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现代化话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历史真实,戏曲批评,传统剧目,戏曲现代化
现代化话语论文文献综述
赵建新[1](2019)在《政治话语、历史真实与现代化——从几个关键词看戏曲批评70年》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我们尝试选取几个关键词来描述70年来戏曲批评的主脉,"政治话语""历史真实"和"现代化"或许相对比较准确。"政治话语"涵盖了20世纪40年代延安平剧运动以来中国戏曲批评的思想意识形态选择,它甚至可以上溯至清末民初,在国家动荡、民族危亡的特殊历史际遇,中国知识界对戏剧所寄予的政治救亡和启迪民众的强大工具性诉求。(本文来源于《戏曲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徐洪军[2](2019)在《现代化憧憬的新起点及其阐释的话语权——重读《哦,香雪》及其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史上,最能代表新时期文学对现代化的憧憬与向往的,无疑应该是获得了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而且在以后的文学史叙述中也反复被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阐释的《哦,香雪》。它在文学史上之所以能够经得起这样的反复检验,不仅在于它的诗化色彩与浪漫风格,更在于它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对现代化想象的广阔空间。在此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认为《哦,香雪》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学对现代化憧憬的新起点。(本文来源于《百家评论》期刊2019年05期)
罗红杰[3](2019)在《话语·图像·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永恒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动态过程。社会的现代化、技术的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而话语、图像、数据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话语是承载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工具,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话语体系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迫切要求;图像是人们观察和体悟世界的重要工具和载体,创设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图像叙事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探索;大数据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鲜明标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大数据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张倩[4](2019)在《矛盾与协商》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化”是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其水平与程度是衡量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表征。其中,“人的现代化”是宏观社会现代化的本质与核心,而“性别”作为考量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维度,通过与社会中其他因素的连结与互动推动社会的宏大变迁。民国时期是我国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更替的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显现出最为明晰的现代化特征,其中“人的现代化”表征亦尤为显着。在这一时期,曾囿于家庭中的女性逐步走入社会,以从事社会职业为标志,开始了女性群体性别现代化路径的探索。其中,从事报纸、新闻工作的女性报人群体以其丰富而活跃的职业活动和社会交往、传播现代文化理念的表率作用而成为女性群体现代化的引领者,其社会活动具有明晰、典型的现代化特征。本文选取民国时期女性报人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从其在职场、家庭、社会等不同场域中的现代化特征出发进行考察,从媒介话语中反观女性群体的现代化进程,乃至这一时期性别因素与整体社会的互动,以期为性别与社会的宏观议题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启发。本文研究发现,民国时期女性报人的性别现代化特征可归纳为经济层面——“职业化程度的提升”、政治层面——“身体的空间流动”、文化层面——“审美与价值观的现代转向”。通过对以上叁个层面的媒介话语进行“深描”,笔者发现,在女性报人性别现代化进程中,其职业化的媒介话语、身体及其场域的媒介话语,以及价值观的现代转向话语都显示出明晰的二元矛盾性,在其“建构”性别现代化的话语表征之下,存在着性别现代化的“解构”隐喻。另外,本文为媒介、性别与社会之间的勾连提出了一定的思索:性别建构着社会,同时又被社会所建构,而媒介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反映、催化和参与建构的作用,性别作为考量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维度,通过与社会中其他因素的连结与互动推动社会的宏大变迁。本文通过对时间层面上对媒介史料中女性报人性别现代化特征及其历史进程的挖掘,以及空间层面上媒介话语对社会性别实践的反映与建构的考察,为社会学领域的社会性别理论中“社会建构性别”的观点提供鲜活的历史细节和实证材料,为传播学视域下“媒介反映现实且建构现实”的理论及规律做出一定实证方面的验证,且有利于聚焦学界对于女性群体现代化转型及其相关议题的关注,为现代社会的相关议题提供一定的历史参考和实践指导。(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何芳芳[5](2019)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路径主要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治理能力建设,保证国家治理的前进方向;转变意识形态工作视角,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增强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性,克服"挑战——应战"的被动模式。(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12期)
唐亮,杨琳[6](2019)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话语向度——改革开放40年话语现代性的演进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40年,以"现代化"作为考量基点,可观见近半个世纪的改革之步,在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叁者迭加的语境下,表现出螺旋式的前进路向。尤其是以政治话语作为爬梳对象,更能体察国家力量主导下的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中国人民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长春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郇庆治[7](2019)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共产党绿色现代化话语的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伊始,国家现代化政治话语的绿色维度的理论阐释和政策创制及其贯彻落实,就已然是作为唯一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因而,改革开放的40年,其实就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政府的现代化政治话语不断走向绿化的40年。从邓小平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思想、江泽民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胡锦涛"两型社会"建设思想,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共产党及其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的现实实践中形成了一个理论架构上渐趋系统化、环境主义甚或生态主义意涵日益鲜明的绿色现代化观,而生态文明及其建设视域和语境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则是这一观点的最简明概述。(本文来源于《云梦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林安梧[8](2019)在《“话语的论定”与“存在的回归”——论儒道佛叁家之会通及其对现代化之后的可能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经由"存在"与"话语"的深层反思,论证儒道佛叁家思想之区别与融通的可能,及其在现代化之后作出贡献的可能。首先,从"分别说"的话语层次上升到"非分别说"的存在层次,对比探讨儒道佛叁教对现代性文明的疗愈作用。其次,从宋明理学排斥佛老到当代儒佛论争,经由熊十力《新唯识论》、牟宗叁《现象与物自身》的启发,提出了"存有叁态论",由"存在的根源"到"存在的彰显",落实到存在的对象物即"存在的执定"。再次,儒道佛之融通,既要回归原典,指出东方文明的可贵之处在于回到存在本身,能够"言已于无言",从"分别相"回到"无分别相",强调人的参赞化育原本不离存在本身。同时,对比西方思想家对于现代性的思考,最后总结为《道言论》,期许中国文明在21世纪能与西方文明展开更多交谈对话之可能,对现代化之后,能起着一定的疗愈作用。(本文来源于《深圳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寇星亮,马瑛[9](2018)在《“从边疆看中国”:一种反思中国现代化的知识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学界对中国现代化的反思缺少一种空间,即边疆的视角。通过对中国现代化战略的考察,文章指出在中国现代化战略的背后,潜藏着一套隐秘的知识体系——"中心主义""东部主义""民族主义"。笔者继而从史学领域兴起的"从边疆看中国"视角中汲取资源,站在反思中国现代化的角度,认为该视角的意义就在于将中国现代化的整体性知识话语进行解构,对边疆地区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心主义""东部主义"等话语知识进行反思,重新认识和看待边疆地区的现代化。(本文来源于《中国边疆学》期刊2018年02期)
陈桂蓉[10](2018)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道德话语的权威保障》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动道德话语介入决策咨询机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道德话语不仅要在社会舆论和评价上实现它的功能,而且要深度参与党和政府的决策咨询系统,让其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不仅要在社会肌体出现问题时"治病",而且要在"防病"和增进健康体魄方面有所作为。协同推进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一方面,以道德人文价值滋养(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18年36期)
现代化话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史上,最能代表新时期文学对现代化的憧憬与向往的,无疑应该是获得了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而且在以后的文学史叙述中也反复被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阐释的《哦,香雪》。它在文学史上之所以能够经得起这样的反复检验,不仅在于它的诗化色彩与浪漫风格,更在于它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对现代化想象的广阔空间。在此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认为《哦,香雪》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学对现代化憧憬的新起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代化话语论文参考文献
[1].赵建新.政治话语、历史真实与现代化——从几个关键词看戏曲批评70年[J].戏曲研究.2019
[2].徐洪军.现代化憧憬的新起点及其阐释的话语权——重读《哦,香雪》及其批评[J].百家评论.2019
[3].罗红杰.话语·图像·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J].湖北社会科学.2019
[4].张倩.矛盾与协商[D].山西大学.2019
[5].何芳芳.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J].新西部.2019
[6].唐亮,杨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话语向度——改革开放40年话语现代性的演进路径[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9
[7].郇庆治.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共产党绿色现代化话语的嬗变[J].云梦学刊.2019
[8].林安梧.“话语的论定”与“存在的回归”——论儒道佛叁家之会通及其对现代化之后的可能反思[J].深圳社会科学.2019
[9].寇星亮,马瑛.“从边疆看中国”:一种反思中国现代化的知识话语[J].中国边疆学.2018
[10].陈桂蓉.国家治理现代化中道德话语的权威保障[J].领导科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