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粉香(邯郸市汉光中学河北邯郸056000)
【摘要】所谓情景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情境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从版面设计、内容体系和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改变了往昔那种严肃的说教式面孔,取而代之的是活泼有趣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语言和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有益的尝试:
1.注重心理体验,创设实验情境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式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如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把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作为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常识,能够学会调适自己心理并能体会他人心理。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例如,《两代人的对话》(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这一课中,我利用课本上的情景设计了这样一个心理体验活动:原文中说:“初中生小冰,向爸爸提出晚饭后到同学家做作业,顺便看会儿录像。爸爸同意了,但要求她8点前回家。小冰想现在已经快7点了,那么快就回来不合理,一时冒了火。”这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父子冲突。于是,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体验小冰的心理,想办法得到父亲的允许。另一组站在小冰父亲的立场上,努力说服小冰早点回家,小组讨论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代表小冰一方的学生说:“不到同学家做作业,会对同学失信,回来太早了又看不到录像。”代表小冰家长的一方模仿大人的语气焦急地说:“你回家太晚了会让我很担心,一旦遇上坏人怎么办?学生嘛!就应该以学习为主。”很多同学都笑了,因为这正是家长经常说而他们最厌烦听的话。我适时加以引导:“现在你们能体会家长的苦心了,那么怎样找到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呢?”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让她做完作业后把录像带回家看”,有的说:“让家长陪她到同学家,看完录像后再陪她一起回家。”有的说:“玩完了可以打电话让家长去接她……”这种讨论、争辩,既是道德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的过程,既掌握了与他人沟通的方法和艺术,又提高了教育实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参与,多创设一些让学生参与、体验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构建生活课堂,创设故事情境
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在教学中我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表演,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促进知识内化,做到知行统一。
3.巧留空白,创设悬念情境
思想品德新教材在内容的表达上留有适当的空白,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自主思考的空间,力求在启动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再鼓励他们尝试探究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示范性、引领性。如在学习《丰富多样的情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课,为了让同学们更为深刻地体会到不良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我给同学们补充了这样一则材料----心理学家利用猴子做实验。把两只猴子同时关在笼子里,一只猴子被捆住,不能动;另一只可以在笼子里活动。实验者每隔20秒对猴子进行一次电击,每次放电前5秒,笼子的红灯就会亮。笼子有一个开关,每当红灯亮起,只要按动开关就可以逃出笼子。可以活动的那只猴子发现了这个开关。实验在不间断的进行,结果有一只猴子死了。讲到这里,我设置了一个悬念,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是哪只猴子先死?为什么?学生热烈讨论并积极回答,有说不动的先死,有说可以动的那只猴子先死。原因多种多样。经我引导和点拨后得出了由于活动的猴子情绪长时间的高度紧张和焦虑,导致了活动的猴子先死的结果。这种设计悬念让学生探讨的方法,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效果要好得多。
4.运用多种媒体,创设视频教学情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直观形象的再现客观事物,特别是它的生动性、趣味性、形象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就为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营造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本来抽象的材料学起来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情景中亲自感受,如再配以教师具体的讲解,学生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培养探究能力,创设“问题式”情境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复习小结,一节课的结束不能认为是思维发展过程的完成,恰恰相反,应该是思维进入更高层次循环的开始。因此,我在实施情境教学结束的小结中,常布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学生参与创设新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研读新课标,活用新教材,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使用情景教学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的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