复制的破坏更大,从而增强铂类药物的抗癌活性。基于上述考虑,本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一、含DNA嵌入基团的手性双核铂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基于奥沙利铂的手性配体Trans-(1R,2R)-环己二胺、具有DNA嵌入作用的平面芳香分子邻二苯甲醛设计得到了一种新型手性四齿二胺配体HL。以HL为配体,选择了可以调节药物脂水分配系数的六种离去基团,设计并合成出了六种新型手性双核铂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电喷雾质谱等手段确定了六种双核铂配合物L1-L6的结构,并通过MTT法测定了其对4种癌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六种铂配合物均显示出了一定的细胞毒性,其中以1-氯乙酸为离去基团的双核铂配合物L2对HepG-2和A549细胞系的活性均优于卡铂,对HCT-116人结肠癌细胞的细胞毒性接近于奥沙利铂。因此,双核铂配合物L2有望在未来铂类抗肿瘤药物的发展中成为一个有希望的先导化合物。二、以柔性烷基链为桥联基团的新型手性多胺配体的合成具有柔性烷基链的多核铂类配合物不仅可以与DNA形成多点键合以及更长的链内、链间交联产物,其还可能与DNA链形成缠绕模式,进而增强抗癌活性。因此,基于奥沙利铂的手性配体Trans-(1R,2R)-环己二胺,以六个碳链长的柔性烷基链为桥联基团,设计并合成了一个新的胺配体。新结构的叁核胺配体具有叁个Trans-(1R,2R)-环己二胺和两条长的柔性烷基链而使分子具有一定的柔韧性,有望在铂类抗肿瘤药物的发展中成为一个非常有潜力的铂药中间体。(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余从涛[2](2017)在《新型手性双核铂类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癌症是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的一种疾病,而中国已成世界上癌症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癌症不仅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命与健康,而且给家庭、社会、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干扰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铂类抗肿瘤药物由于其出色的临床效果,在化疗中有着很高的应用率。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上市的铂类药物中,顺铂、卡铂和奥沙利铂由于其各自的优点在肿瘤化疗中被广泛应用。然而,铂类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中表现出的严重的胃肠道反应、肾毒性、耳毒性、神经毒性等副作用以及铂类药物之间存在着的交叉耐药性限制了其应用。因此,开发新型铂类药物,解决其毒副作用及耐药性是抗肿瘤药物发展的一个方向。研究发现,奥沙利铂的手性配体Trans-1R,2R-环己二胺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多核铂类药物具有不同于传统经典铂药的构效关系,能够与DNA之间形成多点键合,对DNA破坏性更大,使其难以自我修复从而避免经典铂类药物的耐药性问题。此外,一些平面芳香环具有DNA嵌入作用,可以嵌入DNA的沟槽间。考虑到DNA链的双螺旋结构以及目前对双核铂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具有柔性烷基链的双核铂配合物可能在具有与DNA的碱基多点键合的能力之外,其烷基链还可能与DNA链形成纠缠,从而使与DNA结合更紧密,增强细胞毒性,减少耐药性。基于上述考虑,本论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以具有DNA嵌入作用的芳香环为桥的手性双核铂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基于奥沙利铂的手性配体Trans-1R,2R-环己二胺、具有DNA嵌入作用的平面芳香分子苯环以及用来调节化合物脂水分配系数的六个离去基团,设计并合成了六种新型双核铂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电喷雾质谱等手段确定了双核铂配合物A1-A6的结构,并通过MTT法测定了其对4种癌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六种双核铂配合物均显示出一定细胞毒性,其中A2对所选4种癌细胞的细胞毒性均超过卡铂与奥沙利铂,对HepG2人肝癌细胞的细胞毒性略强于顺铂,有望在未来抗肿瘤铂类药物的发展中成为一个非常有希望的先导化合物。二、以柔性烷基链为桥的手性双核铂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和表征基于奥沙利铂的手性配体Trans-1R,2R-环己二胺,以六个碳链长的柔性烷基链为桥,用来调节化合物脂水分配系数的五个离去基团,我们设计了五种以柔性烷基链为桥的手性双核铂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和电喷雾质谱等手段确定了双核铂配合物D1-D5的结构。(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7-05-18)

苏宁[3](2016)在《双核铂配合物近红外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近红外(NIR)发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军事和能源等各个领域,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因其具有成本低和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已成为当今非常有发展前景的研究领域之一。然而针对目前已报道的有机近红外发光材料种类少、发光效率低难以满足实用化技术要求等问题,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基于3,5-二甲基吡唑和2-巯基吡啶桥连的双核铂配合物,借助环金属配体和双核铂配合物离子之间的金属-金属-配体的电荷转移(MMLCT)效应,使配合物的发光延伸至近红外区域。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和时间飞行质谱(MALDI-TOF MS)等手段表征了这些双核铂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并利用紫外吸收光谱(UV-vis)、荧光发射光谱(PL)、循环伏安法(CV)、热失重分析(TGA)等方法研究了它们的光物理、电化学、热稳定性等性能。在此基础上,以这些双核铂配合物为客体,以聚乙烯咔唑和恶二唑衍生物为主体制备了其单发光层的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PLEDs),研究了它们的电致发光性能。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设计合成了2-芘基吡啶(pypy)及其叔丁基衍生物(tBupypy)为环金属配体,分别以3,5-二甲基吡唑(dmpz)和2-巯基吡啶(pyt)为辅助配体的四种D-A型双核铂配合物(pypy)2Pt2(dmpz)2、(tBupypy)2Pt2(dmpz)2、(pypy)2Pt2(pyt)2和(tBupypy)2Pt2-(pyt)2。分别以这四种双核铂配合物作为客体掺杂的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PLEDs)表现出相似的近红外电致发光(EL)光谱,峰值位于692 nm和753 nm(肩峰)。其中以(tBupypy)2Pt2(dmpz)2为掺杂的PLEDs器件实现的最大外量子效率(EQEmax)为0.15%,最大辐照度(Rmax)为19.10μw.cm-2;而以(tBupypy)2Pt2(pyt)2为掺杂的PLEDs器件实现的EQEmax为0.74%,Rmax为123.40μw.cm-2。2.设计合成了分别以萘酰亚胺吡啶(C8NIpy)、萘酰亚胺喹啉(C8NIiq)、萘酰亚胺吡啶叁苯胺(C8NIpy TPA)和萘酰亚胺吡啶四苯乙烯(C8NIpy TPE)为环金属配体,以2-巯基吡啶(pyt)为辅助配体的A-A型和D-A-A型双核铂配合物(C8NIpy)2Pt2(pyt)2、(C8NIiq)2Pt2(pyt)2、(C8NIpy TPA)2Pt2(pyt)2和(C8NIpy TPE)2-Pt2(pyt)2。分别以这四种双核铂配合物为客体掺杂的PLEDs器件,在掺杂浓度为8 wt%时,分别实现了743 nm、810 nm、780 nm和784 nm的近红外发射。这充分说明在环金属配体上扩大其π共轭长度或引入给电子基团,均可实现更加红移的电致发光(EL)光谱。(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6-05-10)

陈骥[4](2016)在《新型双核铂类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癌症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给人类生命带来极大的挑战。铂类药物因其优越的抗肿瘤活性在各类抗肿瘤药物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上市的铂药以顺铂、卡铂及奥沙利铂为典型的代表,该类药物与其他抗肿瘤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在临床应用上显示出了优越的抗肿瘤活性。然而,铂类抗肿瘤药物具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如耳毒性、肾毒性、神经毒性、胃肠道反应及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因此,开发新型铂类药物是未来铂类药物发展的一个方向。研究发现,奥沙利铂的手性配Trans-1R,2R-环己二胺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双核及多核铂类药物具有不同于传统经典铂药的构效关系,能够与DNA之间形成多点键合,对DNA破坏性更大,使其难以自我修复从而发挥作用。此外,具有平面插入作用的芳香分子可以通过氢键与DNA作用,进而增加药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姜黄素是从植物姜黄中提取的一种黄色略带酸性且具有二酮结构的酚类色素,也是姜黄属植物姜黄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研究表明,姜黄素的抗肿瘤活性与其结构中的不饱和酮链有关。基于上述考虑,我的毕业论文的设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以(1R, 1'R,2R,2'R)-N1, N1'-(1,3-亚苯基双(亚甲基))环己烷-1,2-二胺为载体基团的双核铂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基于奥沙利铂的手性配体Trans-1R,2R-环己二胺、具有插入作用的平面芳香分子间苯二甲醛以及可以改变药物酯水分布的七种离去基团,设计并合成出了七种双核铂配合物并通过MTT法测定了其体外细胞活性。结果表明,七种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以3-羟基-环丁烷-1,1-二羧酸为离去基团的双核铂配合物P7显示了优越的活性,其对HepG-2和A549细胞系的活性优于卡铂,对HCT-116细胞系的活性接近于奥沙利铂。因此,P7有望在未来铂药的发展中成为一个非常有希望的先导化合物。二、含有1,6-二乙氧基-1,5-己二烯-3,4-二酮链的四齿配体的合成姜黄素的不饱和酮链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重要部分,然而,在某种程度上,该链的稳定性很差。因此,基于姜黄素的不饱和酮链,我们设计并合成了较为稳定的1,6-二乙氧基-1,5-己二烯-3,4-二酮链,在此基础上,以Trans-1R,2R-环己二胺为原料最终设计并合成了一个新的四齿配体。该配体的1,6-二乙氧基-1,5-己二烯-3,4-二酮链与Trans-1R,2R-环己二胺氨基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形成共轭作用使其更加稳定。此外,与以往四齿配体相比,具有新结构的四齿配体因具有两个氨基和两个酮羰基而显示出良好的水溶性,有望在铂药发展中成为一个非常有潜力的铂药中间体。(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高传柱,陈骥,王天帅,张艳,钱韵旭[5](2015)在《(1~iR,1~(ii)R,2~iR,2~(ii)R)-N~i,N~(ii)-(1,3-亚苯基双(亚甲基))环己烷-1,2-二胺作为配体的双核铂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iR,1iiR,2iR,2iiR)-Ni,Nii-(1,3-亚苯基双(亚甲基))环己烷-1,2-二胺(HL)作为配体,设计并合成了7种双核铂配合物,并利用IR,1H NMR,13C NMR,ESI-MS和元素分析等进行了表征。通过MTT法测定目标双核铂配合物对人类Hep G-2,A549,HCT-116和MCF-7四种癌细胞系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所有的化合物对Hep G-2,A549和HCT-116细胞系均表现了良好的细胞毒活性,但对MCF-7细胞系均无活性。其中,以3-羟基环丁烷-1,1-二羧酸为离去基团的配合物P7对HepG-2和A549细胞系的活性优于卡铂,对HCT-116细胞系的活性接近于奥沙利铂。(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王天帅[6](2015)在《含DNA嵌入基团的新型手性双核铂配合物的制备及抗肿瘤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铂类抗肿瘤药物以独特的抗肿瘤机制、抗肿瘤谱广、抗肿瘤效果显着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但目前上市的铂类抗肿瘤药物都属于经典顺铂类药物,结构的相似性,使这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顺铂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双核及多核铂类药物是一类突破了经典顺铂类药物构效关系的非经典铂类抗肿瘤药物,它的作用机制不同于经典顺铂类药物。这类药物与DNA形成远程链间交联,能够跨越四个甚至更多碱基形成多点键合,键合力更强,结合更加稳定,不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受到关注。奥沙利铂是第叁代铂类抗肿瘤药物的重要代表,也是第一个含有手性基团的顺铂类抗肿瘤药物,其结构中手性1R,2R-环己二胺骨架(1R,2R-DACH)的引入是奥沙利铂在药物耐药性方面优于第一代和第二代铂类抗肿瘤药物的关键。DNA嵌入剂是一类以DNA为靶向并能与之形成复合物的多环芳香族小分子化合物。这类化合物能够通过平面芳香环系统较好的嵌入DNA双螺旋结构的沟槽和碱基对中间,导致DNA构象发生变化,起到抗肿瘤作用。DNA嵌入剂的发现为设计DNA靶向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了基础,目前已有多个DNA嵌入剂被开发用于卵巢癌、乳腺癌及急性白血病等肿瘤的治疗。铂类抗肿瘤药物和DNA嵌入剂的靶标同为DNA,因此我们考虑将DNA嵌入剂引入到铂类抗肿瘤药物中,同时结合奥沙利铂药效基团1R,2R-环己二胺作为配体,从而设计、合成出一类含DNA嵌入基团的新型手性四齿配体。以新合成的手性四齿配体为载体基团,选用不同的离去基团,合成了7个新型手性双核铂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电喷雾质谱确证了铂配合物的结构。采用水中饱和溶液溶质质量测定的方法对制备的目标双核铂配合物进行溶解度测定。MTT法测试了这类配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G-2、人肺癌细胞A549、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该类双核铂配合物对人体肿瘤细胞有一定的选择性,其中以带有羟基基团为离去基团的配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优于卡铂,表现出明显的抗肿瘤活性。(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5-05-18)

曹阳[7](2014)在《唑来膦酸类双核铂配合物的制备及生物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铂类配合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强且应用范围广的优势,因而在癌症的化疗中被广泛使用。然而,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铂类药物因毒副作用以及抗药性给肿瘤患者带来了很大痛苦,这极大限制了该类药物在治疗肿瘤方面的临床使用。肿瘤的发生是局部的,但铂类药物的作用范围却是全身,在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产生伤害,而靶向性药物就可以大大降低毒副作用,因此寻找研究具有靶向功能的药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具有骨亲和性的双膦酸类药物以含咪唑环的唑来膦酸与骨的作用效果最强,并且唑来膦酸具有抗肿瘤活性。在课题组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将唑来膦酸衍生物作为骨靶向载体同铂原子进行配位,设计合成出新型配合物,有望克服以往铂类药物的不足。以咪唑衍生物作为反应物,在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的条件下与溴乙酸乙酯发生N-烷基化反应,再进行酯的水解得到相应的羧酸,之后与叁氯化磷和磷酸发生磷酰化反应再进行水解,经重结晶提纯后得到2-(2-甲基-咪唑-1-基)-1-羟基乙烷-1,1-双膦酸(MIDP)和2-(2-乙基-咪唑-1-基)-1-羟基乙烷-1,1-双膦酸(EIDP)。将双膦酸配体与合成的硫酸根乙二胺铂配合物在氢氧化钡存在的碱性条件下反应,得到目标产物唑来膦酸类双核铂配合物{[Pt(en)]2MIDP}(1)和{[Pt(en)]2EIDP}(2),使用高效液相法确认纯度,通过熔点测定、红外光谱法、元素分析、质谱、1H-NMR和13C-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确认。选取了五种人类肿瘤细胞系:肝癌细胞HepG2、骨肉瘤细胞U2OS、肺癌细胞A549、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结肠癌细胞HCT-116,对{[Pt(en)]2MIDP}和{[Pt(en)]2EIDP}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Pt(en)]2MIDP}和{[Pt(en)]2EIDP}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效果最好。{[Pt(en)]2MIDP}对HepG2在48小时和72小时的IC50值分别是55.0μM和32.8μM,而{[Pt(en)]2EIDP}分别是92.7μM和53.8μM。{[Pt(en)]2MIDP}和{[Pt(en)]2EIDP}都能较好的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呈现出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其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增强。{[Pt(en)]2MIDP}比{[Pt(en)]2EIDP}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更好,肿瘤细胞的敏感度更高。形态学方面,药物的作用使细胞形状变异,呈不规则形态,并且细胞数目不断变少。通过Hoechst33342/PI双染法,发现配合物{[Pt(en)]2MIDP}和{[Pt(en)]2EIDP}都能诱导癌细胞的凋亡,它们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对肿瘤细胞产生抑制效果。利用顺铂进行了阳性对照研究,结果表明{[Pt(en)]2MIDP}和{[Pt(en)]2EIDP}的肝毒性都明显较顺铂小。了解铂类配合物与其靶向分子DNA的作用方式,是从分子水平揭示其抗肿瘤机理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使用圆二色光谱法研究,初步了解了两种唑来膦酸类双核铂配合物{[Pt(en)]2MIDP}和{[Pt(en)]2EIDP}与DNA的作用方式。它们的的抗肿瘤活性机理是由于其与细胞内的DNA发生插入作用,从而使DNA的转录、翻译和复制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表现出抗癌活性。两个铂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插入程度互不相同,插入程度不同的差异可能也是导致两个铂配合物对以上研究的五种肿瘤细胞系抗肿瘤活性不同的原因之一。选用羟基磷灰石为骨吸附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研究了{[Pt(en)]2MIDP}和{[Pt(en)]2EIDP}的骨靶向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唑来膦酸类双核铂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骨亲和性,在羟基磷灰石量很少时也能够达到较高的吸附,其中{[Pt(en)]2MIDP}比{[Pt(en)]2EIDP}的骨靶向性更好。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两种配合物的吸附率均不断上升,48小时后达到吸附平衡,{[Pt(en)]2MIDP}和{[Pt(en)]2EIDP}吸附平衡后的吸附率分别为82.4%和77.3%。{[Pt(en)]2MIDP}和{[Pt(en)]2EIDP}的吸附量A与其浓度C0呈正相关,达吸附平衡后的吸附量分别是164μmol/g和154μmol/g。{[Pt(en)]2MIDP}和{[Pt(en)]2EIDP}的脱附实验表明良好的骨亲和性将导致其靶向释药能力较低。{[Pt(en)]2MIDP}达到平衡后脱附率为15.9%,而{[Pt(en)]2EIDP}脱附率为22.2%,二者在平衡时的浓度分别是127.9μmol/L和171.7μmol/L,相对初始浓度1μmol/mL较小,说明它们脱附效果较差,这也是骨靶向性好的表现。(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4-06-01)

邢令宝,杨冰,王晓军,王格侠,陈彬[8](2013)在《阴离子调控的苯基-1,2,3-叁唑环双核多吡啶铂(Ⅱ)配合物组装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吡啶铂(Ⅱ)配合物具有平面四边形构型及电子排布,能够通过分子间金属-金属和π-π堆积相互作用构建分子组装体1-2。本文我们利用苯基-1,2,3-叁唑环作为构筑基元,设计合成了含有不同烷基链长的新型双核多吡啶铂(Ⅱ)配合物1a和1b,发现其在溶液中能够自组装形成具有均一蜂窝状结构的组装体,并在外界阴离(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3-08-07)

陈玉哲,潘敦,佟振合,吴骊珠[9](2010)在《杯芳烃桥联双核铂(Ⅱ)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及离子识别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吡啶Pt(Ⅱ)配合物为d8族平面四边形的不饱和金属配合物,允许金属中心的前沿轨道相互作用形成金属-金属相互作用的MMLCT态。本文设计合成了以杯四芳烃为骨架,苯乙炔基为辅助配体(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0-06-20)

姬晓玉[10](2009)在《碘桥双核铂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顺铂是治疗癌症的主要药物之一,但其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为了克服顺铂的缺点,按照经典构效关系合成了许多顺铂的类似物,但是没有取得较大的突破。因此,科学工作者开始研究非经典铂类抗肿瘤药物,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碘桥双核铂配合物就属于其中一类。本文合成了十一种碘桥双核铂配合物(a-k),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摩尔电导等手段对其进行了化学表征,而且以人的肝癌细胞Bel-7402、人的结肠癌细胞HCT-8以及人的宫颈癌细胞Hela为模型,采用MTT法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筛选。结果表明:含有苯胺或是甲基苯胺配体的铂配合物具有与顺铂相当的或是更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9-06-01)

双核及多核铂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癌症是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的一种疾病,而中国已成世界上癌症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癌症不仅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命与健康,而且给家庭、社会、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干扰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铂类抗肿瘤药物由于其出色的临床效果,在化疗中有着很高的应用率。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上市的铂类药物中,顺铂、卡铂和奥沙利铂由于其各自的优点在肿瘤化疗中被广泛应用。然而,铂类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中表现出的严重的胃肠道反应、肾毒性、耳毒性、神经毒性等副作用以及铂类药物之间存在着的交叉耐药性限制了其应用。因此,开发新型铂类药物,解决其毒副作用及耐药性是抗肿瘤药物发展的一个方向。研究发现,奥沙利铂的手性配体Trans-1R,2R-环己二胺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多核铂类药物具有不同于传统经典铂药的构效关系,能够与DNA之间形成多点键合,对DNA破坏性更大,使其难以自我修复从而避免经典铂类药物的耐药性问题。此外,一些平面芳香环具有DNA嵌入作用,可以嵌入DNA的沟槽间。考虑到DNA链的双螺旋结构以及目前对双核铂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具有柔性烷基链的双核铂配合物可能在具有与DNA的碱基多点键合的能力之外,其烷基链还可能与DNA链形成纠缠,从而使与DNA结合更紧密,增强细胞毒性,减少耐药性。基于上述考虑,本论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以具有DNA嵌入作用的芳香环为桥的手性双核铂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基于奥沙利铂的手性配体Trans-1R,2R-环己二胺、具有DNA嵌入作用的平面芳香分子苯环以及用来调节化合物脂水分配系数的六个离去基团,设计并合成了六种新型双核铂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电喷雾质谱等手段确定了双核铂配合物A1-A6的结构,并通过MTT法测定了其对4种癌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六种双核铂配合物均显示出一定细胞毒性,其中A2对所选4种癌细胞的细胞毒性均超过卡铂与奥沙利铂,对HepG2人肝癌细胞的细胞毒性略强于顺铂,有望在未来抗肿瘤铂类药物的发展中成为一个非常有希望的先导化合物。二、以柔性烷基链为桥的手性双核铂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和表征基于奥沙利铂的手性配体Trans-1R,2R-环己二胺,以六个碳链长的柔性烷基链为桥,用来调节化合物脂水分配系数的五个离去基团,我们设计了五种以柔性烷基链为桥的手性双核铂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和电喷雾质谱等手段确定了双核铂配合物D1-D5的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核及多核铂配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白林奎.含DNA嵌入基团的手性双核铂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

[2].余从涛.新型手性双核铂类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

[3].苏宁.双核铂配合物近红外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6

[4].陈骥.新型双核铂类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

[5].高传柱,陈骥,王天帅,张艳,钱韵旭.(1~iR,1~(ii)R,2~iR,2~(ii)R)-N~i,N~(ii)-(1,3-亚苯基双(亚甲基))环己烷-1,2-二胺作为配体的双核铂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J].无机化学学报.2015

[6].王天帅.含DNA嵌入基团的新型手性双核铂配合物的制备及抗肿瘤生物活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

[7].曹阳.唑来膦酸类双核铂配合物的制备及生物学性质研究[D].江南大学.2014

[8].邢令宝,杨冰,王晓军,王格侠,陈彬.阴离子调控的苯基-1,2,3-叁唑环双核多吡啶铂(Ⅱ)配合物组装行为的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3

[9].陈玉哲,潘敦,佟振合,吴骊珠.杯芳烃桥联双核铂(Ⅱ)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及离子识别性能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2010

[10].姬晓玉.碘桥双核铂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9

标签:;  ;  ;  ;  ;  

双核及多核铂配合物论文-白林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