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空间论文-王昆

听空间论文-王昆

导读:本文包含了听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前额叶,空间工作记忆,跨模态信息整合,光遗传

听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王昆[1](2018)在《大鼠内侧前额叶神经元在视—听空间信息工作记忆中的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进行语言交流,认知学习,抽象思维和决策时,大脑需对相关的信息进行短暂记忆并处理,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工作记忆是大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功能,在对信息储存的同时又对之进行加工,并且根据一定的规则将不同时间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对比整合并形成新的指令。在灵长类动物的前额叶皮层发现,在工作记忆过程中,神经元可表现出持续的放电活动,失活前额叶皮层可导致动物的工作记忆能力变差。以往大部分的工作记忆研究,大都在高等灵长类动物上开展,并局限于对单一感觉信息的记忆和比对(如对视觉刺激的颜色和形状等的记忆)。但是目前我们并不清楚,前额叶皮层神经元是否可以以及如何参与(whether and how)到对跨模态信息的工作记忆?本论文以大鼠为动物模型,采用多通道电生理神经信号记录以及光遗传技术,深入研究了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在动物完成视-听空间信息延迟匹配任务(delayed match to sample task,a typical task for testing working memory)时的功能,深入分析了mPFC神经元在视-听跨模态工作记忆过程中的放电表现。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动物需要记住视觉刺激出现的方向(左或右),并与随后出现的听觉刺激的方向进行比对,并做出判断。研究结果显示,mPFC对完成这个任务至关重要,如果在记忆的过程中(第一个刺激和第二个刺激之间的时间段),用光遗传的方法失活mPFC(在五只动物上完成),可极大地下降动物完成工作记忆的成绩;研究同时又显示,如果失活发生在听觉刺激的呈现期,也可显着降低完成任务的正确率,提示前额叶皮层可能也在感觉信息的比较和决策方面起重要作用。20只大鼠用于电生理研究,共记录到了531个和任务相关的神经元,发现在对视觉空间信息短暂记忆的过程中,超过一半的(68%,361/531)神经元有着持续性地放电活动,这一结果与以往在灵长类动物上所记录到的结果类似;同时我们发现,它们中的大部分(73%,264/361),其持续性的放电活动携带着重要的信息——即关于视觉刺激方位的判断;并非所有在信息记忆期持续放电的神经元可对视觉刺激反应,暗示在完成工作记忆过程中,不同的神经元可能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大部分(82%,230/281)对视觉刺激反应的神经元中,其视觉反应有着明显的方向偏好性。研究进一步发现,在决策期间(可能同时也包含听觉刺激的出现),将近一半左右的神经元(52%,274/531)表现出明显的放电活动,大部分(68%,185/274)神经元的活动可以反映或编码视-听空间信息的一致性(即先后出现的视、听刺激是否来自于同一方位)。这些结果显示,前额叶神经元在完成工作记忆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短暂存储相关信息,也可形成决策指令。论文研究成功建立了大鼠跨模态工作记忆任务模型,发现了在工作记忆过程中,在低等动物的前额叶皮层区也存在着如高等动物相关脑区神经元的放电模式。这些研究拓展了我们对工作记忆神经机制的理解,可为今后建立与记忆相关的疾病模型提供重要实验依据,为相关药物测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行为任务范式。(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蔡月亮[2](2017)在《移动阅听空间转向与90后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阅听空间转向带来了阅听行为的"去中心化"和"再中心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90后大学生的社会认知、群体文化形态与政治认同。培育90后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其核心在于主流话语能否有效进入大学生的阅听空间,而这有赖于主流话语体系的再造和不同主体的协同推进。(本文来源于《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陈长松[3](2016)在《媒介阅听空间的转向与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个体对媒介内容的阅听都是在特定的物理空间中进行的,而物理空间的社会性状必然会对社会个体的阅听行为产生影响,进而会对媒介生产的阅听内容产生制约作用。移动传播兴起后,个人空间开始成为社会个体主要的媒介阅听空间,媒介阅听空间的这个转向势必对社会的信息生产机制产生深远影响。个人空间与媒介阅听空间(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6年29期)

时风[4](2016)在《听空间站讲“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家好,我是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人造"跳板"。2015年11月2日我刚刚过了15岁生日,大家都十分关注我,希望我讲讲自己这15年里记忆深刻的故事,那我就讲一些吧……自豪——我渐渐长成了"大块头"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11号"飞船在抢先登陆月球后,与美国展开竞争的前苏联转向其(本文来源于《青少年科技博览》期刊2016年02期)

张颖[5](2013)在《听觉方位分辨训练增强成年大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方位选择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行为学和电生理学相关实验技术,以单个神经元听反应特性为指标,以研究成年后的强化训练对大鼠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方位敏感性的影响。实验动物被分为正常组(CON,出生后即饲养于正常环境至第九周)、被动训练组(PE,出生后早期饲养于正常环境,从第八周起开始进行被动行为训练)、训练组(EXP,出生后早期饲养于正常环境,从第八周起开始进行分辨方位的强化训练)。训练持续约4周,各组动物在训练完毕,达到相应的方位分辨能力后(约生后第12周),采用电生理在体细胞外记录方法,检测各组成年大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方位敏感性。从行为学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在水平听空间方位分辨能力强化训练初期,EXP、PE两组动物的方位分辨正确率、反应时和角度偏差叁项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训练中期直至后期,两组动物的方位分辨正确率、反应时和角度偏差叁项指标均呈现显着性差异(p<0.05)。在体电生理记录结果表明,经过水平方位敏感性知觉行为训练后的EXP组动物,其初级听皮层神经元水平方位敏感性与CON组动物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主要表现在神经元方向选择曲线(directional selectivity curve, DS曲线)的水平方位角宽度(Azimuth Range of azimuth-selective curve [AR])在阈上10dB和阈上20dB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另外,依据神经元对方位的分辨能力,我们将检测到的所有神经元分为四类,统计其中方位敏感型神经元所占比例。结果显示,听空间方位训练引起神经元在方位敏感性上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叁组动物的方位敏感性神经元所占比例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我们又对所记录到的神经元按照最佳频率(Best frequency, BF)和最佳方位角(Best azimuth, BA)进行分类,其中CON、PE、EXP叁组动物AR宽度呈现出与总体一致的结果。在离体脑片上诱导LTP的结果显示,EXP组动物LTP的增幅明显大于CON组和PE组,并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与电生理记录结果一致。结果显示,关键期后大鼠听觉功能仍然具有可塑性,强化训练能够提高成年大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方位选择性。(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潘岩[6](2010)在《成年后强化训练改善生后早期噪声暴露对大鼠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方向选择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采用行为学和电生理学技术,以听空间水平方位分辨的正确率、反应时、角度偏差以及初级听皮层(A1)单个神经元听反应特性为指标,研究强化训练对生后早期中等强度脉冲白噪声的大鼠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方向选择性的改善效应。1.生后关键期以及关键期后白噪声暴露对大鼠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方向选择性影响实验分别在生后早期饲养于中等强度脉冲白噪声暴露环境的10周龄大鼠(NR, n=15)和生后饲养于正常环境的同龄大鼠(CON, n=15),以及生后早期先饲养于正常环境35天后再饲养于中等强度脉冲白噪声环境至10周龄大鼠(ANR, n=9)和饲养于正常环境的同龄大鼠(CON,n=15)上进行。两组实验都采用在体细胞外电生理学记录方法,考查了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水平方向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生后早期噪声暴露组动物初级听皮层神经元的水平方向敏感性显着降低,表现为神经元方向选择性曲线(Directional selectivity curve, DS)的水平方位角宽度(Azimuth range, AR)在阈上10dB和阈上30dB水平上显着大于对照组动物(p<0.001),特别是在听皮层神经元的最佳方位角度(Best azimuth, BAz) 5°~34°范围内的神经元,两者差异更为明显。两组动物神经元的AR值均随特征频率CF增加而减少,但在CF3.1~9.5kHz以及9.5~30kHz频率段,噪声暴露组动物AR值增大的更为显着(p<0.001)。ANR组动物初级听皮层神经元的水平方向敏感性与CON组动物无显着差异,表现为神经元方向选择性曲线(Directional selectivity curve, DS)的水平方位角宽度(Azimuth range, AR)在阈上10dB和阈上30dB水平上与CON组动物无显着差异(p>0.05),在BAz听空间5°~64°范围内的神经元AR值都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动物神经元的AR值均随CF增加而减少,但两组动物在CF由高频到低频的频率段都无显着性差异(p>0.05)。2.成年后强化训练改善生后早期白噪声暴露对大鼠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方向选择性的影响实验动物分为强化训练组(EXP,n=11)、被动训练组(PNR,n=8)和空白对照组(CON,n=15), EXP组动物(生后早期饲养于中等强度脉冲白噪声环境35天后开始听空间方向分辨强化训练),PNR组动物(生后早期饲养于中等强度脉冲白噪声环境35天后开始被动训练),CON动物(生后早期饲养于正常环境35天后开始听空间方向分辨强化训练)。训练完毕后(约生后70天左右),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方法,考查了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水平方向敏感性。行为学结果显示,在训练初期叁组动物在方位分辨正确率、反应时、角度偏差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训练中期叁组动物在正确率、反应时、角度偏差具有显着差异(p<0.05),而在训练末期EXP与CON组动物在正确率、反应时以及角度偏差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体细胞外记录显示,EXP组动物初级听皮层神经元的水平方向敏感性与CON组动物没有显着性差异,表现为神经元方向选择性曲线(Directional selectivity curve, DS)的水平方位角宽度(Azimuth range, AR)在阈上10dB和阈上30dB水平上两组动物数值相近,在BAz听空间5°~64°范围内的神经元,两者差异都不明显。两组动物神经元的AR值均随CF增加而减少,但在CF由高频到低频的全频率段内都没有明显差异(p>0.05)。PNR组动物与CON组动物的电生理学实验结果比较与第一部分实验结果相似。(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张皓[7](2009)在《生后早期丰富环境诱导大鼠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方向选择可塑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采用常规电生理学技术,以单个神经元听反应特性为指标,研究出生后早期丰富环境饲养诱导大鼠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方向选择可塑性。1.生后早期丰富环境饲养对大鼠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方向选择性的影响实验分别在生后早期饲养于丰富环境的8周龄大鼠(EE1)和生后早期饲养于正常环境的同龄对照组大鼠(CONl)上进行,每组动物均为13只。结果显示,EE1组动物听皮层方向选择性(Azimuth-selective)神经元所占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而多峰(Multi-peak)、半场(Hemi-field)、全向型(Non-selective)神经元所占比例则明显减少,两组动物存在显着性差异。两组动物听皮层神经元的最佳方位角度(Best azimuth,BAz)多分布在听空间对侧半场水平15°~54°范围内,但EE1组神经元BAz在25°~44°范围内的分布更为集中。神经元的BAz与特征频率(Characteristic frequency,CF)相关性测定显示,两组动物神经元的BAz与CF均呈显着负相关,但相关系数显示EE1组神经元CF与BAz呈现更明显的相关性,并且两组动物神经元之间的相关系数呈显着性差异(p<0.05)。EE1组动物神经元方向选择性曲线(Directional selectivity curve,DS curve)的水平方位角宽度(Azimuthrange,AR)显着小于CON1组动物(p<0.001),特别是BAz在听空间15°~44°范围内的神经元,两者差异更为明显。两组动物神经元的AR值均随CF增加而减小,但在CF9.5~30kHz频率段,EE1组动物AR值的减小更为显着(p<0.001)。这些结果提示,生后早期丰富环境饲养可诱导大鼠听皮层神经元方向选择性的发育可塑性,使神经元的听空间方向选择性显着提高。2.关键期后饲养在丰富环境中的大鼠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方向选择性实验采用常规电生理学技术,以单个神经元听反应特性为指标,研究关键期后饲养在丰富环境中的大鼠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方向选择性。实验分别在关键期后饲养于丰富环境中的16周龄大鼠(EE2)和生后饲养于正常环境中的同龄对照组大鼠(CON2)上进行,每组动物均为10只。结果显示,两组动物听皮层方向选择性神经元所占比例不存在显着差异。两组动物听皮层神经元的BAz在水平方位上的分布趋势也没有明显差异。BAz与CF的相关性测定结果显示,两组的BAz与CF值均呈成负相关,但相关系数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动物神经元的AR值也不具显着差异(p>0.05),并且任意最佳角度范围内神经元的AR值均不具显着差异。两组动物神经元的AR值均随CF值增加而减少,但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这些结果提示,环境诱导听觉功能发育可塑性与动物生后年龄相关,关键期后丰富环境饲养不能诱导大鼠听皮层神经元方向选择性的发育可塑性。(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8](2008)在《视·听·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谭华导演/《夏至》/廖健、张亢主演/7月25日上映夏至时节,一个事业落魄的青年业余画家和一个中考失利的女中学生邂逅,女中学生执拗地要求画家陪她去郊外爬山。与此同时,一个保卫科长驱车去农村探望旧时的情侣,不料在路上被两名在逃的窃贼劫车,车上有一把枪。影片中,四川话和蜀中风情都很美。(本文来源于《大江周刊(城市生活)》期刊2008年08期)

[9](2008)在《视·听·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深海寻人》/徐克导演/李心洁、郭晓冬、梁洛施主演/6月12日上映1986年,一名潜水员潜进了日本最西端的与那国岛海域里,在深海海床意外发现巨石建造的都市遗迹,本片即以这片海底文明为故事背景,集悬疑、惊栗、浪漫于一身。女主角高静是名心理医生,男友(本文来源于《大江周刊(城市生活)》期刊2008年07期)

[10](2008)在《视·听·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樱桃》/张加贝导演/苗圃主演/5月8日上映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智障女樱桃曲折的人生故事和倾注于养女红红的伟大母爱。片中苗圃肤色黧黑、神情呆滞,头(本文来源于《大江周刊(城市生活)》期刊2008年05期)

听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移动阅听空间转向带来了阅听行为的"去中心化"和"再中心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90后大学生的社会认知、群体文化形态与政治认同。培育90后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其核心在于主流话语能否有效进入大学生的阅听空间,而这有赖于主流话语体系的再造和不同主体的协同推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听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昆.大鼠内侧前额叶神经元在视—听空间信息工作记忆中的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2].蔡月亮.移动阅听空间转向与90后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培育[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3].陈长松.媒介阅听空间的转向与影响[J].青年.2016

[4].时风.听空间站讲“故事”[J].青少年科技博览.2016

[5].张颖.听觉方位分辨训练增强成年大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方位选择性[D].华东师范大学.2013

[6].潘岩.成年后强化训练改善生后早期噪声暴露对大鼠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方向选择性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0

[7].张皓.生后早期丰富环境诱导大鼠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方向选择可塑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9

[8]..视·听·空间[J].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08

[9]..视·听·空间[J].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08

[10]..视·听·空间[J].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08

标签:;  ;  ;  ;  

听空间论文-王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