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在高层建筑工程中已广泛使用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但该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高层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美观性。本文以某工程为具体实例,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高层建筑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施工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高度也随之不断增加,底板的厚度也随着越厚,建筑底板极在温度应力作用下,容易发生裂缝现象,因此,对高层建筑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上施工技术的控制,做好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概述
与一般体积大小的混凝上结构相比,大体积混凝上结构具有下面几个主要特征:第一,混凝上结构特征,与一般体积的混凝上结构相比,无论是从整体性结构需求上,还是结构需要的连续浇筑量,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量都要高,相应的大体积混凝上结构在遇到水化热时,其内部温度要比一般体积的混凝土高很多;第二,体积方面的特征,与一般体积的混凝上相比,大体积混凝土的块体的厚度以及体积都要大出很多;第三,基于高层建筑工程的结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其建筑的基础部分通常使用的都是大体积的混凝土,由于大体积的混凝土被深埋于地下,所以外部环境对其影响不大,另外,因为大体积的混凝上结构具有较强的抗渗透性,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水热化所造成的影响;第四,当高层建筑中混凝上的厚度超过l.5厘米时,就必须要充分的考虑水平分层的施工设置情况,并采用有效的方式,最大限度的缓解、降低水化热可能会对大体积的混凝上结构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影响。
三、高程建筑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工程基本情况
该高层建筑工程项目主要包括酒店、住宅以及大型超市,建筑物总占地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地下室为2层,地下建设总面积有2万平方米,地下室的超厚底板面积大约为8000平方米,厚度为0.6米。其中,主楼下底板厚度为1.2米,预计大约使用混凝上为1.5万平方米,要求施工后混凝上结构强度等级达到C30,抗渗水等级达到S8。
2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2.1材料控制技术
在混凝上施工中,材料的控制是一项基础环节,针对该高层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上结构特征,在此环节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对工程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②在施工过程,中,还要严格控制混凝上温度,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导致裂缝的出现。具体的措施如下所示:
(1)选用合适的水泥型号
①针对本工程大体积混凝上结构特征,应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例如火山灰、矿渣水泥等;②可适当加入一些添加剂,例如助凝剂等;③选取石子要大粒径的,且级配好的进行施工;④在混凝上入模之前,尽量降低其温度,并且还要确保混凝上内部温度比表面温度不大于25度;⑤利用合理的保温和降低对策,并结合响应材料处理覆盖混凝上。
(2)减少使用水泥
可通过减少混凝上配比中水泥的用量来减少其所产生的水化热在该工程中,水泥可选用P.0.42.5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泥需求;此外,还需对混凝上结构耐久性与抗渗性的提高,以及混凝上泵送的便利性,以及定量的质量优良的粉煤灰的添加进行全部的考虑。
(3)骨料选取的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骨料要求是低碱性物资,且级配度好、岩石弹性模量低、线膨胀系数要小、表面要清洁。为了有效减少水泥的使用量,该工程采用了中砂细骨料和碎石粗骨料。
(4)添加剂的选用
由于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中断或延迟事宜,而且大体积混凝上结构大、地板厚度大,通常在其表面不可能进行相应的处理,初于这些方面考虑,在施工过程中为减缓其初凝时间,延迟其硬化,我们通常使用减水剂,从而将其水化热的影响降到最低。
2.2浇筑技术
在进行混凝上浇筑施工时,必须严格依据既定的浇筑顺序进行,并尽量遵循先浇筑核心筒墙,然后浇筑柱、梁、板的顺序进行。针对墙体的浇筑,最适宜的浇筑高度为45厘米,厚度为8厘米,对于浇筑间隔,应当控制在2小时以内、针对柱子的浇筑,需要先设置好钢丝网片,针对梁、板的浇筑,需要先选定一定角度的斜坡来浇筑;此外,为了确保浇筑质量的优良,需要等到筏板凝固之后再开始后面的浇筑项目。
本工程采取的浇筑方式为薄层浇筑、斜坡分层、依次退浇以及一次到底的连续浇筑方式。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斜坡分层浇筑方式,主要是在混凝上出现初凝之前,用新的混凝上浇筑覆盖原有层,斜坡尺度按1:8的比例来设定,从而使得混凝上可以自由流淌覆盖;对于每一层该浇筑厚度,应当控制在50厘米左右,尽量确保新混凝上一次性覆盖整个斜层,这样可以增大混凝上散热力度,确保混凝上质量。
在混凝上布料过程中,需要用2台布料机共同进行,并确保其是平行布置的,然后平齐推进物料、对于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上初凝时间,必须超过8小时,初凝时间差要不大于6小时,并且还要对流淌摊铺面和手头因素的影响进行综合考虑、在进行电梯坑和集水坑的混凝上施工时,需要利用汽车吊来进行布料,每层浇筑厚度大约为50厘米,每层浇筑完成2小时之后,才可继续浇筑下一层、当与底板垫层浇筑到一个平面后,可与地板合层浇筑。
2.3振捣技术
在混凝上振捣施工过程中,本工程采用的是插入式振动棒,由于浇筑层具有一定的坡度,以此在坡顶卸料处和坡脚处分别设置了一台,以振实坡顶和坡脚的混凝上。
在实际振捣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避免混凝上在坡脚处堆积,需要在混凝上卸料,先进行振捣施工,并在等到整个坡面流淌覆盖均匀之后,再进行全面振捣施工;此时需要对振捣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振捣时间过短则振捣不结实,振捣时间过长则会造成混凝上离析;依据以往的成功经验,本工程振捣时间最终确定为20-30s。
此外,因本工程采用的是分层浇筑方式,所以在进行振捣操作时,需要严格把控上层振捣过程中振动棒的插入深度,通常以深入下层将要初凝的混凝上中5-10厘米为宜,在振捣过程中,不可搅动,以免对下层初凝混凝上造成损害,并且也不要碰触钢筋、预埋件和模板等物体。
2.4温测技术
根据国家规定的大体积施工要去,大体积混凝上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之间的差值要小于25度。基于此背景,本工程采用便携式电子测温仪,每10厘米布设一个温度点,使其成梅花形状,并且还要尽可能全面覆盖整个底板,同时还要在电梯井与集水坑的四角部位多布置几个测温点。
对于测温点处的温度传感器,要分别在混凝上的上部、中部、下部以及表面,这样每个测温点就有四个温度传感器,而电梯井和集水坑内测温点要分别在垂直方向设置六个温度传感器,这样测试范围就包括了同一立体面上不用层次面,直观地反映出混凝上内外温差。
另外,当混凝上表面与内部温差大于25度,必须及时增设保温层等措施,以进行合理养护。测温的具体要求如下:在测温点处的混凝土完成初凝后,测温频率是2小时/次,保持测温3天;然后是每隔4小时/次,保持测温期限为4到6天;再次是每隔6小时/次,保持测温期限是7到14天,最终直至测温值稳定。
2.5养护技术
在做好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上结构施工之后,还要做好必要的养护工作、通过混凝上养护.可有效控制混凝上温度.并且还能降低混凝上内外温差,从而提高混凝上强度等级。针对本工程实际需求,需要实施以下养护措施:①对混凝上表面进行收光处理,具体操作为:人工进行刮平;在初凝前人工压实抹平;初凝后和终凝前通过磨光机抹平,以此来有效避免收缩裂缝的出现。②必须确保养护工作的全面性,针对新浇筑混凝上要快速覆盖物资并蓄水保养,以此来避免其快速水化后保养效果变差,此情况下极容易导致混凝上表面干裂现象的发生。③对养护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一般可以进行信息化管理,这样一来,一旦出现测量温度问题,就能够及时改变蓄水深度,以确保能够保湿和保温的持续时间、针对本工程施工特征,需要蓄水养护两周,然后再洒水养护两周。
4结语
总之,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在施工质量以及超厚底板质量要想提高,有效控制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质量是首先要保证的,还要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浇筑混凝上的温度,就一定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还要做好大体积混凝上的养护,使得大体积混凝上施工质量有效提升,在此基础上提升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益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