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类诗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朱熹,《朱子语类》,诗经学,价值
类诗说论文文献综述
史小贺[1](2013)在《《朱子语类·诗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朱熹是《诗经》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其《诗》说资料非常丰富,而涉及其《诗经》学说的《朱子语类》却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朱子语类》虽不是朱熹亲手所着,但其内容的真实性较易于显示出一代名家的学术取向与学术路径,《朱子语类》中的《诗》说则可以展现出朱熹《诗经》学说的发展变化和体系化。故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发展的眼光和多维的视角研究《朱子语类》中的《诗》说,探讨《朱子语类》中《诗》说的价值和地位。本文包括叁章:第一章主要概述了《朱子语类》的相关问题。因朱熹的许多门人都曾记载过朱熹的话语而出现了不同版本的语录,而现在通行的黎靖德本《朱子语类》是在前人记录的基础上汇编而成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信度较高;《朱子语类》内容的可靠性问题颇有争议,但因其所记录的内容珍贵而值得研究;《朱子语类·诗》由《诗》一和《诗》二两大板块构成,具体包括“纲领”、“论读《诗》”、“解《诗》”和对《诗经》中个别篇目的具体解读四部分。第二章主要研究《朱子语类·诗说》的价值。《朱子语类》中,朱熹在对《小序》采取的态度、对诗意的解读及对字词的训诂方面,表现出与《诗集传》中观点相一致的特点;另外,《朱子语类》中的部分《诗经》解读内容还补充了朱熹的解《诗》思路和《诗集传》中的注释。通过与朱熹《诗经》学代表作《诗集传》进行比较,《朱子语类·诗说》的可靠性可见一斑。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朱子语类·诗说》的价值。第叁章主要研究朱熹《诗经》学说的发展变化。朱熹《诗经》学说既包括重新解读前人《诗》说部分(遵从前人诗说,翻新前人诗说,否定前人诗说)和自己新创《诗》说部分(“叁经叁纬”说),又包括读《诗》方法(“熟读玩味”、“惟本意是求”、“把握义理”、“治心养性”)和解《诗》原则(“义理说《诗》”和“平易说《诗》”),朱熹的解《诗》原则和读《诗》方法可谓其解读《诗经》的总方针,而朱熹《诗经》学说的发展则表现在朱熹对“六义”定义的全面性、对《诗序》认识的客观化及对“删诗说”态度的明朗化。结论部分主要总结了《朱子语类·诗说》的影响与地位,朱熹《诗经》学说的发展是朱熹自身努力和后人研究推动的结果,朱熹的解《诗》思想与解《诗》特色与他自身的多重身份与思想密切相关,朱熹解《诗》集文学、经学与理学于一体,朱熹《诗》学思想与文学思想存在很大的关联。(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3-04-01)
张秋娟[2](2005)在《试论张炎对“类诗说”在思想内涵方面的接受和发展——张炎词学思想研究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张炎对词体的接受是从“本色说”和“类诗说”两个方面进行的。在对“类诗说”的继承和扬弃上,张炎提出了以“骚雅”论词的标准,他接受了“类诗说”中要求词作“言志”的内容,但又对抒发这类感情的词进行了规范,在表现方式上要求含蓄蕴藉、中正平和。这一主张也表现在他的词作中。(本文来源于《中国韵文学刊》期刊2005年03期)
类诗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张炎对词体的接受是从“本色说”和“类诗说”两个方面进行的。在对“类诗说”的继承和扬弃上,张炎提出了以“骚雅”论词的标准,他接受了“类诗说”中要求词作“言志”的内容,但又对抒发这类感情的词进行了规范,在表现方式上要求含蓄蕴藉、中正平和。这一主张也表现在他的词作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类诗说论文参考文献
[1].史小贺.《朱子语类·诗说》研究[D].河南大学.2013
[2].张秋娟.试论张炎对“类诗说”在思想内涵方面的接受和发展——张炎词学思想研究之一[J].中国韵文学刊.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