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转位修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膈神经转位修复术,呼吸系统,护理
转位修复论文文献综述
何冬华,戴巧艳,杨建涛[1](2019)在《臂丛损伤膈神经转位修复术后护理及呼吸系统的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膈神经转位治疗臂丛损伤的术式之一。膈神经是颈丛中最大的运动分支,在膈肌调节呼吸功能中有重要作用。对于切除一侧膈神经后,人体呼吸功能是否影响或者多大影响,是学术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因此,对于臂丛损伤膈神经转位修复术后的护理及呼吸系统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针对臂丛损伤膈神经转位修复术后的护理要求及呼吸系统的管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为臂丛损伤膈神经转位修复术后患者的康复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8期)
尚西亮,吕婧仪,陈疾忤,李宏,戈允申[2](2019)在《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固定辅助替代上关节囊重建(Chinese Way)修补巨大及不可修复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巨大及不可修复肩袖撕裂行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固定辅助替代上关节囊重建(Chinese Way)的临床疗效及重建组织愈合情况。方法:随访我科2015年7月~2018年1月收治的前上方或后上方巨大及不可修复肩袖撕裂并行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固定辅助替代上关节囊重建(Chinese Way)的患者共21例,其中男7例、女14例;年龄49~72岁,平均63岁。术前症状持续时间2~36个月,平均10个月。术前及术后随访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和体侧外旋角度),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复旦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Fudan University shoulder score,FUSS)进行肩关节疼痛与功能评价,MRI随访重建组织结构完整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5~36个月,平均随访21.1个月。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分别为前屈(88.81°±34.49°vs. 153.81°±27.47°)、外展(67.38°±38.98°vs. 151.43°±26.89°)、体侧外旋(33.33°±18.52°vs. 73.33°±12.38°),VAS评分分别为8.24±0.70分和1.10±0.70分,UCLA评分分别为14.52±2.73分和32.00±2.28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40.95±7.68分和90.62±6.09分,FUSS评分分别为30.81±8.62分和82.62±4.79分。所有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VAS评分、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FU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末次随访时UCLA评分优5例,良14例,差2例,优良率90.5%(19/21)。MRI随访见18例患者组织愈合良好,愈合率达85.7%(18/21)。结论:关节镜下采用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固定辅助替代上关节囊重建(Chinese Way)可明显缓解巨大及不可修复肩袖撕裂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关节活动度,恢复关节功能且结构失败率低。(本文来源于《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解维峰,王亭,纪翔,赵大龙,边洪琳[3](2019)在《C3、4神经根转位修复C5、6神经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C3、4神经根转位修复C5、6神经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取健康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将C3神经根与C5神经根吻合,C4神经根与C6神经根吻合。对照组将右侧C5、6神经根离断,不进行吻合。正常组不进行手术。饲养1、3个月后进行取材,采用电生理、组织学、免疫染色方法观察大鼠神经纤维及靶器官的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3个月C5、6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波幅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术后3个月肱二头肌肌湿质量、肌纤维横截面积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F=5.72、7.54,P<0.05)。实验组术后3个月C5、6有髓神经纤维计数、运动神经纤维计数均较正常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4.61,P<0.05)。结论 C3、4神经根转位修复C5、6神经后,受损臂丛神经出现再神经化,上肢运动功能可得到部分恢复。(本文来源于《精准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王小磊,金卓,王翠红,赵亮,赵民[4](2019)在《部分指深屈肌腱转位修复软组织型伸肌腱Ⅰ区止点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部分指深屈肌腱转位修复软组织型伸肌腱Ⅰ区止点损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40例,将2017年1月-6月入院的前2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7月-12月入院的前20名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应用锚钉修复指伸肌腱止点损伤,观察组应用部分指深屈肌腱转位修复软组织型伸肌腱Ⅰ区止点损伤,术后康复训练12周。结果康复结束后应用ELINK测量远指间关节、近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活动角度,采用美国手外科学会(ASSH)TAM分级系统评分:对照组:优5例,良8例,可5例,差2例。观察组:优10例,良9例,可1例,差0例。观察组术后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部分指深屈肌腱转位修复软组织型伸肌腱Ⅰ区止点损伤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实用手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邢云超,李守军,闫军,王旭,晏馥霞[5](2019)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左室流出道狭窄患儿行不同心室内修复手术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行两种不同的心室内修复术的患儿临床特征和预后水平及其术后不良事件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我院24例行心室内修复术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complete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TGA)/左室流出道狭窄(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obstruction,LVOTO)(TGA/LVOTO)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改良REV组和Rastelli组。REV组13例,男9例、女4例,中位月龄25.2(6,72)个月;Rastelli组11例,男10例、女1例,中位月龄47.9(14,144)个月。结果 REV组和Rastelli组患儿手术时的年龄(P=0.041)、肺动脉瓣环内径的标准Z值(P=0.002)和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P=0.004)、多期手术比例(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时间为17.3个月,随访期间有1例患儿发生了术后早期死亡,术后早期再干预2例,7例患儿发生了右室流出道狭窄(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obstruction,RVOTO),且行Rastelli手术(P=0.028),室间隔缺损内径较大(P=0.029)的患儿术后更易发生RVOTO。结论作为TGA/LVOTO的传统手术方式,患儿术后早期死亡率很低,早期再干预也较少,改良REV术后易出现新构建肺动脉瓣反流,行Rastelli手术和室间隔缺损较大的患儿易出现术后的RVOTO,但在平均17个月的随访中因术后环肺静脉隔离(PVI)和RVOTO造成的远期再干预率很低,故总体预后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张辰[6](2018)在《手指末节部分组织缺损邻指背带蒂筋膜皮瓣转位修复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手指末节部分组织缺损邻指背带蒂筋膜皮瓣转位修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接诊的手指末节部分组织缺损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邻指背带蒂筋膜皮瓣转位修复术治疗,总结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神经功能恢复时间为(12.34±4.18)个月,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评分为(92.34±3.69)分,40例患者的皮瓣成活,皮瓣成活率为100%(40/40)。结论邻指背带蒂筋膜皮瓣转位修复术在临床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使患者的手指缺损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并具有恢复快,治疗效果良好的特点,该种治疗方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A2期)
解维峰,王小艳,王琳,殷楚强,纪翔[7](2018)在《C_(3-4)神经根转位修复C_(5-6)神经后颈髓神经元及轴突的可塑性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颈3-4(C_(3-4))神经根转位修复颈5-6(C_(5-6))神经后,颈段脊髓神经元及轴突的可塑性变化。方法取健康成年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正常组不进行手术;对照组将右侧C_(3-4)神经根在根干交界处切断,C_(5-6)神经根在出椎间孔处切断,不进行吻合;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C3神经根与C5神经根吻合,C4神经根与C6神经根吻合。分别饲养1、3、6个月进行取材,对颈段脊髓和神经纤维进行大体观察、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脊髓HE染色显示,术后6个月时前角运动神经元计数为正常组(35.11±1.53)>实验组(27.45±1.86)>对照组(25.36±1.87)(F=4.73,P<0.05)。脊髓前角染色显示,实验组(23.56±3.18)与对照组(23.08±2.86)术后的免疫阳性运动神经元计数均减少,至术后6个月时逐渐增多并趋于稳定,均略低于正常组(25.53±3.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3,P>0.05)。吻合口以近神经纤维染色显示,术后6个月时实验组运动纤维计数(45.97±7.76)高于正常组(38.15±5.65)和对照组(37.36±6.10)(F=5.92,P<0.05)。结论 C_(3-4)神经根转位修复C_(5-6)神经后,C_(3-4)节段发生可塑性变化,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大量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神经功能得到较好恢复。(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陈建[8](2018)在《拇、手指旋转撕脱性完全离断再植Ⅰ期行肌腱神经转位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诊拇、手指旋转撕脱性完全离断再植Ⅰ期行肌腱神经转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5年11月,采用Ⅰ期行肌腱神经转位的方法修复拇、手指旋转撕脱性完全离断26例。结果再植拇、手指完全成活,随访6~12个月,均获得满意的功能及外形,运动、感觉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该传统方法治疗拇指旋转撕脱性完全离断,效果佳,对再植条件好者Ⅰ期均可行肌腱神经转位修复。(本文来源于《实用手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张军,陈万军,刘晓雪[9](2018)在《应用皮瓣转位修复四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创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皮瓣转位修复对四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20例四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行常规对症治疗、骨折内固定术,根据缺损类型选择不同的皮瓣转位修复,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4d,有2例出现皮瓣水肿,1例出现局部张力性水疱,治疗后痊愈,皮瓣存活率为100%。术后10d,皮瓣肿胀Ⅰ度者91例,肿胀Ⅱ度者19例,肿胀Ⅲ度者10例,无肿胀Ⅳ度者。患者术后10d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皮瓣均全部存活,色泽、外形较好,患者对皮瓣美容修复效果均较满意,总体满意率为82.50%(99/120),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9.46±5.27)d;关节功能评分显着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瓣转位修复治疗四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显着,皮瓣存活率高,术后恢复较快,创面美容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8年01期)
阿不来提·阿不拉,任鹏,买买提明·赛依提,艾合买提江·玉素甫[10](2017)在《大圆肌转位修复重建大龄产瘫肩外展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圆肌转位修复重建大龄产瘫患者肩外展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大圆肌转位修复重建术治疗17例大龄产瘫后遗肩外展功能障碍的患者。结果 1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62个月。术后6个月,Gilbert分级1级2例,2级3例,3级5例,4级7例;Mallet评分7~8分3例,9~10分4例,11~14分10例;肩关节外展活动度30°~90°。结论大圆肌转位是治疗大龄产瘫后遗肩关节内旋挛缩畸形和外展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临床骨科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转位修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巨大及不可修复肩袖撕裂行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固定辅助替代上关节囊重建(Chinese Way)的临床疗效及重建组织愈合情况。方法:随访我科2015年7月~2018年1月收治的前上方或后上方巨大及不可修复肩袖撕裂并行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固定辅助替代上关节囊重建(Chinese Way)的患者共21例,其中男7例、女14例;年龄49~72岁,平均63岁。术前症状持续时间2~36个月,平均10个月。术前及术后随访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和体侧外旋角度),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复旦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Fudan University shoulder score,FUSS)进行肩关节疼痛与功能评价,MRI随访重建组织结构完整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5~36个月,平均随访21.1个月。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分别为前屈(88.81°±34.49°vs. 153.81°±27.47°)、外展(67.38°±38.98°vs. 151.43°±26.89°)、体侧外旋(33.33°±18.52°vs. 73.33°±12.38°),VAS评分分别为8.24±0.70分和1.10±0.70分,UCLA评分分别为14.52±2.73分和32.00±2.28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40.95±7.68分和90.62±6.09分,FUSS评分分别为30.81±8.62分和82.62±4.79分。所有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VAS评分、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FU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末次随访时UCLA评分优5例,良14例,差2例,优良率90.5%(19/21)。MRI随访见18例患者组织愈合良好,愈合率达85.7%(18/21)。结论:关节镜下采用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固定辅助替代上关节囊重建(Chinese Way)可明显缓解巨大及不可修复肩袖撕裂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关节活动度,恢复关节功能且结构失败率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位修复论文参考文献
[1].何冬华,戴巧艳,杨建涛.臂丛损伤膈神经转位修复术后护理及呼吸系统的管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尚西亮,吕婧仪,陈疾忤,李宏,戈允申.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固定辅助替代上关节囊重建(ChineseWay)修补巨大及不可修复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9
[3].解维峰,王亭,纪翔,赵大龙,边洪琳.C3、4神经根转位修复C5、6神经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观察[J].精准医学杂志.2019
[4].王小磊,金卓,王翠红,赵亮,赵民.部分指深屈肌腱转位修复软组织型伸肌腱Ⅰ区止点损伤[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9
[5].邢云超,李守军,闫军,王旭,晏馥霞.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左室流出道狭窄患儿行不同心室内修复手术的回顾性队列研究[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9
[6].张辰.手指末节部分组织缺损邻指背带蒂筋膜皮瓣转位修复术[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7].解维峰,王小艳,王琳,殷楚强,纪翔.C_(3-4)神经根转位修复C_(5-6)神经后颈髓神经元及轴突的可塑性变化[J].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8].陈建.拇、手指旋转撕脱性完全离断再植Ⅰ期行肌腱神经转位修复[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8
[9].张军,陈万军,刘晓雪.应用皮瓣转位修复四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创面[J].中国美容医学.2018
[10].阿不来提·阿不拉,任鹏,买买提明·赛依提,艾合买提江·玉素甫.大圆肌转位修复重建大龄产瘫肩外展功能[J].临床骨科杂志.2017