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论文-张蕾

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论文-张蕾

导读:本文包含了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乌利茨卡娅,历史,女性,叙事时空

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论文文献综述

张蕾[1](2019)在《《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的叙事时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俄罗斯着名作家乌利茨卡娅的代表作《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主要描绘了美狄亚家族在过去20世纪历史洪流中的风风雨雨,家族中的众多女性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谱写出过去一段时间的生活境遇,充满了悠久的历史之思;小说的叙事空间主要围绕着黑海沿岸克里米亚半岛上的一个小镇,这里远离外界的政治纷争,与世隔绝的地理空间为岛上的居民构建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情境。20世纪这段纷争不断的历史时间也因此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封闭空间中获得了完美呈现,那里的人们内心充满了宁静与和谐。文学艺术中的时间和空间相互作用,彼此依托,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的这种独特的叙事时空为小说带来无穷魅力。(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叶敏[2](2019)在《乌利茨卡娅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东正教”观念域的语言文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类中心论思想和西方哲学“语言转向”的影响下,语言中人的地位和因素,以及语言中体现了人类思维特点的文化因素成为了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语言与文化存在紧密联系,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成为了语言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文化如何进入语言,并在语言中固定下来,反之,语言中的文化又是如何通过语言而影响民族语言世界图景和民族文化观念域的形成,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学者们通过对观念进行语言文化学分析和认知语言学分析,来揭示语言世界图景中文化观念的民族特点。本文旨在对乌利茨卡娅《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这一文本观念域中东正教主题观念域进行语言文化学阐释。通过对小说文本观念域的建构和分析,一方面,揭示了小说文本作者的文艺世界图景特点,另一方面,揭示了东正教精神对俄罗斯家庭生活及其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价值观的影响。文化观念域是文化观念根据某些观念特征而组成的观念总和。文化观念域中的观念结构具有层级性和场性特征,将文化观念域分为核心、亚核心和边缘区域,目的是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分析文化观念域的内容组成和特点。从罗斯受洗以来,俄罗斯东正教、文化、文学叁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在东正教精神的影响下,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宗教性成为其最显着的特点之一。东正教精神深深地印刻在俄罗斯民众的思维方式和家庭生活上。在俄罗斯的文化传统中,女性在家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女性作为俄罗斯民族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具有忍耐、博爱、宽恕等崇高的道德品质。乌利茨卡娅的《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这部小说涉及了诸多东正教教义和东正教思想的问题,本文从东正教思想的角度对小说文本观念域中的核心观念“圣母”观念及其叁个边缘观念成分“博爱”、“母亲”、“女性”,次核心观念“忍耐”、“忠诚”,边缘观念“苦难”、“死亡”进行观念域的场性结构分析,来揭示俄罗斯民族语言世界图景中俄罗斯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特点,以及揭示小说文本作者的个人文艺世界图景特点。本论文的创新性在于首次从东正教的视角分析《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的文化观念域,揭示小说文本观念域的东正教特征以及东正教精神对俄罗斯女性和家庭生活的影响。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在于:从东正教视角对文学文本进行语言文化学研究,揭示了俄罗斯民族语言图景中东正教观念对俄罗斯民族思维和价值观的影响,为俄罗斯东正教思想和文学关系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观念分析、文本分析、场性分析和组聚合分析。论文由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四部分组成。在前言中主要介绍本论文选题的现实意义,确定研究目的和任务,阐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指出本论文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正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章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理论基础,阐述了语言文化学在观念域研究中的应用和作用,阐释了文学文本、文化观念、文化观念域、语言世界图景和文艺世界图景等基本概念内容、相关研究成果及其特点,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主要阐述了东正教精神与俄罗斯文学之间的关系,以及东正教精神对俄罗斯文学创作思想的影响,从东正教视角对《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这一小说文本中的的文化观念域进行阐释分析,以及对小说中作家个人文艺世界图景进行主题总结和对比分析。结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分析,简要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及其意义。(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刘宏,曹慧琳[3](2017)在《“女性心灵”:艺术世界图景的语言文化场分析——以乌利茨卡娅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乌利茨卡娅的《美狄亚与她的孩子们》这部小说主题反映女性生活和女性话题,关注普通女人的生活遭遇与生活状态。本文尝试建构作为艺术文本的小说《美狄亚与她的孩子们》的语言文化场,分析艺术文本中能揭示"女性心灵"的文化观念,通过对"道德"、"家庭"、"爱情"、"责任"和"聚和性"等文化观念的深入剖析,阐释作家建构的文艺世界图景的同时,揭示作品中强调的俄罗斯民族历史的女性道德语言世界图景和作品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俄罗斯文艺》期刊2017年04期)

许适琳,王烨姝[4](2017)在《乌利茨卡娅《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美狄亚形象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俄罗斯当代着名女作家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在其代表作《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成功塑造了美狄亚这一伟大女性形象。美狄亚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和日趋纷乱的人伦,始终保持以责任为重、以道德为准的生活态度,用自己的爱、美德与智慧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王悦[5](2017)在《语言文化学视角下乌利茨卡娅的神话书写——以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语言文化学是俄罗斯语言学发展的前沿学科,它把语言和文化研究相结合,为神话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提供了新的视角。神话是人类原始思维的载体,是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源头,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中,神话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是俄罗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神话书写是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本文试从语言文化学视角对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代表人物之一——乌利茨卡娅的神话书写及其在语篇建构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阐释,以期透过文本表层考察作家神话书写中体现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倾向。(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7年10期)

曹慧琳[6](2017)在《“女性心灵”主题语言文化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旨在对乌利茨卡娅的《美狄亚与她的孩子们》这部小说进行语言文化学分析,通过对能揭示乌利茨卡娅文艺世界图景的关键观念进行语言文化场建构及阐释,从而揭示作家独特的个人文艺世界图景。语言文化场理论脱胎于语义场,语义场的思想起源于19世界中期洪堡特和赫德尔的理论。20世纪20-30年代,经过特里尔、魏斯格贝尔等人的探究,语义场理论逐渐成为一种分析和描写同名语言单位的普遍方法。语言文化场这一概念由俄罗斯学者弗·弗·沃罗比约夫提出,民族个性的语言文化学研究首先要从场性分工开始,他把具有共同意义同时又反映相应的文化观念体系的层级系统称为“语言文化场”(В.В.Воробьев,1997:59)。沃罗比约夫在对语言文化场进行研究时,把语言文化场的构成单位称作语言文化单位,语言文化单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构成了语言世界图景。就其本质来说,语言文化场综合了语言和文化两面的内容,其文化内涵需通过语言文化单位的外化形式词、词组、段落或者文本表达出来。因此,通过语言文化单位建构语言文化场不但可以呈现语言世界图景的片段,还可以反映相应的文化观念系统。一个民族的文化观念是构成语言世界图景的基本单位,文化观念构成了一个民族文化空间的核心部分。文化观念体现在语言现象中,尤其是文学作品中。文学作品中体现的文化观念揭示了作家的内心世界及情感、对世界的认知、以及作家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作家个人文艺世界图景建立在民族语言世界图景之上,一个民族的精神价值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因此了解文学作品观念是阐释民族心智和精神的重要途径。“心灵”观念一直以来是学者关注的能体现俄罗斯民族意识和性格特点的观念之一。20世纪末世界范围的妇女运动思潮以及国内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促使了俄罗斯女性文学的兴起和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俄罗斯作家和学者开始注重“女性心灵”、“女性主体”研究。研究“女性”、“母亲”、“家庭”、“爱情”等这些观念也是探寻俄罗斯民族性格的途径之一。本论文以俄罗斯语言文化学代表学者Ю.С.Степанов提出的文化观念和В.В.Воробьёв提出的语言文化场为理论基础,以“场性”分析方法为原则,以乌利茨卡娅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为研究文本,对其作品中《女性心灵》观念进行语言文化学分析。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语言文化学的框架下,对小说中的主要观念“道德”、“家庭”、“母性”、“爱情”、“团契”、“梦境”、“性别意识”进行场性分析,来揭示作为民族世界图景片段的乌利茨卡娅的个人文艺世界图景。本文主要研究方法是释义分析、文本细读法、观念分析、场性分析法等。本文的研究材料为文艺文本《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联想词典、详解词典。论文主要由前言、正文和结束语叁部分组成。在前言中主要阐述了论文选题的现实性、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任务,研究新意,研究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论文的具体框架。正文部分共分为叁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该研究的理论基础。阐述了语言文化学及其在文艺文本研究中的作用,以及语言文化场、文化观念、语言世界图景、文艺世界图景的相关概念。第二章从语言文化学角度阐述乌利茨卡娅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体现出的作家文艺世界图景是民族语言世界图景的片段,并提出分析文艺文本的方法--建构语言文化场。第叁章对小说中揭示“女性心灵”观念的各观念进行语言文化场分析。首先对各个观念进行词典释义明确其在俄罗斯语言世界图景中的特征,然后对小说中与各个观念相关的语言单位(句子和篇章)进行分析,阐述各观念在作家文艺世界图景中的地位,最后说明各个观念之间及其与核心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结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简要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及意义。(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5-24)

王真祯[7](2014)在《女性笔下的自我救赎》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研究文学是当代文学的重要发展趋势。女性主义致力于突破传统的话语意识,力图展现一种话语方式的、既非男性化的、也不是纯粹女性化的“第叁态”思维。女性主义批评家的目标就是试图在一切方面建立起独立于男权主义、有自身性别特征的文学、文学史和文学理论,以追求在人权上与男性的平等。《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是典型的适用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研究文本。Л.Е.乌利茨卡娅是20世纪着名的俄罗斯作家,是女性文学作家的杰出代表,也是“拥有读者最多的俄罗斯女作家”,其文笔细腻、情感丰富。在20世纪末充满动荡的俄罗斯社会,这部作品以美狄亚心灵的宁静力量,散发着温馨感觉的细节赢得了文学界的一致好评。本论文由引言、四个部分、结语和文献组成。(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4-05-25)

杨岚[8](2010)在《女性主义文学视野下的《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一文中研究指出俄罗斯当代着名女性作家乌利茨卡娅在其长篇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塑造了美狄亚——一个具有完美的"双性同体"气质的女性形象。美狄亚身上既蕴含着女性博大的母爱特征,她又在时代的潮流中如男性般坚韧地坚守了传统和自己的精神领地。可以说,乌利茨卡娅正是通过这个形象传达出自己理想的女性精神。(本文来源于《俄语学习》期刊2010年04期)

徐珊珊[9](2008)在《《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美狄亚形象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从988年基辅罗斯大公接受东正教作为国教开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曲折漫长的一千多年里,俄罗斯的东正教作为俄罗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俄罗斯国家、俄罗斯民族、俄罗斯民族文化和俄罗斯民族精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俄罗斯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因此,要正确解读俄罗斯文学作品,在重视文学创作内在机制和文学性的同时,还应兼顾文学作品中包括最具民族精神特征的宗教性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唯有如此,才是全面和深入研究俄罗斯文学的最佳途径。乌里茨卡娅是当代俄罗斯文学极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她在《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塑造了一个全新的美狄亚形象。乌利茨卡娅借助笔下的俄罗斯的“美狄亚”形象,即俄罗斯传统女性形象来传达自己对俄罗斯、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在美狄亚的生活细节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蕴含着的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在美狄亚的性格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传达出的深厚的俄罗斯民族精神。本论文以《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的美狄亚形象为研究对象,借鉴原型批评和文化批评理论,从全新的角度揭示乌利茨卡娅笔下的美狄亚形象中包涵的俄罗斯民族文化传统,深入探讨美狄亚形象的超越性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最后得出美狄亚的传统女性精神正是俄罗斯民族精神道德支柱的结论。(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张建华[10](2006)在《俄罗斯民族历史的“文化寻母”——乌利茨卡雅长篇小说《美狄亚与她的孩子们》中的女性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乌利茨卡雅的长篇小说《美狄亚与她的孩子们》凸显了强烈的历史思绪,表现出作家鲜明的“文化寻母”意识———即在女性生命史中寻觅民族历史文化源头的审美追求。作家通过对古希腊神话原型文化历史意蕴的当代言说,对俄罗斯民族生存历史的女性本源的探寻,对民族生存伦理中女性独具的道德自主理念的揭示,完成了女性形象由“他者”叙说向自主自为的女性当代创作意识和创作实践的转换。(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期刊2006年05期)

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人类中心论思想和西方哲学“语言转向”的影响下,语言中人的地位和因素,以及语言中体现了人类思维特点的文化因素成为了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语言与文化存在紧密联系,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成为了语言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文化如何进入语言,并在语言中固定下来,反之,语言中的文化又是如何通过语言而影响民族语言世界图景和民族文化观念域的形成,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学者们通过对观念进行语言文化学分析和认知语言学分析,来揭示语言世界图景中文化观念的民族特点。本文旨在对乌利茨卡娅《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这一文本观念域中东正教主题观念域进行语言文化学阐释。通过对小说文本观念域的建构和分析,一方面,揭示了小说文本作者的文艺世界图景特点,另一方面,揭示了东正教精神对俄罗斯家庭生活及其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价值观的影响。文化观念域是文化观念根据某些观念特征而组成的观念总和。文化观念域中的观念结构具有层级性和场性特征,将文化观念域分为核心、亚核心和边缘区域,目的是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分析文化观念域的内容组成和特点。从罗斯受洗以来,俄罗斯东正教、文化、文学叁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在东正教精神的影响下,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宗教性成为其最显着的特点之一。东正教精神深深地印刻在俄罗斯民众的思维方式和家庭生活上。在俄罗斯的文化传统中,女性在家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女性作为俄罗斯民族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具有忍耐、博爱、宽恕等崇高的道德品质。乌利茨卡娅的《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这部小说涉及了诸多东正教教义和东正教思想的问题,本文从东正教思想的角度对小说文本观念域中的核心观念“圣母”观念及其叁个边缘观念成分“博爱”、“母亲”、“女性”,次核心观念“忍耐”、“忠诚”,边缘观念“苦难”、“死亡”进行观念域的场性结构分析,来揭示俄罗斯民族语言世界图景中俄罗斯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特点,以及揭示小说文本作者的个人文艺世界图景特点。本论文的创新性在于首次从东正教的视角分析《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的文化观念域,揭示小说文本观念域的东正教特征以及东正教精神对俄罗斯女性和家庭生活的影响。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在于:从东正教视角对文学文本进行语言文化学研究,揭示了俄罗斯民族语言图景中东正教观念对俄罗斯民族思维和价值观的影响,为俄罗斯东正教思想和文学关系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观念分析、文本分析、场性分析和组聚合分析。论文由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四部分组成。在前言中主要介绍本论文选题的现实意义,确定研究目的和任务,阐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指出本论文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正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章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理论基础,阐述了语言文化学在观念域研究中的应用和作用,阐释了文学文本、文化观念、文化观念域、语言世界图景和文艺世界图景等基本概念内容、相关研究成果及其特点,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主要阐述了东正教精神与俄罗斯文学之间的关系,以及东正教精神对俄罗斯文学创作思想的影响,从东正教视角对《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这一小说文本中的的文化观念域进行阐释分析,以及对小说中作家个人文艺世界图景进行主题总结和对比分析。结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分析,简要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及其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论文参考文献

[1].张蕾.《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的叙事时空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9

[2].叶敏.乌利茨卡娅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东正教”观念域的语言文化学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

[3].刘宏,曹慧琳.“女性心灵”:艺术世界图景的语言文化场分析——以乌利茨卡娅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为例[J].俄罗斯文艺.2017

[4].许适琳,王烨姝.乌利茨卡娅《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美狄亚形象透视[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7

[5].王悦.语言文化学视角下乌利茨卡娅的神话书写——以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为例[J].现代交际.2017

[6].曹慧琳.“女性心灵”主题语言文化场分析[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7

[7].王真祯.女性笔下的自我救赎[D].新疆大学.2014

[8].杨岚.女性主义文学视野下的《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J].俄语学习.2010

[9].徐珊珊.《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美狄亚形象的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08

[10].张建华.俄罗斯民族历史的“文化寻母”——乌利茨卡雅长篇小说《美狄亚与她的孩子们》中的女性话语[J].外国文学.2006

标签:;  ;  ;  ;  

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论文-张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