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业票据印刷的知音——上海宇翔印刷器材有限公司(论文文献综述)
张格[1](2019)在《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研究(1937-1945)》文中研究表明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遂成为抗战大后方政治、经济中心。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被日军接管之后,重庆成为抗战大后方的金融中心。以此为基础,重庆金融市场成长为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的核心,对抗战大后方的经济与金融影响极大,为国民政府坚持抗战以及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贡献。目前学界对于战时重庆金融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对于战时重庆金融市场则仍缺乏系统的研究成果。因此本篇论文以重庆市档案馆未刊档案、已经出版的档案资料汇编、民国时期期刊与报纸、各地方志与文史资料为主要史料,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并结合经济学与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对战时重庆金融市场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以求还原战时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原貌,探索重庆金融市场的作用与特点,分析重庆金融市场与战时财政、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个章节进行论述,主要写作思路如下:文章首先解决1937-1945年重庆金融市场中各金融子市场的发展过程、发展原因以及发展结果等方面的问题。重庆开埠之后,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金融人才的涌现以及金融机构的增加,促使重庆金融市场开始发展。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重庆金融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市场不完善、发展不健全且部分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特点,货币市场、内汇市场、证券市场发展迅速,而黄金、保险与外汇市场相对滞后。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重庆金融市场在普遍的公债投机、公债价格骤跌以及全国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下,最终爆发了公债风潮,而公债风潮又进一步引发重庆证券市场与利率市场的动荡。为平息公债风潮,国民政府遂开始在重庆金融市场中实施金融统制政策,受此影响,重庆货币市场、内汇市场、票据市场、证券市场与利率市场均完成了变革。而原来发展相对滞后的黄金、保险与外汇市场则因为战时需求的增多以及金融投机的刺激而得到极大发展。重庆金融市场通过国民政府的政策干预也逐渐适应了战时状态,该金融市场的相关业务进一步扩大,服务内容不断增多,金融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和成熟。然后,文章通过论述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解决重庆金融市场在1937-1945年的地位变化问题。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十分迅速,地位空前提高,为近代以来之顶峰。全面抗战爆发之前,重庆金融市场的地位仅为区域性质的金融市场中心,其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有限,影响范围较窄,与西南各地金融市场的联系也十分有限。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重庆金融市场开始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增加,资本额不断增长,金融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与抗战大后方各地金融市场的联系显着提高。在此基础之上,重庆金融市场的影响范围突破了西南地区的限制,逐渐覆盖整个抗战大后方。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逐渐形成,而重庆金融市场则成为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的核心。再者,文章通过论述重庆金融市场在战时发展的过程与地位,分析该时期重庆金融市场与战时经济、战时财政与战时社会的相互关系,并指出1937-1945年重庆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对于战时经济与金融的影响具有双重属性。重庆金融市场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将自身的各种业务向抗战大后方各地金融市场中传播,推动各地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重庆金融市场为抗战大后方工、农、商业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为战时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另一方面,重庆金融市场也对战时经济与金融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从全面抗战爆发初期开始,重庆金融市场就一直出现层出不穷的金融风潮。而导致金融风潮频发的原因是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的金融投机等违法行为,大量的金融投机不仅破坏了以重庆为核心的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的秩序,同时也刺激了社会生产资本逐渐脱离实体经济,社会游资增多,导致重庆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日益严重,难以控制。另外,重庆金融市场在全面抗战时期的发展,与战时政府财政、社会均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而这些联系也影响着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轨迹,并进一步反映出重庆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最后,文章以论述完毕的内容为基础,总结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时代特点。重庆金融市场因处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中,具有其自身的时代特点。在重庆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尤其在全面抗战后期,金融黑市与金融投机在重庆金融市场中频频出现,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散功能与宏观调控功能逐渐失灵,而金融市场的积累功能与配置功能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难以发挥作用,社会财富在此过程中逐渐集中于社会上层的特权阶级之手,一般民众生活越发艰难,而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也越发严重。为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国民政府也做出了及时的反应,努力整顿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其采取的方法主要为联合地方政府与重庆民间金融组织进行政策监管、机构监管与行业自律等。但是由于国民政府本身的政策失误,政府内部的腐败以及民间组织自律能力的低下,多种形式的监管与自律均不能起到稳定金融市场的效果,最终使得重庆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一直延续至全面抗战结束。同时,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金融机构与金融业务均获得发展,并呈现出现代化的特点,而这对于重庆金融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田青青[2](2018)在《中国工矿银行研究(1942-194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37年七七事变,点燃了中国全面抗战的烽火,掀起了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时代浪潮。当国内同胞进行如火如荼的反抗斗争时,广大华侨虽远居重洋,但却时刻心系国家安危,以人力、物力、财力等形式踊跃援助祖国的抗战事业。所以,华侨是中国抗战力量的重要一极。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南洋相继沦陷,华侨纷纷携资回国,金融业成为其重点投资对象之一,集中表现为大后方侨资银行的涌现,中国工矿银行赫然在列。近年来,关于海外华侨的研究成为抗日战争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纵深发展趋势。但这些成果多是从宏观叙事的角度论述华侨支援抗战,有关战时华侨对大后方金融业投资的研究尚属薄弱。因此,本文以重庆市档案馆未刊档案及民国期刊报纸为核心资料,通过梳理分析中国工矿银行的基本史实,力图做到小中见大,继而探索同时期兴起的侨资银行的共同特征。1942年9月16日,中国工矿银行在重庆成立。该行系由爱国华侨谭赞、胡兆祥,国内热心工矿业人士陈焰光、何策襄,以及金融界领袖陈敦甫、翟温桥等40余人为发挥民间力量,吸收华侨资金投资国内生产事业,以协助国家经济建设而兴办。自成立以来,该行因经营旨趣纯正实力渐增,配合国民政府敷设西南西北金融网的号召,以重庆为中心,陆续在西安、宝鸡、南充、自贡、昆明等地建立了分支行处。随着抗战进程的发展,中国工矿银行颇受影响。1944年,西南五行处因受豫湘桂战事的牵连而收歇。幸而,该行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制度建设,凝聚银行人员的内部向心力,最终得以克渡难关。抗战胜利后,中国工矿银行重定方略,并将总处由重庆迁往上海。为扩大服务范围,先后在上海、青岛、汉口、厦门等地设立机构,业务呈积极发展态势。但在国民政府统治后期,国内金融一度穷途末路,中国工矿银行无法力挽狂澜,待到上海解放后因未能完成增资,最终于1949年9月21日清理停业。作为侨资银行之一,纵观中国工矿银行的变迁历程,可谓是华侨与祖国交流,金融与时代互动的一个缩影,主要表现在两个时期其经营业务的变化上。全面抗战时期,该行将营业方针定为扶植工矿事业发展,除经营商业银行一般业务外,格外重视对中小民营工矿企业的投资和放款,偏重与国防民生相关的钢铁机器及日用必需品工业。虽说,在战时通货膨胀的背景下,一家普通商业银行对工矿事业的资金扶持无异于杯水车薪。但在彼时彼刻,中国工矿银行明知挹注工矿难以获利,仍为此付出不少努力,确实些许弥补了国家行局和大后方其他商业银行的偏颇之处,足以体现华侨支持生产建设的决心。这是除侨汇、捐款以外,华侨经济援助祖国的另一种形式,也是其成立的最大意义。然而,抗战结束后,由于国内金融环境的急剧恶化,加之内战动荡,中国工矿银行在业务方面不乏设立暗帐、专营投机囤积之事,远远背离其成立初衷。可这决非一人一家之现象,而是当时各行庄为求生存普遍采取的一种方式。这证明,只有在安定和平的环境中,经济和金融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张玉德[3](2011)在《中国银行泰安分行中小企业授信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市场、创造社会财富、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很多的新的挑战和机遇,而在发展中最重要的是得到银行的授信支持。但中小企业数量庞大,行业众多,良莠不齐,各家银行出于风险考虑,叙做业务时非常谨慎,支持力度不大。近年来,政府反复强调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银监局也要求各家商业银行制定针对中小企业的授信政策,各家银行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研究,制定合适的授信策略,尽快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国银行泰安分行一度以大型企业为支持重点,近几年来逐渐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向转变,但业务发展较慢,存在较多问题。一是对泰安市中小企业市场了解不详细,对行业和企业的规模、风险、发展前景没有进行系统分析,没有形成对目标市场和重点客户群的统一认识。二是中国银行泰安分行政策和产品转换较慢,没有对中小企业制定出区别于大型企业的授信政策和审批程序,没有专门的中小企业授信策略和产品方案。本文应用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商业贷款理论,通过数据分析、SWOT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泰安市中小企业市场、中国银行泰安分行授信及产品进行了详细分析,按照产业结构、行业规模、产业链、风险因素、资金需求以及发展前景寻找出泰安市中小企业重点行业,结合中国银行泰安分行授信产品、额度、期限、利率等信贷要素,和泰安市中小企业的规模、风险、发展前景、担保等要素,设计出符合中国银行泰安分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的授信策略及授信策略实施的组织和控制,这是论文的创新之处。本文共分为7章。第1章,绪论。第2章,相关理论综述。主要对商业贷款理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第3章,对泰安市中小企业分析,选定了八大目标授信行业。第4章,中国银行泰安分行授信现状分析,提出了中国银行泰安分行中小企业授信存在的问题。第5章,提出中国银行泰安分行中小企业银行授信策略,并进行详细解释。第6章,中国银行泰安分行中小企业授信策略实施的组织和控制,从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管理、评估与管理、监控及激励考核等方面保证策略的实施。第7章,结论及展望。
程星[4](2009)在《腾飞十年:商业票据印刷业1998~2008(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陈奕迅的《十年》唱道:"一边享受一边泪流",这是指少不更事的小儿女情怀。而中国商业票据印刷业走过的十年,宏观来看,"只有享受,没有泪流"。1998年前的商业票据,严格说还未脱离本票时代,以单张纸小型胶印机印刷为主。
上海宇翔印刷器材有限公司[5](2003)在《商业票据印刷的知音——上海宇翔印刷器材有限公司》文中研究表明 上海宇翔印刷器材有限公司,1987年创立于上海浦东。创立伊始,公司即定位于为国内商业票据、信息纸品行业提供机械易损件(胶、凸印交换滚筒,配页爪锁、冲模、冲头、座环等)和配套设备、辅助器材。十余年来,公司以精良的机械加工技术(开发机械品均采用CAD设计)、替代进口品的产品质量和快捷的交货时效,受到了业界广泛的赞誉。与电脑纸品行业同步,公司取
赵吉斌[6](2003)在《商业票据印刷及相关印刷设备的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表明商业票据印刷属于商业印刷的范畴,除书刊、报纸及包装印刷品以外,票据也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印刷品。近几年,商业票据印刷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正成为印刷界日益关注的一项技术,它也已逐步发展成为印刷业中较为独立的一个领域。
文骅,振南[7](2001)在《商业票据印刷的知音——访上海欣宇印刷器材有限公司》文中认为
二、商业票据印刷的知音——上海宇翔印刷器材有限公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商业票据印刷的知音——上海宇翔印刷器材有限公司(论文提纲范文)
(1)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研究(1937-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相关概念的辨析 |
(一)金融市场与近代重庆金融市场的概念辨析 |
(二)研究时间的概念辨析 |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资料与方法 |
(一)研究资料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内容与创新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全面抗战爆发后重庆金融市场的动荡 |
第一节 1937 年之前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 |
一、货币市场从混乱向统一与规范发展 |
二、以申汇交易为主的重庆内汇市场 |
三、重庆证券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
四、全面抗战之前尚未充分发展的市场 |
第二节 公债风潮与重庆证券市场的动荡 |
一、重庆公债风潮的爆发 |
二、公债风潮的最终解决 |
第三节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重庆比期风潮与利率市场的动荡 |
一、全面抗战前期重庆利率市场的动荡 |
二、1938 年-1940 年利率市场的平稳发展 |
三、1941 年重庆利率风潮与比期的废除 |
四、日拆制度时期的重庆利率市场 |
第四节 重建后方证券交易所的筹备与争论 |
一、重建后方证券交易所的必要性 |
二、筹备重建后方证券交易所及其引发的论争 |
小结 |
第二章 重庆传统金融市场在战时的变革 |
第一节 重庆向法币发行中心的转型 |
一、1937-1938 年国民政府法币发行中心的内迁 |
二、1939-1942 年重庆法币发行中心的建立与巩固 |
三、1942 年之后的重庆法币发行中心 |
第二节 全面抗战时期的重庆票据市场 |
一、重庆票据交换的曲折发展 |
二、重庆票据承兑贴现的快速发展 |
第三节 全面抗战时期重庆内汇市场变迁 |
一、1937-1941 年的重庆内汇市场 |
二、1942-1945 年的重庆内汇市场 |
小结 |
第三章 战时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 |
第一节 战时重庆外汇市场的崛起 |
一、追随上海时期的重庆外汇市场 |
二、独立发展时期的重庆外汇市场 |
第二节 战时重庆黄金市场与黄金风潮 |
一、黄金统制初期的重庆黄金市场 |
二、黄金统制成熟期的重庆黄金市场 |
三、开放黄金自由交易时期的重庆黄金市场 |
第三节 战时重庆的保险业与保险市场 |
一、全面抗战爆发与重庆保险市场兴起(1937-1941) |
二、战时重庆保险市场的发展与兴盛(1942-1945) |
三、战时重庆保险市场的主要保险业务 |
小结 |
第四章 战时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
第一节 国民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
一、国民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政策与法令监管 |
二、国民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监管的主要机构 |
第二节 地方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
一、地方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监管的开端 |
二、四川省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
三、重庆市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
第三节 重庆金融业对重庆金融市场的自律监管 |
一、重庆市银钱业同业公会对金融市场的自律监管 |
二、重庆市保险业同业公会对保险市场的自律监管 |
三、重庆市银楼业同业公会对黄金市场的自律监管 |
小结 |
第五章 重庆金融市场在抗战大后方的中心地位 |
第一节 重庆货币市场在大后方的网络辐射 |
一、法币在抗战大后方各主要金融市场的推广 |
二、重庆票据市场在大后方的延伸 |
三、重庆利率市场对于大后方的影响 |
第二节 重庆黄金与外汇市场在大后方的网络辐射 |
一、重庆黄金市场在大后方各地的拓展 |
二、以重庆为核心的抗战大后方外汇市场网络的构建 |
第三节 重庆保险市场在大后方的网络辐射 |
一、战时保险市场在西南的网络构建 |
二、战时保险市场在西北的网络构建 |
小结 |
结语 |
一、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双重性 |
二、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作用分析 |
三、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特点分析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博士学位阶段发表文章 |
(2)中国工矿银行研究(1942-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
二、学术综述 |
三、概念界定 |
四、资料来源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六、研究框架与重难点 |
第一章 中国工矿银行创办时的国内外背景 |
一、华侨与祖国的战时经济 |
(一)华侨捐款 |
(二)购买公债 |
(三)华侨汇款 |
二、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侨资引进政策 |
(一)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侨务政策 |
(二)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金融政策 |
三、抉择——全面抗战时期华侨的投资状况 |
(一)海外华侨的经济困境 |
(二)海外华侨投资的新方向 |
第二章 全面抗日战争与中国工矿银行的发展历程 |
一、中国工矿银行的筹备与创办 |
(一)资本来源构成 |
(二)人员构成 |
二、中国工矿银行在曲折中的发展 |
(一)业务拓展,三次增资 |
(二)设立分支机构,建立后方金融网 |
三、危局与变局:中国工矿银行的艰难度日 |
(一)豫湘桂战役与西南五行处的狼狈撤退 |
(二)胜利危机,沉着应对 |
第三章 别具一格—中国工矿银行的经营特色 |
一、中国工矿银行的经营宗旨 |
二、通货膨胀下中国工矿银行的业务状况 |
(一)危局中求生存,积极争取存款业务 |
(二)互通有无,开展联行汇兑业务 |
(三)投资实业,辅助工矿建设 |
三、比较分析中国工矿银行对工矿企业的放款 |
(一)战时工矿业发展的窘境 |
(二)国家金融机构的工矿贷款——以四联总处为例 |
(三)战时重庆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向 |
(四)实际效果:中国工矿银行的工矿放款情况 |
第四章 中国工矿银行的制度保障体系 |
一、组织机构的发展与完善 |
(一)从总分行制到总管理处制 |
(二)组织机构的设置及职能 |
(三)统筹布局——总行与分行的关系 |
二、拴心留人——中国工矿银行的人事管理制度 |
(一)行员服务规定 |
(二)行员薪津待遇 |
(三)行员福利与培训 |
第五章 抗战胜利后中国工矿银行的兴衰 |
一、战后中国工矿银行的新发展 |
(一)重整旗鼓,扩大服务范围 |
(二)厚积薄发,召开第一次全国业务会议 |
二、战后中国工矿银行的衰败 |
(一)挣扎生存,力图发展 |
(二)设立暗帐,停业清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3)中国银行泰安分行中小企业授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的框架和创新点 |
1.3.1 研究的框架 |
1.3.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商业贷款理论 |
2.1.1 商业贷款定义及历史发展 |
2.1.2 商业贷款定价模式 |
2.1.3 商业贷款定价影响因素 |
2.2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2.2.1 风险管理概念及作用 |
2.2.2 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及发展 |
第3章 泰安市中小企业分析 |
3.1 泰安市中小企业市场比较分析 |
3.1.1 行业静态市场规模比较 |
3.1.2 行业动态市场规模比较 |
3.2 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市场风险分析 |
3.2.1 评价指标与方法 |
3.2.2 各行业的信贷资产质量比较 |
3.2.3 各行业的经营风险评价 |
3.3 泰安市中小企业授信目标行业选择 |
3.3.1 目标行业选择方法 |
3.3.2 目标业行业选择结果 |
3.3.3 授信目标行业选择 |
第4章 中国银行泰安分行授信现状分析 |
4.1 中国银行泰安分行概况 |
4.1.1 中国银行历史概况 |
4.1.2 中国银行商业银行业务 |
4.1.3 中国银行泰安分行历史及业务情况 |
4.2 中国银行泰安分行授信业务分析 |
4.2.1 中国银行泰安分行主要中小企业授信产品介绍 |
4.2.2 中国银行泰安分行授信对象分析 |
4.3 中国银行泰安分行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分析 |
4.3.1 中国银行泰安分行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4.3.2 泰安市银行同业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竞争情况分析 |
第5章 中国银行泰安分行中小企业授信策略设计 |
5.1 设计的依据 |
5.1.1 设计的相关理论 |
5.1.2 设计的市场依据 |
5.1.3 设计的主体依据 |
5.2 设计思路与原则 |
5.2.1 设计的思路 |
5.2.2 设计的原则 |
5.3 授信策略设计 |
5.3.1 授信策略设计矩阵 |
5.3.2 授信策略解读 |
第6章 授信策略实施的组织和控制 |
6.1 构造策略实施的组织 |
6.1.1 建立面向市场、执行有力的组织架构 |
6.1.2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
6.2 策略实施的控制 |
6.2.1 衡量业绩 |
6.2.2 监控及激励管理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商业票据印刷的知音——访上海欣宇印刷器材有限公司(论文提纲范文)
公司定位 |
发展历程与主要产品 |
营销与服务策略 |
经营理念与二次创业思路 |
四、商业票据印刷的知音——上海宇翔印刷器材有限公司(论文参考文献)
- [1]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研究(1937-1945)[D]. 张格. 西南大学, 2019(01)
- [2]中国工矿银行研究(1942-1949)[D]. 田青青. 西南大学, 2018(01)
- [3]中国银行泰安分行中小企业授信策略研究[D]. 张玉德. 山东大学, 2011(04)
- [4]腾飞十年:商业票据印刷业1998~2008(上)[J]. 程星. 印刷杂志, 2009(07)
- [5]商业票据印刷的知音——上海宇翔印刷器材有限公司[J]. 上海宇翔印刷器材有限公司. 印刷杂志, 2003(S1)
- [6]商业票据印刷及相关印刷设备的发展趋势[J]. 赵吉斌. 中国印刷, 2003(09)
- [7]商业票据印刷的知音——访上海欣宇印刷器材有限公司[J]. 文骅,振南. 印刷杂志, 2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