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炉膛双切圆论文-申春梅,吴少华,吴雪梅,陈力哲,温志龙

单炉膛双切圆论文-申春梅,吴少华,吴雪梅,陈力哲,温志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炉膛双切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炉膛双切圆锅炉,空气动力场,数值模拟

单炉膛双切圆论文文献综述

申春梅,吴少华,吴雪梅,陈力哲,温志龙[1](2006)在《单炉膛双切圆锅炉炉内空气动力场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PHOENICS,选择合理的数学模型,对某一台单炉膛双切圆锅炉炉内的空气动力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着重研究了下、中、上层燃烧器区域喷口截面上的速度矢量分布。计算结果表明:由于燃烧器布置在前后墙,使得燃烧器喷口连线成矩形,从而使得炉内气流流场均为椭圆形,且椭圆的长轴沿炉膛高度方向不断变化;在燃烧器区域的中下部,Y方向的气流旋转直径沿炉膛高度方向减小,两侧墙处的气流贴壁现象沿炉膛高度方向逐渐消失;但沿炉膛高度方向在燃烧器喷口截面前后墙处,均有气流刷壁现象存在,从而在热态运行时,在前后墙处易出现高温腐蚀和水冷壁结渣现象;炉内左右旋转气流的速度分布对称度较好。改变燃烧器投运方式,上部燃烧器区域的气相流速度分布规律有所不同,炉内热负荷分布情况也不同,相比较而言,原始投运方式较优。(本文来源于《电力设备》期刊2006年11期)

申春梅[2](2006)在《1000MW单炉膛双切圆锅炉炉内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和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具有容量大﹑效率高﹑能耗低﹑可靠性高和环境污染小等特点,且技术已相对成熟的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成为目前我国洁净煤发电技术的必然选择。锅炉向超大容量发展后,单炉膛双切圆燃烧方式得到发展,并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对这种燃烧方式研究很少,我国引进的首台1000MW超超临界锅炉也采用此种燃烧方式。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学软件PHOENICS,对国内首台1000MW单炉膛双切圆超超临界锅炉炉内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出了单炉膛双切圆燃烧方式下炉内流场、温度场的分布规律,燃烧器运行参数对炉内燃烧过程以及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规律,磨煤机不同投运方式对炉内温度场、热负荷分布、烟气成分分布以及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规律。此外本文对80%、60%和40%额定负荷的低负荷运行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锅炉的低负荷稳燃特性进行了预测。在炉内过程数值模拟中,气相湍流流动采用k-ε双方程模型,气固两相流动采用基于IPSA算法的双流体模型,辐射传热采用六通量热流法,水份蒸发采用扩散模型,挥发分析出采用单步反应模型,挥发分燃烧采用EBU-Arrhenius模型,焦炭燃烧采用扩散-动力模型。在NO的数值模拟中,将NO生成的数值模拟作为炉内过程数值模拟的后处理过程,采用扩展的Zeldovich机理描述热力型NO的生成,采用De’Soete提出的HCN衰减总体反应机理描述燃料型NO的生成,考虑了焦炭对NO的还原作用,忽略快速型NO的生成。采用有限差分法来离散微分方程,对控制方程的求解采用SIMPLEST算法,在直角坐标系下的非均匀交错网格系统中求解。本文的研究表明,采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进行燃煤锅炉炉内过程的数值模拟是可行的,对炉膛内温度场和各种组分浓度场的分布特性的模拟是合理的,反映了实际的炉内流动、传热、燃烧和NO生成过程。本文的研究结果,对超超临界燃煤发电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进一步的自主研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是国家863计划课题“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的一部分,已通过课题验收。(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6-07-01)

申春梅,孙锐,吴少华[3](2006)在《1GW单炉膛双切圆炉内煤粉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PHOENICS,选择合理的数学模型,对1台1GW超超临界单炉膛双切圆炉内的煤粉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炉内主燃区各截面上的速度场以及温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燃烧器布置在前后墙导致主燃区下﹑中层区域炉内气流为斜椭圆形,上部区域为长轴基本平行于两侧墙的椭圆形;温度在斜椭圆长轴所指的水冷壁附近局部区域较高,形成“热角”区域,在其它主燃区的水冷壁附近温度较低,且在温度较高的水冷壁附近均存在气流刷壁现象,热态运行时易形成高温腐蚀和结渣条件;针对这一问题,改变主燃区配风方式,因此,综合考虑结渣、焦炭燃尽效果以及NO排放量这几个因素,正宝塔配风方式下的工况较优。(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06年15期)

章明川,牛天况,范卫东,张建文,周月桂[4](2001)在《∏型布置切圆燃烧锅炉超大型化发展的一些动向及分析展望——介绍一种新的单炉膛双切圆燃烧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国外切圆燃烧锅炉超大型化后炉型发展的分析,指出燃烧器布置由简单的四角切圆变化到无双面水冷壁型的单炉膛双切圆布置是一明显的发展趋势。阐述单炉膛双切圆燃烧锅炉解决烟温偏差的理论构想,分析其对大型化锅炉燃烧贫煤的适应性,并对单炉膛双切圆燃烧系统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600MW燃贫煤锅炉应优先考虑采用单炉膛双切圆燃烧这一方式。(本文来源于《锅炉技术》期刊2001年02期)

单炉膛双切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和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具有容量大﹑效率高﹑能耗低﹑可靠性高和环境污染小等特点,且技术已相对成熟的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成为目前我国洁净煤发电技术的必然选择。锅炉向超大容量发展后,单炉膛双切圆燃烧方式得到发展,并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对这种燃烧方式研究很少,我国引进的首台1000MW超超临界锅炉也采用此种燃烧方式。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学软件PHOENICS,对国内首台1000MW单炉膛双切圆超超临界锅炉炉内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出了单炉膛双切圆燃烧方式下炉内流场、温度场的分布规律,燃烧器运行参数对炉内燃烧过程以及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规律,磨煤机不同投运方式对炉内温度场、热负荷分布、烟气成分分布以及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规律。此外本文对80%、60%和40%额定负荷的低负荷运行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锅炉的低负荷稳燃特性进行了预测。在炉内过程数值模拟中,气相湍流流动采用k-ε双方程模型,气固两相流动采用基于IPSA算法的双流体模型,辐射传热采用六通量热流法,水份蒸发采用扩散模型,挥发分析出采用单步反应模型,挥发分燃烧采用EBU-Arrhenius模型,焦炭燃烧采用扩散-动力模型。在NO的数值模拟中,将NO生成的数值模拟作为炉内过程数值模拟的后处理过程,采用扩展的Zeldovich机理描述热力型NO的生成,采用De’Soete提出的HCN衰减总体反应机理描述燃料型NO的生成,考虑了焦炭对NO的还原作用,忽略快速型NO的生成。采用有限差分法来离散微分方程,对控制方程的求解采用SIMPLEST算法,在直角坐标系下的非均匀交错网格系统中求解。本文的研究表明,采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进行燃煤锅炉炉内过程的数值模拟是可行的,对炉膛内温度场和各种组分浓度场的分布特性的模拟是合理的,反映了实际的炉内流动、传热、燃烧和NO生成过程。本文的研究结果,对超超临界燃煤发电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进一步的自主研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是国家863计划课题“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的一部分,已通过课题验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炉膛双切圆论文参考文献

[1].申春梅,吴少华,吴雪梅,陈力哲,温志龙.单炉膛双切圆锅炉炉内空气动力场的数值模拟[J].电力设备.2006

[2].申春梅.1000MW单炉膛双切圆锅炉炉内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3].申春梅,孙锐,吴少华.1GW单炉膛双切圆炉内煤粉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

[4].章明川,牛天况,范卫东,张建文,周月桂.∏型布置切圆燃烧锅炉超大型化发展的一些动向及分析展望——介绍一种新的单炉膛双切圆燃烧方式[J].锅炉技术.2001

标签:;  ;  ;  

单炉膛双切圆论文-申春梅,吴少华,吴雪梅,陈力哲,温志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