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透视论文-方修波

哲学透视论文-方修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哲学透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化自信,现代价值,文化与经济,传统村落

哲学透视论文文献综述

方修波[1](2019)在《透视文化功能 增强文化自信——基于哲学背景下文化功能的全方位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的功能,是《文化生活》模块复习中的核心考纲,也是高考试卷命题的一个着力点。本文试着从考纲的设置、教材知识的整合、新教材的变更、近叁年全国卷本部分的考题特点做简要分析,通过透视文化功能,达到增强文化自信的教育考试目标。一、调整《考试大纲》,整合核心考点《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2019年版)》(以下简称《考纲》),其中《文化生活》部分考试内容共有41个考点,涉及文化的作(本文来源于《教学考试》期刊2019年52期)

赵烨,李正栓[2](2019)在《邓恩多元死亡观哲学透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翰·邓恩身处文艺复兴与17世纪理性主义交汇时代,其死亡观极其复杂。本文认为邓恩的死亡观深受人文主义影响,他认为众生必死,人们应该活在当下;同时受新柏拉图主义、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朴素唯物主义等古典哲学的影响,其死亡观中流露出对灵魂和肉体关系的深邃思考;宗教神学的影响使邓恩敬畏上帝,畏死求生;而当时萌芽的自杀哲学令邓恩形成独特的自杀理论,为自杀辩护。邓恩作品的死亡哲学具有多元化、时代性以及超前性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张亮[3](2019)在《虚拟实践的哲学“二阶”透视——兼与张竑博士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实践作为当代人类实践发展的新形态,从界面技术的发展来看,计算机软、硬件正不断将人和计算机等虚拟现实设备连接得越来越"紧密",所以,对于虚拟实践应该建立起多维度、立体式的认识,除了计算机软、硬件的技术维度(人—机)外,对于虚拟实践中的技术形成的"它者"维度(人—"机人"),以及虚拟实践的主体间维度(人—"机人"—人)也应该给予重视。基于此叁维虚拟实践"模型",我们指出了虚拟实践中的"主体二阶化"现象,它不仅仅直接表现为实践主体与其虚拟"代理"的交互性,还间接指明实践主体与虚拟技术(界面)的"主体间"关系以及具有"主体性"的虚拟技术(虚拟世界)发展的自主性问题,而虚拟技术超越传统实践中介的显着特征正是它能够生成"主体二阶化"中虚拟主体的功能。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这些内容做出进一步阐释,才能促使我们对虚拟实践的发展趋势具有更科学的预见性,更好地推进现实实践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天府新论》期刊2019年06期)

汪余礼[4](2019)在《格洛托夫斯基后剧场活动的哲学人类学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兰戏剧大师格洛托夫斯基在其鼎盛时期突然转向一系列神秘难解的探索活动,让人惊愕不已。其后剧场活动的核心关注究竟是什么?如果从哲学人类学视角对他那些纷乱复杂的后剧场活动进行透视,可以发现,格氏后期已无意于对戏剧艺术进行革新,而主要是想探索"我是什么?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样叁个根本问题,并试图在此过程中找到和实现"生活的使命"。质言之,格氏的后剧场活动带有深厚的哲学人类学蕴涵,其所呈现的更多地是"生命的奇迹",其对当代人追寻生命价值的启示意义远大于对戏剧活动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江学术》期刊2019年04期)

魏丰,杨非非[5](2019)在《“欧洲中心论”叁诘——马克思社会历史哲学的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禁锢自由与独立的思想的思想偏见,"欧洲中心论"必须予以破除。兼顾一些西方学者将马克思视为"欧洲中心论"者并加以批判的事实,提醒我们必须从马克思哲学的理论视角对"欧洲中心论"加以破除与超越。正是基于此,文章欲通过马克思社会历史哲学的透视,从马克思对民族历史性的确定原则、马克思唯物史观与汤因比历史研究视域下的文明多样性、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和艾森斯塔特多元现代性思想叁个理论视角出发,对"欧洲中心论"行以"诘问式"的批判。(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9年18期)

郦全民[6](2019)在《计算社会科学的哲学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社会科学是由技术驱动的社会研究新进路,侧重于用计算方法探究社会关系和社会互动中的模式。与传统社会科学相比,这一进路在本体论上预设社会实在是动态的信息—计算之网,从而超越了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之争,为社会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程一[7](2019)在《屈原之死的哲学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屈原之死在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深远,其自沉汨罗的选择有着复杂的文化与社会的背景,也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仅对其死亡意识做文学上的解读并不足以充分揭示其内涵,而必须在哲学层面上予以考察。通过层层递进的分析,可以发现存在主义哲学或许是透视屈原之死的一个富有意义与深刻内涵的视角。舍生取义——儒家哲学之维儒家哲学的死亡意识基于其伦理观念及以"道德的理想主义"为核心的价值理性。(本文来源于《鸭绿江(下半月)》期刊2019年07期)

闫坤如[8](2019)在《技术哲学的价值论转向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哲学源于对技术的批判性反思,属于技术哲学的规范性研究。荷兰的克罗斯提出关注技术人工物以及技术人工物的结构与功能,被称为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这是技术哲学的描述性研究。技术哲学描述性研究遇到了技术哲学的结构—功能之间不能解决的逻辑鸿沟,为此,技术哲学家提出技术哲学的价值论转向,试图在解决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逻辑鸿沟的基础上,开拓技术哲学研究的新视野。(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邢变变,杨晗[9](2019)在《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可行性应用的哲学透视——兼与李高峰、马国胜、胡国强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在档案管理中不可行分析》一文的观点存在片面性、孤立性和静止性,本文对该文提出的现有档案管理环境制约了区块链技术发展、现阶段档案区块链单个模型可行性不高、现阶段宏观层面上存在诸多影响区块链档案应用建设推广的负面因素等认识分别进行了辩证性、全面性、矛盾性透视,最终认为现阶段在档案管理中应用区块链技术利大于弊,档案界应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实践。(本文来源于《档案管理》期刊2019年02期)

张明[10](2019)在《毛泽东为什么要写《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在哲学表达与政治诉求之间的复调式语境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存在着复调式语境,即该文一方面在理论谱系定位上从属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但另一方面却又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曲折的情况下创作的理论产物。从文本学方法出发,通过对作者写作原初语境以及本真思考情境的当下"复现",有助于解释上述紧张张力关系的原因所在,即毛泽东从认识源于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出发,通过哲学的阐释以论证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严重的阶级斗争,关于社会主义教育与阶级斗争的理论认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客观"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反映。因而,此文写作的理论旨趣是为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度论证现实政治运动的理论(哲学)必要性。(本文来源于《毛泽东思想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哲学透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约翰·邓恩身处文艺复兴与17世纪理性主义交汇时代,其死亡观极其复杂。本文认为邓恩的死亡观深受人文主义影响,他认为众生必死,人们应该活在当下;同时受新柏拉图主义、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朴素唯物主义等古典哲学的影响,其死亡观中流露出对灵魂和肉体关系的深邃思考;宗教神学的影响使邓恩敬畏上帝,畏死求生;而当时萌芽的自杀哲学令邓恩形成独特的自杀理论,为自杀辩护。邓恩作品的死亡哲学具有多元化、时代性以及超前性的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哲学透视论文参考文献

[1].方修波.透视文化功能增强文化自信——基于哲学背景下文化功能的全方位解读[J].教学考试.2019

[2].赵烨,李正栓.邓恩多元死亡观哲学透视研究[J].外语研究.2019

[3].张亮.虚拟实践的哲学“二阶”透视——兼与张竑博士商榷[J].天府新论.2019

[4].汪余礼.格洛托夫斯基后剧场活动的哲学人类学透视[J].长江学术.2019

[5].魏丰,杨非非.“欧洲中心论”叁诘——马克思社会历史哲学的透视[J].现代经济信息.2019

[6].郦全民.计算社会科学的哲学透视[J].河北学刊.2019

[7].程一.屈原之死的哲学透视[J].鸭绿江(下半月).2019

[8].闫坤如.技术哲学的价值论转向透视[J].学术研究.2019

[9].邢变变,杨晗.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可行性应用的哲学透视——兼与李高峰、马国胜、胡国强商榷[J].档案管理.2019

[10].张明.毛泽东为什么要写《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在哲学表达与政治诉求之间的复调式语境透视[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9

标签:;  ;  ;  ;  

哲学透视论文-方修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