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表面抗原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刚地弓形虫,表面抗原糖蛋白相关序列,SRS47D,生物信息学
表面抗原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刘辉,米荣升,贾海燕,张晓丽,王旭[1](2019)在《刚地弓形虫表面抗原糖蛋白相关序列SRS47D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预测刚地弓形虫表面抗原糖蛋白相关序列(Toxoplasma gondii surface antigen glycoprotein 1-related sequences)SRS47D的结构、修饰位点和免疫原性。方法利用在线软件ProtParam、ProtScale、SignalP分别预测SRS47D的理化参数、亲/疏水性、信号肽;利用SOPMA、ESPriit 3.0、Bcepred预测SRS47D蛋白的二级结构及表面可极性,利用COLIS、TMHMM预测其卷曲螺旋和跨膜结构域;利用KinasePhos、NetOGlyc、NetNGlyc、NetCGlyc、和NetPhos分析其修饰位点;利用SWISS-MODEL、VAST预测其叁级结构及其与SAG1叁级结构的差异,利用ABCpred和Syfpeithi预测其B、T细胞表位。结果 SRS47D蛋白含有376个氨基酸残基,分子式为C_(1745)H_(2797)N_(469)O_(587)S_(17),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0×10~3,理论等电点为4.96;疏水值为71.60,总平均亲水性为-0.405。在SRS47D蛋白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迭、β-转角、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分别为23.14%、19.68%、2.39%和54.79%。SRS47D蛋白具有信号肽序列,无跨膜结构区,具有18个亲水区域(临界值为1.9)、8个柔性区域(临界值为2)和17个表面可及性区域(临界值为1.9)。SRS47D蛋白翻译后修饰位点中包含两个糖原合成酶激酶位点和两个O-GlcNAc糖基化位点,无N-GlcNAc和C-GlcNAc糖基化位点。与弓形虫表面抗原糖蛋白1(SAG1)蛋白叁级结构比对,SRS47D在β折叠处存在重叠。ABCpred和Syfpeith预测SRS47D蛋白有24个限制性CTL细胞表位、13个限制性Th细胞表位和10个B细胞抗原表位。结论 SRS47D蛋白含丰富的B、T细胞表位,免疫原性好,可能成为弓形虫病疫苗候选分子。(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陈顺金,吴笑英,何锦添,王凤平,叶伟标[2](2019)在《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Trop2蛋白在鼻咽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鼻咽癌组织及20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中Trop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采用CD105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计算MVD,统计分析鼻咽癌组织中Trop2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MVD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慢性鼻咽炎组织比较,Trop2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Trop2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与鼻咽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鼻咽癌组织中Trop2蛋白的表达与MVD呈显着正相关关系(r=0.579,P<0.05)。结论:鼻咽癌组织中Trop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MVD密切相关。Trop2蛋白可通过促进肿瘤内血管增生,从而促进鼻咽癌的生长和侵袭转移。(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刘辉[3](2019)在《弓形虫表面抗原糖蛋白相关序列SRS47D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又称弓浆虫,能感染人和200多种其他脊椎动物,寄生于所有有核细胞。作为机会性致病寄生虫,其终末宿主为猫科动物,人及其它畜禽均可成为其中间宿主,属人兽共患寄生虫。弓形虫病呈世界性分布,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弓形虫发育过程可见速殖子、缓殖子、配子体、包囊、裂殖体五种阶段。在中间宿主体内,当环境适宜时,以速殖子形式存在于有核细胞内,进行内二分裂或内芽生增殖;在终末宿主猫科动物体内,大小配子体结合形成卵囊,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发育成熟。弓形虫感染形式多种,可经消化道黏膜、胎盘、血液、损伤的皮肤等途径感染,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到达全身有核细胞内。作为一种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经消化道感染弓形虫是其主要的感染途径,全世界约叁分之一的人感染弓形虫。作为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机体的免疫状况对弓形虫感染及病程起重要作用。发达地区血清阳性率相对欠发达地区为低。随着猫狗等伴侣动物饲养的日益普遍,经猫狗粪便污染食物感染弓形虫的比重逐渐升高;而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生熟不分导致交叉污染也增加了弓形虫感染的风险。本文首先对刚地弓形虫表面抗原糖蛋白相关序列(Surface antigen glycoprotein 1-related sequences)SRS47D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免疫原性及功能。利用在线软件ProtParam、SOSUI、SOPMA、TMHMM、MotifScan和SYFPEITHI,预测SRS47D的一、二、叁级结构、组成、抗原表位及潜在功能。结果显示,SRS47D蛋白含有376个氨基酸,分子质量约为40 ku。在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迭、β-转角、无规则卷曲分别占23.14%、19.68%、2.39%和54.79%。SRS47D蛋白具有信号肽序列、18个亲水区域(临界值为1.9)、8个柔性区域(临界值为2)和17个表面可及性区域(临界值为1.9),但无跨膜结构区。其翻译后修饰位点中包含两个糖原合成酶激酶位点和两个O-GlcNAc糖基化位点,而不存在N-GlcNAc和C-GlcNAc糖基化位点。与弓形虫表面抗原糖蛋白1(SAG1)蛋白叁级结构比对发现,在β折叠处存在重叠。SRS47D蛋白具有24个限制性CTL细胞表位、13个限制性Th细胞表位和10个B细胞抗原表位,提示SRS47D蛋白的免疫原性较好,是潜在的弓形虫病疫苗候选分子。为表达弓形虫SRS47D基因、确定SRS47D蛋白在弓形虫中的定位,通过RT-PCR方法扩增SRS47D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ColdⅠ,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后,通过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分析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利用His柱纯化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抗血清,通过间接ELISA检测血清效价;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蛋白在弓形虫速殖子中的定位。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ColdⅠ-SRS47D,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表达产物大小约为55 ku;重组蛋白能与感染弓形虫的小鼠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免疫兔血清效价达到1:51 200;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SRS47D蛋白分布在弓形虫速殖子表面,尤其是前部和后部表膜。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弓形虫SRS47D的特性和功能奠定了基础。为探究弓形虫表面抗原糖蛋白相关序列SRS47D与SRS37A、SRS23蛋白之间的互作关系,以及不同结构域间的互作模式,构建了SRS47D、SRS37A和SRS23基因,以及SRS47D、SRS37A蛋白各2个结构域编码基因的双分子荧光互补质粒,分别共转染Vero细胞,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观察其是否存在互作关系;同时,利用免疫荧光共定位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进一步检测SRS47D与SRS37A、SRS23蛋白之间的互作关系。结果成功地构建了SRS47D、SRS37A和SRS23基因,以及SRS47D、SRS37A蛋白各2个结构域编码基因的双分子荧光互补质粒;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显示,SRS47D与SRS37A发生相互作用,而与SRS23不发生相互作用;SRS47D-D1、SRS47D-D2与SRS37A-D1、SRS37A-D2均发生相互作用;免疫荧光共定位显示,SRS47D与SRS37A共定位在弓形虫速殖子表面多个部位,尤其是前、后部外膜。根据这些结果,推测SRS47D的两个结构域与SRS37A的两个结构域之间存在紧密的两两互作关系,而SRS47D与SRS23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首次探究了重组蛋白rSRS37A、rSRS47D、rSRS37A与rSRS47D联合免疫对小鼠弓形虫感染的保护效果。对免疫小鼠产生的抗体水平、抗体的体外阻断能力、脾淋巴细胞增值能力、细胞因子消长变化、T淋巴细胞亚型鉴定及感染小鼠存活时间等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rSRS37A、rSRS47D、rSRS37A和rSRS47D蛋白联合免疫小鼠均能使小鼠产生显着的IgG水平(p<0.0001)。50、100、200、300、400μg/mL兔抗rSRS47D IgG均能显着抑制弓形虫入侵Vero细胞(p<0.05),且随着IgG浓度的提高,阻断效果不断提高。3个免疫组均能极显着地刺激脾淋巴细胞的增殖(p<0.0001),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rSRS47D、rSRS37A和rSRS47D试验组IL-17A分泌水平在1免后2 w显着升高(p<0.05),而此时IL-6分泌水平才刚开始上升;2免后1 w,IL-17A分泌水平较1免后2 w有所下降,而IL-6分泌水平达到最高;3免后,IL-6分泌水平随IL-17A分泌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提示IL-6的分泌滞后于IL-17A。TNF分泌水平呈现先升高,再有所下降,然后再次升高的过程。rSRS37A实验组在1免后2 w IFN-γ分泌水平即显著升高(p<0.0001);3个试验组及PBS+佐剂组在第3 w均极显着升高(p<0.0001),此后有所下降。人工感染弓形虫强毒株后,3个对照组小鼠均在第7 d-第9 d之间全部死亡,rSRS37A、rSRS47D、rSRS37A+rSRS47D免疫组分别在第8 d-第10 d、第9 d-第12 d、第11 d-第15 d死亡,存活时间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提示rSRS37A、rSRS47D、rSRS37A+rSRS47D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保护效果。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了弓形虫表面抗原糖蛋白相关序列SRS47D蛋白的结构和潜在功能;体外重组表达了SRS47D蛋白;发现SRS47D蛋白主要分布于弓形虫速殖子表面,尤其是前部和后部表膜;SRS47D与SRS37A蛋白之间存在互作关系,且SRS47D的两个结构域与SRS37A的两个结构域之间存在紧密的两两互作关系;rSRS37A、rSRS47D、rSRS37A与rSRS47D联合免疫对小鼠弓形虫感染存在部分保护效果。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弓形虫表面抗原糖蛋白相关序列SRS47D的功能和特性、利用该分子开展弓形虫病防控新策略研究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梁凯,李艳文,王贝贝,傅晓茵,刘晓泉[4](2019)在《刚地弓形虫重组蛋白表面抗原1与4诱导小鼠免疫保护性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刚地弓形虫重组蛋白表面抗原1 (rSAG1)与rSAG4单独及联合诱导昆明小鼠的免疫保护性作用,为研制复合型疫苗分子提供参考。方法以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为模板, PCR扩增SAG1和SAG4,构建重组质粒pET-28a (+)-SAG1和pET-28a (+)-SAG4;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序列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入BL21 (DE3)中,挑选阳性菌落,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收集菌体,超声裂菌。在变性条件下经镍离子亲合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采用透析逐步降低尿素浓度的方法进行目的蛋白复性; 125只昆明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25只,分别为r SAG1免疫组、 rSAG4免疫组、 rSAG1+rSAG4联合免疫组、PBS对照组、 PBS+佐剂对照组,首次免疫为重组蛋白100μg/鼠,与等体积完全弗氏佐剂充分乳化后进行皮下多点注射,间隔2周加强免疫1次,连续2次,加强免疫时重组蛋白为50μg/鼠,与等体积弗氏不完全佐剂乳化,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PBS。各组小鼠于免疫前(0周)及首次免疫后第2、 4、 6周断尾取血,分离血清,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IgG。在首次免疫后第6周,每只小鼠经腹腔注射3 000个弓形虫RH株速殖子进行攻击感染,观察小鼠生存时间,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弓形虫RH株SAG1和SAG4基因经PCR扩增后,目的片段大小分别为780和438 bp,与理论大小一致;重组质粒pET-28a (+)-SAG1和pET-28a (+)-SAG4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特异片段长度与SAG1和SAG4理论大小780和438 bp一致,测序结果显示,重组基因与目的基因序列完全一致; rSAG1、 rSAG4相对分子质量(Mr)为28 970、 17 720,与理论值一致,经纯化和复性后获得较纯的可溶性蛋白; rSAG1免疫组小鼠血清特异抗体IgG吸光度(A450值)为1.821±0.184,明显高于rSAG4免疫组(0.695±0.089)(P <0.05),但低于rSAG1+rSAG4联合免疫组(1.955±0.097)(P <0.05)。PBS组和PBS+佐剂组分别为0.019±0.002、 0.020±0.004, rSAG1、 rSAG4和rSAG1+r SAG4联合免疫组均高于两对照组(P <0.05);经弓形虫速殖子攻击感染后,对照组小鼠均在224 h内全部死亡, rSAG1、 rSAG4免疫组及联合免疫组分别在296、 288及320 h内全部死亡,各免疫组与各对照组之间、 rSAG4免疫组与联合免疫组之间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rSAG1、 rSAG4和rSAG1+rSAG4均能诱导小鼠产生抗弓形虫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明显延长实验小鼠的存活时间,联合免疫保护效果要略优于单抗原免疫。(本文来源于《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李正岚[5](2019)在《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水平对胆囊癌患者组织分化程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水平对胆囊癌患者组织分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7年12月胆囊癌患者114例设为研究组,组织分化程度:低分化46例,中分化42例,高分化26例。另选同期胆囊良性病变患者117例设为对照组,均检测TROP2、Cyclin D1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两组TROP2、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对比研究组不同组织分化程度患者TROP2、Cyclin D1阳性表达率。结果研究组TROP2、Cyclin D1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高(P <0.05);研究组低分化患者TROP2、Cyclin D1阳性表达率较中/高分化患者高(P <0.05)。结论胆囊癌患者TROP2、Cyclin D1呈异常高表达,且组织分化程度越低,其表达越高,可为胆囊癌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情况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王英,刘敏,于波涛,王敬东[6](2018)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患者Ⅱ型肺泡表面抗原6粘糖蛋白与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D及白介素6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患者Ⅱ型肺泡表面抗原6(KL-6)粘糖蛋白与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及白介素6(IL-6)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2月青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KL-6粘糖蛋白、SP-A、SP-D、IL-6水平;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患者血清KL-6粘糖蛋白水平与血清SP-A、SP-D、IL-6水平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KL-6粘糖蛋白、SP-A、SP-D、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患者血清KL-6粘糖蛋白水平与血清SP-A(r=0.573)、SP-D(r=0.466)、IL-6(r=0.521)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患者血清KL-6粘糖蛋白、SP-A、SP-D、IL-6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清KL-6粘糖蛋白水平与血清SP-A、SP-D、IL-6水平呈正相关,KL-6粘糖蛋白可作为诊断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的参考指标及治疗靶点。(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李琪,汤书兵,周树敏,钱志康[7](2019)在《乙肝病毒核心蛋白病毒样颗粒表面抗原密度对抗体应答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探究乙肝病毒核心蛋白(HepatitisBviruscoreprotein,HBc)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表面抗原密度对免疫后抗体应答水平的影响,制备了不同抗原密度的HBc VLPs疫苗,并检测了其在小鼠体内的抗体应答水平。【方法】首先制备了N端带有3个甘氨酸的人巨细胞病毒重组抗原域AD-4作为模式抗原,接着通过Sortase A的介导将AD-4连接到HBc VLPs表面上。将系列浓度梯度AD-4抗原在SortaseA介导下分别与相同浓度的HBcVLPs发生反应,制备不同抗原密度的HBc-AD-4 VLPs。将其分别免疫6–8周龄BALB/c小鼠3次,每次免疫间隔2 w,间接ELISA法检测被免疫小鼠血清的抗体应答水平。【结果】结果表明,当HBc VLPs表面抗原密度为44.4%时,即HBc反应浓度∶AD-4反应浓度为1:0.5时,不足以引起高滴度的抗体产生;当HBc VLPs表面抗原密度为64.2%时,即HBc反应浓度∶AD-4反应浓度为1:1时,HBc-AD-4 VLPs诱导的AD-4特异性抗体滴度与100%抗原密度的HBc-AD-4VLPs所引起的抗体滴度相当;当HBcVLPs表面抗原密度大于64.2%时,引起的抗体应答水平不因抗原密度增加而进一步增强。【结论】发现了HBcVLPs表面抗原密度与免疫后抗体滴度呈正相关,然而免疫64.2%抗原密度的HBc VLPs所产生的抗体滴度可达峰值,抗原密度进一步增加,抗体应答水平不会进一步加强。(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吴玉芹,奎莉越,赵晓芬,李杨方,崔珊[8](2018)在《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酶A蛋白及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CD64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淀粉酶A蛋白(serum amyloid A,SAA)和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CD64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并疑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病例100例,另选取20例非感染性疾病(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母乳性黄疸、胃肠功能紊乱、头颅血肿等)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新生儿CRP的表达,运用奥普金标数码定量分析仪检测SAA的水平,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64的水平,并分析CRP、SAA及CD64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临床诊断中的作用。结果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组CRP、SAA及CD64的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64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SAA及CRP。结论CRP、SAA均可以作为判断新生儿患感染性疾病的标准,但CD64是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更为灵敏的早期诊断指标。(本文来源于《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孙青,赵兴红,吴永革,谷铁军[9](2018)在《肺炎链球菌表面抗原PsaA-PspA融合蛋白双抗夹心ELISA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快速测定肺炎链球菌表面抗原PsaA-PspA融合蛋白含量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制备PsaA-PspA抗原,确定PsaA单抗和PsaA-PspA兔多抗的最佳工作浓度,建立双抗夹心ELISA方法。对方法的抗原特异性、精密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并分析变性抗原对测定的影响。结果单抗和兔多抗最佳稀释倍数为1∶500和1∶10 000。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PsaA-PspA抗原的浓度范围为70~560 ng/m L,R~2为0.993 8;该方法不适用于其他抗原的测定,但可用于鉴定抗原是否变性;该方法检测不同批次PsaA-PspA抗原的批内平均变异系数(CV)为4.9%,批间平均CV为19%,平均回收率为88.98%。结论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特异性、精密性和准确性良好,可用于PsaA-PspA融合蛋白浓度的检测,且可检测抗原是否变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刘明珠[10](2018)在《靶向人肺癌表面抗原c-met蛋白的单链抗体的制备与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肺癌是目前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其中NSCLC占肺癌发病率的85%以上。NSCLC包括鳞癌、肺腺癌、大细胞肺癌等几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肺腺癌,目前临床上针对肺癌的药物以小分子抑制剂居多,同时还伴随着肿瘤细胞的耐药现象。研究表明,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cellular-mesenchymal to 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c-met)蛋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在肺腺癌细胞表面存在过表达和异常激活现象,在肺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使NSCLC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耐药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以人源单链抗体靶向识别肺腺癌相关抗原c-met的研究,国内目前无相关报导。因此本研究利用前期通过酵母表面展示技术获得的可识别c-met蛋白的人源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scFv的真核表达载体,以人肺腺癌细胞A549为靶细胞,分别在体外和体内鉴定其靶向c-met蛋白的特性和抗肿瘤活性。目的:制备靶向c-met蛋白的人源单链抗体并鉴定其靶向c-met蛋白的特性和抗肿瘤活性。方法:单链抗体的制备:将scFv基因插入至pFuse载体来构建真核表达质粒,表达融合鼠源Fc段的融合蛋白,命名为met scFv,经western blot鉴定蛋白表达情况;通过AKTA蛋白纯化系统纯化,经考马斯亮蓝染色验证其纯化情况;体外验证:利用纯化的met scFv融合蛋白,分别通过ELISA、流式细胞实验、免疫荧光实验、细胞活性实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实验(Complement dependent cytotoxicity,CDC)和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实验(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等实验来验证其靶向c-met蛋白的特异性。抗肿瘤活性研究:用人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构建裸鼠模型,将荧光标记的met scFv腹腔注射至荷瘤裸鼠体内,通过小动物成像仪观察其体内分布情况;分离瘤体,用met scFv进行免疫组化实验。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定期注射met scFv,绘制瘤体生长曲线;用met scFv同人肺腺癌和肝癌组织做免疫组化,检测其与癌组织表面c-met抗原的亲和力。结果:单链抗体的制备:测序验证scFv-pFuse载体构建成功,western blot结果提示met scFv被成功表达出来、考马斯亮蓝的染色结果提示单链抗体被纯化出来;体外验证:ELISA结果提示,随着met scFv浓度的提高,对应的OD450nm值呈上升趋势,且同对照组相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实验结果提示met scFv组信号呈阳性,met scFv与重组人c-met蛋白提前孵育,流式结果阳性率降低,提示met scFv结合了重组人c-met蛋白,影响了其与A549细胞表面的c-met蛋白结合;细胞活性实验表明,met scFv会影响A549细胞活性;CDC和ADCC等结果提示在外周血清和人淋巴细胞参与的条件下,met scFv可在体外引发细胞毒作用,从而杀伤细胞;抗肿瘤活性研究:荧光标记的单链抗体的体内分布实验结果表明,met scFv前期主要分布于腹腔和瘤体生长的位置,48h左右,整体信号很弱,瘤体部位依旧能看到荧光信号;瘤体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石蜡切片呈淡黄色,信号呈阳性;met scFv打入荷瘤裸鼠体内,实验组瘤体生长速度在注射met scFv后,曲线增长速度逐渐减慢,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et scFv在体内外可特异识别c-met蛋白,并能在体外介导杀伤肿瘤细胞;在体实验表明,met scFv具有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met scFv特异识别c-met的特性为后期靶向c-met的CAR-T细胞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期刊2018-05-01)
表面抗原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Trop2蛋白在鼻咽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鼻咽癌组织及20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中Trop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采用CD105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计算MVD,统计分析鼻咽癌组织中Trop2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MVD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慢性鼻咽炎组织比较,Trop2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Trop2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与鼻咽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鼻咽癌组织中Trop2蛋白的表达与MVD呈显着正相关关系(r=0.579,P<0.05)。结论:鼻咽癌组织中Trop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MVD密切相关。Trop2蛋白可通过促进肿瘤内血管增生,从而促进鼻咽癌的生长和侵袭转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面抗原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刘辉,米荣升,贾海燕,张晓丽,王旭.刚地弓形虫表面抗原糖蛋白相关序列SRS47D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9
[2].陈顺金,吴笑英,何锦添,王凤平,叶伟标.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3].刘辉.弓形虫表面抗原糖蛋白相关序列SRS47D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4].梁凯,李艳文,王贝贝,傅晓茵,刘晓泉.刚地弓形虫重组蛋白表面抗原1与4诱导小鼠免疫保护性的比较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9
[5].李正岚.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水平对胆囊癌患者组织分化程度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9
[6].王英,刘敏,于波涛,王敬东.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患者Ⅱ型肺泡表面抗原6粘糖蛋白与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D及白介素6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
[7].李琪,汤书兵,周树敏,钱志康.乙肝病毒核心蛋白病毒样颗粒表面抗原密度对抗体应答水平的影响[J].微生物学报.2019
[8].吴玉芹,奎莉越,赵晓芬,李杨方,崔珊.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酶A蛋白及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CD64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8
[9].孙青,赵兴红,吴永革,谷铁军.肺炎链球菌表面抗原PsaA-PspA融合蛋白双抗夹心ELISA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8
[10].刘明珠.靶向人肺癌表面抗原c-met蛋白的单链抗体的制备与抗肿瘤活性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8
标签:刚地弓形虫; 表面抗原糖蛋白相关序列; SRS47D; 生物信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